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逊到底犯了什么错?孙权为何一定要逼死他

陆逊到底犯了什么错?孙权为何一定要逼死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3/12/21 13:44:1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陆逊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如果说三国智勇双全的将帅之才,估计非江东四大英将莫属。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是智勇兼备,对江东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周瑜赤壁之战击败曹操,保卫了江东。鲁肃为孙权规划发展路线,联刘抗曹。吕蒙白衣渡江,鲸吞荆州,使东吴势力大增。而作为第四名统帅的陆逊,更是临危受命,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枭雄”刘备,使江东局势转危为安,成为了出将入相的风云人物。

令人惋惜的是四大英将大多都是短命,周瑜36岁去世,鲁肃46岁,吕蒙42岁,都属于英年早逝。只有陆逊活到了61岁。但陆逊看似最风光,最长寿,但结局却是最不好的。作为一个名冠当时的统帅,没有死在战场,而是被自己的主子孙权给整死,最后忧郁而亡。

这到底是为何呢,孙权为何一定要逼死陆逊?有以下四个原因,第四个触碰了吴大帝孙权的底线。

孙权作为称霸东南的一代雄主,度量应该是很大的,但为何对待陆逊这样的优秀人才,却下了狠手,一步一步将陆逊逼死?其实细细想来,孙权的做法和历代君王如出一辙,势在必行罢了。

第一,陆逊是江东士族代表,与孙氏政权矛盾不可化解。

孙权建立的霸业,是在父兄基业的基础上建立的。其父孙坚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在袁术手下为将,得到玉玺后,回江东不久就被战死他乡了。而其兄孙策在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在袁术手下却郁郁不得志,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孙策向袁术借兵打到江东,用武力征服了六郡八十一州。

作为一个突然来到江东的外来政权,孙氏的根基是很薄弱的。所以要依靠当时江东的士族来稳定政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大开杀戒。而江东士族以“顾,陆,虞,魏”四大姓氏为代表。江东士族与孙氏政权互相利用,又互相矛盾。矛盾在士族希望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扩大当地士族的权力。而孙氏作为当时的统治者,一方面要利用士族,来为自己卖命,为自己的霸业提供能量。一方面还有控制江东士族,不能让他们影响到政权的稳定。

而陆逊正好是“陆”的代表,孙权利用陆逊,在夷陵之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刘备。陆逊才华出众,军事统帅与周瑜不相上下。甚至在顾雍死后,接替了丞相的职务。出将入相的地位可以说是江东第一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在面对如日中天的陆逊时,孙权不得不考虑到其能不能影响到自己的统治,毕竟“皇权”与“相权”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所以说陆逊由于太优秀了,优秀到孙权都要顾忌。

第二,陆逊是陆康的后人,与孙氏有世仇。

陆逊是庐江太守陆康的后人,陆康是陆逊的从祖父。而在三国早期群雄割据的时期,淮南袁术就曾向陆康借粮草,而陆康不给,袁术怀恨在心。袁术命当时的孙策率军攻打庐江,虽然战斗十分激烈,历时也很长,但孙策确实不简单,最终将庐江攻破,而陆氏也遭殃了,城破家亡。

作为陆康的后人,三国后期居然在江东出将入相,名贵一时,而且还是在仇敌孙氏手下做事。所以就算陆逊忠心不二,也会让孙权有不安之心。紧急时刻重用陆逊,没事的时候就放着陆逊。

第三,孙权继承的是兄长基业,而不是父辈。

在孙策去世时,把江东基业交到了其弟孙权手里,而不是其子孙绍。在那个父子继承的年代,孙权的继位虽然名正,但言不顺。这点估计孙权本身就很抵触,因为在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的时候,对自己的兄长孙策,只是追谥为“长沙桓王”,而没有像晋朝司马炎那样追谥伯父司马师为景帝显得那样亲切。

可见其心理还是很在乎继位这个事情的,而陆逊又是孙策的女婿,孙策又有儿子孙绍在世。所以作为“言不顺”的孙权,就更加防备着孙绍和陆逊了。孙绍估计碌碌无为,而作为“出将入相”的陆逊,自然就成为了孙权的眼中钉,肉中刺。

第四,陆逊被卷入“南鲁之争”,最终导致了抑郁而终。

孙权虽然早期励精图治,与曹操,刘备的三分天下,称霸东南,确实很有一番作为。但到了晚年,尤其是长子孙登死后,却变得昏庸反复。孙登死后,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但又十分宠爱鲁王孙霸。这下把朝局弄得一分为二,动乱不堪。作为丞相的陆逊,十分关心此事,多次上书孙权,希望能分清主次,不能同时扶植两个继位人。

《三国志·陆逊传》中记载:及太子有不安之仪,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可惜孙权却把立嗣这样的大事当作了家事,根本不听什么进言。而且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都因为亲附太子,无辜地遭到流放。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前往责备陆逊,致使陆逊最后悲愤痛恨而死。

作为江东后期的顶梁柱,陆逊为孙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以上的多种原因,尤其是第四个原因,触碰了吴大帝孙权的底线,最终被孙权一步步逼死,确实令人可惜。

标签: 陆逊三国

更多文章

  • 号称不败战神的杨端和,在历史上怎么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端和,战国

    对杨端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著名动漫王者天下中,杨端和是一个美貌女子,但历史上的杨端和,可能是个老爷子,更不会是个女流之辈。先来看看王者天下的女杨端和的简传。杨端和,山之国的山大王,有着高大的身型,为血祭死于平地民的山之民族人,因听了嬴政与李信的理想与发言

  • 白起登场之前,秦国有哪些名将?他们分别有什么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国名将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战国时期,白起显然可以称之为秦国第一名将了。彼时,白起和王翦、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对于白起来说,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在此基础上,白起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

  • 三国第一美男是谁?文武双全却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策,三国

    谈到三国中的帅哥,大多数读者首先想到都是羽扇纶巾孔明,抑或白马银枪赵子龙,但其实在三国志中,真正的帅哥是孙策和周瑜。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与您盘点三国中的帅哥战神、江东小霸王孙策的英雄事迹。孙策的老爸是孙坚,就是那个打的董卓屁滚尿流的那位。不过孙坚死的很早,所以孙策小时候是没老爸的,他寄食于各诸侯

  • 夏侯惇:成绩平平的曹魏大将,却一生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侯惇,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夏侯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夏侯惇是沛国人,他从小就名声在外,十里八村都知道他是有胆识的人,因为他小的时候就杀过人。相传,他当时是在就因为有人对他的师父不尊重,张口骂了几句,于是他就把这个人杀了,那是他才14岁。他和曹操是老乡,当时在他们老家,曹和夏侯是

  • 郭念云的身份有多尊贵?14岁嫁给李纯,一生历经九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郭念云,唐朝

    郭念云的身份有多尊贵,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此次战乱中,郭子仪立下大功,成为代国公。之后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看过醉打金枝的都知道他们两。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主人公是郭暧和升平公主生下的女儿郭念云,她是郭

  • 朱高炽在位时间有多长?明朝最仁厚的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炽,明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朱高炽的故事。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他的母亲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女,朱高炽自幼跟着母亲学习儒学,养成了宽厚仁善的性格。好武的朱棣自然不太喜欢他,但他却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一次朱元璋派他在破晓时去检阅

  • 为什么有人觉得朱厚熜才是明朝最能干的皇帝?他厉害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厚熜,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厚熜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明王朝时期,最为有名的当属朱元璋与朱棣,朱元璋开启了汉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蒙古人对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的蹂躏,朱棣通过手段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且在对外开发方面做出极大贡献,不管是派兵出征北伐,还是派整个下西洋,都体现

  • 努尔哈赤最可怜的女儿,穆库什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爱新觉罗·穆库什, 清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爱新觉罗·穆库什,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毫无社会地位可言,无论是农家姑娘还是皇室公主,不外如是,某种意义上,皇室公主甚至还没有农家姑娘来的幸福,就如白居易在《后宫词》所言“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室公主尽管衣食无忧

  • 吴三桂为什么不去缅甸或者越南自立 留在大清真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不自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吴三桂在云南的小日子其实非常爽,他为了向清廷表忠心,甚至连前明的永历皇帝都给诛杀了。因此康熙朝的四大辅政大臣,对吴三桂很放心,加封他为亲王,让他永镇云南。既然得了平西王的爵位,又有了永镇云南的地位,而且手握云贵两省的军政大权,他

  • 魏文帝曹丕为什么不去征伐实力更弱的蜀国?为什么喜欢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文帝曹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在位仅七年,没有做出什么很大的功绩,却非常执着于讨伐吴国的孙权。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但孙权始终在魏、蜀之间蛇鼠两端,最后只能刀兵相向,魏文帝曹丕三次亲征东吴,最后也都是徒劳无功。曹丕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