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经略交趾事件是什么?孙权是怎么巩固交州统治权的?

孙权经略交趾事件是什么?孙权是怎么巩固交州统治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02 更新时间:2024/1/20 10:25:4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经略交趾的故事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孙权大家也知道的,他和东吴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出名,如果熟悉三国历史的,会发现他的实力真的不差的,如果可以选的话,很多人宁愿选择在东吴吧,至少感觉上没有太多的战争,但是真正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今天给大家来说说孙权经略交趾与士燮家族的覆灭事情,转载一位大师写的文章,看看这孙权的另外一面!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因为《三国演义》的误导,人们一谈到三国的时候,往往就只想到曹操多奸诈,刘备多会哭,诸葛亮多聪明,关羽多讲义气,而对另一支势力孙吴,印象不深。吴国唯一出场比较多的,便是感慨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其实,孙吴在三国时期,势力比刘备的蜀汉要强多了,文臣武将也不比蜀汉弱。三国之间的事,大家已经很熟悉,这里只讲一件《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提及的事——孙权开拓南疆、经略交趾。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一、士燮与孙吴:欲拒还迎最恼人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士燮在东汉末年、三国前期,基本上掌握了交州的控制权。但士燮本人,却并不象越南史书里说的,要做一个从中国脱离出去,独立自主的“王”。士燮从头到尾,也没有称王,甚至都没有这样的打算。士燮不但没有想要称王称帝,而且还积极在交州推行儒家倡导的“王道”、“仁政”,推动汉化教育,士燮“取中夏经传翻译音义,教本国人,始知习学之业。然中夏则说喉声,本国话舌声,字与中华同,而音不同。[1]”士燮的治理策略,使得交州成为那个黑暗乱世中,非常难得的一方安宁太平之地,许多中原名人,都到交州避祸。而士燮又是一个非常有学问,非常爱做学问,非常爱和士大夫打交道的人,在士燮活着的时候,交州俨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活跃中心。

由于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达官贵族,都跑到交州避祸,这使得远在交州的士燮,其实与许多后来影响三国非常厉害的重要历史人物,都有比较深的交往,进而能够在三国乱局中,左右逢源。从这个角度来说,真应该狠狠谴责一下罗贯中,如此重要的人,《三国演义》里居然提都不提一下。在谈孙权经略交州前,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士燮收容中原士大夫的经历,这是孙权始终不便在士燮活着的时候,对交州采取有效兼并措施的很关键的原因。

有学者专门考察了这一段时期流寓交州的名人,其中最有名望的有十三人,分别是刘熙、许慈、程秉薛综许靖、袁沛、邓子孝、徐元贤、桓邵、袁徽和刘巴[2]。将这些人分下阵营:

属魏国阵营的不好说,毕竟离得太远了,理论上只有袁徽,因为其兄袁涣没有逃,在曹魏曾任高官,袁徽又与荀彧关系亲密,所以勉强可以将袁徽归于曹魏阵营。劝说曹操假借汉献帝名义,下诏给士燮,由他统领交州,袁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曾写信给荀彧极力推夸奖士燮,“交址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3]这简直把士燮,说成了一个完美的人了。荀彧是曹操最核心的助手,没有之一,同时又是汉朝的尚书令,之前文中提到的汉帝玺书,封士燮为绥南中郎将,统领七郡,很有可能是荀彧的意思,再加上丁宫、董琬支持。

属蜀国阵营的:许慈、许靖、刘巴。许慈和许靖或许是亲戚关系,但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说这一点,他们本是中原人,一道去交州避祸,又一道去了益州(当时还是刘璋统治下),后来一道归附了刘备。许靖在刘备阵营里,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如果大家对《三国演义》记忆深刻的话,应该记得,刘备称帝后,封的最大的官,不是诸葛亮,而是许靖。“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这个官职多厉害就不用解释了吧)”,后来刘备称帝,许靖被立为司徒,“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4],从这些记述可以想见许靖在蜀国地位之高。许慈相比要弱许多,一直是蜀国博士,负责教育事业。刘巴对蜀国而言,也是一个与许靖一样,地位尊崇的人。在刘备还未吞并益州时,刘巴曾经劝刘璋不要邀请刘备入川,讨伐张鲁,认为这是引狼入室(一眼看穿刘备)。益州被吞并后,他归附了刘备,任左将军(刘备自己曾任该职,可想其对刘巴的重视)。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刘巴

属于吴国阵营的人:程秉,薛综。程秉是著名儒学大家郑玄(这是位进了孔庙供奉的大人物)的弟子,在儒学方面名动天下。避祸交州时,被士燮征辟为长史,后来孙权慕名写信,请他到自己驻地,担任自己孩子们的老师,即太子太傅,地位和许靖在蜀国是一样尊崇的。薛综也曾在士燮手下供职,后来入吴,是太子少傅,地位仅次于程秉,还曾封五官中郎将(曹丕曾任此职),他也是孙权经略交州的关键人物之一。

与这么多在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交往密切,这使得士燮在三国之间游刃有余。当然,他的取舍,主要倾向于吴,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但同时又接受曹魏(以汉献帝名义)任的官职,还和蜀汉暗中有往来。三国的当权者,都有他的朋友,当然也都不愿意太过为难他。

在三个国君中,孙权或许是对士燮,感情最为复杂的一个。毕竟孙权父兄早早就控制了现在湖南、江西、福建大片地方,直接与交州(三国时的交州,包括了现在广东几乎全省范围)接壤。以孙权的雄才伟略,如果说他不想把交州这个地方,直接控制住,肯定说不过去。而士燮名望很高,孙权身边又有许多重要人物,曾受士燮庇护,为他说话。士燮本人呢,在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步鹭诱杀吴巨,断了刘备南下之路后,又极力巴结孙权,“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还把一个儿子吴到武昌,留在孙权身边做人质[5]。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哪怕孙权心里痒痒的,也不好意思对交州士家,采取什么严厉的手段。所以在士燮活着的时候,交州虽然与吴的疆土有漫长接壤线,可是孙权也仅仅是“优容”而已,并没有大规模地介入交州治理事务。

南珠,中国最珍贵的珍珠,士燮送了孙权几箩筐

二、父死伐其子吞并交州

吴大帝黄武五年(蜀后主建兴三年,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士燮去世,既没有遗命让儿子继任自己的职务,也没有提前和吴主孙权商议交州后事。这是一个历史疑点,士燮这位事实上的“交州王”,直到九十岁才去世,应该不可能不对后事提前做交待。很有可能是他希望由自己家族的人继续控制交州,但孙吴集团统治层不愿意。士燮家族与孙吴当权集团的一些讨价还价材料遗失,导致这一段的情况后人搞不清楚。

江苏如皋吕岱雕像

士燮一死,交州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边士燮的儿子士徽,不待孙权委任,自己就把自己当作士燮的继承者,要继续做“交州王”。但孙权很明显,不愿意交州还是像过去一样,名义上归属吴国,但事实上却相对独立。

士燮一死,孙权立即做了两个重大决定,其中一个决定是把原来的交州拆分成两部分,合浦(现在广西北海附近)以东另立一州,叫广州(我国华南第一城广州,是从这一年正式有了“广州”这个名字的),合浦以西继续称交州,这就是要削弱交州的势力了。第二件事,是从自己身边派了人,去担任交州刺史和交趾太守。“权以交址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址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6]”这就意味着,孙权要正式、完全将交州纳入吴国统治之下,不再继续放任交州由士家一族控制。

广州之名始于吴国拆分交州

孙权张大了虎狼之口,士家当然不愿意拱手让出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地方,本来“你侬我侬”,关系密切的孙吴与交州,就此兵戎相见。从孙权在士燮死后,立即着手布局拆分交州,并且委任交州官员,可以进一步证明前面的观点:孙权其实早就想吞并交州,只是碍于士燮的威望以及殷勤姿态,不好出手,也跟此前忙于应对北方魏国、西部蜀国压力有一定联系。士燮一死,孙权就没有顾虑了,枭雄们偶尔也是讲感情的,但更多时候是残酷无情的。

在孙权与士家的争斗过程中,士燮之子士徽很明显,表现出来的能力远远难以胜任他的欲望。士徽并没有能像他父亲一下,很好地整合起内部的力量,一致对外。在孙权准备趁丧剥夺士家一族对交州统治的过程中,作为孙权执行这一任务的首席统帅——吕岱,其实对于能否顺利平定交州,心中没有底。吕岱很清楚,只要两边一公开撕破脸,就会面临一种可能性,即士家一族煽动越人,拥众凭险固守,“七郡百蛮,云集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以士燮威服交州几十年,兄弟子侄遍布交州掌握要害地方和部门的情况来看,吕岱这一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吕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采取的策略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今徽虽怀逆计,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吕岱讨伐的过程顺利得,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等吕岱千里奔袭,攻到士徽驻地时,士徽的表现是“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7]”。这位敢轰轰烈烈与孙权大帝作对的年轻人,谁能想到结果却这样莫名其妙,只能说士燮虎父,生了个犬子。

士徽难道不知道自己如果不与孙权商议,就自立为交州首领,会招来孙权讨伐吗?难道没有一点点准备吗?史书记载明明白白,他不但知道,而且在吕岱出兵之前,他还曾为此杀了一个谏阻自己不要自立的身边谋臣桓邻,“王(士徽)吏桓邻叩頭,谏徽迎良。徽怒,笞杀邻[8]”。还未迎敌,先杀了自己一个身边重要的助手,最关键的是士徽可能压根没考虑过,桓家也是交州豪强,对其父忠心耿耿,所以族人得到重用,势力很大。士徽这样的做法,导致桓家反叛,桓邻的侄子桓发在吕岱还未攻打到新的交州腹地之前,便举兵攻打士徽,并围了府治所在的合浦城,使得士徽失去了联系外部支持,以及在失败后逃跑的机会。

合浦历史文化博物馆,这里有许多交州历史文物

对士徽的这种强敌虎视,却先把自己内部搞乱的做法,连越南人都看不下去,越南著名史学家吴士连批评道,“自古杀谏臣,未有不亡者”[9]。

三、孙权巩固交州统治的连环策略

如果没有桓家的反叛,孙权、吕岱或许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交州。或者也可以假设,如果士徽稍微识相一点,放低姿态,学学他父亲士燮以小事大的精明,最终孙权虽然还会加强对交州的控制,但也不至于对士家太过份,一族人封侯赐爵享受太平贵族生活应该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年轻人的冲动,终于将整个家族带上了覆亡的道路。吕岱趁桓家围攻合浦,急速进军,很快就对合浦城来了个包圆,几乎将士家一族核心人物全都抓住了。由于重要首领都被控制,显赫一时的士家,便注定了要退出历史舞台。孙权作为能与曹刘敌手的强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交州,将这个地方经营成了吴国一个相对安稳而富庶的大后方。

第一,清除士家影响消除隐患。士燮经营交州四十多年,不论中原南迁汉人还是当地越人土著,都对士燮非常敬重,而且士燮名义上虽然服从孙权,事实上却将自己族人亲信,安排在交州各郡任要职。所以,当士燮去世,士徽反叛之后,镇压了士徽反叛势力的孙吴政权,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清涂士家影响。这一点,孙权和吕岱两人,明显在演双簧,由吕岱唱黑脸,孙权唱红脸。吕岱在士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却根本不请命孙权,将士徽及士家主支的几个重要人物直接杀害,“明旦早施帐幔,请徽兄弟以次入,宾客满坐。岱起,拥节读诏书,数徽罪过,左右因反缚以出,即皆伏诛,传首诣武昌”。孙权呢?不但没有处罚吕岱,反而更加重用他。考虑到士徽的重要性,可以合理推测,如果没有孙权事先授意,吕岱肯定不敢擅自作主把士徽兄弟几人都杀了。当关键人物被杀害后,孙权便出面施恩,宽宥了士壹、士䵋等士燮的兄弟及族人,但却免为庶人。等几年之后,无权无势的士家族人,便被各级官府罗织罪名,或杀害或软禁,几乎完全绝后。“数岁,壹、䵋坐法诛。廞病卒,无子,妻寡居”[10],显赫一时的交州士家,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清理官场安排流官直接控制。在杀害、关押士家族人之后,孙吴政权还大规模清洗了交州官场,把士家安排的人几乎全换成了从内地调过去的官员,同时将原来士家定的法规制度,也做了调整改革。吕岱在军事镇压士徽反叛行动后,所到之处,“改置长事,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11]”,这说明他将交州官场上上下下的重要岗位上的官员,基本上都给换了一岔,把孙吴的政治-行政制度引入到了交州治理中。同时,对交州的治理版图,也做了重新安排,到孙权后期,交州就仅仅管辖从广西南部沿海到越南中北部一带地方,再也不统辖广东范围,广东范围相对稳定地由广州统辖。

第三,攻取海南岛进一步稳定南部疆域。在吕岱攻取交州士徽之后,孙权还做了一件大事,将汉朝放弃两百多年的海南给收了回来。这一行动,不仅进一步避免了尚未完全开化的越人,借助海南岛基地,侵扰交、广两州之地,而且给孙吴政权,增加了许多人口,输送了许多赋税,为孙吴政权壮大国力做出了贡献。收复海南岛的行动,应该也是吕岱主导,但具体时间不清楚,只知道是在平定士徽之后。平定海南岛,是从孙权夸赞吕岱的话里推导出来的,“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又得恶民以供赋役”。将一个蛮荒且总是威胁本土的岛屿,变成安宁又可输赋税的化内之地,这是孙权对中国开疆拓土做出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贡献。

孙权第一次实现了中原政权有效控制海南岛

第四,威服交州邻近部落避免交州受侵扰。在吕岱平定士徽叛之乱,孙权还先后派出多支队伍,到邻近交州的尚处于文明初期的中南关岛诸部落,展示力量,宣扬恩德,令这些地方部落首领感受到威压,减少了对交州的侵扰。“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

[12]。这件事情,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谕,这是中国封建王朝,与中南半岛国家形成具有朝贡性质关系的开端。

第五,绥抚百姓强化统治基础。这个工作,从吕岱时起,就已经开始,但相关的记录不详细。孙吴治理交州情况,记录得最详细的,是孙权后期(孙权执掌吴国五十三年,其中称帝时间二十四年,属于古代在位时间超长的君主之一),陆胤担任交州刺史、安南校尉时的情况,“胤……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归附,海隅肃清”。他做了几件事,甚至被神化了,例如原来交州一带瘴疠严重,但陆胤到来之后,“风气绝息,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这应该说的是他鼓励通商,鼓励开垦田地之事,到田地被开垦得多了,人们往来频繁,自然瘴疠的影响了小了很多。针对交州沿海地方土地低平,饮用水受海水影响苦涩难喝的情况,陆胤还通过修塘畜水的方式,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同时,他还广泛收容流离失所的难民,“招合遗散”。因为他做得实在太好了,以至于等陆胤接到诏书,要调离交州时,“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这就意味着,陆胤治理交州,得到百姓拥护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士燮。但陆胤与士燮的性质,完全不同,陆胤是中央直接任命的流官,而士燮则是阳奉阴违,割据一方的土官。

如果孙权能再多活几年,如果派往交州的官员都像吕岱或陆胤这么好,或者如果后来孙权的儿孙们,不是那么糟糕,交州的形势将一片大好。可惜,历史无法总是如果……

标签: 三国孙权

更多文章

  • 五代名将刘鄩,被称为机智又儒雅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鄩,五代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鄩的机智和儒雅,最为集中地表现在他攻克兖州和守卫兖州的过程中。兖州本是朱温的地盘,葛从周为该州节度使。兖州的防守异常严密,凭硬攻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在此,刘鄩的军事智慧开始表现了出来。为了摸清兖州城内兵力的虚实

  • 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是什么样的 天子守国门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祖训

    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意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大明朝我们就会想到那句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刚明的最好诠释。其实所谓的天子守国门,既悲壮又无奈。之所以会出现天子守国门这个情况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众所周

  • “陶朱公”是什么人?此人富甲天下为何却救不了三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范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陶朱公”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在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又毫不恋栈,果断地抽身离去,退隐江湖。然后一个华丽转身,投身于商界,三次经商均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被后人

  • 秦国第一猛将,王翦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翦,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翦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王翦实属最大功臣,凭借他超强军事才能,除了韩国以外,灭了其他五国,是个超级牛人。他最出名的一场战役,就是率领六十万人的军队攻灭楚国,这也是他人生中打的最后一次仗。在这战役之前,发生了一些趣事。在当时,秦国想要攻打楚

  • 汉景帝明明知道杀晁错并不能解决问题 汉景帝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景帝,晁错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恩师晁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活化石刘濞汉景帝在位期间,汉朝曾爆发由七个诸侯国挑起的叛乱,其中,为首的诸侯王是吴王刘濞。刘濞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堪称大汉朝的活化石。刘濞的父亲是刘仲,既刘太公的二儿子。刘仲其实没有名字,因为刘仲,

  • 乾隆留下三大隐患,嘉庆想努力也无法挽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庆,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嘉庆。嘉庆在清代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有为之君,他的治国理政能力是无法与乾隆相比的。不幸的是,在大清最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力挽狂澜的时候,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守成之君。不过,责任也不能全推给嘉庆,至少在他亲政以后,有下面三个问题是乾隆的历史遗留。一是吏治腐败

  • 明代宗是怎么上位的?他在位时有何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祁钰,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祁钰。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30岁。景帝死因不明,一说景帝是被谋杀而死,终年3

  • 刘盆子靠抓阄当上皇帝,他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盆子,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盆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5年,弘农县(河南灵宝北)举行了一场隆重盛大的抓阄仪式,目的是为了选出大汉天子。抓阄选天子,古往今来,前所未有!这场抓阄仪式就有山东的赤眉军举行的,皇帝的人选全部都是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人。当时候选人有70多位,唯有刘盆子

  • 姜维是个怎么样的人?刘禅都投降了他还在谋划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禅,姜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当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于是乎,一些勇猛之人起兵造反,想要追求一个新的未来,天下陷入了大乱之中。自古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涌现出了不少的豪杰,后来在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努力下,三国鼎立的局势

  • 刘备如果关羽和魏延互换位置的话 结局会不会两全其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魏延

    还不知道:如果荆州由魏延镇守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一直被世人认为是蜀汉仅次于五虎上将的最强大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刘备攻下益州和汉中地之后,进位汉中王时,直接封他做了汉中太守。汉中太守,意味着什么?汉中,作为益州的门户,丝毫不夸张地说,汉中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