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镜先生赞诸葛亮庞统是卧龙凤雏,为何没提同样出色的司马懿

水镜先生赞诸葛亮庞统是卧龙凤雏,为何没提同样出色的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3020 更新时间:2024/1/16 14:29:50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极力推荐诸葛亮和庞统,说“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徐庶更是说这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那么,为什么司马徽没有推荐另一个与诸葛亮、庞统齐名的狠角色司马懿呢?虽然有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懿是“冢虎”,姜维是“幼麟”这样的说法。但这不过是现在人加上去的罢了。

司马徽没有提到司马懿,是因为他不认识司马懿吗?

显然不是的。司马徽是颍川人,司马懿是河内人,两人都同属于现在的河南。而且,两人都姓“司马”,也就是说,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同一个家族,又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司马徽不可能不认识司马懿。

而且司马懿的祖上非常有名。他的高祖父是汉安帝的征西将军,他的曾祖父是豫章太守,他的祖父是颍川太守,他的父亲是京兆尹,显然是名门贵族。

名门贵族都容易被大家所注意,何况,司马徽生活的颍川,还是司马懿祖父当太守的地方。而且司马懿的父亲生了字里有“达”的八个儿子,被称为“司马八达”。由此可见,司马懿家里的事情,在颍川一代应该是家喻户晓的。

那么,是司马懿没有想像葛亮、庞统一样,年轻的时候就表露出了非同一般的才华吗?

也不是。司马懿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而且是一个很有理想很有担当的青年,史料说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见过他一面,就“以为非常之器”,也就是说他是非同一般的人。尚书崔琰本来和司马懿哥哥司马朗的关系非常好,但是他却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直截了当地说司马朗比不上司马懿。

由此可见,司马懿确实很早就出了名。

那么,司马徽为什么就没有提到过司马懿呢?

东汉末年及三国初期,当时推荐人才的方式是采用察举制。也就是推荐那些孝道正直,品德高尚的人当官。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门阀把持国家,最后人才的推荐,变成了门阀子弟的世袭。

但当时天下大乱,那种门阀子弟都没什么本事,不能救国救民。因此,在社会上就自动地产生了一种推荐人才的机制,就是名人举荐。

名人举荐,也就是一些很有名望的人站出来,向诸侯们推荐人才。比如曹操的很多人才,包括郭嘉、荀攸、陈群钟繇杜袭戏志才等人,都是荀彧为曹操推荐的。而诸葛亮、庞统等人,也是得益于司马徽、庞德公等人向刘备推荐。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被人推荐就变得非常重要。庞统为了获得别人推荐,可谓做足了功夫。比如,他经常大胆地表扬别人,把别人说得非常厉害。但当有人去考证的时候,发现那人并没有庞统说的那么厉害。于是就问庞统,为什么要这么说。庞统回答,因为当今天下需要人才,所以我是有意拔高的。

庞统这话很怪,就算有意拔高,也不能推荐庸才啊。很显然,庞统这样做,目的是通过表扬别人,获得别人的表扬。也就是“交换表扬”。

就拿司马徽来说,庞统曾经跋山涉水,走了一千多里去见司马徽,和司马徽彻夜长谈。也就是这次长谈后,司马徽极力推荐庞统。

诸葛亮显然也是这样的方式。他和司马徽、庞德公、徐庶交往,又“自比于管仲乐毅”,都是这样操作的。

但是司马懿不需要这样操作。因为他本身就是官宦之后,门阀世家。他要想当官,被人重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的名声早已在外,因此不需要找人抬高名声。他要做的,只是选择什么主子而已。在他22岁的时候,曹操就征召过他,但他不想选择曹操这样的主子,不去。后来没选到,到29岁时,曹操当了丞相,还对他念念不忘,又一次征召。

作为高洁之士,司马徽也不会主动去推荐司马懿这样的门阀子弟。那样的话,感觉在攀龙附凤。所以司马懿没有得到司马徽的推荐,也没有得到司马徽的评价。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三国最著名的五位隐士:除了水镜先生,你还知道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水镜先生,庞统,诸葛亮,隐士,司马懿,刘备

    隐士,即隐居之士。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老子出关归隐,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汉末三国时期,因为战乱等因素,就导致不少名士选择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了八个字,揭示孔明的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曹操,徐庶,水镜,孔明,三国,天文学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徐庶和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这说明在这两人看来,诸葛亮是辅助刘备的上佳人选。然而水镜先生在推荐完诸葛亮时,却说了“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八个字,这是什么意思呢?水镜先生推荐孔明刘备从蔡瑁等人手中逃脱后,偶然来到水镜先生的隐居之地,两人相谈甚欢,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这二人,只需

  • 当年水镜先生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而不是自己的侄儿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刘备,诸葛亮,司马懿,水镜先生,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例如善谋者司马懿、诸葛亮等,擅战者赵云关羽等。最终,在群雄斗争下天下一分为三,分属魏蜀吴。在善谋者中,大家可能最欣赏的是诸葛亮,奇谋妙计让白手起家的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但从诸葛亮六出祁山无果来看,司马懿的谋略更胜一筹。既然如

  • 足智多谋又功败垂成,诸葛亮的结局早被水镜先生料中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庞统,蜀汉,曹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说起三国,最先想起的无非是曹、刘、孙,他们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毫无疑问是推动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人物。有些人或许名声不显,但胸有大才,只因机缘不巧未能闯下一番功名。有些人得遇明主,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满腹壮志也来不及施展,令人扼腕叹息。但他们存在过,这世界上留下

  • 水镜先生和司马懿是老乡,当初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刘备,汉朝,司马懿,诸葛亮,水镜先生,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一想起这两个字,我们的耳边就会传来气吞山河的喊杀声,刀剑的碰撞声,马儿的嘶鸣声!那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参与的大战,曾几何时十户九空,饿殍偏野!历史虽然悲壮,但毕竟已成为过去!然而,那些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在危急时刻如何处理,以及古代人经常使用的权谋,时至今日依旧经久不衰!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刘备三顾茅庐前,水镜先生为何会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备,明主,诸葛亮,水镜先生,曹操,刘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军事谋略样样精通,可谓是个全才。当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相助时,诸葛亮欣然同意,然而水镜先生司马懿却说“卧龙虽得明主,然不得其时”,这是为何呢?卧龙得明主诸葛亮原本是琅琊人,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才跟随叔父来到荆州,之后便在荆州扎下了根。诸

  • 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没提到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刘备,司马懿,诸葛亮,庞统,蜀汉,徐庶

    作为诸葛亮的小迷弟,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把诸葛亮半仙化了,不但会奇门遁甲这类的八卦五行之术,还会延年益寿、呼风唤雨等等神技。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得诸葛亮之前,刘备啥也不是,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后,直接走上人生巅峰。当时有一句话特别生动,也特别让人迷惑,一直都在说“卧龙、凤雏二者得一

  • 三国中,那个推荐卧龙凤雏的水镜先生,能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水镜先生,庞统,诸葛亮,徐庶,刘备,曹操

    喜欢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水镜先生这个人,也就是司马徽。很多人说司马徽和司马懿有一定的关系,甚至说三国就是他下的一盘棋。不管诸位如何解析,个人认为觉得这个说法言过其实。影视剧中的水镜先生赫然一老者,看上去就给人睿智、博学的感觉。而实际上水镜去世在公元208年,对于173年出生的水镜来说,仅仅享年35岁。

  • 曹操没有伏龙凤雏而得天下。只因他悟透了水镜先生预言的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名家十讲标签:曹操,水镜先生,徐庶,刘备,庞统,诸葛亮

    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三国演义》里的出场可谓颇具神话色彩。话说当时刘备赴了蔡瑁的鸿门宴,被追杀至一山涧,的卢马一跃而过,刘备还在暗自心惊,遇到一个小牧童,小牧童早已知道刘备的身份,水镜身旁的小牧童的修为可见一斑。水镜一看到刘备就说“公今日幸免大难!”,司马徽早已洞悉一切!司马徽又说刘景升将逝,天象显示荆

  • 三国中,水镜先生明知汉朝气数已尽,为何还把诸葛亮举荐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诸葛亮,刘备,水镜先生,徐庶,刘表,曹操

    水镜先生司马徽确实是一个很有能耐的隐士,他看遍红尘,超脱于天下,已经知道汉室将亡,不可逆转,而且他本人也并不想再参与这天下纷争之中去了。不过他虽然不想卷入红尘,却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搅动了天下大势!那么水镜先生明知汉朝大势已去,为何还要举荐诸葛亮给刘备呢?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水镜先生看好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