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让历史来最终揭晓秦王子婴身世的千古之谜

让历史来最终揭晓秦王子婴身世的千古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1169 更新时间:2024/2/4 3:46:47

在上篇《秦王子婴到底是嬴政之弟还是胡亥之侄?》中,我们讲到秦二世胡亥篡夺帝位之后,赵高再次怂恿他诛杀宗亲公子和朝中功臣,胡亥于是将秦始皇的儿子们共计十二人全部“僇死”(枭首碎尸)弃市于咸阳,连同女儿共十人“矺(音同折)死”(肢解分尸)于陕西杜县,统统都是惨绝人寰的死法。

而后人又讲到公子婴(或公子子婴)也是秦始皇的儿子,那就是出现争议了,此前胡亥矫诏逼死扶苏,后又将始皇帝子女共计二十二人全部铲除,那子婴又如何成为他的兄弟呢?

或者有人会讲,在胡亥兄弟中,恐怕也有未罪及之人,也有漏网未杀之鱼吧?那我们再来看《史记》第十二篇始皇帝本纪的记载,胡亥篡位之后,私下与赵高说,大臣不服,大将尚强,那诸公子兄弟必与我争位,我该怎么办?赵高教他的方法只有一条,“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诸郎,无得立者,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

也就是立马诛杀大臣和诸公子,特别将居所靠近宫城,按嫡庶长幼之序最具继位资格,又没有被立为始皇帝储君的诸公子一举全部逮捕,公子将闾是一母同胞三兄弟被囚在内宫,是所有兄弟中唯独被最后议罪处死的(恐怕将闾三兄弟平日与胡亥关系最铁,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啊)。以上便说明,胡亥兄弟们是无一幸免的,而且后面将闾被迫令自杀的时候,一直呼喊自己无罪,也列举了自己所有可以脱罪的理由,结果还是被逼自杀了,于是整个宗室都震恐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也曾提到秦国的宗室势力为什么没有集体出来反对胡亥呢?千万别被某些影视剧误导,秦国在经历商鞅变法和楚外戚势力专政多年,这两次冲击之后,宗室对王权、政局的影响已经很微弱了,不存在一个强大到可以威胁王权的宗族势力。

再看《史记》中所记的一个人,“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请从死,原葬骊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胡亥大说,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意思就是公子嬴高想逃跑,但又怕他这一支全族被杀,就上书请做始皇帝的殉葬人员,甘愿埋在骊山脚下,只求胡亥放过他的家人,胡亥大为喜悦,赵高就说,做臣子的担心怎么好死都来不及,还会去考虑怎么谋反吗?胡亥就准了嬴高的请求,还特地赐钱十万贯给他殉葬之用。

也就是说公子高以殉葬抵消了他家人同死或放逐的劫难,那公子高若有子嗣会不会有存活的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宗族地位和政治待遇一概都不会有所改变,甚至被胡亥认作亲信大加封赏。因为胡亥听从赵高所做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害除而奸谋塞,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则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此则阴德归于陛下也。”

也就是用严刑峻法诛杀和连坐那些怀有不臣之心的人,甚至直接杀掉他们全家,然后让贫穷听话的人富有起来,卑贱顺从的人尊贵起来,所有的威胁扫除之后,再把亲信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整个朝堂就没有不感恩没有不戴德的臣子了,所有的益处都会渐渐地归于二世皇帝。这就是赵高教胡亥如此残忍的全部目的,那公子高自愿就死,家人得赦,子嗣尚存的话,应该会被胡亥列于朝堂,当作表率,以示群臣,那子婴的存在,从所有记载中相关联,他很有可能就是公子高的儿子,也就是胡亥的侄子。

可有一个问题又来了,同样在《史记》当中,有这样的记载,胡亥初即位,听赵高之言要杀蒙恬蒙毅两大功臣,子婴直接就到胡亥面前进谏,他说昔日赵王赵迁杀李牧,燕太子姬丹阴用刺客荆轲来刺先帝而背叛秦国,齐王田建杀世代忠臣而重用奸臣后胜,最后亡国饿死,都是不好好对待有功大臣,而最终遭受大祸的呀。

胡亥对子婴的劝告,没有听从,但也没有对他表示出任何不满和责罚,这就奇怪了,如果说子婴是公子高之子,按理他没有这么大的谱,敢以侄子的身份直接说叔叔的不是,还能丝毫无伤,全身而退。

那子婴会不会是始皇长公子扶苏的儿子呢?《史记》中有载,赵高与女婿阎乐、弟弟赵成说的话,“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也就是说子婴早在咸阳百姓当中就具备较高的声望,那他到底是何人呢?就算扶苏本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不过如此吧,若是扶苏之子,应该还没有这样的影响。这一切都说明子婴是一个年岁较长,在百姓当中威望较高,对胡亥威胁不大,或者说胡亥也不敢轻易开罪,但又亲之信之的宗亲子弟。

《史记》又载“赵高劫令胡亥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意思就是赵高劫住胡亥逼迫他自杀,然后自己将传国玉玺佩在身上,想自己做皇帝,可是秦朝的百官没一个肯听从他的,他就自己准备坐上大殿的龙椅之上,结果大殿像地震一样摇晃了三次,赵高才知道上天不使其得逞,群臣也不答应,于是召来了始皇的弟弟,将玉玺授与了他。后来才立胡亥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

这里很多人就感觉自相矛盾了,有的认为子婴是始皇之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应该是除成蟜之外的庶出皇叔。也有人认为后面不是讲“二世兄子公子婴为秦王”,那应该不是扶苏之子,就是公子高之子吧。我们可以再运用一次排除法,也就是前面讲到的扶苏被赐死没多久,胡亥又要杀蒙氏兄弟,试问扶苏之子在这个时候敢站出来说话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且扶苏若有子,也必然在胡亥诛杀的名单当中,所以说子婴绝对不可能是扶苏之子了。

剩下就是皇叔某和公子高之子的可能性。《史记》讲到子婴乃二世兄子有数次之多,而提始皇弟唯有一次。我们再一次单独来看提“始皇弟”的表述“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既位。”这里讲是赵高杀胡亥的当天,他自己立马将传国玉玺挂在腰带上,但是群臣不肯听命于他,于是他当场把玉玺交给了始皇的弟弟,后来子婴就即位了。这里也没有明讲始皇弟,就是子婴啊!

我们再看此后的另一段记载,“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也就是说,赵高杀胡亥那天,子婴并没有入宫(这也符合子婴谨慎的性格,或者是赵高刻意不让忠直的子婴入宫坏他大事),而是事后通知子婴准备登基典礼,子婴闻讯之后就称病说去不了,赵高亲自来请,结果被子婴所杀。那此前的始皇弟就应当另有其人了,而应该是宗室中最为年长的一位掌管宗正的皇叔,所以才有赵高将玉玺交给他,而后再将子婴请出称王登基,这才最为符合情理吧!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史记》所载公子高的话,在公子高向胡亥请死时说过“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也就是说始皇帝在世时,只要嬴高入宫,便会赐与御膳,出宫直接乘坐銮舆(皇帝御用),御衣御马也获得过。”这就已经是很不一般的荣宠了,若公子高有子,是不是也会像《雍正王朝》中皇爷爷康熙对皇孙弘历恩宠有加呢?

如果子婴就是这位年长受宠的皇孙,在朝堂与百姓当中又素具贤名,再加上其父公子高又以殉葬先帝之荣保全一家之性命与显耀,如此光天化日、正大光明的牺牲,是不是足以让胡亥对子婴再无从下手了?且子婴的忠直也使胡亥有忌而无惧,因此子婴才得以始终立于庙堂而不受侵害,居然还教胡亥对他产生了“殛用禹”(帝杀鲧而用其子禹治水)之心,这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经过这么一番剖瓜解蚌,可知子婴既不可能是成蟜之后,也不可能是扶苏之子(甚为可惜,辜负了大众的心愿),皇叔之说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二世兄之说更是机率近乎为零,千古之后的我们这些世人们,在细读品味各种史料之后,还是会对当时残酷的战乱宫变而感到惊心动魄,对于子婴身世之谜底,或许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历史长河中早已见瓤得珠,爱好历史的元芳们,你们是怎么看的?子婴到底是何人,你们心中有答案了吗?

真正身世足让天下人惊诧的子婴到底是嬴政之弟还是胡亥之侄?

标签: 秦王子婴秦二世赵高扶苏嬴政秦王

更多文章

  • 秦王子婴那么容易就杀了赵高,秦二世却做不到?原因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家有历史标签:赵高,秦二世,嬴政,李斯,秦王子婴

    为什么秦二世都没能除掉赵高,反而子婴却轻而易举的就诛杀了赵高呢?原因让人很无奈。其实不是秦二世没有能力杀死赵高,是秦二世根本就没想杀过赵高,后等秦二世对赵高产生不满和怀疑时,赵高已经有了防备,也就是赵高准备发动望夷宫政变前的这段时间。等望夷宫政变发生时,秦二世即便想杀赵高也做不到了。众所周知,胡亥之

  • 秦王子婴,如何用计除掉大宦官赵高?他如何被项羽残忍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是你我的标签:赵高,项羽,周朝,秦二世,书法家,秦王子婴,汉高祖刘邦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直言劝谏子婴生平鲜见于史册,早年经历不详,最早记载其事迹的文献是《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秦王子婴剧照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

  • 秦王子婴到底是谁?秦二世兄长还是秦始皇的弟弟?更或者是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秦二世,嬴政,秦王子婴,赵高,秦王,刘邦

    子婴是否为扶苏的儿子,这个有争议。秦二世不杀子婴,是因为在他的眼中,子婴不是他的竞争对手,那么子婴与秦二世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到了子婴的身份。秦始皇的子女史载秦始皇虽然一生未立皇后,但子女并不少,有三十多个子女,其中儿子占了二十多个。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时病故于沙丘。死前他给长子扶苏留了遗

  • 秦王子婴的政治生命只有46天,做了四件事,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秦王子婴,秦二世,赵高,刘邦,嬴政,扶苏

    作者:青灯当秦始皇嬴政用十年的时间,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百年乱世,秦这个国家,就已经站在了巅峰。(一)胡亥上位,尽屠兄弟姐妹只是仅秦始皇一人,终究不能延续千年国祚。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却死在行宫。临死之前,召回儿子扶苏,这也是将大秦交给了扶苏。只是在皇位权利面前,秦始皇的宦官赵高,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秦始

  • 假如秦王子婴拒绝投降,他能够守住秦国么?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陕北大叔标签:秦王子婴,秦国,刘邦,赵高,项羽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假如秦王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才能中等的辅佐之臣,即使肴函以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然后太史公司马迁给出的理由是,秦地是四塞之地,山河以为固。看到太史公的评论,大叔在想假如秦王子婴拒绝投降,他能够守住秦国么?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 刘邦入关中的路线是怎样的?秦王子婴为何轻易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秦军,秦国,关中,先秦,汉朝,周朝,秦王子婴,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7年八月,刘邦兵临武关,派宁昌入关,去咸阳与赵高谈判。此时子婴杀赵高,即秦王位。随后秦王子婴下令将赵高尸首车裂示众,并夷三族,秦人无不称快。子婴本打算只杀赵高等少数人,团结秦国所有力量抵抗刘邦军团,可是赵高曾大肆招揽人马,安插亲信,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在灭除赵高亲信的过程中,很难控制

  • 秦王子婴那么容易就杀了赵高,为何秦二世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赵高,秦二世,嬴政,李斯,秦王子婴

    为什么秦二世都没能除掉赵高,反而子婴却轻而易举的就诛杀了赵高呢?原因让人很无奈。其实不是秦二世没有能力杀死赵高,是秦二世根本就没想杀过赵高,后等秦二世对赵高产生不满和怀疑时,赵高已经有了防备,也就是赵高准备发动望夷宫政变前的这段时间。等望夷宫政变发生时,秦二世即便想杀赵高也做不到了。众所周知,胡亥之

  • 嬴政是如何处置嫪毐的?本人车裂,家属被杀光,嬴政:他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嬴政,吕不韦,太后,秦国,昌平君,秦王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嬴政刚刚成年亲政,就接到告密,知道母亲不但和嫪毐通奸,还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在雍城秘密抚养着,这种消息,无论砸在谁的头上,都不是一般程度的震撼。嬴政上任伊始,要处理的头一件事竟然是亲生母亲的私生活丑闻。这类事情,哪怕只是发生在普

  • 被司马迁称为千古大阴人的嫪毐,尺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历史解密编辑:捕鱼猎手标签:司马迁,吕不韦,赵姬,嬴政,秦国,宦官

    秦始皇母亲赵姬本是吕不韦的一个舞姬,是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主动结交异人,把赵姬当作了礼物送给了异人。异人很喜欢赵姬并生有一子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在吕不韦的上下打点之下,异人成了秦国王位的继承人。公元前249年,异人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封吕不韦为丞相。异人即位三年去世,太子嬴政继位,赵姬为

  • 嫪毐为啥令太后如此痴迷?司马迁记载一句话,证明其“天赋异禀”

    历史解密编辑:九天历史记标签:司马迁,吕不韦,嬴政,赵姬,宦官,太后

    回顾我国各朝代历史,常有宦官弄权事件,有的皇帝处理政务要先询问宦官的意见,有的皇帝被宦官连累成为敌人俘虏,有的皇帝甚至连子嗣都被宦官暗害。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封建帝制等级分化最是严重,令人奇怪的是这样的现象却时常存在。宦官独掌大权的情况自秦朝就已经开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宦官嫪毐就是最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