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里对王有很深刻的解释:“王,三横为天地人,一竖为参通天地人。”秦始皇弃王而称皇帝,本质上没有太大改变,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号罢了。秦朝的皇帝与之前的王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孤一人”,都是天下唯一的统治者。在家天下里,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最该做的便是维护王朝的统治,使王朝千秋万代。这个过程,便是参通天地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为秦二世。
即位前,他们带着秦始皇的尸体在北部边境一带游荡了一圈后才回到咸阳。继位后的胡亥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蒙氏兄弟、以巩固自己的皇位。巩固皇位是每个做皇帝的人都考虑的事,因为皇帝是独一无二的,不容他人染指。
而皇位其实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可供皇帝使用的平台而已。有的皇帝利用这个平台施展抱负,开疆拓土、保境安民,那就是个好皇帝;有的皇帝利用这个平台纵情声色、为所欲为,残暴地统治天下,那就是个暴君。
对于二世皇帝而言,他从没想过要当一个暴君,因为他只是想利用皇帝的平台来享乐、来为所欲为而已。没有多少人天生就想当恶人,只是他们做了不少恶事,最终才被定义为恶人。而秦二世享乐、为所欲为的大多过程便是一个做恶事的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蒙恬兄弟死后,秦二世对他的老师赵高说:“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极尽耳目只好,心中之乐,以终天年,可以吗?”赵高说:“这是贤明的君主才做的事情啊!当然可以了,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你的皇位还没有巩固。您得把宗室子弟和亲宗室的大臣都杀了,这样威胁少了,才没有人来抢夺你的皇位。至于怎么杀,那就把法条定得更严一点,只要有人稍稍犯罪,就都杀了。”
赵高的意见很明显是为了他自己,杀宗室子弟是为了弱公族;而修改法律则是在树立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因为他不只是一个郎中令(内侍官员),他还是一个资深的法律研究人员,他也是凭借着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才当上胡亥的老师的。现在他提出重修法律,胡亥自然会把这重任交给他。
秦以法治天下,立法人员的地位是很高的,可立法的程序其实并不严谨,立法、修法的人员主要是由帝王任命,这就让赵高有了机会。赵高是个私心极重的人,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他借修法为名抬高身价,制定一些严刑峻法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不难理解,只是秦二世却根本注意不到这点。
与立法相反,秦执法的力度却是很强的。秦朝因为赵高新修改的严刑峻法,十二个王室公子在咸阳被斩首,八个公主在杜县被肢解而死。而无数的平民百姓也因这些严刑峻法而断肢残臂、身首异处、骨肉分离。
至此,二世以为天下皆平、四海澄清,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任何动乱,而他这个皇帝毕其功于一役,以后就可以安心享乐了。殊不知,天下因此而加速了动乱的步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后,秦二世便开始了因秦始皇之死而停掉的工程——修建阿旁宫,然后下令让五万人去咸阳驻防,令他们教习射御。射箭需要有对象,二世皇帝要的对象自然不是画个黑点的靶子,而是狗、马等动物。五万人是活的、五万人用来教习射杀的动物也是活的,既然是活的,那便得要吃的,而咸阳是分不出那么多食物给这些人和动物的。于是,二世皇帝下诏,令天下郡县都要为这些人和动物输送粮食。运输人员还不得吃这些输送的粮食,只能自带。这便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天下苦秦已久,被二世皇帝又多烧了几把火,然后就有人带头造反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起义之火蔓延至关东各郡县。由秦王朝派遣各郡县的通讯员——谒者——纷纷进咸阳禀报。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秦二世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人在撒谎。因为他认为天下已经安定,怎么还会有人造反,这些人如此妖言惑众,一定是居心不良。于是,便把他交给司法官吏审问治罪。
后面赶来的通讯员一听前面那些人的悲惨遭遇,全部都傻掉了。当二世皇帝问他们来做什么的时候,他们纷纷说道:“只是一些小盗贼而已,在郡守、郡尉的追捕下,已经都抓起来了。皇上不用担心。”
二世一听,顿时就高兴了:“这才对吗?我就说没事,那些人还想来骗我。真是浪费我享乐的时间。”
于是,关东境内烽火连天、战火连绵,而咸阳宫内依然灯火通明,夜夜笙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