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为何被说是“愤青”?

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为何被说是“愤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29 更新时间:2024/1/4 2:49:12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孟子的故事。

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变成仅次孔子的一代儒家思想大师,有“亚圣”之称,他便是孟子。

尽管,孟子有这般高的影响力,和孔子并称之为“孔孟”,可是他确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儒家另一位宗师荀子对他颇不以为然;东汉学者王充还撰写《刺孟》一文专门挑他的毛病;更有甚者,孟子还被人看成是一个“愤青”,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他三岁丧父,由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免受不良影响,孟母多次搬家,还曾经扯断织机教育孟子,这后来就演变为“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后世典范。

孟子在大约十五六岁的时候,拜在孔子之孙子思弟子的门下(一说拜子思为师),成为孔子第四代弟子。孟子在学成之后,也学着孔子周游列国的样子,去各个诸侯国中宣传自己的思想。

可是在战国那个兼并战争四起的时代,孟子的一些“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理论是颇不受一些君主欢迎的。后来,孟子回乡与弟子一起潜心撰写《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中唐之后,因为“南朝散文八大家”居首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本秦儒家唯一承继孔子“道统”的角色,孟子的影响力愈来愈高。

《孟子》一书,在汉朝就和孔子的《论语》并排,至北宋神宗年,《孟子》一书被纳入科举制课程内容当中。

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次年又让孟子配享孔庙。之后宋代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成“四书”,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直系的经典著作平齐了。

元朝年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之后就称为“亚圣”,名气仅次孔子。到明清两代,科举制度的八股文题型必从“四书”中选择,这样一来,《孟子》一书便变成士子们的必读书了。

孟子虽然拥有如此高的正统地位,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孟子的思想有些极端,可以说是个“愤青”。

在战火纷繁、狼烟四起的战国时代,孟子却天真地鼓吹“仁政”、“仁德治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

此时的各国有的要扩张国土、吞并他国,有的忙于合纵连横、生存自保,战争之类的话题才是君主们最感兴趣的,他们对于孟子的伟大理想、宏伟蓝图也就不闻不问了。

但是孟子信念坚定、从不言弃。看着这些只知道刀枪弓箭、进攻防守的人们,孟子又急又气,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

孟子常常骂得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

有一次,孟子准备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自己染了风寒不能吹风所以不能上朝,如果孟子可以上朝,他才去接见。孟子一听这话立即来了脾气,他嫌齐王接见他的心意不诚,立即推说自己也不幸而有疾,不能上朝,好不给齐宣王面子。

对梁惠王、梁襄王父子,他更是不留情面,曾当面骂梁惠王“率兽食人!”“不仁哉!梁惠王也!”孟子骂梁襄王“不像人君”。他把那时候全部的诸侯一律骂为“五霸罪人”,统统是“嗜杀者”。

齐王攻燕,燕反抗,齐王后悔未能听孟子的劝。齐大夫陈贾见孟子,想以周公也有过失来掩盖齐王之过,孟子说:“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这就又显露出了孟子的“愤青”本色。

陈贾本来是想在齐王和孟子之间调和,想缓解一下二人尴尬的关系,可是没想到,孟子不但不领情,还在大庭广众的朝堂之上狠狠地数落了陈贾一番,让他在文武百官前连头都抬不起来。

孟子离开齐国,一个想替齐王把孟子挽留住的人恭敬地坐着和他说话,孟子不理会他,伏靠几而睡。那人不高兴起身要走。孟子没好气地说:“你不去劝齐王改变态度,却在这里用空话留我,这是你跟我绝交还是我跟你绝交呢?”这个人没想到孟子竟然对自己发这样大的脾气,只好走开了。

有一次,宋大夫戴盈之向孟子请教关于关税和赋税的事,希望逐年慢慢减,以减轻百姓压力,这也是“仁政”的行为。可是,孟子却说道:“一个月偷一只鸡和一天偷一只鸡都是不义的行为!”戴盈没想到热脸贴到了人家的冷屁股上,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孟子像这样对君王、大臣等人的直接辱骂、批评简直不胜枚举,这些事情都是堂而皇之、大大方方地写进《孟子》中的小故事,而孟子一些更过分的、尺度更大的言行肯定还会有,只是不适合写到流传后世的书中去罢了。由此观之,说孟子是一个“愤青”也不为过。

但需要说明的是,孟子的“愤青”是指他有着过激的语言和行为,而并非是“无知的青年”。

孟子怀揣着自己的政治梦想,执着地在华夏大地上奔走着、操劳着,他过激的语言、极端的行为都是为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呀!

孟子是个“愤青”,但他很靠谱!

标签: 孟子春秋

更多文章

  • 胤禛和胤祥是什么关系?并非一母之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胤禛,,清朝

    胤禛和胤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凡是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看客,都知道十三阿哥胤祥和四阿哥胤禛关系最好,但他们并非一母同生胞兄地,相反,十四阿哥跟雍正是一母同生亲兄弟关系却非常的差。这是为什么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出身镶黄旗包衣世家,

  • 赵高为什么要毁掉秦朝?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高,秦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高。众所周知,秦朝的覆灭,和赵高的篡权夺位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但是这样一个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太监却有着种种神秘,人们关于赵高有很多猜测,但是都仅仅是猜测,没有人知道这个秦始皇最信任的太监为什么要毁掉秦朝。司马迁曾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到了赵高的身世:

  • 孙承宗是怎么失去拯救大明的机会的?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承宗,明朝

    孙承宗是怎么失去拯救大明的机会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努尔哈赤去世后,第八子皇太极在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被推举为新的大汗。以年齿序,当时最有资格继位的,其实是代善,他是努尔哈赤活着的子嗣中最年长的,不过由于其“废太子”的身份,再加上代善自认无力以一己之力对抗其他宗室,尤其

  • 朱元璋有那么多儿子,为何偏偏选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朱元璋白手起家,扫平了各路诸侯,并且推翻了蒙古人的政权,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大明王朝。既然老朱当上了皇帝,那么选择谁来接班,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是朱元璋完全不用担心,他的大儿子也是他的嫡长子朱

  • 岳飞和金兀术之间的仇恨是真的吗 金兀术的名字有什么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岳飞,金兀术

    对金兀术和岳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金兀术和岳飞,一位是金王朝的开国英雄和功臣之一,一位是爱国主义的将领之一,在宋金之间相对的时间里,他们在战场上交战过多次,每一次都有各有自己的胜利或失败。目前,许多文学小说、电影和电视作品在展示这段历史时总是喜欢为岳飞和金

  • 衡山公主有多受宠?她的婚姻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衡山公主,唐朝

    说到衡山公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衡山郡公主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小女儿,唐高宗的同胞妹妹。唐朝有明文规定,公主不能使用“名山、大川及畿内县”作为封号,怕惹怒神灵。可她一出生,太宗就迫不及待地为她破例赐号“衡山郡公主”。衡山公主九岁那年,唐太宗在看望病重的魏征时,相中了魏家长公子魏叔玉,想把女儿许配给魏

  • 靳月华:因相貌出众得宠,却被太子强行霸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靳月华,十六国

    说到靳月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靳月华便是这其中血淋淋的一个例子,若是出生在和平年代还好,起码不会有性命之忧,最差的结局也是被打入冷宫,终生不得见帝王一面。但是生活在动乱年代,还是作为政治的工具的话,性命只能保得了一时,难以保得住一世。靳月华便是生

  • 此人不小心得罪朱元璋,为了保住性命选择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德成,明朝

    说到郭德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自古以来,功臣们如何与君王相处都是一个大的问题,尤其他们的君主是刘邦或者是朱元璋。朱元璋能够建立推翻元朝的统治,并且平定四方,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明朝。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除了他自身才能比较出色,同样

  • 明朝孝纯皇后:生前不受宠,死后无人祭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纯皇后,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孝纯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崇祯皇帝是大明朝最后一个皇帝,面对支离破碎的江山,他励精图治,却始终无力回天。而崇祯自己的命运也让人唏嘘不已,不仅无法拯救日薄西山的江山,早年的生活也不如意。朱由检的父亲是万历皇帝不喜欢的太子,而自己的母亲又是低级侍妾。并

  • 历史上最会“演戏”的皇帝,装瞎瞒过所有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杨行密,五代十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行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常言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做一个合格的演员,不仅是普通人,帝王也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曾涌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