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为什么不去缅甸或者越南自立 留在大清真香

吴三桂为什么不去缅甸或者越南自立 留在大清真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09 更新时间:2024/1/25 7:33:57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不自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吴三桂在云南的小日子其实非常爽,他为了向清廷表忠心,甚至连前明的永历皇帝都给诛杀了。因此康熙朝的四大辅政大臣,对吴三桂很放心,加封他为亲王,让他永镇云南。

既然得了平西王的爵位,又有了永镇云南的地位,而且手握云贵两省的军政大权,他为什么还要去什么缅甸、越南呢?留在大清难道不香吗?

此时的吴三桂,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诸侯。他在地方上不仅拥有绝对的军政大权,而且连财权、选官权也被他所控制。此外他每年还要伸手跟康熙要大量粮饷,为什么?因为云南还有很多南明余孽需要清除,这些人马都必须要养着。

当时清朝国库每年的收入中,有一大半都要被吴三桂拿去用掉,这让康熙皇帝头很大啊。这不是养了个诸侯王,这是养了个祖宗啊!为此削藩这才展开的。

云贵地区,不比越南、缅甸香吗?

吴三桂的兵马的确打到过缅甸地区,那是为了将南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给抓回来。缅甸国王也很识相,知道惹不起吴三桂,所以主动把朱由榔交了出来。

此后吴三桂就收兵回家了,他压根就不想攻占缅甸,为什么?因为缅甸这地方实在是不好征服。吴三桂是明朝将领,当年明朝对这里是有统治权的。

可是缅甸地区一直都在反抗,在明宣宗时期,缅甸就正式自己独立了。不过他们为了给大明朝一点面子,所以一直都以藩属国的身份自居。

缅甸国也一直受到云南沐王府的监督,因此他们对大明朝是心存敬畏的。我可以做你的藩属国,但是你要把我变成行省,那绝对不行,这就是缅甸的想法。

同样的道理,吴三桂如今过去要征服这么一个一直反抗大明朝的地盘,谈何容易?越南就更别说了,那地方不仅地理位置偏僻,而且长期处于独立状态,很难被外敌所攻占。

在这两个地方占山为王的几率实在是太低,至少是错过了黄金时期。相反,再来看看云贵地区,这已经是大清朝封赏给吴三桂的地盘了,而且地盘还比缅甸、越南加起来大。

这里的百姓已经被多年的战争和强权治理得很温顺了,而且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地盘,所以统治起来非常容易。

与其再经历一遍创业的艰辛,倒不如接受清王朝的馈赠,在云贵地区占山为王,也是相当美滋滋的事情。

吴三桂哪有那么多本钱呢?二次创业谈何容易。

吴三桂最早的兵马,是关宁铁骑,大概有5万人,再加上3万杂牌军,足有8万人。可是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当中,他的关宁铁骑,其实已经损失了大半。

李自成和吴三桂两败俱伤的时候,多尔衮才愿意出手相助。因此投降多尔衮的吴三桂,其实没有带多少嫡系人马。

这个时候多尔衮拨给了吴三桂一万精锐,让他跟着阿济格攻打西安的李自成。可见当时吴三桂的军中,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了,他的军队里掺杂了大量清朝的人。

打完了李自成,清廷居然把吴三桂再次扔到了关外,其实就是雪藏他了。吴三桂知道,如果自己不表示诚意的话,可能这辈子都要被关在东北了。

于是吴三桂开始称呼崇祯为故主,表明了自己投降了清廷,正式成为清军中的一员。因此清廷这才再次将他调回关内,让他跟着八旗将领李国翰一起对付四川的大西军。

此时吴三桂手里的兵马,是清廷发给他的,所以如果他不听话,随时都有被撤职的可能。为此吴三桂开始卖命似的为清廷效力,残忍地屠杀了大量抗清义士。陆续收复了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吴三桂对清廷的依赖也伴随着战功而逐渐增强,因为清廷控制着吴三桂所有兵马的粮饷,一旦断了这些,那吴三桂的军队其实也是一盘散沙。

所以说,当吴三桂打下了云南以后,你让他去越南或者缅甸创业,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对清廷的依赖越来越深,至少当时是没有实力跟清廷一较高下的。

两手准备,老奸巨猾。

吴三桂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始终和清廷之间有隔阂,为了防止将来清廷的新皇帝卸磨杀驴,吴三桂必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这个道理是后来才想起来的,因为顺治时期,清廷对吴三桂很好,为了表忠心,吴三桂甚至连永历皇帝都给杀了,杀完以后他就后悔了,因为他得罪了天下所有支持明朝的人。

这个时候他开始为自己考虑后路,跟着清廷的确没错,但是如果哪天清廷的皇帝过河拆桥了,那他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吴三桂在康熙刚登基开始,就大量索要兵马钱粮。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南明的残余力量还有很多,如果不派军饷,那他的军队就会解散,这些地方很有可能会再次落入明军的手里。

清廷对此也是无能为力,云贵地区已经成了吴三桂的地盘,如果安抚不好,说不定吴三桂会起兵发难。为此康熙朝的四大辅政大臣都很惯着吴三桂。

清朝国库的大量收入,都交给了吴三桂,吴三桂这十多年养心蓄锐,不仅变得富裕了起来,而且兵强马壮,终于有了和清廷一较高下的实力。就算不造反,清廷也对他无可奈何。

总结:年纪大了,志向就短浅了。

这天下本该是吴三桂的,人家起兵反清的时候,声势浩大,清廷完全不是对手。南方全境都已经落入吴三桂等三藩之手,而且陕西、甘肃也在吴三桂旧部王辅臣手里捏着。

可是这个时候吴三桂饮马长江,他就是不过长江了,为什么?因为年纪大了,志向短浅了,这才给了康熙逐步反击的机会。

所以说,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去做,岁数大了,就很难再有雄心壮志去做了。诸如曹操也是一样,年轻的时候没能一统江山,老了以后就越混越差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吴三桂清朝

更多文章

  • 魏文帝曹丕为什么不去征伐实力更弱的蜀国?为什么喜欢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文帝曹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在位仅七年,没有做出什么很大的功绩,却非常执着于讨伐吴国的孙权。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但孙权始终在魏、蜀之间蛇鼠两端,最后只能刀兵相向,魏文帝曹丕三次亲征东吴,最后也都是徒劳无功。曹丕为什

  • 乾隆宠妃金佳氏之子永瑆,与永琪不相上下,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瑆,清朝

    乾隆宠妃金佳氏之子永瑆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的继承人时资质平庸的嘉庆,其实,乾隆也不缺乏优秀的儿子,比如说五阿哥永琪,文武双全,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25岁。除此之外,乾隆还有一位优秀的皇子,书法水平甚至要高于永琪,他便是皇十

  •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是怎么对待武则天的?武则天晚年生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显,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曾经给皇太子李弘修建了具有皇帝陵墓规模和陪葬方式的恭陵,以表达自己痛失爱子的悲切心情。而中宗李显在恢复帝位之后,对自己的儿子李重润和女儿李仙蕙重建了懿德太子陵和永泰公主陵(号墓为陵)。这种行为却明显传达出

  • 赵匡胤登基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柴荣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每当有朝代更替的时候,免不了战争和腥风血雨,在新的朝代建立后,前朝皇帝的后妃以及子孙后代都是一种威胁,而且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基本上是难逃一劫。但是在宋朝建立后,对于前朝后周皇帝柴荣的儿子和后妃,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没

  • 噶尔丹:康熙一生的劲敌,最后却因反叛而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噶尔丹,清朝

    噶尔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康熙虽然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帝王,创建了繁荣鼎盛的大清国,但是要想守护住国家的安定,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曾多次御驾亲征,目的就是为了打败外敌,让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他这一生当中遇到过很多的敌人,最厉害的应当就是噶尔丹,康熙曾多

  • 黄忠和关羽之间有什么故事 黄忠为什么会投靠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忠,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黄忠和刘备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东汉时期五虎猛将之一的黄忠,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历史中也并没有记载,等他真正进入人们眼帘的时候,已经是到了暮年。但是他虽然已经年迈,却丝毫不输气势,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是不可磨灭的。他出生于河南南阳,本来是刘表手下的

  • 受尽三朝宠爱的十公主,为什么后半生过得十分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公主,清朝

    十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硕果仅存”的5位公主中,十公主最小也最得乾隆宠爱,就连嘉庆和道光都对其照顾有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尽三朝宠爱的公主,后半生却过得十分凄惨。十公主的出生乾隆四十年,十公主降生。此时的乾隆已经是65岁的老人,老来得女的喜悦让乾隆

  • 陈友谅的60万大军打不过20万大军?背后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友谅,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友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朝末年,由于蒙古执政者长期的暴政导致老百姓的怒火冲天,最终中原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组成起义军发誓要推翻元朝。届时各股势力占地为王,互相争斗力图发展。而陈友谅一方则在群雄中鹤立,论军事实力的话朱元璋一伙远远不及陈友

  • 姬晋是什么人?一个王室后裔,更是王姓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姬晋,周朝

    姬晋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姬晋(公元前567——549),姓姬,名晋。是东周时期周灵王之子,后人称其为太子晋,王子晋,王子乔或王乔,被奉为王氏始祖。记载太子晋事迹的先秦文献主要有《逸周书——太子晋辞》和《国语.周语下》,后世又有记载仙人王乔、王子晋者及

  • 唐太宗李世民天子不观“起居注”的制度?他是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天子不观“起居注”的制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起居注是中国古代出现较早,具有实录精神的一种史类,是日后修撰帝王实录乃至国史的重要基础史料。汉魏以迄唐初,史官、史家密书善恶,隐而不宣。孔子作《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