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伺候了四任皇帝,贤相文彦博都有哪些人生经历?

伺候了四任皇帝,贤相文彦博都有哪些人生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35 更新时间:2024/1/11 5:25:25

文彦博是北宋的四朝元老,伺候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任皇帝,两度拜相,宦海沉浮50多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在位期间,他忠君爱民,秉公执法,被世人尊称为贤相。可就是这样一位贤良君子,在北宋重文抑武、以文制武的大环境里,出于猜忌和防备,却将一位盖世名将百般防备和压制,致使其忧思惶恐而死,实在令人不解和惋惜!

北宋四朝元老文彦博

文彦博是山西人,他和司马光一样,从小就聪慧异常,号称神童。司马光是“砸缸救人”,文彦博则是“灌水取球”,说他小时候跟一群小伙伴蹴鞠(踢球),球掉到树洞里拿不出来,别人都束手无策,文彦博却想到往树洞里灌水,球浮起就取出来了。这样的神童,学业自然优异,22岁就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从知县、通判做起,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宰相)。

与文彦博同时代的有一位盖世名将狄青,与文彦博是老乡,也是山西人。在名将短缺的北宋时代,狄青是难得的一位武功高强、武略超群的名将,驰骋沙场,屡建奇功,被皇帝破例任命为朝廷的最高武职——枢密使。说破例,是鉴于唐朝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武将造反的教训,北宋建国伊始就制定了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策略,文官是各地的一把手,武将都受文官节制,朝廷的最高武职枢密使也一直由文官担任。

所以,名将狄青担任枢密使,深深触动了文臣们的神经,欧阳修庞籍等人纷纷上书反对,文彦博丝毫不顾老乡面子,直接建议皇帝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离开朝廷中枢。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不会出问题,文彦博回了一句大逆不道又锥心刺骨的话:“本朝太祖皇帝(赵匡胤)难道不是后周的忠臣吗?但因为得到军队支持,才会发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宋仁宗听了,心里惊诧、愤懑、担忧啥滋味都有,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同意了文彦博的建议。

狄青不服气,跑到中书门下为自己辩解,质问外调自己的理由。文彦博直截了当地对这位老乡说:“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罢了。”狄青一听,唬得魂飞天外,只能乖乖地到外地就任。到地方以后,朝廷每个月都会派使者去看望他两次。每次听说朝廷的使者要来,狄青的心里都七上八下的打鼓,结果不到半年,就忧思得病去世了。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倒在了北宋文官集团的口诛笔伐中!

客观说,文彦博也不是纯心要迫害狄青,而是源于北宋文官集团那种“轻武、制武、防武”的根深蒂固情节,毕竟前朝藩镇割据、武将叛乱的例子太多了,北宋文臣们有了心病,有了一种未雨绸缪、防止武人作乱的执拗心理,这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对江山社稷的高度责任心。

文彦博确实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负责审理将领刘平的案子。刘平在三川口之战中兵败被俘,但临阵脱逃的另一个将领黄德和却诬陷刘平投降西夏,而且收买了刘平的奴仆做假证,致使刘平的家族两百多人都被下狱。文彦博仔细探究案情,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但黄德和的活动能量很大,竟然活动到让朝廷另外派了官员来审理此案。文彦博对来的官员说:“现在案情已经有了结果,你应该马上赶回朝廷禀报。如果这件案子出现反复,我自己承担责任!”在文彦博的坚持下,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黄德和被明正典刑。

文彦博当了宰相后,主动碰了一件别人都不太愿碰的事,就是裁撤“冗兵”。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文彦博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会同枢密使庞籍先从裁撤冗兵入手,制定了裁军八万人的方案。动静这么大,朝野内外一时议论纷纷,很多人担心这些裁撤下来的兵士会成为盗贼,仁宗赵祯也很担心。文彦博说:“现在国家和百姓都很穷困,就是因为兵员过多,所以一定要裁撤。如果这些裁撤的兵士作乱,我就是死,也要把这件事平定下去。”在他的勇于担当下,裁军计划顺利实施,被裁的兵士也没有闹事。

文彦博坚决反对新法,不惜顶撞皇帝。他曾经和宋神宗讨论王安石变法问题。在文彦博看来,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免役法等新政不合实际,纯属添乱,天下士大夫没几个会赞成的。宋神宗听着有些不高兴,质问道:“你们士大夫不赞成,是因为新法对你们没好处,可在朕看来,这些新法对老百姓有益无害,为什么不能变法?”

此时,执拗的文彦博回了句很出名、也很噎人的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意思是陛下您是跟士大夫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不是跟老百姓,变不变法的,当然得听士大夫们的意见,老百姓的意见没那么重要。这句话显露了文彦博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的清高孤傲,以及骨子里对百姓意见的淡然和漠视,更是对皇帝陛下的不满和指责。可能因为文彦博是元老重臣,又在拥立神宗父亲英宗继位上立有大功,血气方刚的宋神宗没有勃然发作,只是拧着眉头不高兴、不说话。

文彦博反对新法的态度是坚定和一贯的,不随皇帝更替、哪派党人掌权而有所变化。公元1097年,有人上书弹劾文彦博,说他与司马光是朋党,反对王安石变法,诋毁神宗皇帝,宋哲宗只好将他由太师降职为太子少保。同年6月16日,文彦博病逝,享年九十二岁。

纵观文彦博、富弼韩琦、王安石、司马光等北宋名臣,他们或许政见不同、执政理念有异,也为此而激烈抗争,但这些人所争都是国事之争、道路之争、理念之争,不是为了个人私欲。他们之间都是正大光明地过招,不会用下三滥的构陷污蔑手段。

就像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政敌,王安石大权在握时,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后来变法失败,王安石被罢相,很多人跳出来告王安石的黑状,要求朝廷治他的罪。神宗皇帝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襟怀坦荡,忠心为国,有君子之风,皇帝千万不可听信谗言。神宗皇帝不禁感慨道:“卿等皆君子也!

标签: 宋朝文彦博

更多文章

  • 和硕荣亲王是什么人?还没有起名字就已经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和硕荣亲王,清朝

    每当一提起和硕荣亲王总会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清朝的爵位与其他封建王朝的爵位基本大同小异,功臣一般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宗室一般分为亲王、郡王、贝勒等12个等级的爵位。在宗室之中,亲王的爵位最高,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代善就是礼亲王,多尔衮就是睿亲王。那么,清朝亲王之中最

  • 揭秘:生性多疑的曹操一生最信任的将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侯惇,三国

    那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是要夸赞这个人到底是有多厉害吗?当然不是,没有一个王朝的建立是一个人的努力,曹操的成就也离不开自己手下的那些将领。刘备有自己得意的五大将那曹操也有,那在曹操的心中到底谁是他心尖上的那位大红人呢?因为三国这段历史太过于故事性,并且因为有《三国演义》这本书,他其中肯定是有夸大的部

  • 变法改革给北宋带来希望的宋神宗赵顼,最后结局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赵顼

    有为皇帝羞愤而死,北宋振兴希望破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宋神宗赵顼是英宗赵曙的长子,母亲是高皇后,从小就有大志向,继承皇位顺理成章,没费什么周折。但赵顼继位时,立国已近百年的大宋朝虽说表面上欣欣向荣,其实内里已经破败丛生,国库长期亏空,百姓生活困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官

  • 出嫁最远的公主阔阔真,光是路程就用了两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阔阔真,蒙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阔阔真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我们古代时期,一直都一个战乱的年代,所以说很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地和势力,就会采用一种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这个地区的和平。而且这种和亲的事情,一般都是落在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公主身上。也就是说,公主在当时封建时期很多人都跳不

  • 宋仁宗赵祯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刘娥之后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宋仁宗

    “狸猫换太子”故事中的千古仁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公元1022年,做了25年皇帝的宋真宗赵恒驾崩,年仅13岁的太子赵祯即位,他就是有名的千古仁君—宋仁宗。关于宋仁宗的身世,有一个“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最早出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清代以后被搬上了戏台子,现在有以此

  • 自己最器重的两个儿子都意外身亡,赵光义最后选了谁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赵光义

    这位皇帝长子疯癫、次子暴毙,真是遭报应了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宋太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其中,他最喜欢、最器重的是大儿子赵元佐和二儿子赵元僖。可惜造化弄人,这两个儿子都出了意外,不但未能继承皇位,还成为赵光义心中永远的痛。宋太宗赵光义大儿子赵元佐从小就很聪明懂事,而且长得跟父亲

  • 岳飞死后南宋是谁在坚守?这些将领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岳飞,南宋

    岳飞死后,南宋是谁在抵御侵略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说到南宋名将,相信很多人都能够说出同样的一个名字,那就是岳飞。的确,岳飞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抗金名将,又因为他的死给人一种千古奇冤的感觉,因此也是他的很多事迹也是广为流传。不过,逝者已矣,岳飞毕竟已经死了,那么南宋后来又是谁

  • 拓跋宏与冯太后的关系怎么样?表面一团和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拓跋宏,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拓跋宏与冯太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于皇帝魏孝文帝拓跋宏而言,冯太后恐怕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妖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冯太后与西汉吕太后、西晋贾皇后也没有什么区别。(注:此时的冯太后应该是太皇太后,她是拓跋宏的奶奶。为方便书写和记忆,我在后文统一用冯太后称呼

  • 盘点三国时期六位“镇军将军”,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所以自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

  • 出身于草根阶层的杨行密,是如何创建了南吴国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代十国,杨行密

    南吴是十国之一,它的创建者叫杨行密,史称南吴太祖,是今天的安徽合肥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出身于草根阶层的他,虽然条件很差,但杨行密属于喝凉水也长肉的主,长得很壮实。史书记载他除了“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还能“日行三百里”,典型的超人体魄,这也是他乱世称雄的资本。十国第一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