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蜀吴三家末代君主中 为何三人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魏蜀吴三家末代君主中 为何三人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4 更新时间:2024/1/20 5:34:32

还不知道:魏蜀吴末代君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曹奂刘禅孙皓分别是魏蜀吴三家的末代君主。蜀亡之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魏亡之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吴亡之后,孙皓仅被封为归命侯。从三者的爵位上讲,曹奂最高,刘禅其次,孙皓最低。这种待遇上的不同,到底有什么讲究?

咱们还要从最先灭亡的蜀汉聊起。蜀汉名义上是被曹魏所灭,但当时曹魏的实权掌握在权臣司马昭手中,给刘禅封个什么爵位,是摆在司马昭面前的一道政治难题。为什么这么说?灭蜀之后,司马昭被进封为晋王。如果投降的刘禅在爵位上与司马昭平级,那明显是不合适的。所以,司马昭意识到刘禅不能被封王。此时司马家族已经全面掌握曹魏的国政,即将代魏。优待刘禅,可以给魏主曹奂做个“榜样”,促其退位。所以,司马昭又意识到,刘禅的爵位不能低了。

再者,在原蜀汉内部,以谯周为代表的士族知识分子心向曹魏。司马昭要拉拢这些人为己所用。如果封谯周等人为列侯,那么,刘禅的爵位就不应该低于他们,毕竟他们曾经是君臣。这样一来,就只能封刘禅为公。可是公又分为郡公和县公。封哪个合适呢?刘禅毕竟是司马家族的敌人,封为郡公无疑增加了其影响力,这对司马家族不利。那么,思来想去,刘禅被封了安乐县公。

那么曹奂为什么被封为陈留王呢?《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记载大意是:“咸熙二年(公元265)十二月壬戌,魏主曹奂诏公卿大臣,在南郊设坛,禅位于晋嗣王,就如汉禅让于魏一样。”这段记载有两层意思:第一,西晋的江山名义上是受曹魏禅让而来。所以,西晋必然认同曹魏的正统性,以确保自己的正统地位。这样一来,魏主曹奂退位之后,地位不能低。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封其为王,位在安乐县公之上,是有其考虑的。第二,当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位,取代汉朝,建立了曹魏政权。汉献帝在没当皇帝之前就是陈留王。

那么,司马炎封魏主曹奂为陈留王用意何在?第一,司马炎以禅让的方式取代了曹魏,他最担心有人打着忠君的旗号,以拥护曹氏复位的名义反对他。所以,他封曹奂为陈留王,一方面让大家想到曹奂就想到汉献帝,意在告诉世人,当年曹魏的江山也是这么来的。另一方面,当年曹丕代汉时,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而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从爵位上讲,王比公高。司马炎要以此告诉世人,在对待前朝末代君主方面,司马家比曹家要厚道。第二,曹魏取代东汉,是通过禅让;西晋取代曹魏,也是通过禅让。司马炎非常害怕禅让会成为一个潮流,所以,他封曹奂为陈留王,意在让后人想到禅让就想到陈留王曹奂,进而对禅让心存畏惧,防止司马家族的江山将来也被禅让掉。

吴主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比蜀主刘禅地位还低,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刘备入川开始,其家族统治了蜀地半个世纪。在蜀地,不仅益州本地的许多士族不支持这个政权,而且,刘禅统治后期,”经其野民皆菜色“。也就是说,蜀汉政权在益州很不得民心。如此一来,刘禅的号召力也就十分有限。所以,司马炎对刘禅的担心相对要小,封其为安乐县公还是比较放心的。

可是东吴与蜀汉不同。第一,从孙策开始,东吴统治江东八十多年,仅孙权统治江东就长达五十多年。可以说东吴统治区域内,百姓基本上都是出生于孙氏家族统治时期。第二,江东孙氏与士族大家联姻。例如,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陆逊家族就是江东的士族大家;周瑜的女儿嫁给了太子孙登,周瑜家族也是士族大家。魏晋时期,士族的势力逐渐强盛,而孙氏家族与士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影响力很大。第三,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公元264年,吴主孙皓即位;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蜀汉灭亡后,司马家族用了十七年时间才平定了东吴。其间,孙皓执掌东吴,与司马家族抗衡了十六年。可见,东吴的实力很强。尽管《三国志》中说孙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都诛,谄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也就是说其有许多不堪的地方,但从能力和影响力上讲,对这个人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所以,尽管孙皓投降了,但如何削弱孙氏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巩固西晋王朝在江东的统治,是摆在晋武帝司马炎面前一个严峻的政治难题。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这段记载说明了什么?魏晋时期,属于封建等级社会。一个人的爵位,代表了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孙皓不是一个人,他背后有一个利益集团。如果给孙皓的爵位封高了,其周围人的地位也会随之提高。这会提高孙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孙皓过去是皇帝,现在被封为侯。当时,被封侯的人很多,而且,其儿子连侯都没封。这无疑在贬低孙皓家族的社会地位。

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安乐“二字意味着只要刘禅老老实实的,司马氏就可以保其家族的富贵。孙皓的爵位是归命侯,”归命“这两个字的意思可就不同了。《资治通鉴》中有讲孙皓虽然”昵近小人,刑罚放滥,人不自保,此其所以亡也“,但司马炎认同孙皓很有才能。他封孙皓为归命侯,就是要告诉孙皓,你不要认为自己有本事,心理不平衡,你要认这个命,现在是晋朝的天下。可是孙皓认命吗?据《资治通鉴》,晋武帝司马炎接见归命侯孙皓,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而孙皓也说:”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那么,晋武帝怎么看待这件事?在晋武帝看来,孙皓有能力,而且不甘心,这让司马炎很不放心。

孙皓的结局如何?蜀主刘禅投降后,当了八年安乐县公,去世时六十四周岁。魏主曹奂退位后,当了三十七年陈留王,去世时虚岁五十八岁。相比之下,吴主孙皓投降后,当了四年的归命侯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正值壮年。孙皓为何与刘禅、曹奂结局不同?刘禅即位初期,实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曹奂本来就是个傀儡皇帝。但是,孙皓不同,他从二十二岁开始就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实权皇帝,但三十八岁当了归命侯,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政治打压和地位落差,结果于壮年就离世了。

标签: 三国君主

更多文章

  • 北宋“包青天”包拯生平简介 历史上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包拯

    1062年7月3日(农历1062年5月24日),北宋“包青天”包拯逝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包拯(包青天)是突然得病死的。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

  • 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是谁?竟改嫁给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娜木钟,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称帝建元,改元崇德,建立大清国。随后,皇太极并封五宫,分别是清宁宫皇后、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和永福宫庄妃。在位五宫后妃中,有两位竟然是原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遗孀,却被

  • 德因泽是什么人?她是怎么帮皇太极扳倒两任大妃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因泽,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德因泽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朝的奠基人,在那个创业年代,努尔哈赤凭借祖、父所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家,驰骋于辽东各个战场之上,率领建州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创造了满文,一个崭新的

  • 大清封号相同的两位妃子分别是谁?一位主动要求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鄂氏,清朝

    大清封号相同的两位妃子分别是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说起大清历史上封号相同妃子,何止一二?比如像乾隆朝后宫曾出现过两位“海”字封号的妃子,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清皇子十五阿哥永琪的生母,即后来的愉贵妃。不过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讲的是“贞”字封号的两位妃子,而其中

  • 三国神童周不疑是怎么帮助曹操收复城池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不疑,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神童周不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便涌现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影响人物,比如说早期的曹操、刘备、孙策等人,还有中期涌现出来的诸葛亮、司马懿、庞统等一批智囊。可是在他们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后,三国这场大戏便无人可再续演

  • 刘邦身边的两位谋士,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良,陈平,刘邦

    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前言熟悉刘邦发迹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刘邦的身边有三大谋士,一是萧何,一是张良,一是陈平。其中,萧何多半时间都是在后方谋划,因此,在外征战时,只有张良和陈平跟在刘邦身边。那么,张良和陈平这两位谋士谁更厉害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刘邦的原话,

  • 为何身为皇帝的雍正却经常违背自己的誓言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雍正

    国人有一种圣旨崇拜,认为皇上开了金口,就是玉律。传说唐朝时,有个在长安做官的湖南人想为家乡做件好事,便在皇帝每日出行的路上用蜂蜜写了一行字“澧州粮米可免”。皇上有天出行看到密密麻麻的蚂蚁在那行字上爬,信口念道“澧州粮米可免”,那官员扑通一声跪了下去,立刻谢主隆恩。据说皇上非但没有办他捉弄之罪,而且兑

  • 辅助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独孤伽罗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独孤伽罗,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独孤伽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伽罗(544年—602年),鲜卑族,河南洛阳人,北周名将独孤信第七女,生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崔氏,公元544年,崔氏诞下独孤信的第七女,尽管是第七女,但他分外高兴,因为这是他的嫡女,所以独孤信特地为女儿取

  • 梅文鼎:清代“历算第一名家”,与牛顿和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梅文鼎,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梅文鼎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明末清初,朝代交替,中国传统数学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随着西学东渐,从西方传来了较为先进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一些科学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梅文鼎更是被称为“历算第一家”。梅文鼎(

  • 秦惠文王人生的唯一污点是什么?跟谁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惠文王,战国

    秦惠文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又称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名嬴驷,孝公之子。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以辱之。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主,一为的是集权二是秦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