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三国上回说到张辽在击败孙权之后,被曹操加封为征东将军,原来的荡寇将军也由五子良将之中的张郃接任补位。
《三国演义》中的张郃自从出场以后,官渡之战中登场,一开始跟张辽打成平手,倒是小有惊艳,但此后就一路高开低走,惨不忍睹。就处处成为张飞、赵云这样人的个人展示秀,先是在长坂坡被赵云吓退,跟被赵云杀死的“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待遇差不多;后来在进攻阆中的战斗中,一路被主帅曹洪鄙视不说,还被莽夫张飞用计玩得团团转;汉水之战,更是跟徐晃一起,被赵云一杆枪吓的不敢交战。
那历史之上的张郃又是如何那?历史之上张郃出道比较早,张郃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应征入伍,在韩馥手下任军司马,镇压黄巾之乱,立下不少功劳,比起关羽、张飞、赵云、张辽这些人,张郃的起点还是相对比较高的,黄巾之乱平定之后,韩馥任冀州牧,后来在天下诸侯讨伐董卓时候,在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时候,作为盟主的袁绍把目光看上了冀州的地盘,韩馥自然干不过盟主袁绍,选择投靠张邈;之后自杀,张郃因此也成为袁绍的部下。
袁绍早起对于猛将张郃还是很重视的,张郃也在袁绍与公孙瓒开战时候立下不少战功,升迁为宁国中郎将。但袁绍本人并不是一个能采纳他人意见的雄主,袁绍与曹操官渡之战时候,曹操亲自带兵袭击袁绍的粮仓乌巢,形势非常危急,张郃向袁绍建议紧急救援乌巢,他认为攻打乌巢的是曹操,乌巢的守将肯定守不住,如果乌巢丢了那袁绍大将必然受到影响,但袁绍部听张郃的正确意见,反而听郭图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袁绍军队应该围魏救赵,攻击曹操的大本营,这样曹操必定会回援,但是张郃反对,说曹操的大本营肯定做好了防范,如果攻不下来可就人财两空了。袁绍不听张郃的建议,采纳了郭图的方法,结果正如张郃所料,乌巢被烧,袁绍也没攻下曹操的大本营,没有了粮食,袁绍军队军心大乱。
郭图因为自己的计谋失败而感到惭愧,于是诬陷道:“张郃对我军的失败感到高兴,并且出言不逊。”张郃、高览等将领惧怕被追究,选择投靠曹操,受到曹操重用,张郃的人生也开启了新的篇章,从征四方,跟随曹操攻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屡建战功。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抵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挡住道路,曹操派张郃统帅大军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不久从散关入汉中,派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
本来汉中军阀张鲁本来就有归降的意思,但张鲁弟弟张卫等人不同意,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曹军的运气也确实好,张卫守在阳平关,依山据险,曹军前进不得。曹操看了地形后叹息说:以前听人说张鲁军好打,现在又攻打了几次,没效果。打算退兵。派夏侯惇、许褚等率军去接应山上夏侯渊与张郃部队。不料晚上数千麋鹿濡闯入张卫的营地,张卫军顿时惊慌混乱逃跑,遇见了前去接应的军队,以为是曹军大军杀到,就选择投降,曹军轻松占领了敌营,派人回报:曹操都不信,多次确认后曹操自然欢喜急忙进兵,一下子拿下了阳平关。这一战,基本等于兵不血刃,轻轻松松就拿下汉中。曹军士气高昂,大家都说:“老天爷帮助我们啊!”张鲁不久之后也选择投降曹操。
曹操留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镇守汉中,并让张郃进犯巴西。当时孙权派人袭取荆州,刘备率军支援关羽。当听到张郃深入巴西,已经攻打到宕渠一带。刘备忙与孙权讲和,湘水划界后,率领张飞返回益州。
纵观张郃这一生,战功虽然多,但基本都和乐进一样,多是从攻作战。打马谡这样的无名小将顺风顺水,但遇见真正的名将压根儿就占不到丝毫便宜,当五子良将的张郃遇见五虎大将的张飞,这个“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的张郃,在与张飞的交战中,竟然吃了地形的亏。也就是说,张郃最擅长的地方在张飞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张飞在瓦口关大破张郃,并且还是在一个狭小的山道里将张郃打得全军覆没。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靠攀援山峰,才免于一死。
张郃的战绩水分有多大,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看不下去,说“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也就是说,张郃这个人和乐进一样,是名不副实的。后来张郃与王平、诸葛亮等作战,张郃压根儿就占不到丝毫便宜,最后甚至走进诸葛亮的埋伏圈,被伏击而死,不过这时候的张郃还是补位合肥之战的胜利而升迁为征东将军的张辽的官职,成为荡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