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皇后如果活着,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马皇后如果活着,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60 更新时间:2024/1/9 11:07:54

很多人都不了解靖难之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福倒”的来源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就与马皇后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为标记准备杀人,马皇后为消除灾难,让全城的百姓都贴上了“福”字,可有一户人家因为不识字,将“福”字贴倒了,于是朱元璋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幸亏马皇后机智说出这是为迎接您的到访,特意将“福”字贴倒了,以表示“福到”的意思,马皇后消除一场灾难,百姓们从此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马皇后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心地善良的马皇后去世时年仅51岁,死在了自己丈夫朱元璋和长子朱标前面,在朱棣继位之后,为马皇后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可见朱棣十分重视马皇后,这不禁让人们发问,如果靖难之役时,马皇后没有死,那朱棣还会不会造反呢?

第一种:很大概率不会朱棣造反

为什么说不会呢?马皇后去世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初她病的时候,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各方良医为马皇后诊治,不难看出马皇后在大臣们心中的地位,其实这都与大臣们的性命有关。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制造了明初四大案,唯独胡惟庸案件(洪武十三年)发生在马皇后死之前,但胡惟庸案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才算正式结束,很多人都说如果马皇后在世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空印案时间有待商榷)

在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马皇后都会站出来保护一些无辜的官员和百姓,她是唯一能劝动朱元璋放下屠刀的人,如果她活着可能也不会出现明初四大案或者明初四大案也不会死那么多人,要知道明初四大案大致处置近12万人(野史或者个别历史学家认为总数可达20万人),这里面有很多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或者朝中文武大将,他们的死也造成了建文帝时期无人可用的局面。

百官们知道马皇后死的时候,都非常的伤心,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再也没有立皇后,但是他杀人的频率成倍增加,马皇后死的这一年,朱元璋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正式改为锦衣卫,锦衣卫成立之后,也标志着朱元璋的私人“特工队”正式成立,根据记载朱元璋所处置的人,有十万人左右是在马皇后死之后被杀的,文武大臣一时间都活得胆战心惊。

可见马皇后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她若不死很多事情都会改变的。

马皇后要是活到建文帝继位,得知建文帝要削藩,我想马皇后也会加以制止,阻止建文帝削藩,朱元璋封藩马皇后是同意的,马皇后十分重视亲情,在她眼中认为,自己的家人为建文帝镇守边疆,这样十分安全,不至于像外人那样私通敌人,出现边疆将领腐败的现象。

哪怕马皇后阻止不成建文帝削藩,也会让建文帝善待他的皇叔们,不至于出现削藩藩王被逼致死的现象,很可能仅会出现削兵权不削俸禄的现象,来稳定藩王的情绪。

第二种:小概率出现靖康之役

朱元璋当皇帝之后,曾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于是就分封诸子为王,把宗室的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为藩王,其目的就是设法加强皇室本身力量。

藩王不仅有粮饷,还有军事指挥权,边境小事都可直接处理,大事才向朝廷汇报,时间一久,藩王势力不断膨胀,甚至出现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的局面,九位塞王(镇守边疆的藩王)尤其严重,如燕王朱棣拥兵十万,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有人曾向朱元璋劝谏藩王势力过大,恐怕会出现汉朝“七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朱元璋不信,还将劝谏者打入狱中囚困到死。

朱元璋虽然做了一些规定,规定藩王“不可相互来往”、“不可同时在京”等,可是他的遗训,却成为了朱棣起兵的理由,朱元璋遗训《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后来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清理建文帝身边的齐泰黄子澄等“奸臣”,口号为“清君侧,靖国难”,可见靖难之役也有朱元璋的原因!

建文帝削藩态度过于强硬,处理自己的皇叔完全不顾亲情,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建文帝率先拿他开刀,将其全家贬为庶人,发配到云南;之后接连削齐、湘、代、岷四位王,四位王皆贬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选择自杀。

在这种被逼无奈的这种情况下,燕王决定起兵造反,出现靖难之役时,如果马皇后活着,马皇后也不过70岁左右,参考清朝孝庄太后在三藩作乱时期的作用,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朱棣亲生母亲的马皇后,自然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造反,她一定会想办法制止这场叔侄之间的战争。

哪怕朱棣不顾及自己母亲之言,非要处置建文帝的话,以马皇后在军中和众多藩王中的威望,也会造成朱棣成为众矢之的,局面也会变得对建文帝有利,不至于出现建文帝失败的局面。

马皇后虽仅为一介女流,无论是在百姓、将士、臣子乃至于皇帝心中,都有着很高的地位。

《明史》给了很高的评价:“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她如果真的活到靖难之役时期,想必明朝的历史也将会被改写的。

标签: 马皇后明朝

更多文章

  • 刘裕想一统天下,却在止步于关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裕,南北朝

    气吞万里如虎,意欲一统天下的刘裕,为何最后却在关中止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416年初,后秦文桓帝姚兴病逝,随即后秦便陷入了诸子争立的局面之中,经过了一番龙争虎斗,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姚泓登基即位,是为后秦末帝。因姚泓能力平庸,后秦诸多大臣对其不满,后秦政局

  • 雍正一朝为何流传这样一句话:“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年羹尧

    雍正一朝流传这样一句话:“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这的确是当时一种真实的写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年羹尧(1679-1726),字亮工,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他少年得志,年仅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五十岁

  • 武松为何砍卢俊义三刀掉头就走?他在暗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松,宋朝

    对武松为何砍卢俊义三刀掉头就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能打的或许不是武松,但最会打最敢打的一定是武松,这位梁山平头哥不是在与人拼命,就是走在与人拼命的路上,急眼了连老虎都不放过。武松搏命,从无平手,不死不休,管杀管埋(烧)。但是有一场战斗,

  • 七十岁才敢造反,司马懿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先有黄巾起义,后有诸侯争霸,天下倾覆,化为吴蜀魏三国鼎立,历百年之久,才得以三家归晋,天下最终一统于司马氏!根据史书记载,公元249年,已经七十一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军权,为司马氏日后的纂位铺平了道路

  • 多次赐杀重耳的勃鞮,为何在重耳称帝后还敢去求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勃鞮,春秋

    勃鞮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他多次受国君之命去刺杀流亡的国君公子,但数次均未成功,待流亡公子回国登上国君宝座后,他居然还敢去求见国君,哪来的智慧和勇气。这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晋国故事。据《东周列国志》晋国公子重耳由于国内”骊姬之乱”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协助

  • 慈禧西逃时为什么没有带上御林军?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慈禧西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家都听说过,皇帝要出一次宫,那便是伤国伤民的主要表现,先要用许多 的御林军开道,随后又是婢女宦官前呼后拥,一路上老百姓都要下拜施礼。可是慈禧西逃的时候,可就顾不上这么多了,毕竟那时候八国联军早已攻进北京,慈禧必须是撒腿就跑

  • 陈平,靠学习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成为挽救刘氏皇室的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平,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谋士陈平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由于欺兄盗嫂的传言,以及经常提出诸如行贿之类的计谋,文学作品中的陈平或多或少被人往“小人”的方向描绘。但历史上的陈平获得的评价其实是极高的,看看这些关键字:“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定宗庙,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 水浒中林冲与锦儿重逢,得知妻子离世真相后,为什么要撞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林冲,宋朝

    与锦儿重逢并得知妻子离世真相后,林冲为何撞碑自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林冲的妻子张氏自缢的具体情况,《水浒传》中的描述非常简单。小说第二十回中提到,林冲火并王伦后,拥立托塔天王晁盖成了梁山的第二任大寨主,林冲在梁山的地位逐渐稳固。这时,林冲

  • 为何会说黄权,是统帅北伐的最佳人选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权,三国

    蜀汉将领黄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读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得天下。这一句话是充分的对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肯定,而我们现在都是比较推崇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

  • 晋武帝司马炎是如何堕落的?造成西晋加速灭亡的步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武帝,晋朝

    自甘堕落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316年八月,汉赵大将刘曜率军包围西晋朝廷所在地——长安。因在八王之乱中,关中屡遭战火,长安并无多少存粮,再加上敌军围城,内外交通断绝,长安城很快便陷入了饥荒之中。为了保全城中文武百官以及满城军民的性命,年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