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是两个:一是长子扶苏,二是大太监赵高。客观地说,这两人都有份!都是秦始皇指定的!
秦始皇做梦都想长生不老!哪会想到病死?皇帝“万寿无疆”天天这样叫,都习惯了,那么就算活不到一万岁,一千岁总能活吧?退几百步说,一百岁总可以吧?秦始皇临终时49岁,离一百岁、一千岁还差很远很远,他怎么会意料到自己49岁就完蛋?
这家伙玩够了,吃多了,消化不良,生病,中途感觉不行了,才匆匆忙忙下个诏书,说要传位给长子扶苏。这是史书的记载。而真实情况如何呢?扶苏远在边关,一头半月赶不回来!秦始皇最信任的是大太监赵高,所以命赵高派人送诏书给扶苏。这里面就有蹊跷:秦始皇聪明一世,牛逼轰轰,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何等的雄才大略!他就不会设想一下:这书信要经过他人手,万一中间出现故障,或者说赵高不把诏书传给扶苏,那可咋办?极端地想想,万一赵高篡改诏书,就说皇帝认为赵高有才堪当大任、册立赵高为继任皇帝!这也有可能的哦!
以秦始皇的精明,他肯定设想过。但他为啥还是信任赵高,要赵高全权负责给扶苏送信呢?那就只有两种解释:一是秦始皇病糊涂了,二是传位给扶苏或赵高都可以!因为事情明摆着,如果赵高作弊,不把传位诏书送给扶苏,扶苏是无法继承皇位的!这一条脑子没病的人都能想到!
但是,秦始皇就这么干!朕就信任赵高的铁胆忠心,赵高愿意送信给扶苏,那就让扶苏做皇帝!赵高不愿意送信给扶苏,那就让赵高全权处理,他爱选择谁就选择谁!他想自己做皇帝也可以!所以说,秦始皇不是没有选定继承人,而是选定了两个继承人!
扶苏是指定的,赵高是后补的。事态的发展,是后补的干掉了指定的,赵高全权管事。他还谦虚客气,觉得自己不姓嬴,不是秦始皇的子孙,不好意思做皇帝,所以另立胡亥做皇帝,赵高辅政!
这么个安排,是否符合秦始皇的意思呢?也符合,因为赵高是秦始皇的全权代表,他指定谁做就是谁了!第一继承人扶苏没了,那么第二继承人赵高又谦虚退让,不做,谁做呢?赵高册立谁都是正常行事!关键的关键是秦始皇最信任赵高!他不相信丞相李斯,所以不叫李斯负责送信!后来李斯被赵高排挤害死,也正常,赵高握着实权,连新皇帝都是他册立的,那么他要干掉宰相有何不可?关键是秦始皇最信任他!估计秦始皇临终时对赵高说过:“卿办事,朕放心。”
历史事实证明,不是秦始皇没有选好继承人,是他的高压政策和残暴法律激起六国百姓造反!胡亥上台后,最大失误是没有及时纠正他爹的错误,继续执行他爹那些恶霸政策,继续征集民工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至极!民无活路必反,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就算扶苏继位,他不纠正他爹那些错误政策和残暴法律,老百姓照样造反!
史载咸阳宫殿四百多座,其中以阿房宫建设规模最大,单在阿房宫做工的民工就有七十多万!还要修长城,修这修那,还有被抓去坐牢的男人少说六十万(章邯部队就是释放囚徒充当兵员,英布就是其中的一名囚徒),还有各地镇守的军队五六十万人,总而言之天下青壮劳动力都被秦政府征集得八八九九了,没人种田了!咋弄?老百姓总不能活活饿死困死吧?
是秦始皇的霸道政策和残暴法律直接导致秦朝死亡的!无论他立谁做继任皇帝,只要不改变政策和法律,都无法安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