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有眼光,周瑜有手腕,刘备有胸襟。孙刘联合但是暗中较劲

鲁肃有眼光,周瑜有手腕,刘备有胸襟。孙刘联合但是暗中较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追本溯源晓声漫谈 访问量:4392 更新时间:2024/3/14 22:23:08

赤壁大战(一)

鲁肃来访,连接东吴

208年9月,刘备遭虎豹骑追击,于当阳大溃。

鲁肃此时赶到当阳见到了刘备。鲁肃是东吴集团的重要人物,也是孙权的核心助手。具备全局视野又是卓越的执行者。

鲁肃

鲁肃听到刘表的死讯,立刻向孙权建议: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太重要了。物产丰饶,士民富庶。地势又处于我们的长江上游位置。如果我们能够得到荆州,就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现在刘表死了。刘琦、刘综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一定会为了继承权而内部争斗。刘备是个枭雄,和曹操争斗已久,矛盾很深。现在客居荆州,绝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我现在就去襄阳以您的名义吊丧。找刘备谈一谈,看看他的想法。然后我再去和荆州本地的将领接触接触。如果刘备和刘表的继承人、荆州将领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我们就和荆州缔结盟约。如果他们内部不能团结。那我们就快速发兵夺取荆州。如果去晚了,可能会被曹操占据先机。

孙权深以为然。马上派鲁肃出发去襄阳。这时鲁肃还不知道曹操大军已经南下。优秀政治家的眼光和行动都有高度的一致。不同的是,曹操双管齐下,武力逼迫加封侯诱降同时进行。鲁肃是先礼后兵,先外交再决定用武还是结盟。曹操是主,鲁肃是臣。曹操霸气,鲁肃文气。

鲁肃到达江夏时,听说曹操大军已经南下荆州。鲁肃加快行进,昼夜兼程赶到江陵时,消息传来,刘综已投降,刘备南逃。等鲁肃赶到当阳,终于见到了刚刚失去百姓、辎重、大部分兵士的刘备。

鲁肃问刘备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刘备说,我打算去苍梧(广西)。鲁肃劝说刘备:孙权将军仁义智慧,江东六郡兵精粮足,将士归心。如果能和孙权将军联合,是目前上好的选择。苍梧偏僻遥远,人才稀少。不是可以成事的地方。刘备本来也没打算去苍梧,只是托词而已,要看看鲁肃怎么说。听到鲁肃的联盟邀请,刘备很高兴。鲁肃的话说到刘备的心坎上了。言谈越来越投机。提到诸葛瑾(诸葛亮的亲哥哥)目前在东吴是孙权的长史(秘书长)。和鲁肃还是好友,大家就更加亲热。

大家一路向夏口(今天的武汉汉口)进发。到达夏口后,整合关羽、张飞、刘琦的军队,安排好水陆两面的防守。同鲁肃一同向鄂县樊口(武汉东鄂州)进发。樊口是东吴集团的势力范围,离东吴大本营柴桑(江西九江)更近。

到了樊口,消息传来。曹操大军已到江陵,随时可能顺江而下。诸葛亮表示,事态紧急,我同鲁肃一起去柴桑见孙权。刘备派诸葛亮为联盟的使者,全权代表他去见孙权商议联盟抗曹。刘备自己在樊口等待信息。

孔明智激孙权,周瑜力主抗曹

诸葛亮到了柴桑,巧用激将法,激发了孙权斗志,也知道了孙权真实的想法。我们来欣赏一下诸葛亮的外交辞令:

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割据。刘使君在汉水与曹操争雄(三位主角的状态已经清晰指出,而且美化了刘备的状态)。如今曹操势大,已据荆州。刘使君南撤(只是撤,还要打)。曹操几十万水陆大军,顷刻即到。请将军谨慎思虑(为合作造势)。如果决意抗曹,就应该断绝与曹操的联系。起江东之众北上迎敌(你要是不想投降,有没有刘备,你都要打)。如果觉得不能抵抗,就早早的放下武器,归顺曹操(你如果要投降,就趁早。)。如果表面上应付,内心却三心二意。马上就会大祸临头(合作则生,犹豫则死)。

孙权也很犀利:刘备怎么不投降呢?

诸葛亮就等着孙权问这话呢:田横,齐国的壮士而已。尚且有忠诚大义。宁死也不肯屈服。刘使君是汉室宗亲,天子皇叔,盖世的英雄。心向汉室的士子谁不仰慕敬佩他。如果大事不成,只能说天意如此。怎么可能投降曹贼呢?(用英雄气节来激孙权)

孙权大怒:我江东六郡,十万精兵。怎么可能就拱手投降呢?难道只有刘使君一个英雄能抗击曹操吗?只是刘备将军刚刚大败,怎么能有足够的力量共同抗曹呢?

诸葛亮看激将游说已经成功。就详细向孙权介绍目前双方的力量:刘备将军虽然长坂新败,不过依然有水陆精兵一万多人。刘琦还有一万多人。目前都在夏口布防,准备迎击。而且曹操星夜兼程,远道而来。必定疲惫。长江之上,北方兵士不善水战。荆州新降,人心不齐。如果江东能派出勇将,带领数万兵士和刘备将军齐心合力,一定可以大败曹操。曹操一败必将北撤。荆州失而复得,东吴也将强大。就此奠定天下三分的鼎足形式。成败就在今天的决定。

孙权给个大大的赞,完全同意诸葛亮的分析。马上召集文武众将,集体商议大政方针。

正要开会,曹操的书信到了。大意是:我奉天子旨意,讨伐叛逆。旌旗南指,刘综束手投降。现在我率八十万水陆大军,要在吴地与将军打猎。咱们一起讨伐刘备。如果您愿意,我们平分土地,结为盟好。你觉得怎么样?等待你的答复。这封威逼利诱的来信,如同对待荆州是一个策略。就是要探探东吴孙权的底。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东吴如果能归顺投降,天下基本就平定了。刘备失去依托,不足为虑。

孙权把书信给大家看了,大多数人吓的面如土色,哀叹不已。以张昭为首,大多数官员都认为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而且曹操奉天子旨意讨伐地方,归顺朝廷是顺应大势。

鲁肃一言不发。讨论良久,孙权出去方便。鲁肃跟出来说:你别听他们的,都是馊主意。我们都能投降,只有你不能。我们投降了还可以在曹操手下做官,你投降了能去哪里啊?

孙权感叹:他们让我太失望了,只有你才懂我的心思。鲁肃建议孙权急召周瑜回来商议对策。周瑜还在外地,是江东集团军事主将。

此时曹操已到江陵,荆州的战局发展太快,完全出乎意料的顺利。荆州大部已经被控制。

刘综,蔡瑁等本地士族,这次十五人封侯。又用了一些有名望的人出来掌管各地。原来刘表的大将文聘也被招降。荆州基本平定。(演义中说刘综蔡瑁被杀,完全杜撰。两人至少在赤壁大战以后的几年里,都活的好好的)只有江陵沿江到江夏这一线需要平定。就是现在的荆州市到武汉市。

虽然刘备逃走,不过此时刘备已经势孤。只要孙权不支持刘备,就不足为虑。原本曹操并未计划没打江东集团,可是形势如此利好,如果能一举平定江东,那就实现了统一天下。

这时候,原本属于荆州的主力舰船,蒙冲战舰,一共数千艘。还有十万荆州兵士,都已成为曹操的部队。荆州未动干戈,全境投降,粮草军械极为丰厚。此刻曹操大权独揽,手握重兵,钱粮无数,志得意满。西凉马腾已经到了朝廷任职。有马腾在朝廷,儿子马超在西凉不会轻举妄动。益州(四川)的刘璋也开始听从曹操命令,增援来了兵士和钱粮。只要荡平江夏,扫灭刘备。哪怕江东只是口头上称臣,那天下基本就回归统一了。

但是刘备、孙权、周瑜都是硬茬。周瑜回到柴桑,旗帜鲜明提出要出兵抗曹。周瑜当众表达态度,曹操名义上是汉室的丞相,其实朝廷在他眼里只是摆设。他迟早要自己当皇帝。孙权将军,您继承父兄的基业,将士忠心,地域辽阔。现在兵强马壮,应该纵横天下。

曹操的后方还有西凉隐患。他无法全力南侵。况且此时正值寒冬,他带着北方的部队来到江河之上。在错误的时间,来错误的地方打仗,这是他自己上门来送人头。怎么可能去向他投降呢?给我几万兵士,我一定可以击败他。

孙权拔刀斩断书案。大喝~有再说投降的,就如同此案。抗曹大计就此决定。

孙权本意就要作战,但是文武众将有孙坚的旧部(程普为首),有孙策的旧部(周瑜为首),有他提拔的力量(鲁肃为首)。他自己还太年轻,才26岁。现在内部阵营意见不一致,自己的表态不一定能够让大家同心协力,所以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现在军事主将周瑜说的正合孙权之意,所以借机斩断书案,亮明心意。告诉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抗击曹操,否则生死相见。孙权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权谋和决断。虽然不是自己创业,继承父兄遗产,也足以统帅江东。

统一了内部意见。周瑜连夜又来见孙权。分析双方兵力和局势,增强孙权的信心。周瑜计划发兵五万破曹。孙权说已经集结好了三万,你和程普先行出发。我继续集结后续兵力,作为你的后援。如果战局不利,退回来我们合兵一处再和曹操一决生死。

有态度,有计划,有后手,并不是孤注一掷。孙权再一次体现做为君主的谋略。

周瑜和程普各自统兵一万多人,作为左右两路主将出发。鲁肃作为赞军校尉(参谋长)随军协助谋划军机。

刘备见周瑜,胸襟对谋略

刘备在樊口驻扎,心急如焚。每天派人到江边守候,等待江东的军队。终于等来了周瑜的先头部队,刘备立刻派人前去慰问致意。周瑜回复:军令在身,不便前去拜访。如果刘将军不介意,请来我的船上相见。

刘备乘坐小船来见周瑜。这里值得分析:刘备年龄长,地位高。两家结盟,周瑜去拜会刘备是常理。周瑜不去,刘备乘小船来拜访周瑜。表面来看周瑜不懂礼数,傲慢骄矜。但周瑜其实是极懂礼数,很有涵养的儒将。

孙权继位之时只有18岁。文武众将都不怎么敬畏孙权,言谈举止极为随意。只有周瑜,不但不在孙权面前充大哥,而且当众、私下都非常重视礼节、礼仪。完全把孙权当做主君来对待。因为周瑜是位高权重的军事主将,又是孙策连襟。威信很高,所以其他文武被周瑜影响,逐渐对孙权有了君臣的规矩。

程普作为孙坚的心腹老将,辈分大战功高,不服周瑜。经常对周瑜轻慢无礼,言语相讥。周瑜从不发怒。但涉及大事,又很有原则。渐渐程普被周瑜折服。对其他人说~与周瑜相交,如同饮美酒,不知不觉就沉醉了。周瑜和程普,很像廉颇与蔺相如的典故。

所以懂礼数有涵养的周瑜这么做,是有深刻用意的。首先要对刘备传递信号:联合抗曹,江东集团为主,我是主将。其次,刘备是名满天下的枭雄。与刘备联合要用实力和规矩来压制刘备。避免刘备做大对江东产生威胁。这是周瑜的权谋智慧。

刘备能放下身段,轻舟简从拜会周瑜。显示了能屈能伸的胸襟气魄。不介意虚名礼节,一起抗曹是大事。这是刘备的心胸韬略。周瑜后来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来看对话佐证,双方见面寒暄过后,切入主题。

刘备:周瑜将军带来了多少兵?

周瑜:三万。

刘备:恐怕有些少啊。

周瑜:够了。请您看我如何破敌。(周瑜这个天聊的,刘备有点尴尬)

刘备:鲁肃将军呢?能否也请鲁肃将军,我们一起坐坐。(刘备缓解一下)

周瑜:鲁肃有军令在身。如果您要见他,就请先回去吧。诸葛亮也一起随军回来。就这两三天就到。(继续尴尬)

周瑜的言外之意:

我带来的兵够用。我来打,你来看我怎么打就好。当然刘备不能真的只是看着。就是要说明主次。

你要见鲁肃?那是我的人,我给他还有任务。您先回去。诸葛亮马上回来,有啥要问的问诸葛亮。他作为联盟的联络者,一切信息由他来传递。

周瑜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了此战他为主将,江东为联盟之主的信号。看到刘备气度恢宏,善于交际。所以对刘备更要有所防范。联盟对接,公事公办,不建立私人关系。

刘备接连被撅了几回,大没面子。觉得周瑜这么狂,真不是一般人。不知道能不能是曹操的对手。于是带着部队,跟在周瑜后面向江夏进发。进退都可以留有余地。双方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各自有独立的作战权利。江东军队为主攻,刘备军队为策应。

孙刘联军就此组成。赤壁之战一触即发。

标签: 鲁肃周瑜刘备孙权曹操

更多文章

  • 刘备骗他、诸葛亮欺他、关羽瞧不起他,他便是三国最有本事的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刘备,诸葛亮,关羽,鲁肃

    三国这个混乱的时期,人才辈出。要说聪明有本事的人,诸葛亮当仁不让,但是他聪明绝顶吧,还是被司马懿气个半死。所以最聪明的是司马懿吗?毕竟他司马家才是这场旷日持久混战中最后的胜利者。但是,司马家最后能胜出,还不是因为他们是跟曹操混的,所谓和蚌相争,渔翁得利,司马家其实就是那个渔翁而已,什么基础都是曹操一

  • 鲁肃作为三国中最有城府之人,其城府展现在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鲁肃,孙权,刘备,曹操,蜀汉,孙策,周瑜,三国,汉朝

    公元217年,东吴谋士鲁肃病逝于家中,这个噩耗传到吴宫之后,吴主孙权匆忙赶往鲁肃府中对其进行悼念,悼念完毕之后,吴主孙权亲自为这位昔日的东吴功勋之臣举办了葬礼,让鲁肃能够风风光光地下葬。我们都知道鲁肃有东吴“第一谋士”之称,但是他却始终以一种老实本分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那么正史中的鲁肃到底是

  • 鲁肃、诸葛亮、关羽一人包圆,这位京剧老生有“文韬武略”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诸葛亮,关羽,鲁肃,京剧,林冲夜奔,状元谱

    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蓝天。 《群英会》中憨厚的鲁肃,《借东风》中睿智的诸葛亮,和《华容道》中的忠勇关羽,三个迥然不同的角色,在一晚上的大戏里,被上海京剧院青年艺术家蓝天一人“包圆”。10月15日晚,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在逸夫舞台上演,这是“风华正茂”上海京剧院拔尖人才系列专场的首秀,也是“文

  • 周瑜死后,鲁肃一介书生为何会被任命为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周瑜,鲁肃,孙权,曹操,刘备,诸葛亮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个非常厉害,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惜被《三国演义》给抹黑了。我来说说真实的鲁肃,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1、少年豪杰,侠士之风鲁肃是临淮东城人氏,生于公元172年。他出生后不久,他老爹就死了,由祖母抚养长大。虽有幼年丧父之痛,鲁家仍富甲地方,史书称“家富于财”。长大成人后,鲁肃一表

  • 鲁肃: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草船借箭里是诸葛亮的陪衬?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鲁肃,周瑜,孙权,曹操,孙策,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里是诸葛亮的跟屁虫,在单刀赴会里是关老爷的陪衬。事实上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英雄气概、他的干云豪气一直受人敬仰。说鲁肃是一个英雄,或许有人不相信,那么一个唯诸葛亮马首是瞻的人物,怎么能是叱咤风云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为何曹操不放火箭?鲁肃:这才是他精明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诸葛亮,曹操,鲁肃,周瑜,刘备

    在乱世三国的大背景之下,诸侯群起而争霸,后成三国鼎立之势。而战争之中最不乏的便是侠肝义胆的将士、才能卓越的谋士,一说谋士,便不得不提到诸葛亮了。众所周知,诸葛亮乃是机智多谋的军师,他流传下来的妙计十分之多,诸如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皆是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其中草船借箭更是充分体现了诸葛

  • 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幸好没放,诸葛还留有一计

    历史解密编辑:青史录标签:曹操,鲁肃,诸葛亮,周瑜,东吴,刘备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三国演义》说起“三国”这一时期,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并不陌生。因为东汉末年朝廷势弱。无法压制起义的黄巾军,于是各地纷纷自己组建了队伍,拥兵自重。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隐患,但是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却是不可缺

  •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孙权为何独爱吕蒙?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孙权,东吴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一顶一的英杰之才。那么,孙权最喜欢谁呢?答案是吕蒙,举个栗子,吕蒙病重时,孙权把吕蒙接到自己内殿中医治,孙权想一直看着吕蒙,又怕劳动吕蒙,于是在墙上偷偷凿了个洞观察吕蒙的病情。有人曾这么说,郭嘉是曹操的心肝,法正是刘备的翅膀,吕蒙是孙权的腰!吕蒙的死,就像是

  • 为什么说鲁肃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鲁肃,刘备,曹操,孙权,东吴,吕蒙

    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有众多的政治家在这个舞台上闪耀登场,除了曹操,刘备和孙权外,曹魏的荀彧,郭嘉,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周瑜,鲁肃和吕蒙等人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公元219年,东吴的吕蒙因病去世,孙权因此而与陆逊对周瑜,鲁肃和吕蒙做了一番自己的评价。在孙权眼里,周瑜、鲁肃和吕蒙究竟是什么评价

  • 三国鲁肃:为啥你欠几十万就要死不活,别人欠几千亿都不是个事?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鲁肃,周瑜,东吴,兵卒

    文:文册01周瑜军中缺粮。 听说 附近有个姓鲁的大户,家里有很多粮食,就去借。鲁肃看到周瑜虽然文质彬彬的样子好像很好说话,但又看到周瑜身后一百多如狼似虎的兵卒,不禁打了个寒颤。等到周瑜说明来意,鲁肃这种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 带着周瑜参观了自己的仓库,三座山一样的粮垛,慷慨的给了周瑜两垛。从此鲁肃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