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临死前,曹爽为何对台上的司马懿大喊:“太傅为何负我?”

临死前,曹爽为何对台上的司马懿大喊:“太傅为何负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挑食的老牛 访问量:3262 更新时间:2024/1/1 15:30:02

公元249年2月9日,刚刚卸任曹魏大将军的曹爽被绑缚刑场,将连同全族7000余人一同被开刀问斩,曹爽年仅3岁的儿子曹麟也在其列。当经过监斩台时,曹爽对台上的司马懿大喊:“太傅为何负我?”,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曹爽和司马懿原本都是魏明帝曹睿指定的托孤大臣,二人共同辅政魏少帝曹芳。但曹爽很快用手中的权势架空了司马懿独霸朝纲,逼得司马懿不得不辞官回家称病不出,长达十年之久。

公元249年2月5日,司马懿趁着曹爽陪皇帝曹芳离洛阳前往拜谒魏明帝之高平陵时,联合郭太后、太尉蒋济等人发动政变并控制京都,史称“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一方面用郭太后的诏书历数曹爽罪状,要求罢免曹爽一切官职;另一方面又派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尹大目等人劝说曹爽投降,并允诺其只要罢兵息马,交出兵权,仍可保留爵位;最后为打消曹爽的疑虑,司马懿还以自己40年的赫赫威名及司马氏家族的信誉,当着魏国官场、山河大地和日月星辰的面,指洛水赌咒发誓,保证自己决不辜负曹爽,否则有违神明。

彼时,曹爽这边还有皇帝在手,还有军队在身边护卫,更有忠心老臣大司农桓范冒死带着大司农印出来投奔,整体实力还是优于司马懿的;只要带着皇帝前往许昌,然后号召天下兵马勤王,还是有很大机会翻盘的。

但曹爽害怕这样做会连累身在洛阳的妻儿老小,并且司马懿的“洛水起誓”,也让他心动。犹豫一夜后,曹爽最终决定同意交出兵权,在他看来这仅仅只是一次政治下野而已,就像之前他对司马懿做得那样,闲置在家做个富家翁。

结果政变仅仅四天之后,司马懿就违背誓约,以谋反罪将曹爽连同党羽三族统统诛灭,从此曹魏大权就落入司马家手里。

我们在替曹爽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不禁要问曹爽怎么会如此愚蠢,轻信司马懿的口头承诺?

实际上,曹爽没有那么蠢。他之所以相信司马懿,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和翻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洛水起誓”是有先例可循的。昔日,光武帝刘秀就曾指着洛水发过誓,受降了与自己有杀兄之仇的朱鲔,且投降后厚待他。

另外,洛水在三国魏晋时期有着神圣的地位。他们相信洛水里居住着洛神,曹植就曾经写过一篇极富盛名的《洛神赋》来纪念洛神。曹爽认为对着洛水发誓实际上就是对洛神发誓,即使司马懿奸诈无双,也不敢欺骗神灵,对着洛神说谎。

司马懿违背誓言,诛杀曹爽三族,窃取曹魏大权并最终建立西晋王朝。表面上风光无限,成为最大赢家。但司马懿真的赢了吗?

实际上,在古时起誓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这种以山河为誓言的承诺是相当郑重、具有神圣感的事情,受到当时宗教礼法保护的。

司马懿违背誓言,背信弃义的所作所为,给后人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它让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石”坍塌,从此之后,人与人之间的推心置腹、精诚合作便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猜忌、背叛和斗争。

司马家开创的西晋王朝从一开始就笼罩着阴谋诡计的味道,人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并引发“五胡乱华”。从此华夏大地进了最恐怖最黑暗的南北朝十六国时期。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混乱,华夏文明才艰难地重建起社会和文明秩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用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石,只有人人重信守诺,整个社会才能精诚合作,互信互利,共同发展;否则只会导致尔虞我诈,社会混乱。破坏信用容易,重建信用难。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义务维护自己的和社会的信用,共建美好社会秩序。

关于这个故事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标签: 曹爽司马懿曹魏魏明帝曹芳魏国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不战而降! (司马懿的两张底牌是什么! )

    历史解密编辑:康兰讲科技标签:曹爽,曹魏,魏国,汉朝,司马懿,司马氏,史说三国,高平陵之变

    做了一个高平陵之变的合集:高平陵之变(1):司马家崛起的核心人物是谁?(权力斗争的最重要原则是什么?)高平陵之变(2):夏侯徽真的是被司马师谋害的嘛?(魏国最顶级家族与司马氏的关系)高平陵之变(3):最令司马懿忌惮的三大家族(魏国四大军区的势力分布)高平陵之变(4):曹睿弃曹宇用司马懿背后的隐情是什

  • 司马懿敢对曹爽下手,是因为看到曹爽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司马懿,曹爽,费祎,魏明帝,蜀汉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陪同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同去的除了大将军曹爽之外,还有曹爽的兄弟中领军曹羲和武卫将军曹训。等曹爽一行前脚刚离开洛阳出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立即抓住机会,关闭城门,占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封锁了京师洛阳城门,然后,司马懿上奏郭

  • 司马懿发动事变夺位时,如果曹爽奋力反抗,能否击败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爽,皇帝,曹魏,汉朝,司马懿,夏侯霸,史说三国

    众所周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选择在洛水投降司马懿,而这素来被许多史家认为是一个败笔,但是究竟情况如何呢?假如曹爽不投降,真的就能反败为胜吗?首先,“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懿在正始九年正月初六发动的一场政变,当时司马懿虽然表面上没有兵权,但是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却豢养了三千死士。而当时曹爽和小皇帝

  • 曹爽与司马懿的十年明争暗斗,高平陵只是最后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曹爽,曹魏,曹芳,蜀汉,汉朝,司马懿,司马师,高平陵,中国文物,曹操手下

    曹爽与司马懿的十年明争暗斗,高平陵只是最后决战魏明帝死后,合作夺取顾命大臣之位的曹爽和司马懿,在权势上明争暗斗。曹爽和司马懿、刘放、孙资合作,排斥燕王曹宇和夏侯献,让曹魏中枢本来就所剩不多的曹魏宗室元气大伤。而且禁军控制被大大动摇,然后就是唯一的曹氏军团长,荆州军区换人,这已经是让曹氏丢了大半力量了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当时唯一能叫板司马懿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司马懿,曹爽,高平陵,曹芳,曹魏

    三国后期,曹魏政权名将凋零,曹氏宗族大将曹休和曹真相继去世,司马懿作为托孤忠重臣,和大将军曹爽共掌兵权,后来曹爽排挤司马懿,将司马懿升为太傅,明升暗降,曹爽独揽大权,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伺机而动。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隐忍已久,终于等到时机,趁曹爽陪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陵墓时,司

  • 孙策和周瑜英年早逝以后,貌美如花的大乔小乔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周瑜,大乔,孙策,小乔,孙权,孙登

    36岁的周瑜因病去世,孙权前来奔丧,三叩首后,扭头就对小乔说:“给我做媳妇吧!”小乔梨花带雨的脸瞬间失了颜色,吓得连连后退。孙权见状,知道小乔定是误会了,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让你女儿给我的儿子做媳妇,你千万不要乱想。”小乔虽然心有余悸,但想到自己的女儿才5岁,她拒绝了:“我女儿年纪尚小,如何能

  • 娶美女大乔小乔,和孙策周瑜天不假年之间有没有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孙策,周瑜,大乔,曹操,关羽,甄姬

    自古红颜多薄命,英雄多磨难。娶大小乔后,孙策活26岁周瑜活36岁,全都早逝,似乎是偶然现象,貌似没有联系,其实是必然现象,有其因果关系,这里面有着一定的规律性的因素存在。在此我要说明一下聚了大小乔以后,孙策周瑜全都是英年早逝的原因。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小乔是美女,而美女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在当时的群

  • 三国演义中,容貌倾城的大乔小乔,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大乔,小乔,周瑜,三国演义,孙策,孙权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大乔小乔都不陌生,她们是一对倾国倾城的姐妹花,她们是那个征伐时代里难得的一缕婉约。她们都是当时宛城桥公家的姑娘,大姑娘大乔最后嫁给了大将军孙策,小姑娘小乔嫁给了大都督周瑜。其实,在大乔、小乔出嫁的时候,孙策和周瑜的名气并不大,周瑜那时候也只不过是孙策身边的中郎将。关于大乔小乔

  • 孙策周瑜死后,大乔小乔下场如何,学者叹息:比大家想象的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孙策,周瑜,大乔,小乔,孙权,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80万南下,中国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争。从正史上看,曹操这是发起统一战争,但从三国演义上看,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由于赤壁之战的失败,曹操自然无缘江东二乔,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在正史上,曹操真的那么肤浅,犹如吴三桂一般,冲冠一怒为红

  • 大乔小乔的父亲并非东汉太尉乔玄,她们是孙策掠夺的袁术部下家眷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孙策,袁术,大乔,太尉,周瑜,曹操

    熟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听过一个说法,说江东两大美女大乔和小乔的父亲,是东汉太尉乔玄。这种说法在《三国演义》的圈子里流传甚广,甚至在很多改编自《三国演义》的评书、戏剧、电视剧中出现,几乎成为了读者们的共识。然而真正地去考据这段历史,可以发现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大乔和小乔并称江东二乔,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