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足智多谋又功败垂成,诸葛亮的结局早被水镜先生料中

足智多谋又功败垂成,诸葛亮的结局早被水镜先生料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阴雨天讲故事 访问量:2300 更新时间:2024/2/12 20:26:01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说起三国,最先想起的无非是曹、刘、孙,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毫无疑问是推动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人物。

有些人或许名声不显,但胸有大才,只因机缘不巧未能闯下一番功名。

有些人得遇明主,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满腹壮志也来不及施展,令人扼腕叹息。

但他们存在过,这世界上留下过他们来过的痕迹,历史悠久也记得他们的志向与功绩。

名师高徒

司马徽,又号水镜先生,他虽与三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与主线人物刘备并没有很多的交集。

但司马徽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出了许多名动天下的人物。

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徐庶的老师,这三人分别投向了三分天下的刘备、孙权、曹操。

其中混得最惨的应该就是庞统了,庞统死时年仅三十六岁,其才能还没能完全能展现,就早早地离世了。

之所以庞统一生未能建立卓越功勋,原因有二。

一是在庞统弃吴入蜀之后,刘备多听从孔明之意,而对于庞统意见并不积极主动。

庞统作为孔明之后入伙的军师,形同副军师,一些事情并不能完全说了算,得到的权利也不如孔明大。

二是庞统青壮年三十六岁即以身殉职,与以后建功立业的大好机遇错失交臂,实在是天妒英才。

庞统此人的确是很有些才干的,水镜先生才给予他那么高的评价,这评价是以才学作为基础的。

但不是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遇到合适的机遇。

他的声名,是投靠刘备之前的民间评价,一直就与孔明齐名,而其后天不假年,没有创建下伟大功绩。

是以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一代英才未能横行天下,也是千古憾事。

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直到病死都在为匡扶汉室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

而徐庶因刘备贤德而效命蜀汉,可惜被曹操攻打荆州时掳走了母亲,从而导致徐庶被迫离开刘备前往曹营。

司马徽寥寥数语就能点出乾坤,定格历史,却作为整个三国的旁观者,见证了这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

刘表还曾请水镜先生出山,可惜水镜先生认为刘表难成大事,便遂直接拒绝。

后来,水镜先生又在曹操手下当过一段时间谋士,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就大病一场,离开人世了。

不得其时

诸葛亮便是水镜先生生前向刘备推荐的谋士,他很欣赏刘备,觉得此人是值得辅佐之人。

水镜先生希望诸葛亮出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又觉得时机未到。

因此听闻诸葛亮出山时,他感慨“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虽讲明刘备实乃明主,但也断言孔明功业难成。

刘备是一个不错的君主,他知人善用,但诸葛亮在卧龙岗隐居的时间太长了,错过了最佳时间。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曹操刚刚统一了北方,而孙权又倚仗着河水等险要地势,在东吴偏安一隅,只知防守。

刘备到处游走,几乎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想要在这样的局势中谋求发展难上加难,更别说统一大业了。

能够在乱世中占据一方地盘何其不易,幸好诸葛亮有惊世之才。

事实证明,水镜先生之前的断言是正确的,诸葛亮和刘备一生未怠,却终究未能兴复汉室。

这也就是水镜先生说的“不得其时”,回想诸葛亮的失败,不正是时机不对吗?

但水镜先生明知道诸葛亮不能帮刘备实现宏愿,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这是因为刘备实乃明君,诸葛亮最终被他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决心鼎力相助。

君子相交,唯诚而已。

诸葛亮这一生鞠躬尽瘁,对得起刘备待他的诚意,他以一生忠义回报,这便再无遗憾。

至于结局胜负,此乃天定,非人力所能改。

水镜先生正是足够了解诸葛亮秉性,所以并未加以劝阻。

诸葛亮从卧龙岗出山后,正遇曹操派兵攻打刘备,准备将刘备的势力一举歼灭。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独自一人出使东吴,舌战群儒,并成功开了连吴抗曹的时代。

最终曹操在赤壁遭遇了惨败,不得不大举撤回北方,此后再也没有南下。

曹操战败之后,诸葛亮借来了荆州,稳定了蜀汉政权。

此时庞统在东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便放弃了东吴,投奔刘备。

机缘巧合之下,张飞发现了庞统拥有大才,而后庞统变成了刘备军中的副军师。

在正式加盟刘备集团后,庞统经常给刘备出谋划策,其策略也得到多人的认可。

与此同时,庞统对士兵的训练也很有心得,短时内便提升了蜀汉阵营的战斗力。

在这个时候,西边的刘璋势力逐渐衰弱。

趁此机会,刘备一鼓作气夺下了西川、汉中之地,庞统在此事中居功甚伟,可惜不久之后庞统就去世了。

古往今来,这种壮志未酬身先死之事屡见不鲜。

卧龙凤雏

司马徽评价诸葛亮和庞统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得天下”。

司马徽将诸葛亮与庞统并重,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从对待荆州的态度来看,诸葛亮和庞统谁更高明一目了然。

诸葛亮帮助刘备创业,而庞统让刘备的事业更进一步,两者的能力似乎不相上下。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在关于荆州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庞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两人的建议中,可见战略眼光的高下。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时,二人曾畅谈天下大势,诸葛亮当时就已经展现出来了自己统观全局的战略眼光。

诸葛亮认为荆州地处交通要道,东西南北皆有战略重地,进可攻退可守,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若指挥得当,则霸业可成,中兴汉室也没有问题。

而且荆州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当时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对于军队的粮草供应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荆州的地理位置西通巴蜀,东接吴国,向北则可以直接威胁中原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可是庞统对于荆州问题,和诸葛亮的观点大不一样,他认为不应该在荆州之地大费力气。

究竟是谁的观点更胜一筹,看接下来的历史发展状况就可以窥见真想。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帮刘备借来了荆州,正是借助了当地的人口、经济等,蜀汉才稳定下来。

而关羽失了荆州之后,蜀汉境况直转而下。

究其原因,一是蜀汉之地交通不便;二是粮草不济,三便是因为人才缺乏。

荆州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繁盛之地,出过许多英雄豪杰、文人状元。

拥有荆州,就等于拥有了一个人才基地,蜀汉的实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拥有荆州之地,蜀汉想要复兴汉室也多了一条路,他们可以以荆州为跳板,从襄阳、樊城之地北上,与曹魏决战。

既然荆州之地这么重要,为何庞统看不到这一点呢?其实不是庞统不清楚这一点,而是他的眼界和格局没有放开。

在庞统的想法中,刘备能做到一方豪强诸侯就很不错了,这个目标凭借四川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完全可以做到。

强行占据荆州,等于在大本营之外多了一块“飞地”,这样的行为无疑费力不讨好。

而诸葛亮和刘备的战略目标是相同的:规复兴汉室、恢复中原。

在《隆中对》中就有此意,占据西川、汉中之后,如果时机到来的话,便可以从荆州出兵,完成兴复汉室的霸业。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战略眼光要比庞统高很多,他的构想也是非常正确的,而庞统的目光则有局限性。

奈何在守卫荆州的人选上,诸葛亮选错了人。

关羽的脾气太暴躁,在与东吴联合期间,得罪孙权,以至于孙权大怒,派兵夜袭荆州,最终荆州丢失。

后来诸葛亮虽然修复了与东吴的友好关系,可失去荆州的蜀汉政权也少了一条出川的便利通道和粮食人才的产地。

蜀汉国力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或许在荆州丢失的那一刻,蜀汉的命运就注定了吧。

群英荟萃的时代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民不聊生,但乱世也造就了许多英雄豪杰。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雄心壮志,或开太平盛世,或建不世功业,或单为名利富贵。

也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造就了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动人心魄的历史画面。

标签: 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庞统蜀汉曹操

更多文章

  •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是老乡,当初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刘备,汉朝,司马懿,诸葛亮,水镜先生,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一想起这两个字,我们的耳边就会传来气吞山河的喊杀声,刀剑的碰撞声,马儿的嘶鸣声!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参与的大战,曾几何时十户九空,饿殍偏野!历史虽然悲壮,但毕竟已成为过去!然而,那些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在危急时刻如何处理,以及古代人经常使用的权谋,时至今日依旧经久不衰!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刘备三顾茅庐前,水镜先生为何会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备,明主,诸葛亮,水镜先生,曹操,刘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军事谋略样样精通,可谓是个全才。当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相助时,诸葛亮欣然同意,然而水镜先生司马懿却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这是为何呢?卧龙得明主诸葛亮原本是琅琊人,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才跟随叔父来到荆州,之后便在荆州扎下了根。诸

  • 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没提到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刘备,司马懿,诸葛亮,庞统,蜀汉,徐庶

    作为诸葛亮的小迷弟,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把诸葛亮半仙化了,不但会奇门遁甲这类的八卦五行之术,还会延年益寿、呼风唤雨等等神技。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得诸葛亮之前,刘备啥也不是,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后,直接走上人生巅峰。当时有一句话特别生动,也特别让人迷惑,一直都在说“卧龙、凤雏二者得一

  • 三国中,那个推荐卧龙凤雏的水镜先生,能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水镜先生,庞统,诸葛亮,徐庶,刘备,曹操

    喜欢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水镜先生这个人,也就是司马徽。很多人说司马徽和司马懿有一定的关系,甚至说三国就是他下的一盘棋。不管诸位如何解析,个人认为觉得这个说法言过其实。影视剧中的水镜先生赫然一老者,看上去就给人睿智、博学的感觉。而实际上水镜去世在公元208年,对于173年出生的水镜来说,仅仅享年35岁。

  • 曹操没有伏龙凤雏而得天下。只因他悟透了水镜先生预言的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名家十讲标签:曹操,水镜先生,徐庶,刘备,庞统,诸葛亮

    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三国演义》里的出场可谓颇具神话色彩。话说当时刘备赴了蔡瑁的鸿门宴,被追杀至一山涧,的卢马一跃而过,刘备还在暗自心惊,遇到一个小牧童,小牧童早已知道刘备的身份,水镜身旁的小牧童的修为可见一斑。水镜一看到刘备就说“公今日幸免大难!”,司马徽早已洞悉一切!司马徽又说刘景升将逝,天象显示荆

  • 三国中,水镜先生明知汉朝气数已尽,为何还把诸葛亮举荐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诸葛亮,刘备,水镜先生,徐庶,刘表,曹操

    水镜先生司马徽确实是一个很有能耐的隐士,他看遍红尘,超脱于天下,已经知道汉室将亡,不可逆转,而且他本人也并不想再参与这天下纷争之中去了。不过他虽然不想卷入红尘,却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搅动了天下大势!那么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呢?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水镜先生看好刘

  • 水镜先生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为啥当时就反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诸葛亮,刘备,水镜先生,蜀汉,关羽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名闻名天下的谋士,人称卧龙先生。在没有出山的时候,乃是一介布衣,耕于南阳,还不为世人所知,在刘备得到水镜先生的推荐后,三顾茅庐,诸葛亮被他诚恳的态度所打动,最终答应刘备出山,刘备也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也开始了他一生为光复汉室的目标。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非常之高的,他曾说道

  • 刘备在荆州,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其荐诸葛亮,为何不是同姓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刘备,诸葛亮,司马懿,司马徽,水镜先生,天文学家,曹操手下,荆州(古代)

    每次提到三国,都会想到那个时代的群雄逐鹿、战火纷飞、残酷却又令人血脉偾张的时代,英雄们想要在旧朝覆灭以后,建立独属于自己的新江山,自然离不开战争。战争需要人才,因此,对于人才的争夺,一点儿不必战争烈度低。以仁义起家的刘备,他的身边除了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臣,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诸葛亮。小时候都学过刘备“

  • 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卧龙凤雏,为何没提及司马懿?这8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刘备,司马懿,水镜先生,庞统,诸葛亮,曹操,水镜,卧龙凤雏,三国,汉朝

    三国时期诞生很多名人,最知名的当属诸葛亮、司马懿、庞统三人。诸葛亮和庞统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高徒,水镜先生感叹两人的才学和能力,特意授予"伏龙"、"凤雏"称号并到处为两人打广告。而司马懿作为河东青年才俊,他在当地同样有着"冢虎"的称呼,当地人也认为他可以安定天下。有不少朋友认为水镜先生和司马懿都复姓司

  • 刘备落魄的时候,水镜先生给他推荐诸葛亮,为何不推荐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备,诸葛亮,司马懿,水镜先生,曹操

    导语:在古代因为信息封闭,而且长期处于权贵所垄断的社会,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没有机会出头,也没有机会进入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所以伯乐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三国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顶级武将、谋士进行对抗的平台,当时被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他就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然后把司马懿推荐给了曹操。水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