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史日记 访问量:1095 更新时间:2024/1/3 4:44:44

夷陵之败后,刘备率领残部退守白帝城,一生戎马的刘备,将人生的最后时刻留在白帝城。临终之前,刘备召来诸葛亮、李严等人,对他们最后一次嘱托,将兵权交给李严,让他在自己死后“统管内外军事”。

刘备临终之际,“以李严为中都护”,将军权交给李严,委以托孤重任。然而,刘备生前一向信任诸葛亮,为何在临终前却并未将重要的兵权交给诸葛亮,反而交给了李严呢?

刘备知人善任

刘备的大半生,都在为“匡扶汉室,重返旧都”而奋斗,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他死后的遗志。

昔日,刘备半生蹉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君臣二人茅庐之中畅谈天下,诸葛亮详细叙述《隆中对》,如同在刘备面前展开一张宏大的蓝图,令刘备茅塞顿开,如获至宝,将其视为后来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刘备重用诸葛亮,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伟业,这是他知人善任的表现之一。除了诸葛亮以外,刘备知人善任的案例比比皆是,这里不作赘述。仅仅从刘备托孤之际,贬责杨仪、废弃彭羕,以及提醒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就能看出一二。

在刘备重用的许多人之中,有一个人非常特别,这个人就是魏延。魏延是降将,却深得刘备器重,当年令魏延镇守汉中之时,诸多大臣表示反对,但刘备却力排众议,坚持将魏延推到了汉中重任之上。

刘备虽然贵为蜀汉开国皇帝,但他如此不顾群臣的反对行事,其实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多少臣子的内心,想着日后看刘备的笑话,恐怕就只有这些人自己知晓了。刘备固执己见,态度坚决,他不是不畏人言,而是对自己看人的眼光自信。

事实也证明了,魏延镇守汉中,是绝对的上佳人选,他在任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以实际行动堵住了悠悠众口。

从这些案例来看,刘备是一位知人善任的君王,他对臣子的安排,总能恰到好处,给臣子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空间。

所以,刘备在夷陵兵败之后,先是提拔李严为尚书令,又在临终前托孤李严,将兵权交给李严,并让他镇守永安。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刘备刻意准备的,他对李严的任命和托孤,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他知人善任的表现。

李严已是镇守永安的尚佳人选

陈寿曾评价李严,“以干局达”,笔者以为非常准确。李严是一位干国之臣,最早在刘表手下为官,颇受刘表重视,有心培养李严,给了他很多的历练机会,为日后重用李严打基础。

“荆州牧刘表使历诸郡县”

然而,李严仕途并不顺遂,虽然在刘表手下得到历练的机会,却没等到刘表重用,刘表就兵败了。

李严在刘表兵败后,其实有两个不错的出路,一个是跟随刘琮投降曹操,一个是投奔刘备。但最终李严两条路都没选,反而是离开荆州,投奔了益州刘璋。刘璋待李严不薄,欣然接纳了李严后,安排他做了成都令。

可惜,李严辜负了刘璋,当刘备大军来袭时,刘璋命李严守绵竹,本想着李严替自己抗击刘备,却没想到李严竟然背叛了自己,投降到刘备阵营中去了。李严成为刘备的麾下以后,表现得非常积极,在他的促进下,加速了刘璋政权的败亡。

所以说,李严这个人是有“污点”的人,却并未遭到刘备的嫌弃,反而深受刘备重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并非因为刘备对降将有什么偏爱,而是李严这个人确实有能力。一来,李严对刘备成功入川是有功的;二来,李严的军事能力很强,加入刘备集团后,表现卓越。

例如,刘备率大军攻打汉中期间,盗贼马秦和高胜趁机率众起事,人数多达数万,对刘备的威胁很大。关键时刻,李严仅率五千人的军队前去剿贼,不仅顺利取胜,还斩下了贼首马秦和高胜的头颅。

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李严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人,在刘备大军在汉中期间,临危不乱,果断应对,这才确保了这次数万人的暴乱没有对汉中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李严的军事能力,以寡击众的情况下,依然能迅速取胜,足可见他在军事方面的本事。

刘备在夷陵之败中损兵折将,许多优秀的战将在此战中战死,也有黄权这样的将领被迫投降曹魏。加上之前关羽丧命,张飞意外死亡,刘备昔日发迹时的左膀右臂损失殆尽。以至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蜀汉已是人才凋零,可用之人并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选择将兵权交给李严,虽然有无奈的成分在里面,但主要还是因为李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彼时,东吴虽然求和,刘备也答应了,吴蜀两家重归于好。但这种联盟多么脆弱,恐怕没人比刘备更明白了。所以,刘备极其重视永安的兵防,必须要派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才行。李严是蜀汉中少有的军事人才,刘备嘱托李严镇守永安,抗拒东吴,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如此一来,曹魏方面有魏延镇守汉中,可保无虞,这边再由李严镇守永安,蜀汉的两个门户自然就安全了。

诸葛亮另有重托

李严固然厉害,却是一个降将,他镇守永安重地,肩负着抵御东吴的重任,难道就不怕他如当年那般背叛刘璋一样背叛自己吗?

刘备当然担忧,所以,刘备虽然在托孤时将兵权交给了李严,但也将皇权交给了刘禅,政权交给了诸葛亮。而且,诸葛亮才是刘禅的首辅大臣,李严只能算次辅,虽然从官位来看,李严似乎已经与诸葛亮平起平坐,但事实上,诸葛亮还是稳稳地压李严一头。

刘备临终前,嘱咐鲁王刘永,要与刘禅一起“父事丞相”;嘱咐刘禅,“唯贤唯德,能服于人”;嘱咐诸葛亮,“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从刘备这几句临终嘱托来看,足可见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之高,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有多深。有人认为,刘备托孤时,之所以将兵权给李严而不给诸葛亮,是为了让李严制衡诸葛亮。这种阴谋论固然吸引眼球,但事实上诸葛亮的地位要远比李严高。这一点从后来诸葛亮废掉李严就能看出来,李严远远没能有制衡诸葛亮的能力。

或许还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李严的能力不足,虽然善于军事,却不善于政治,这才被诸葛亮夺权。这个观点有一定的事实根基,也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刘备是知人善任之人,又岂能看不出自己死后,李严不是诸葛亮对手?

既然刘备能判断出李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又怎么会在托孤这么关键的时期,愚蠢地让李严来制衡诸葛亮,难道不怕画蛇添足吗?

刘备之所以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并非是不信任诸葛亮,而是认为将兵权交给李严更合适,更利于蜀汉未来发展。

诸葛亮虽然军事能力同样不俗,但与其超然的政治能力相比,就显得有些逊色了。虽然诸葛亮乃“天下奇才”,却也精力有限,总不能事事亲自为之。所以,刘备才将兵权给了李严,让他镇守永安,而诸葛亮则另有重托,并非是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

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是历史上忠心为国的典范,既有指点江山的本事,也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诸葛亮都是屈指可数的奇才。之所以会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略逊一筹,也是与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能相比而已。

否则,司马懿又怎么会在看了诸葛亮的营垒,也忍不住要赞一句“天下奇才也”呢?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奇才,是一位忠君爱国死而后已的忠臣,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固然阴谋论和一些新奇的猜测更吸引眼球,但历史是公正的,笔者还是希望诸葛亮在今天依然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刘备李严诸葛亮魏延刘表

更多文章

  • 全国公安英模 | 马忠:群众有呼声,我们有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固原交警标签:马忠,固原市公安局,车管所,公安,车驾

    全国公安英模6月2日,宁夏召开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宁夏获表彰代表记者见面会,邀请4位公安系统英雄模范代表,讲述“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的动人故事。以下是全国爱民模范先进集体代表、固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所长马忠的讲述:我叫马忠,是固原市公安局交警分局车辆管理所所长。车管所是公安交

  • 2022年度杰出艺术家线上展——马忠亮

    历史解密编辑:墨川书画艺术鉴赏标签:艺术家,马忠亮,中国书画家协会,国礼,书法家,清真寺

    马忠亮,现代阿拉伯语书法家,男,回族,云南省南华县人,曾在云南省多家清真寺、学校担任教师、教导主任、教长、校长职务,现任昆明市呈贡区回回营清真寺教长、世穆网云南社区版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一级书法师、国礼艺术家、国礼创新艺术家、杰出艺术家。

  • 马忠文:用心用情促和谐

    历史解密编辑:大美民勤标签:马忠文,法治,杨燕,用情,法律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0多年来,民勤县司法局四级主任科员马忠文用心用情对待工作,以出色的工作成绩促进社会平安和谐。马忠文开展法治宣传 杨燕 摄日前,马忠文荣获“平安武威建设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我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突出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和法治保障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全

  • 国礼艺术家--马忠奎

    历史解密编辑:当代书画艺术标签:艺术家,马忠奎,国礼,书画,书法,书画家

    马忠奎,九思堂传人,1962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当代雕刻工艺大师,现为红色书画院副院长,中华国礼艺术家,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孔子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国际艺术家协会艺委会评委,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世界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 税务干部马忠荣登中国好人榜

    历史解密编辑:金台资讯标签:马忠,中国好人,税务局,税务,循化县

    日前,中央文明办在山东曲阜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榜单,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已故税务干部马忠上榜!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榜单马忠上榜。中国文明网截图马忠,男,回族,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国家税务总局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税务局纪检组副组长、二级主办。2022年4月,青海省海东

  • 【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文化榜样人物——马忠亮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大观1标签:人物,马忠亮,艺术家,改革开放,当代艺术

    前言中国,正进入“惊喜不断绽放”的时代,一个个中国惊喜,让国人自豪、世界赞叹。时代在行,我们同行,时代的前行,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一群又一群的先辈共同推动的结果。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引领下,45年来,中国人

  • 【你好委员】马忠明:“小种子”夯实粮食安全“大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玉米,种植,马忠明,粮食安全,粮食产量

    工作中的马忠明(左) (受访者供图)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一年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他关心土壤,关心种子,关心粮食安全。他将种子比作“芯片”,认为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夯实粮食安全的大根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

  • 【专题报道】马忠辉——中国新时代书画艺坛楷模

    历史解密编辑:名家荟萃标签:马忠辉,书画,书法,艺术,书法家

    艺术家简介 马忠辉,字明生,号乐怡,回族,山东青州人。自幼酷爱书画、京剧艺术,尤以书法见长。毕业于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书法高研班与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研班。其书画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参展并获奖, 其艺术传略被多部名典收入2020年被中国媒体联盟评为“2020当代中国书画百杰”人物。 现为山东省书法

  • 大气浑然 壮丽奇观——记著名画家马忠田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名人汇标签:马忠田,著名画家,山水画,赵望云,画派,书画

    马忠田,又名铁汉,字良生,号乐天,别属乐天楼主。1952 年 2 月生于河北辛集。幼喜涂鸦,长从绘事,有幸拜著名画家何海霞、李颖为师,学習国画,克绍箕裘,练笔墨之功,究艺理之故,通古今之变,三更灯火五更鸡,上下求索五十余载,书画双修,读书走路,博览诗词歌赋,研读五经四书,探究华夏文化之精深,感悟自然

  • 马忠文 | 《荣禄与晚清政局(典藏版)》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荣禄与晚清政局(典藏版),荣禄,清廷,大学士,慈禧,翁同龢

    荣禄历经道、咸、同、光四朝,光绪中后期深得慈禧太后信赖,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甲午、戊戌、庚子时期,主持编练新军,权倾一时,是晚清政坛上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满洲权贵。—— 《荣禄与晚清政局》满人自入关,定鼎北京,建立清王朝的统治后,就确立“首崇满洲”的原则,赋予人口占少数的八旗旗人以种种特权。雍正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