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张辽荡寇将军,张郃平狄将军,徐晃平寇将军,谁的地位最高?杂号将军和战事是息息相关的,汉文帝时期只有大骠车卫、四方将军以及偏将军和裨将军,汉武帝时期常年对匈奴作战,有军功者日益增多,原有的将军名号已经不够用,所以因战事的需要杂号将军也应运而生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天下诸侯割据战事更为频繁,所以杂号将军的名号也越来越多,比如刘备就创立了军师将军、翊军将军、副军将军等等,不过杂号将军名号虽多,级别却高低不一,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荡寇将军、灭寇将军、平寇将军、讨寇将军这四大将军哪个级别更高?
荡寇将军三国有不少名将都曾出任过荡寇将军,比如蜀汉的关羽和无当飞军的统帅之一张嶷,曹魏的张辽和张郃,东吴的程普和蒋钦。最早出任荡寇将军的是张辽,206年张辽平定青州东莱诸县后被封为荡寇将军;其次是关羽,他大概在209年或210年被刘备封为荡寇将军;程普出任荡寇将军的时间可能略晚于关羽,他是在孙权借荆州给刘备之后出任此职,215年程普死后蒋钦接任荡寇将军,关羽死后荡寇将军长期空缺,直到张嶷接任。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15年逍遥津之战后张辽升为征东将军,216年张郃接任荡寇将军,而在此之前的207年张郃已经是同为杂号将军的平狄将军了,张郃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由平狄将军升为荡寇将军,可见荡寇将军级别实在不低。另外张辽由荡寇升征东,关羽由荡寇升前将军,张郃由荡寇升左将军,由此来看荡寇将军绝对是杂号将军中级别相当高的一个名号将军。
灭寇将军三国时期出任灭寇将军的可能只有东吴的丁奉一人,丁奉是江东十二虎臣中的小字辈,孙权时期他先后归属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统领,孙权去世前他仅仅是个偏将军而已。丁奉大放异彩是在孙权去世后的孙亮和孙休时期,252年年仅十岁的孙亮登基,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冠军将军也是杂号将军,同年十一月的东兴之战丁奉雪中奋短刀大破魏军的前部营寨,战后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255年丁奉又升为虎威将军,257年升为左将军(曹魏的于禁也是由虎威将军升为左将军),由冠军将军到灭寇将军再到虎威将军,由此可见灭寇将军级别不算低,但应该是不如荡寇将军的(对比下206年张辽升为荡寇将军,于禁升为虎威将军,两者级别相差不大)。
平寇将军曹魏有两人出任过平寇将军,一个是徐晃,另外一个是庞德之子庞会。207年白狼山之战后徐晃被封为杂号的横野将军,215年曹操平定汉中之后徐晃因功升为平寇将军,这里有个对比那就是张郃207年出任平狄将军,平寇和平狄应该是相差不大的,张郃由平狄升荡寇,由此可见平寇将军级别也是比不上荡寇将军的。215年之前,张辽是荡寇将军,张郃是平狄将军,徐晃是平寇将军,毫无疑问地位最高的是荡寇将军。
讨寇将军三国时期至少有三人出任过讨寇将军,分别是曹魏的杨秋和邓艾,以及蜀汉的王平。杨秋是凉州军阀,211年投降曹操,220年曹丕继魏王后出任冠军将军,曹丕登基之后升为讨寇将军;邓艾的升迁路线是讨寇将军、振威将军、安西将军、镇西将军、征西将军,前两个是杂号将军,后面三个分别是四安、四镇和四征级别的将军名号,位在杂号将军之上。寇者敌寇也,因此荡寇、灭寇、讨寇、平寇四个将军名号在杂号将军中的级别都不算低,其中级别最高的是荡寇将军,杂号将军能高过它的估计也不多。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历史二:最狡诈的三国将领,用计害死邓艾和钟会,连姜维都死于其手! 三国时期同样也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大分裂时期,各个小国家割据,形成制衡,稍不留神就会被另外几个国家消灭。这个期间除了需要一位运筹帷幄的军师以外,领兵打仗的将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很多时候,将领甚至能起到关键作用。当然,如果一个国家内部的大臣或者是将领之间不精诚团结,那么这个国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有的人却学会了利用这样的关系来加强自己的利益,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曹魏的军营里有几员大将,邓艾、钟会和卫瓘,这几人为曹魏的江山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三人的关系却不怎么样。在加上后面的讨伐蜀国的战役中姜维假意投降钟会更是引起了一番戏剧化的事情,而这背后之人正是卫瓘。卫瓘这个人可以称得上一位奇才,当时备受司马昭的信任和重用,他的父亲在魏国也官至尚书,因此卫瓘也是一名大红人。而他和前文其余三位将领的故事就是在讨伐蜀国的时候开始的,卫瓘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将这三个人不留痕迹的全部除掉了,很有心机。
在讨伐蜀国的时候,卫瓘挂帅镇西军司,而邓艾和钟会就是他当时的部下。第一个被卫瓘除掉的人就是邓艾。邓艾这个人虽然有才干,而且也是领兵打仗的一把好手,可就是太过自负,老是不把人家钟会放在眼里,总是做些越级的事情。人一旦变得轻浮狂妄就很容易犯错误,这就让钟会和卫瓘二人抓到了把柄。
钟会和卫瓘两个人联合商量告发邓艾有谋反的举动,为了坐实邓艾的罪名,卫瓘专门连夜偷袭了他的军营,把邓艾和其父亲一同送往洛阳,等着斩杀他们父子二人。而就在这个时候,蜀国的大将姜维假意投降于钟会,钟会也是愚钝,听信了这些谗言打算举兵造反,讨伐司马昭。
而卫瓘准确的利用了这个时机,率领其余军队斩杀钟会,而蜀国的姜维也是在战乱之中被杀死,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二鸟,卫瓘一下子就清理了两名大将,而且还立了一个平叛造反的大功。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说邓艾父子受了冤屈,打算追上囚车释放二人,卫瓘一听见这个消息就慌了。邓艾一旦被释放,自己肯定会受到牵连,不但诬陷人家造反而且还亲自抓捕了他们,自己肯定不会有好下场。卫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手下的人去杀了父子二人,邓艾就这样死的不明不白。
卫瓘自这以后也算得上是平步青云,西晋建立以后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权利和地位都比前半生要高许多。可卫瓘的结局却一点也不好,算得上因果报应,在晋武帝驾崩后,卫瓘成为当时贾南风和司马玮的敌人,二者联合诛杀了卫瓘一大家族,对于卫瓘来说,这也算罪有应得。参考文献:《三国志》历史三:三国真正的“五虎将”:都比“吕布”猛,晚年结局却都比他惨!中国古代,若说哪一个朝代最为混轮,那应该就是三国时期以及五代十国时期了。尤其是前者,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也成为了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年代。在那个战争的岁月里,出现了众多的能人。不论是武艺绝伦的将军,还是才高八斗的谋士,让人看得可谓是眼花缭乱。说起三国第一猛将,很多人都会说是吕布。其实不然,下面这5位才是三国真正的“五虎将”:都比吕布猛,晚年结局却都比他惨!
第5:魏延。蜀国后期的大将,很多人觉得魏延实力不济,否则为什么连蜀国五虎将都算不上呢?其实真不怪魏延,完全是刘备,诸葛亮看不上他。就实力来说,他一点都不必关张黄马赵差,甚至还有碾压的趋势。魏延什么战绩?前期就不说了,后面刘备称王之后,魏延奉命守护汉中。9年时间,无人敢犯!这是什么样的实力?并不是汉中不重要,只是因为魏延太强,没人拿得下来。之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更是完美。然而诸葛亮,一笑置之。魏延后期只是没有军权,被认为有反骨,其实他真相冤枉。直到现在,都没人说得出来,反骨到底是什么,真的会反吗?到最后,还杨仪被灭了三族,可谓悲哀。
第4:典韦。都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其实后两人真心无奈。因为两个人都没有同吕布交过手,赵云就不说了。典韦可真的神人,一股神力,跟李元霸一样。同时,也是曹操最心爱的大将。无奈,实力超群自然脑袋瓜不灵光。最终却落得一个被人灌醉,然后惨死的结局。
第3:马超。马超的神勇,大将应该也有所了解。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在关外与张飞大战却不分胜负。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称之为虎将呢?而且,作为西凉人,本身就有一身勇猛的力气,倘若吕布在世,与其交手恐怕也难占上风。只是无奈,最后因为“家族愧疚”,患病而亡。
第2:张飞。在三国中,虽然有三英战吕布的戏码。但是百姓的心中,包括元代的杂剧中,张飞可是正经的三国第一猛将。像长坂坡,大家只知道赵云七进七出,实际上最大的功劳是张飞,一生怒吼吓退曹军。只可惜这样一个人物,最终在睡着时,却被手下割下了头颅。
第1:关羽。对于关二爷,怕是不用多说了。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若是晚年少一点傲气,恐怕蜀国的结局也不会如此。当然,傲气若是少了,怕也不是关二爷了。一代武圣,风光了一生,最终被一个无名小将斩杀。包括关羽以及上面的四个人,这5个人都不比吕布差,可是晚年结局却一个比一个凄惨,实在是让人叹息。参考文献:《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