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首先想到的便是刘备的忠义和曹操的奸诈,曹操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表明了他没有仁义,跟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曹操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除了性格上的问题,曹操在军事和管理方面还是非常有才能的。他虽然在世时没能登基成为皇帝,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所以儿子曹丕才会追认他为魏武帝。
历史上的曹操出了名的爱才,对于有才能的文将和武将都求贤若渴,也正因为他的爱才,所以才会有众多的英雄愿意为他浴血奋战,成就无上的帝王业。
曹操的眼光很独特,他能从一个人的行事上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进而知道他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三国时期有数不清的英雄,为何曹操麾下的大将最多,“识人之明”就是重要的原因。
话说,三国时张姓的良将有张飞、张辽、张郃,他们三人都能力超群。那么综合实力谁最强呢?对于这一点,曹操对他们的评价就非常的公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张飞、张辽、张郃谁武功最强
《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名气要比张辽、张郃大许多,他的威名流传于天下。单纯从武力值上来看,张飞也是三人中最强的,为何会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
起初曹操对张飞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关羽斩华雄时虽然张飞在场,但他并没有出手。后期的三英战吕布,张飞先上阵跟吕布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这时候曹操才开始对张飞刮目相看。
他认为张飞武艺还不错,但依然没有重视,毕竟张飞还是没打过吕布,刘关张三人联手才击退了吕奉先,直到两件事情的发生,张飞才得到了曹操真正的肯定。
袁绍和曹操大战于白马一带,战争中期因颜良、文丑的存在,使得曹操一方陷入尴尬。此时,关羽出面在百万军队中取了颜良的首级,而后又诛杀了文丑。
这两件事情让曹操大为赞赏,他对着关羽说道:“将军真神人也......”面对曹操的称赞,关羽却告诉曹操我的三弟比我要厉害得多,他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一听大吃一惊,连忙让秘书记下此事:“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当然,此时曹操只是意识到张飞在武力方面有着过人之处,内心并没有真正肯定他。
画面来到长坂坡上,曹操带领十几万大军与张飞隔桥相望,也就是在此时张飞对着曹操一方大喊:“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曹操的大军听到这一声呼喝都害怕不已,这时曹操也想起了关羽早年所说的话(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因此他便让大军不要着急进攻:“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曹操的话刚说完,曹军一方就有一人吓破了胆落马而死,曹孟德直接带着军队仓皇逃跑。巧合的是,长坂坡上的诸多曹军大将中,张郃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见,在曹操的眼中张郃的武功不如张飞厉害,而官渡之战时张辽与张郃打了个平手,两人的武力差不多。由此可见,张飞、张辽和张郃三人中,张飞的武功是最高的。
那么,这是不是说在曹操的眼中,张飞就是那个最厉害的人。其实不然,两军打仗个人的武功其实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主将的综合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张飞只是一介莽夫
话说,曹操虽然承认张飞武功高强,但在智谋方面他却认为张飞略输一筹,简单来讲就是一介武夫,只知道动武不会动脑子。其实,张飞也的确就是这种人。
刘备创业早期,张飞做事从来不经过大脑,只看个人喜好而已,他看不惯吕布见他一次骂他一次。虽然吕布杀不了他,但张飞每次都被打得狼狈逃窜,刘备也跟着遭殃。
比如,刘备想要拉拢吕布帮助自己一起对抗曹操,但张飞却三番五次地捣乱,不仅让吕布跟刘备翻了脸,还因为张飞醉酒失去了徐州这个军事要地。
刘备做事有大局观,虽然心中恼怒不已,但还是没有办法处置张飞。关羽死后、刘备讨伐东吴,张飞因属下没有准备好白色布料(时间太短根本就不可能),就将两人给鞭打了一顿。
最后部下被逼无奈,为了活命设计将张飞给杀死了,可以说张飞成也莽夫、败也莽夫。曹操为何认为张飞是莽夫呢?因为他手下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虎侯许褚。
许褚很猛,少年时期就能扳倒一头牛,但此人做事也过于感情用事,曾一怒之下杀了许攸,事后向曹操请罪,大不了以命抵命,可见许褚也很莽撞。
武功方面许褚并不输给张飞,他曾与马超大战几百回合,而张飞也在西川与马超从黄昏打到了晚上,三人皆是不相上下。
身边有同样的人、有同样的事情,以曹操看人的眼光,他认为张飞有勇无谋成不了大事,必然是很准确的。
张飞曾经去偷袭过曹军的粮草,曹操派去抵御的大将就是许褚,足见他认为张飞与许褚都是同样的人,可以相互制衡。说完了张飞,张辽与张郃的实力又怎样呢?
如同韩信在世的张郃
张郃原本是袁绍帐下的一员猛将,曹操攻打淳于琼的时候,他就看出曹军想摧毁袁绍的粮库、断了他的物资来源。当时,张郃便提议赶紧救援淳于琼,可袁绍听信郭图的建议,直接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
结果袁军久攻不下,还失掉了粮草库,失去了战争的资本。结果,袁绍不总结经验反而怪罪张郃战斗不利,想要将他治罪,张郃看出袁绍成不了大事,便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
张郃带领着大批将士投降曹操后,曹操大喜过望,他称张郃的到来如同韩信归汉:“昔子胥不早诛,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韩信乃是西汉时期的帅才,曹操把张郃与韩信相媲美,可见张郃的能力之强。后期,曹操拜张郃为征西车骑将军,授予他极大的权力,张郃也没有令曹操失望,他在江陵大破东吴、在街亭击退西蜀。
西蜀的五次北伐,有四次是败在张郃的手里,可谓是诸葛亮的克星,甚至诸葛亮都说:“张郃不除,北伐无望(大致意思)”。张郃为曹操立下了无数的功劳,不仅曹操称赞他,就连司马懿对他也是非常的忌惮。
后期,司马懿设计借借葛亮之手将张郃给杀死,除去了他的心头大患。总的来说,张郃能被称之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早期的河北四庭柱之一,足见他在武力和谋略上都具有很强的实力。
个人武力方面或许不如张飞,但综合能力却很强,而且管理能力也很强,在军中的威信很高,备受到将士们的信任和爱戴,行军打仗方面要高于张飞。
赤胆忠心的猛将张辽
张辽也是一名降将,他最早跟随的是丁原,外出招募兵马时丁原被杀,他无奈跟吕布一起投靠了董卓。董卓被吕布杀死,张辽便跟随吕布,一直郁郁不得志,因为他看不上吕布的为人。
吕布在下邳被曹操抓捕后,为了活命他多次向曹操卑躬屈膝,张辽却怒骂他大丈夫何惧一死。曹操见张辽此人不以为意,便将其收入了麾下,至此张辽便成为了曹操的人。
丁原、董卓和吕布都是不靠谱的主人,即使张辽也知道,但既然投靠了他们便会一心跟随、绝无二心。张辽虽然几次易主,但却是一个可靠、值得信任的大将。
事实也证明曹操的眼光是对的,张辽在刚投降曹操时,只被封了一个中丞将的官职、地位不高,但是他一点都不气馁,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胆识一步步地提升,曹操去世的时候他已经做到了前将军的职位。
职位只是一个虚名,实实在在的战功才是张辽立身的基础。比如,合肥之战中,张辽带领七千曹军(有的也说是800曹军)大败孙权的十万大军,差点将孙权活捉。
这一战让张辽威名大震,从此孙权对他非常的忌惮,就算张辽生病了孙权也不敢小觑,特意写信叮嘱江东诸将一定要小心张辽,足以看出张辽的震慑力。
后期,张辽还数次主动进攻孙权,将吴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曹操为之欣喜不已,风气为东南方面最高的话事人。三国时期,张辽在曹军阵营的地位相当于关羽在军中的地位。
他在五子良将中排名第一,为曹操立下的战功最多,是一位有勇有谋、非常出色的战将。曹操不仅欣赏他的能力,更喜欢他的为人、他忠心耿耿,对张辽的评价也很高: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无坚不陷......”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曹操对三人的评价很公正,武力方面张飞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张飞有勇无谋不足以成大事。
张郃有勇有谋、军事才能很强,是一位不错的良将,张辽跟张郃一样才能不相上下,但总体实力却要高张郃一筹。按照此情况排名的话,张辽的综合实力最强,其次是张郃,最后则是张飞!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