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米薇史小范 访问量:2292 更新时间:2024/1/26 22:33:30

公元前196年,楚汉相争的刀光剑影消失才几年,为刘邦坐稳龙廷屡建功勋的大将韩信,却成了刘邦等人的刀下之鬼,甚至被夷三族。对此,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不断著文,认为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虽然再无一兵一卒,但其勇略震主,功盖天下的威望,仍使刘邦感到威胁,终于动了诛杀的念头。韩信之死是一大冤案,要为韩信辩解。

请封王何罪之有?

有的史学家指出,韩信被杀,祸起于韩信自请封王。在平定三齐之后,韩信乘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在荥田的危急关头,竟然上书刘邦,自请代理齐王。后来,韩信对刘邦没有主动封其为王而深表不满,借故不肯发兵,致使刘邦军在固陵一役吃了败仗。对此,刘邦极为恼火,只是迫于当时形势,不便立即杀了。殊不知,这种裂土封王的制度早已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韩信的下场当然是可悲的。持不同意见者认为,韩信要求封王并没有大错,他完全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要求。

(1)韩信是刘邦对项羽进行战略包围的独当一面的重要力量,且齐地新定,远处东陲,面临强楚,确实需要有一定身份的人压阵;

(2)关于封王,刘邦本人早已开了先例,在这之前,他曾封过两个异姓王,一个是韩王信,一个是赵王张耳。凭功而论,这两人都不及韩信。韩信的要求不能算作非分。

(3)作为秦汉时期的一位功臣和杰出将领,想要享受论功行赏、封妻荫子的念头,这在当时是十分平常的事。

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多数史家认为,韩信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他公然挑动和勾结陈豨起兵谋反,被舍人乐说上书告发。韩信谋反是他因功封王和居功自恃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反迹是确凿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说韩,陈勾结谋反,这是刘邦、吕后一手制造的大冤案,是他们枉杀韩信所制造的一种借口理由是:

(1) 早在公元前203年,韩信平齐败楚杀田广等将,兵势正盛时,项羽曾派武涉前去游说,煽动韩信反叛刘邦,并以“三分天下而取其一”作诱饵,韩拒绝了。后来齐人蒯通多次暗示韩信,若肯反叛刘邦则“大贵”,韩仍不为所动,还说:

“汉王遇我甚厚。”当他最后被杀之时,曾对天长叹: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有力地说明他生时并无谋反之心,对刘邦其实是一片忠心;

(2)陈豨是刘邦的亲信将领,受命守边,而韩此时已是失势家居之候,处于受监视地位。陈、韩之间素无深交,怎么可能在陈辞行时相约谋反?而且两人的耳语居然让舍人听到了,更是不可思议;

(3)如果韩信谋反确有真凭实据, 为什么未经大堂上推问明白,昭示群臣,以仿效尤,而是匆匆忙忙地采用近似暗杀的手段,斩韩信于长乐宫的钟室之内。有人早就认为“信之死冤矣!”

杀异姓王不见得有利于集权制

一些学者认为,不管怎么说,韩信等人所坚持的分封思想和六国旧贵族的分封思想,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如果任其得逞,将会导致再一次的兼并战争,这是与历史发展的主流相违背的。翦除韩信等异姓王,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是符合历史前进潮流的。

有的学者则认为:

(1)刘邦在排斥异姓王的同时,大立同姓王、子弟王,如立堂兄刘贾为荆王,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等等。这不过是在搞家天下,在政权的基本结构形式上没有根本的变革,也没有摆脱分封制,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和加强中央集权制没有多大关系;

(2)从实际情况看,分封的那些同姓王、子弟王,并没有起到藩卫中央的作用,他们反而更放肆地干出了许多分裂活动。同姓王之间的相互倾轧也有增无减,中央与分封国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爆发了像“吴楚七国之乱”这样的大动乱,对中央集权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

韩信之死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刘邦早已动了杀人?你怎么看?

更多文章

  • 韩信墓前刻有2句诗、共10个字,却写尽其一生,网友:真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韩信,刘邦,萧何,吕雉,皇帝,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我们都知道典故“飞鸟尽、良弓藏”,表面意思是飞鸟被打完了,好弓箭也就失去作用了。后来多用来指一些开国功臣被皇帝以各种不是理由的理由加害。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有过大杀有功之臣的记录。这些被皇帝们无端加害的功臣,人生往往是喜极而悲的。今天小编要说道的就是汉初的一员大将,"汉初三杰"之一

  • 野史:韩信被杀之前,一个狱卒去请教兵法,韩信却拿起了一根筷子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韩信,刘邦,项羽,萧何,张良,狱卒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与韩信是西汉的三位开国功臣,张良负责给刘邦出谋划策,萧何则负责刘邦的后勤保障,韩信主要是在前线行军打仗,最终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可是,历史上的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奇才,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分低能的人,张良、萧何都得到了善终,而他却看不清天下大势最终身死道消。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被杀

  • 俯下身子在羊圈里搞科研——记2020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侯生珍

    历史解密编辑:青海新闻网标签:科学,藏羊,侯生珍,青海省,重大贡献奖

    工作中的侯生珍。图片由本人提供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藏羊产业是青海省主要经济产业、民生产业、战略产业。长期以来,青海藏羊肉品牌宣传大多以‘吃冬虫夏草、喝矿泉水,无污染、绿色食品’为口号,缺乏科学标准。要实现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形成‘配好料、养好羊、产好肉、卖好价’的全产业链发展。”一

  • 侯家社区举办“侯生可为·智慧康养”社区邻里节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社区网标签:侯生,邻里节,体验区,便民服务,社区生活

    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邻里氛围是一座城市温暖的象征,从“陌邻”到“睦邻”,需要一个“社区邻里节”来连接。2022年12月14日上午,由西华街道侯家社区主办,成都市金牛区梦未马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社区医院、爱心商户协办的“侯生可为·智慧康养侯家社区邻里节”在社区广场顺利举办。据悉,本次邻里节以“侯生可为·

  • 桓楚:一度取代东晋王朝,结果只存在半年就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桓玄,桓楚,刘裕,曹操,司马道子

    众所周知,楚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巅峰时期,楚国的疆域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楚国的国号,也被后来的割据势力继续采用。比如西楚、后楚、南楚等。至于笔者今天要说得桓楚,同样以楚作为国号。不过,和历时800多年的周朝楚国比起来,桓楚的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只有半年左右。一首先,桓楚的建立者是桓玄。桓玄(3

  •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刘裕,桓玄,司马元显,桓楚,北府

    浙东地区乃是东晋的重要赋税来源,江东外上缴贡赋,内则府库充实,止于荆、扬二州,会稽沿海内多有湖泊,有良畴数十万顷。自从这里发生农民起义后,政府派遣部队进行镇压,进行过大肆的抢掠,还进行过屠杀,将江浙地区的经济搞得非常残破,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扬州的生产遭到了破坏,荆州的势力便超过扬州。当东晋政府财政

  • 原先吕哲以为这是任嚣压制的结果,发现恒战也是待在夷陵没动!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任嚣,夷陵,秦军,秦国,江陵

    江吞荆楚流空闊,山入興洋翠杳冥。歲晚雲煙昏近甸,沙晴鷗鷺滿前汀。杖藜竟日窮心賞,猶自覊愁未肯醒。恐俗蝗颇渍峙绕颇返缘深山宜避暑,門戶映嵐光。夏木蔭溪路,晝雲埋石床。去去西江趁便風,这一消息的吕哲先是一愣,随后表情变得比较纠结。他比较想不通自己算是被屠睢栽培才会来到南疆军团呢,还是被屠睢坑了才来到南疆

  • 广东古墓出土一件玉璧,揭开秦末一谜团:司马迁没有冤枉任嚣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司马迁,任嚣,赵佗,玉璧,嬴政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先后集七国之力发兵80余万,发动秦攻百越之战,这是秦朝统一战争中最艰难最激烈一仗,一共打了10年,直到公元前210年才算基本稳定。因此,秦朝一统中国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21年只是一统六国。秦始皇南征百越,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时五年,秦始皇派屠睢率五十多

  • 为项羽打破僵局的司马卬,如何拿下河内郡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刘邦,秦军,章邯,韩信,汉朝,秦朝,司马仰,河内郡,司马卬,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项羽和章邯在洹水对峙,章邯便派八面玲珑的司马欣去咸阳,试图说服赵高,让章邯指挥关东所有兵力,包括内史保和赵贲的军队,好与项羽决战。韩信第二次毛遂自荐,愿率军两万,从太行山方向南下,绕到章邯的后方河内郡。如此一来,章邯进退维谷,要么投降要么败亡。韩信是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项羽的想法就要复杂得多。赵王歇

  • 项羽绕开楚怀王诛杀宋义,究竟是私怨?还是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薄荷糖的味道呦标签:项羽,楚怀王,宋义,刘邦,秦军

    项羽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就声誉而言,他能从默默无闻蜕变成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不能否认,这一点他是成功的;但是,他也有极其明显的短板,无视人才流失、楚汉争霸失利等等,就功绩而言,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汉代史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就异常矛盾,虽然最终将项羽编入《史记》,但是,其中还是不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