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有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这个父亲用血换来的教训儿子却没有学会!

历史上有哪些“祸从口出”的故事?这个父亲用血换来的教训儿子却没有学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84 更新时间:2024/1/2 18:54:12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祸从口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我们一般都说金玉良言才是傍身之道,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口头禅其实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最有人生道理的哲言,比如:讷于言敏于行;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祸从口出等等。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说话前一定要三思,否则会有杀身之祸。但是父子两个人同时因为“祸从口出”,而遭到杀身之祸的事情,你有听说过吗?

一般而言,父亲用血泪教训换来的真理,会被自己的子子孙孙刻骨铭心牢记,可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却将父亲的遗憾贯彻到底,步了自己父亲的后尘,这个人就是贺若弼

图片:祸从口出剧照

一、贺若弼的父亲叫贺若敦,贺若敦在北周时期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了,作为鲜卑族人,贺若敦的骨子里就有骁勇善战的因子,因此在当时的金州就带领一支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可是贺若敦的官职一直都不高,和他同时入伍的同僚,有些已经是大将军,再看看自己还只是一个金州刺史,这让贺若敦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

贺若敦没有将这份不爽掩藏,倒是时常对自己的同僚下属抱怨朝廷的不公,这么多年了也不给自己升职加薪。原本将在外,可能他的一些牢骚说说也就算了,不会传到朝廷,也引起不了什么不良反应。

可是,当朝廷的使者来到当地的时候,贺若敦太没眼力劲了,直接在这个使者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抱怨自己待遇差,朝廷有多么不公,这些信息全被使者带回了朝廷。

图片来源于网络:大将军贺若敦

当时北周的权力掌握在晋王宇文护手上,这些抱怨的话一传到宇文护那里,把他气得不轻。宇文护本身对待不恭顺于自己的人就很是排斥,何况贺若敦这样的言辞在他看来就是在藐视他。

于是宇文护一怒之下直接下令让贺若敦回朝廷自杀,临死前,贺若敦终于明白自己遭来杀身之祸的根源。

于是将自己的儿子贺若弼叫来,沉痛的告诉他:我这一生最想做的就是平定江南,可是现在已经彻底做不到了,希望你能够继承我的遗愿,将江南收复。还有,你一定要牢记我是因为什么而死,以后一定不能随意乱嚼舌根,祸从口出,要切记!

为了加深贺若弼的印象,贺若敦命人拿来细针,把贺若弼的舌头都扎出血来,要让贺若弼牢记这个血泪教训。可是贺若敦的一片苦心,他的儿子贺若弼却没有能够真心感悟,最后还是步了父亲的后尘。

图片:贺若敦自杀漫画

二、贺若弼是位少年将军,从小在父亲的身边耳濡目染,对于用兵打仗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聪慧过人,而且在骑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奇才。

当时北周的齐王宇文宪认识他之后,就将他看成是天才,对他很是器重,将他提携当了记室,专门负责写章表文檄,之后仕途一帆风顺。

其实在年轻的时候贺若弼,是很将自己父亲的遗言牢记心中的,这也让他躲过了一次灾难。

图片:将军贺若弼剧照

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个对自己继承人非常严厉的皇帝,太子宇文赟在周武帝的管束下,却并没有什么气候,反而有了叛逆的倾向。

太子总是在周武帝面前装得很温顺谦恭,事事讨周武帝的欢心,可是在背后,太子宇文赟可以说是坏事做绝,朝中又有大臣帮助他欺上瞒下,这让许多忠义的大臣都替北周的将来焦虑。

上柱国乌丸轨就是其中之一,乌丸轨劳心劳神,常常和贺若弼抱怨:这个太子太不像话了,这以后还怎么治理国家,关键是皇帝还不知道!

贺若弼就附和道:确实如此,可是要让我们的皇帝知道,也只能麻烦您老人家去说说了。乌丸轨觉得贺若弼是和自己一个心思,想都没想就借着一个机会告诉皇帝:你儿子其实很叛逆,坏到不能再坏了,你还是改个人当太子吧。

图片:太子宇文赟剧照

作为父母,特别是觉得自己孩子是最乖的父母,一听到有人说自己孩子坏话,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的,乌丸轨就告诉周武帝,贺若弼也是这样和我说的,您可以找他问问看。

于是周武帝就找来贺若弼当面发问,贺若弼这个时候还是很聪明的,想起父亲刺自己舌头时的疼痛,又分析了一番朝政,眼前虽然这个太子混了些,可皇帝是真心爱太子,也没人可以替代他,还是不要乱说的好。

于是贺若弼就告诉周武帝:没有,您的太子一直都是这么谦恭有礼,事事都跑在前面,非常的合格。于是周武帝就放了心。

可是乌丸轨却倒霉了,明明说了实话,却因为没有贺若弼的支持,最后在太子宇文赟就位之后直接被杀了。贺若弼躲过了一劫,可是却在之后得意忘形,完全将父亲的遗言抛诸脑后,死期也紧随其后了。

图片:周武帝剧照

三、杨坚当上隋文帝之后,由于是新建立的国家,隋文帝就到处招揽人才,这个时候尚书左仆射高颎就推荐了贺若弼,并且说论文武奇才,贺若弼如果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

于是隋文帝就将贺若弼纳入麾下,贺若弼不负众望,在收复南陈这件大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迅速攻占了南陈,并且将陈叔宝活捉了。

之后隋文帝给了贺若弼高官厚禄,连带着贺若弼的兄弟、家人也都一起封赏,一时间风头无两。可是这个时候的贺若弼,已经完全忘记祸从口出的惨痛教训。

图片:杨坚称帝剧照

贺若弼当时把自己当成了宰相,即便是没有皇帝的圣旨,他也觉得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除了皇帝。

杨素当上宰相之后,贺若弼非常不满,到处叫嚣着:凭什么他是宰相?我难道没有比他功劳大吗?隋文帝忍了又忍,最后实在忍不下去直接罢官,让他去监狱里反省。

没想到贺若弼到了监狱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还骂引荐自己的尚书左仆射高颎是酒囊饭袋,种种藐视朝廷官员的言论让朝臣群起而攻之,纷纷上奏希望直接将他砍头。

隋文帝念旧留了他一条性命,可是隋炀帝登基后,对于满口胡言乱语的贺若弼已经毫无怜悯之心了,直接下令杀了。

图片:隋炀帝登基剧照

贺若弼的下场在很多人看来是咎由自取,因为他父亲血的教训依然没有让他足够惊醒,但其实还是一个人的贪念导致了这样的结局。如果贺若弼能够谦虚一些,也许结局就不会这么凄惨了。

标签: 南北朝贺若弼贺若敦

更多文章

  • 孙权经略交趾事件是什么?孙权是怎么巩固交州统治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经略交趾的故事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孙权大家也知道的,他和东吴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出名,如果熟悉三国历史的,会发现他的实力真的不差的,如果可以选的话,很多人宁愿选择在东吴吧,至少感觉上没有太多的战争,但是真正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也不是一句

  • 五代名将刘鄩,被称为机智又儒雅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鄩,五代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鄩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鄩的机智和儒雅,最为集中地表现在他攻克兖州和守卫兖州的过程中。兖州本是朱温的地盘,葛从周为该州节度使。兖州的防守异常严密,凭硬攻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在此,刘鄩的军事智慧开始表现了出来。为了摸清兖州城内兵力的虚实

  • 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是什么样的 天子守国门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祖训

    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意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大明朝我们就会想到那句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刚明的最好诠释。其实所谓的天子守国门,既悲壮又无奈。之所以会出现天子守国门这个情况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众所周

  • “陶朱公”是什么人?此人富甲天下为何却救不了三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范蠡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陶朱公”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在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又毫不恋栈,果断地抽身离去,退隐江湖。然后一个华丽转身,投身于商界,三次经商均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被后人

  • 秦国第一猛将,王翦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翦,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翦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王翦实属最大功臣,凭借他超强军事才能,除了韩国以外,灭了其他五国,是个超级牛人。他最出名的一场战役,就是率领六十万人的军队攻灭楚国,这也是他人生中打的最后一次仗。在这战役之前,发生了一些趣事。在当时,秦国想要攻打楚

  • 汉景帝明明知道杀晁错并不能解决问题 汉景帝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景帝,晁错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恩师晁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活化石刘濞汉景帝在位期间,汉朝曾爆发由七个诸侯国挑起的叛乱,其中,为首的诸侯王是吴王刘濞。刘濞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堪称大汉朝的活化石。刘濞的父亲是刘仲,既刘太公的二儿子。刘仲其实没有名字,因为刘仲,

  • 乾隆留下三大隐患,嘉庆想努力也无法挽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庆,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嘉庆。嘉庆在清代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有为之君,他的治国理政能力是无法与乾隆相比的。不幸的是,在大清最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力挽狂澜的时候,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守成之君。不过,责任也不能全推给嘉庆,至少在他亲政以后,有下面三个问题是乾隆的历史遗留。一是吏治腐败

  • 明代宗是怎么上位的?他在位时有何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祁钰,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祁钰。大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30岁。景帝死因不明,一说景帝是被谋杀而死,终年3

  • 刘盆子靠抓阄当上皇帝,他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盆子,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盆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5年,弘农县(河南灵宝北)举行了一场隆重盛大的抓阄仪式,目的是为了选出大汉天子。抓阄选天子,古往今来,前所未有!这场抓阄仪式就有山东的赤眉军举行的,皇帝的人选全部都是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人。当时候选人有70多位,唯有刘盆子

  • 姜维是个怎么样的人?刘禅都投降了他还在谋划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禅,姜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当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于是乎,一些勇猛之人起兵造反,想要追求一个新的未来,天下陷入了大乱之中。自古乱世出英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涌现出了不少的豪杰,后来在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努力下,三国鼎立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