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定国在血战磨盘山是什么贡献?击杀八旗20多位高级将佐

李定国在血战磨盘山是什么贡献?击杀八旗20多位高级将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26 更新时间:2024/3/9 6:53:50

血战磨盘山,李定国抗清最后一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1659年,是清朝顺治十六年。清军入关十六年来,南征北讨,已先后荡平了李自成张献忠、弘光、隆武、绍武等多个政权。

即使在战场连连取胜,清朝也还没能一统天下,明朝的残余力量势力虽然越来越弱小,却也还在坚持抵抗。

这一年同时也是南明永历十三年。

永历帝朱由榔即位也已十三年,这位颠沛流离的皇帝,从广东到广西,再到贵州、云南,期间有过金声桓、李成栋反正带来的希望,也有过大西军出滇抗清带来的声势复振。

惜乎同之前南明的大把机会一样,西营名将李定国两厥名王后引发的天下震动,在孙可望的野心勃勃,妒贤嫉能下被抵消。

1657年,孙可望更是明火执仗,聚兵十四万攻打李定国,两人在曲靖大战一场,结果虽然是不得人心的孙可望落单而逃,但也引发他就此降清,以云贵川三省防务为投名状,献上“滇黔地图”,明军虚实,尽被洪承畴所知。

用兵通道被打开,当年年底,清朝就向西南三路进兵。以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由陕西汉中南下四川;以固山额真赵布泰为征南将军,会合广西提督线国安北攻贵州;以固山额真罗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由湖南攻贵州。

顺治还觉得不够,1658年正月又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统帅大批八旗兵南下专攻云南。

这几路人马进军顺利,到了五月已经实现了在贵州会师的战略目标。九月,多尼兵到贵州,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入滇战略,以多尼自己统帅中路兵马由安顺方向进攻;吴三桂带领北路兵马由毕节方向进攻;南路由卓布泰统率自安龙入滇。

明军这时是全面溃败,眼看清军即将攻入云南,晋王李定国意识到昆明难保,建议永历撤离。十二月二十五日,李定国护卫永历西撤,清军在后紧追不舍。

1659年二月二十一日,清军吴三桂所部在大理击败白文选,渡过怒江,越追越近,逼近了腾越州。

这时,由于蜀王刘文秀的旧部由冯双礼、艾承业等统帅由北进入了四川,李定国麾下将士已经不多,要回头与清军决战显然不可能,但若不打一仗,吴三桂势必始终尾随追击。

腾越州就是现在的云南腾冲,这里地形多山,又多是山间小路,李定国登高察看完地形,有了主意。

他打算利用地势,趁清军屡胜之后必然骄兵轻进之机,打一场伏击战。

战场选在了磨盘山。

磨盘山是一片原始森林区,海拔高又多雨,羊肠小道仅能容一人一骑通行,山中常年云雾缭绕,正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对于伏击战,李定国也是手到擒来,之前在衡州一战,他正是利用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的骄兵冒进设伏,一举击杀尼堪,名动天下。

李定国的伏击圈安排得非常讲究,共分三伏。以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三伏,在山谷小路里埋下地雷,明军埋伏在道路两旁山间草丛中,约定好:等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后,窦名望在后面最先发动,切断清军退路,点燃地雷后高文贵、王国玺率部杀出,堵住去路,窦名望从后掩杀。

计划安排得妥妥当当,照此执行,入伏的清军难逃尼堪的下场。

事情正如李定国预料,清朝众将已成骄兵,在他们看来明军已成惊弓之鸟,再也无力反击。清军轻松得意走向伏击圈,没有一点防备。

吴三桂算不上神一样的对手,李定国却有猪一样的队友。

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此人对南明失去了信心,打定了主意要投降清朝。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清军入关以来,投降的原明文武官员如过江之鲫,卢桂生这样的角色可以忽略不计。

偏偏卢桂生知晓李定国的部署方案。

这下事情就严重了,投清的卢桂生为了安身立命,把计划全盘告知了吴三桂。

这时清军前锋已进入二伏地段,过不多久,全军就会走进伏击圈。

清军统帅吴三桂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论军事能力,他其实不输李定国。大惊失色下,吴三桂很快冷静下来,如果让前锋后撤,未必能撤得回来,不如将计就计。

吴三桂下令,前锋停止前进,原地搭枪架炮,向茂密的草木丛开火,并派尖兵搜杀伏兵。

这时懵圈的成了明军,李定国严令之下,没有听到号炮不得发动,埋伏的明军既不能后撤,又不敢出击,进退两难,伤亡惨重。

窦名望一看,这样下去埋伏没打成,自己军队反而会伤亡殆尽。迫不得已鸣炮杀出,二伏、三伏的军队也跟着鸣炮出击。

李定国在山阜高处坐镇指挥,山高林密,无法掌握实时动向,听到号炮声次序不对,他情知有变,急令后军增援。

原本很稳当的一场伏击战,被清军占去了先手,打成了遭遇战。

即使这样,明军也是死战不退,两军在山谷中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

犬牙交错,你死我活的战斗从清晨打到中午。没有了战术,也没有了退路,双方只管性命相搏。一边是晋王李定国想要双手扶明;一边是平西王吴三桂誓要生擒永历。

清军人数占据优势,却死死地被明军钉在磨盘山山谷,战场成了惨烈的绞肉机,明军战旗飘扬,浴血死战,因为他们明白,再也无路可退了。

眼看部下一个接一个阵亡,见惯大阵仗的吴三桂也被打得胆战心惊,有心拉回部队却动弹不得。

但毕竟明军人少,战至中午,双方都已筋疲力尽。清军又得到后军接应,付出惨重伤亡后,吴三桂终于得以撤出战场。

李定国也同样无力再战,率领残兵撤往孟定。晋王本有希望继两厥名王后,达成三杀清朝王爷的壮举,磨盘山的羊肠小道上,留下明军永远的遗憾。

战后清点,仅高级将佐,清军在磨盘山一战损失就达20位,其中包括正一品都统沙尔布、正二品副都统拜察、珲津、多颇罗、正三品护军参领石汉、图丹这样的高级别将领,仅次于衡州之战。

八旗精锐伤亡惨重,事后顺治十分恼火,下旨将征南将军卓尔泰革职为民,多尼、罗可铎、杜兰等统兵将领也都遭到罚银、降职等处分。

明军拼死击退清军,伤亡同样巨大,将领窦民望、王玺等都战死,士兵损失达到三分之二。

磨盘山一役虽然给清军造成很大杀伤,但明军也已是强弩之末,尤其此战受到惨烈伤亡后,更加无力阻挡清军后续的进攻。

再说说影响。

从整体看,此战意义其实有限,仅仅稍微迟滞了清军进攻的脚步,对大局的影响已微乎其微,明朝的一点余脉,已如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清朝一统天下的脚步已不可阻挡。

真正的意义来自精神上,李定国抗清最后一战虽然悲壮收场,却一点无损此战被后世所铭记,全体将士在绝境下的抗争更为人们所传诵。

作为明末最杰出的明军统帅,李定国在兵力弱小,国势已颓的情况下,仍能因地制宜,设下完美伏击圈,并在叛徒出卖情况下仍然打出一场勇猛的阻击战,再次证明他在军事上的一柱擎天,相比晋王孱弱的政治和战略能力,统兵作战、临阵战术才是他真正所长。

但在清朝已呈压倒性优势之下,李晋王也终究无力回天了。三年后,永历被缅王献给吴三桂,绞杀于昆明篦子坡,李定国下令全军缟素为永历发丧,大哭至双目流血,十几天后就在勐腊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临终前,他嘱咐部下:宁死荒外,勿降也!

此战也是明清战争史上,最后一场陆地上的大战,时人有诗形容: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标签: 李定国明朝

更多文章

  • 魏蜀吴三家末代君主中 为何三人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君主

    还不知道:魏蜀吴末代君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奂、刘禅、孙皓分别是魏蜀吴三家的末代君主。蜀亡之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魏亡之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吴亡之后,孙皓仅被封为归命侯。从三者的爵位上讲,曹奂最高,刘禅其次,孙皓最低。这种待遇上的不同,到底有什么讲

  • 北宋“包青天”包拯生平简介 历史上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包拯

    1062年7月3日(农历1062年5月24日),北宋“包青天”包拯逝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包拯(包青天)是突然得病死的。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

  • 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是谁?竟改嫁给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娜木钟,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称帝建元,改元崇德,建立大清国。随后,皇太极并封五宫,分别是清宁宫皇后、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和永福宫庄妃。在位五宫后妃中,有两位竟然是原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遗孀,却被

  • 德因泽是什么人?她是怎么帮皇太极扳倒两任大妃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因泽,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德因泽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朝的奠基人,在那个创业年代,努尔哈赤凭借祖、父所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家,驰骋于辽东各个战场之上,率领建州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创造了满文,一个崭新的

  • 大清封号相同的两位妃子分别是谁?一位主动要求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鄂氏,清朝

    大清封号相同的两位妃子分别是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说起大清历史上封号相同妃子,何止一二?比如像乾隆朝后宫曾出现过两位“海”字封号的妃子,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清皇子十五阿哥永琪的生母,即后来的愉贵妃。不过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讲的是“贞”字封号的两位妃子,而其中

  • 三国神童周不疑是怎么帮助曹操收复城池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不疑,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神童周不疑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便涌现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影响人物,比如说早期的曹操、刘备、孙策等人,还有中期涌现出来的诸葛亮、司马懿、庞统等一批智囊。可是在他们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后,三国这场大戏便无人可再续演

  • 刘邦身边的两位谋士,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良,陈平,刘邦

    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前言熟悉刘邦发迹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刘邦的身边有三大谋士,一是萧何,一是张良,一是陈平。其中,萧何多半时间都是在后方谋划,因此,在外征战时,只有张良和陈平跟在刘邦身边。那么,张良和陈平这两位谋士谁更厉害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刘邦的原话,

  • 为何身为皇帝的雍正却经常违背自己的誓言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雍正

    国人有一种圣旨崇拜,认为皇上开了金口,就是玉律。传说唐朝时,有个在长安做官的湖南人想为家乡做件好事,便在皇帝每日出行的路上用蜂蜜写了一行字“澧州粮米可免”。皇上有天出行看到密密麻麻的蚂蚁在那行字上爬,信口念道“澧州粮米可免”,那官员扑通一声跪了下去,立刻谢主隆恩。据说皇上非但没有办他捉弄之罪,而且兑

  • 辅助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独孤伽罗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独孤伽罗,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独孤伽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独孤伽罗(544年—602年),鲜卑族,河南洛阳人,北周名将独孤信第七女,生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崔氏,公元544年,崔氏诞下独孤信的第七女,尽管是第七女,但他分外高兴,因为这是他的嫡女,所以独孤信特地为女儿取

  • 梅文鼎:清代“历算第一名家”,与牛顿和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梅文鼎,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梅文鼎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明末清初,朝代交替,中国传统数学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随着西学东渐,从西方传来了较为先进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一些科学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梅文鼎更是被称为“历算第一家”。梅文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