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二分天下,哪一个更高明?

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二分天下,哪一个更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656 更新时间:2024/6/2 22:33:40

事实上,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鲁肃的榻上策,亦或是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都有很大的硬伤!说白了,这三个计谋都是假大空的,只不过最终实操出来的效果不同,所以众人普遍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要好一点!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三个战略,看看他们究竟有何硬伤?

鲁肃的榻上策

周瑜将鲁肃引荐给孙权,引起了孙权的好奇,于是在宴请众臣以后,孙权直接把鲁肃给留了下来,准备再亲自考校一下鲁肃,看看鲁肃的才能究竟如何?

孙权将鲁肃留下来后,不可能直接干巴巴的问鲁肃如何看待天下局势,这样太过于直白,有失礼仪,于是他邀请鲁肃合榻对饮,边喝酒边聊天,趁机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而由于此番对话是发生在榻上,所以也被后人称为榻上策。

对话之初,孙权直接向鲁肃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说自己继承了父兄的遗志,向往齐桓公等人的霸业,所以想要北上称霸天下,想问问鲁肃有什么好的看法?

原文: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从孙权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他,战略重心仍然在北方,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虽然实力强悍,但仍然听命于周天子,孙权以齐桓公做目标,说白了就是想同大哥孙策一样,北上争霸,争取把汉献帝拿在自己手中,自己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的孙权,暂时还没有称帝之心!看懂的孙权的想法后,鲁肃立马予以反驳,并成功改变了孙权的思路。

鲁肃说汉献帝已经在曹操的手中了,孙权不可能得到汉献帝,所以孙权是绝对做不成齐桓公的。而且曹操实力强大,也没办法一下子击败,一旦孙权决定以汉室为尊,那么曹操只需要以汉献帝的名义对孙权下旨,那么孙权就会非常难过。所以为今之计,孙权只能放弃做齐桓公的思想,直接撇开汉室,另外建立一个中央,自己当皇帝!

鲁肃的话,给了孙权极大的冲击,不过孙权也很快地反应了过来,汉室确实没办法复兴了,自己也没办法从曹操手中抢过汉献帝,若一直以汉室为尊,那么自己必将受到掣肘,所以鲁肃的称帝说法,还是非常明智的。于是孙权表面上说自己没有那个能耐,但转头就重用鲁肃,改变了自己的北上作战策略。

原文: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鲁肃的榻上策成功地改变了孙权的思路,将孙权从北上的思路转变为南下,而且坚定了孙权称帝、另建中央的想法,可以说改变了东吴的走势,所以他的这个战略思想,一直受到众人的称赞!然而鲁肃的榻上策也有一个非常大的硬伤,那便是空有战略,而没有战术,甚至于说,鲁肃的榻上策,就连战略都非常缺乏!

鲁肃建议孙权“剿除黄祖,进伐刘表”,这其实算不上什么战略或者战术,因为所有东吴的人,都知道应该这么干。当年甘宁一个外人,投靠了孙权后给出的建议都是攻打黄祖、占领荆州,可见这个策略其实是众人皆知的,算不上是鲁肃的战略。说白了,鲁肃的榻上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战术指导,他只不过是改变了孙权的思想,让孙权走向了脱离汉室,独立发展的道路,而这也是榻上策最大的意义!

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

周瑜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是周瑜力挽狂澜,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没有周瑜,曹操早就一统天下了!而在击退曹操,占领南郡之后,周瑜便提出了自己的二分天下之计。

周瑜对于刘备集团,一直提防有加,所以他建议孙权,找机会软禁刘备,然后分化消灭关羽张飞,这样不仅可以除去刘备集团的威胁,而且可以增加东吴的实力。不过当时的孙权和周瑜看法不同,并没有同意周瑜的建议。之后周瑜又建议孙权支持自己攻打益州,之后东吴便可以占领扬州、荆州、益州三州之地,而且长江防线也全在东吴的手中,到时候只要联合马超等人,便可以全力北伐,击败曹操,统一天下。即便没办法击败曹操,那也可以和曹操划江而治,二分天下!

周瑜的战略规划非常美好,但如此诱人的规划背后,其实有三大硬伤!

一是周瑜忽略了进攻益州的难度。很多人看到刘备打下了益州,便认为益州非常好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益州多山,易守难攻,非常难打!刘备在刘璋主动邀请入蜀的前提下,花了三年时间,战死了庞统,被迫带来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精锐,最终才辛苦地拿下益州,可见这仗是多么的难打!而周瑜并未受到刘璋的邀请,一开始便会遭到激烈抵抗,怎么可能轻松拿下益州?这仗不打个五六年,周瑜根本进不了蜀中!

二是周瑜后方不稳。虽然周瑜在赤壁之战击败了曹操,之后又在南郡击败了曹仁,但是曹军并没有就此退出荆州,而是一直在虎视眈眈,准备新一轮的进攻。周瑜率领大军进攻益州,后方空虚,曹军不可能毫无动作,而曹军只要进攻南郡,那么周瑜的进攻计划就会被打乱,被迫撤军。

三是刘备不会袖手旁观。诸葛亮的战略就是占荆州、夺益州,周瑜现在占领了南郡(荆州非常重要的地方),又去攻打益州,这完全就是在抢夺刘备的战略资源,要是益州被周瑜打下来,刘备还能有何作为?所以刘备必定会扰乱周瑜的后方,若是刘备心狠一点,直接出兵占领南郡,获取长江出水口都很有可能!

总的来说,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看起来美好,但背后的硬伤也非常大,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拿下益州!

诸葛亮的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战略主要就是让刘备占荆州、夺益州,北抗曹操,东和孙权。由于大家对这个战略都不陌生,所以我们不详细介绍,只对隆中对的硬伤来做分析!

硬伤一、占荆州与东和孙权自相矛盾。刘备想要夺取天下,必须占据荆州,之后以荆州为基地进行北伐,然而对于东吴来说,他们赖以生存的天堑便是长江,而荆州在长江的上游,所以他们势必会全力的拿下荆州!若刘备占据荆州,顺江之下进攻东吴,东吴如何抵挡?事实上,荆州被偷袭、关羽战死的本质原因,就是东吴渴望荆州,关羽的荆州军,已经威胁到了东吴的安全,尤其是在关羽利用水战击败于禁之后,这更加让东吴众人看到了关羽水军的厉害,他们不得不提前动手干掉关羽这个威胁!

硬伤二、袭取益州破坏了刘备的名望。刘备一直以仁义自居,在天下有非常高的号召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璋才会邀请刘备入蜀,诸葛亮才会说一旦刘备北伐,那些老百姓必定会箪食壶浆来欢迎刘备。然而当刘备背弃诺言,攻占益州以后,其实刘备的名声就已经坏了,人家刘璋好心好意让你进益州,结果你反手就抢夺了人家的地盘,这是仁义之人该干的事?所以此一战后,就不会再有老百姓全心全意地欢迎刘备了,因为本质上刘备和曹操是一路人!

硬伤三、兵力太过分散。刘备集团本身的兵力就不多,然而为了占领荆州和益州两地,他们却不得不分兵,导致军力分散,无法发挥出更大的战力。而且由于荆州和益州两地相距甚远,消息不便,一旦一方出现问题,另外一方很难及时救援,当年荆州被袭,益州方面没来得及施以援手便是例证。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虽然规划明确,无论是大战略还是具体的战术,都写得明明白白,但是这个战略本身也有三大硬伤,很难成功。事实上,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后,似乎已经完成了隆中对的一大半,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东吴的偷袭,这便是隆中对的硬伤,因为东吴不可能看着刘备集团做大,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结语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都有不小的硬伤!如果一定要论哪一个策略更高明,那我们只能站在最终的成效来看了,这样的话,很明显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更高明,因为隆中对的最终成就更高!打个比方,刘备当时只有一万块钱,孙权有三百万,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操盘,最终刘备公司价值三千万,孙权公司价值四千万,很明显刘备取得的成果更大,隆中对更为高明!

更多文章

  • 东吴三杰周瑜、鲁肃、吕蒙谁最厉害?且看吴主孙权如何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周瑜,鲁肃,孙权,吕蒙,孙策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公元175年出生在一个颇有势力的江南士族家庭。董卓之乱时,身为洛阳令的周父为乱兵所杀,孙坚起兵讨伐董卓时,周瑜携母从洛阳迁居故乡舒城 。周瑜和孙坚子孙策年纪相仿,意气相投,私交甚笃,孙策平江东时,周瑜为中护军兼江夏太守,他率军攻取了皖城(今安徽潜山),掳得桥公儿

  • 赤壁之战前鲁肃劝孙权打荆州:江表虎臣能打赢文聘关羽张飞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鲁肃,孙权,关羽,张飞,赵子龙

    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鼎足三分的基础,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想吞并荆州,但是却抽不出时间来,刘备寄人篱下,也是有心无力。唯一既有牙口又有胃口吃掉荆州的,实际是当时的大汉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孙权。有人说:如果孙权听鲁肃建议,就没有赤壁之战,孙尚香也不用嫁给老刘备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咱们今天有时间,就权衡各方实力

  • 谁才是三国“最强大脑”?诸葛亮、鲁肃、郭嘉、贾诩,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卧龙吟手游标签:诸葛亮,鲁肃,郭嘉,贾诩

    不读三国,不识英雄!大家好,这里是卧仔~一说到谋士,人们就会想到“聪明”两个字,好像谋士的脑子里总是藏着玄机,连一向聪明绝顶的杏坛君也捉摸不透了。今天卧仔在这里特意贴出三国“谋士榜”,请大家评选一下,谁才能获得三国“最强大脑”的荣誉称号。提名一:卧龙诸葛亮第一诸葛亮当之无愧。有些人对诸葛亮心存疑问,

  • 老实人鲁肃的好朋友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鲁肃,周瑜,关羽,孙权,刘备,三国,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和鲁肃是好朋友,你看诸葛亮在东吴的时候,多亏了鲁肃的帮助。不是鲁肃的帮忙,八个诸葛亮也早死了。在大家的印象中,诸葛亮锋芒毕露,处处得理不让人,得罪了很多人。而鲁肃似乎是个老好人一个,为了诸葛亮,不惜得罪东吴重臣周瑜,不惜在舌战群儒中和众人斗翻。看来这个鲁肃的确是诸葛亮的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鼠兄猫弟标签:诸葛亮,曹操,鲁肃,周瑜,刘备

    由于元末明初得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盛行,原本在正史上还不算出色的诸葛亮摇身一变成为了我国智慧谋将的化身。而他所施展的众多计谋之中,“草船借箭”这一章回是最为出名的,也正是因着此事,诸葛亮''智多近妖''的形象也就此深入人心。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也就是正史中赤壁之战发生的这一年,当年的孙,刘联

  • 三国演义的鲁肃懦弱有点愚,历史上真是这样吗?其实他很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鲁肃,孙权,刘备,周瑜,曹操,吕蒙

    在影视剧中鲁肃是个忠厚长者,他对诸葛亮关心倍至,帮助诸葛亮排难解危,克尽了做朋友的责任。他坚决维护孙权、刘备两家的盟好,以大局为重,甚至不怕因此触怒孙权和周瑜。这些形象,比较符合历史上鲁肃的实际。但是作为艺术形象的鲁肃,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就是在描写他的老诚质朴,不会弯弯挠挠这些好品质的同时,却不免

  • 鲁肃最有出息的后人名叫鲁炅,他因为一件事,没有成为历史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鲁肃,鲁炅,孙权,周瑜,曹操,唐朝,安禄山,诸葛亮,五代十国,史说三国

    三国名儒鲁肃是否有后人存续?他的后人之中有一位能人,名为鲁炅,可他究竟做了什么事?导致其并未成为名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鲁肃生于公元172年,字子敬,为汉末时期官僚子弟,是东汉

  • 被刘备骗、被诸葛亮欺负、被关羽绑架的鲁肃,其实是个三国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鲁肃,诸葛亮,关羽,刘备,孙权,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如果推出一个最为实在的人,鲁肃绝对是大多数人的首选。诸葛亮提起鲁肃时,称他有“长者之风”。但是在乱世,实在几乎就是无用的代名词!在小说中,鲁肃简直成了刘备的诡诈、诸葛亮的智慧,以及关羽之勇敢的背景板,让人觉得又可怜又窝囊。然而历史上的鲁肃,可完全不是这样。虽然他相较于蜀汉大丞相、“

  • 三国最被低估的谋士鲁肃 为何也支持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芳芳食录标签:鲁肃,关羽,曹操,刘备,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但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已不可考,反正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描写很大的原因是为突出关羽不忘旧情,突出关羽的“义”,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所以“捉放曹”在历史上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征伐东

  • 孔明三气周瑜,周瑜气亡,鲁肃接位,孔明吊丧周瑜,庞统见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周瑜,鲁肃,庞统,刘备,孔明,诸葛亮

    周瑜为得到荆州,让鲁肃对刘备言,既然刘备不忍伐刘璋,东吴起兵去取,取得西川,以作嫁妆,再让刘备还荆州。周瑜想借伐西川实攻荆州杀刘备。当鲁肃来说时,孔明让刘备同意。孔明识破周瑜诡计,暗中调兵遣将,当周瑜大军来到荆州时,已陷入刘备军包围中,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气亡,英年早逝,寿三十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