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进士出身的文官与戚继光齐名,还做到了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进士出身的文官与戚继光齐名,还做到了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32 更新时间:2024/1/18 21:55:58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文武双全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岳飞等等,但是,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奇人:他进士出身,原本为文官,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与抗倭名将戚继光齐名,后来更是做到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并且慧眼识人,擢拔了一批良将,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竟然还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对中国曲艺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这位堪称全能的传奇人物放到今天,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人,24岁时高中进士(嘉靖二十三年科、公元1544年),中进士时的年龄比有神童之称的张居正大了四岁(张20岁中进士)。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对解元考中进士时有年龄记载的共有398人,他们考中进士时的平均年龄为 32.34岁,和这些解元比,谭纶中进士的年龄要低于他们的平均年龄8岁,所以,谭纶中进士的年龄应该在明朝还是属于比较早的。

唐朝时期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可见中进士之难!

虽然中进士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读书人才能的唯一标准,但能够在青年时期考中进士,也足以证明谭纶才学过人,至少不是周进和范进那种死读书之人。

周进和范进是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按照原著描述,他们二人都是有一定才华之人,可是却到了五六十岁才分别中举,周、范二人其实就是死读书的典范,他们只会死啃书本,活活的把书读死,不懂也不会灵活运用,单从这一点来看,和谭纶相比,真可谓有云泥之别。

谭纶出身于文官,却熟读兵法,且武艺高强,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担任台州知府时,谭纶训练了一支千余人部队,“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1)”,倭寇进犯栅浦,谭纶率领这支部队迎战,三战三捷。

倭寇进犯台州,被击退,又转寇仙居、临海,被谭纶“擒斩殆尽(2)”。

这个时期,戚继光担任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参将,从义乌招募了一批矿工,组建了戚家军,正在训练之中,无法作战,身为台州知府的谭纶独自承担辖区内所有作战任务,为戚继光全身心的投入部队训练创造了条件。

三年之后,戚家军训练完毕,从此,浙江抗倭战场进入戚继光时代,戚家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谭纶与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密切配合,终于彻底扫清了浙江倭患。

假如没有谭纶争取到的三年宝贵时间,而是由戚继光率领新招募的矿工一面训练,一面出战,那么,戚家军的战绩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可能远不如今天看到的战报那么好看。

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攻陷重镇兴化城,福建巡抚游震得被嘉靖皇帝免职,谭纶临危受命,出任福建巡抚。

谭纶和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将领密切配合,取得平海卫大捷,战报送到北京,嘉靖皇帝高兴地甚至跑到太庙里去告慰祖先。

谭纶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余年,“积首功二万一千五百”,与继光共事齐名,人称“谭、戚”(3)。

谭纶是读书人出身,却武艺高强,精通剑法,训练新兵时,曾“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4)”在战场上上,谭纶也是身先士卒,曾在战斗中“刃血渍腕,累沃乃脱(5)”,有传闻说戚继光也曾向他讨教过剑法。

谭纶善于识人用人,“善任俞戚而建大勋”,举荐和提拔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一大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堪称明朝“伯乐”。

扫平倭寇后,谭纶又总督蓟、辽军务,练兵罝械,任内和戚继光通力合作,共修筑明长城两千余里,御鞑靼于关外,卫护了京师安宁。

谭纶酷爱戏曲,特别是流行于南方的“海盐腔”,甚至在军队里设置戏班,随军演出,这大概就是早期文工团了吧?

谭纶曾把海盐腔带回家乡宜黄,传授给家乡父老,还会亲临排演现场,后来将弋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

谭纶和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是忘年交好友,隆庆六年,谭纶升任为兵部尚书,汤显祖还特意写了一首诗《送谭尚书行边》,送给谭纶。

万历五年,一代名将谭纶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标签: 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那些有名的女性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貂蝉,三国,野史秘闻

    冷兵器时代的三国,是男性追逐名利,驰骋沙场的时代,而作为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会为逐鹿群雄的三国添加怎样的一抹色彩?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在等待着她们?首先要说的肯定是貂蝉,貂蝉是王允养女,董卓篡汉期间,王允把貂蝉先献给吕布,而后又献给董卓,一招连环计使得吕布和董卓互相猜疑,最后王允顺水推舟说服

  • 周勃:西汉宰相之一,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周勃,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的父亲,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弓马娴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封为威武侯。参加楚汉之争,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时,留守镇关重地,突入成皋战场。

  •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其功绩能与其余帝王做比较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出现过500多个皇帝,有些人碌碌无为,有些人却名留千史,被人称赞。更有的被冠上了千古一帝之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千古一帝其中的一位,到底真的和其余三位一样应该称为千古一帝吗?千古一帝一直都是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今天的话题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能与秦皇,汉武,唐太宗

  • 虎门之战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虎门之战,清朝,战史风云

    虎门之战简介大部分内容都在介绍这次战斗的过程,1841年2月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由,派遣舰队向广东虎门挺进,身为清军提督的关天培请求朝廷增兵抗击英国舰队,但是清军总督琦善没同意这一请求。23日英国舰队开始进攻虎门,关天培率领清朝军队镇守,顽强抵抗,虎门之战也拉开了帷幕。25日英国舰队已经攻入并且登

  • 揭秘宋朝为何不是大一统王朝 主要的原因是在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北宋,历史解密

    北宋王朝并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虽然因为流传很广的朝代顺口溜“唐宋元明清”这句话,很多人认为宋朝也是大一统王朝之一,其实并非如此。宋朝其实处于宋辽金夏大三国时代,只能说是当时大分裂时代的正统王朝,不能说是大一统王朝。所以朝代顺口溜时将这个正统王朝加入进去,颇有一些矮子里挑高个的意思。宋朝为何不能

  • 陈矩:权倾天下的太监,死后百官为他送葬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矩,明朝,野史秘闻

    历史上的宦官多半都是恶贯满盈的,特别是汉唐明三代,国家的覆灭和那些太监的乱政不无关系。特别是到了明代,奸诈的小人魏忠贤、毁坏朝纲的王振等,他们让明朝变得千疮百孔,但实际上也有一些太监却值得大家赞扬,比如说郑和,他可是开启了古代史上第一次横渡西洋的历史,让明朝的国威远扬。不过在万历年间也有一个太监,他

  • 咸丰后宫的一对姐妹花,璹嫔和玉嫔的命运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璹嫔,玉嫔,风云人物

    清代有不少皇帝的后宫中有姐妹花,例如皇太极后宫有宸妃与庄妃,顺治后宫有孝惠章皇后与淑惠妃,康熙后宫甚至有四对姐妹花,乾隆后宫有怡嫔与白贵人,光绪后宫则有瑾妃与珍妃。咸丰帝后宫也有一对姐妹花——璹嫔与玉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璹嫔与玉嫔姐妹的家世吧。璹嫔与玉嫔

  • 古代王朝更迭很快,隋朝期间有哪三件大事是我们要了解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朝,大事,文史百科

    说到隋朝时期,大多数人能够想到的是开国皇帝杨坚,在隋朝建立之初所作出的众多功勋,使得隋朝有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在这种功勋之下,我们也能够看出一个朝代的建立,有着其必然性,但他的灭亡也脱离不了人为因素的推动。特别是在古代王朝更迭如此之快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文化绵延也因此而产生,当然在隋朝期间有三个大事是我

  • 岳州之战是三藩之乱关键一战,最后结果如何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吴三桂,战史风云

    我们都知道,岳州之战是三藩之乱时期在清朝和吴周间的一场战役,三藩之乱岳州之战具体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即1674年6月13日,康熙帝命贝勒尚善作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军赴岳州。八月初三日,尚善率领军队向岳州进发。八月二十八日,因岳州吴军防守坚固,康熙帝又谕尼

  • 大庆油田是谁先发现的?并非李四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庆油田,历史解密

    曾几何时,以讹传讹,大庆油田的发现,归功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但事实上是依据黄汲清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中国才相继找到大庆、胜利等高产油气田。不过,遥想1959年的9月,当松辽平原打出石油时,1963年12月,当周恩来总理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时,谁会了解这位知识分子的闪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