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最可怜的女儿,穆库什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努尔哈赤最可怜的女儿,穆库什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77 更新时间:2024/1/2 13:46:38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爱新觉罗·穆库什,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毫无社会地位可言,无论是农家姑娘还是皇室公主,不外如是,某种意义上,皇室公主甚至还没有农家姑娘来的幸福,就如白居易在《后宫词》所言“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室公主尽管衣食无忧,却无法掌管自己的婚姻大事,通常会成为皇室联姻的工具,就像努尔哈赤之女穆库什。

爱新觉罗·穆库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生于1595年,由于其生母嘉穆瑚觉罗氏是庶妃,所以穆库什和她的两个兄弟巴布泰、巴布海都不受宠,万历三十六年,刚满14岁的穆库什就被努尔哈赤嫁给了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

这是一桩赤裸裸的政治婚姻,目的是为了拉拢布占泰,而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已经将自己的两个侄女嫁给了布占泰,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布占泰,他可谓是穆库什一生悲剧的根源!

“头生反骨”的布占泰

布占泰是乌拉国国主满泰之弟,努尔哈赤崛起后,乌拉部加入以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盟,万历二十一年,九部联军“先发制人”,远征建州部,也就是努尔哈赤麾下的部落。

当时代表乌拉部出战的就是布占泰,九大部落各怀鬼胎,一盘散沙,被努尔哈赤率军击溃于古勒山,九部联军四散而逃,布占泰沦为建州部俘虏。

为求活命,布占泰亮出身份,并表示愿意归顺努尔哈赤,出于长远考虑,努尔哈赤将布占泰“恩养帐下”,并将两个侄女嫁给他,万历二十四年,乌拉国国主满泰死于内乱,努尔哈赤送布占泰回国并协助其登上国主之位,布占泰承诺乌拉部与建州部永结同盟。

然而布占泰此人头生反骨,反复无常,为了稳定联盟,努尔哈赤不惜血本,又将四女穆库什嫁给布占泰,可是努尔哈赤还是低估了布占泰的无耻程度,布占泰迎娶穆库什后竟又将主意打在了“叶赫老女”东哥的身上。

而东哥早已与努尔哈赤定下婚约,穆库什得知后好言相劝,谁知布占泰竟丧心病狂的“射以鸣镝”,努尔哈赤得知后勃然大怒,亲率大军击溃乌拉部,将穆库什接回。

二度改嫁

在扫灭乌拉部一战中,努尔哈赤的股肱之臣额亦都最宠爱的第五子阿达海阵亡,当时额亦都已是五十一岁高龄,他跟随努尔哈赤征战一生,获“巴图鲁”称号,却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下场,努尔哈赤心有不忍,竟将年仅十八岁还身怀六甲的穆库什当作礼物赏赐给额亦都。

虽然努尔哈赤“独断专横”,丝毫不考虑穆库什的感受,但穆库什却是对这桩婚姻满意极了,自古美女爱英雄,额亦都勇猛善战,威名在外,穆库什自然心生仰慕之情,因此这对老夫少妻的组合竟然在婚后琴瑟和鸣,举案齐眉,过得颇为幸福!穆库什还为额亦都生下一子,名为遏必隆。

1621年,额亦都病逝,穆库什痛不欲生,这段持续了八年的婚姻是她一生最为幸福的时光!更悲惨的是,根据女真部的“收继婚制”,穆库什要嫁给额亦都的儿子,为此努尔哈赤指定额亦都第八子图尔格迎娶穆库什,当时穆库什27岁,图尔格26岁。

三度改嫁

由继母变成了福晋,穆库什和图尔格都颇为别扭,因此两人的婚姻并不幸福,但碍于努尔哈赤的威严,两人一直在表面上维持着夫妻关系,虽说二人之间没有感情,但图尔格也颇为敬重穆库什,因此穆库什也算有个归宿,然而好景不长,命苦的穆库什再一次“跌落谷底”,这一次她是被自己的女儿给“坑了”!

穆库什曾为布占泰生下一女,穆库什被努尔哈赤从乌拉部接回后此女就被养在宫中,因此此女与努尔哈赤长子禇英的第三子尼堪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极深,也许是出于对穆库什的愧疚之心,努尔哈赤竟然同意了自己外孙女与孙子的婚事,这辈分属实有点乱!

也许是近亲结婚的原因,二人婚后一直没有子嗣,就在尼堪要为了传宗接代迎娶侧福晋时,穆库什的女儿为尼堪生下一女,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但穆库什之女却被“曝出”并未产子,所谓的女儿其实是府内仆人的女儿,事情败露后皇太极大为震怒,下令处死所有当事人。

穆库什和图尔格也受到牵连,穆库什被褫夺公主封号,图尔格被贬为平民,图尔格心中不忿,与穆库什解除了婚姻关系,时年43岁的穆库什无家可归,只能投奔自己的兄弟,1659年,穆库什郁郁而终,她的兄弟为其料理了后事。

小结:

穆库什可谓是清朝最悲惨的公主,她是庶妃所生,从小就被教导不争不抢,养成了温顺的性格,然而命运于她而言实在太过残酷,她一生身不由已,颠沛流离,三度出嫁,最后被女所坑,郁郁而终!

好在她的后代颇为“出彩”,据《清史稿》所载:顺治十八年,穆库什之子遏必隆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康熙十六年,穆库什孙女——遏必隆之女被封为孝昭皇后。

更多文章

  • 吴三桂为什么不去缅甸或者越南自立 留在大清真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不自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吴三桂在云南的小日子其实非常爽,他为了向清廷表忠心,甚至连前明的永历皇帝都给诛杀了。因此康熙朝的四大辅政大臣,对吴三桂很放心,加封他为亲王,让他永镇云南。既然得了平西王的爵位,又有了永镇云南的地位,而且手握云贵两省的军政大权,他

  • 魏文帝曹丕为什么不去征伐实力更弱的蜀国?为什么喜欢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文帝曹丕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在位仅七年,没有做出什么很大的功绩,却非常执着于讨伐吴国的孙权。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但孙权始终在魏、蜀之间蛇鼠两端,最后只能刀兵相向,魏文帝曹丕三次亲征东吴,最后也都是徒劳无功。曹丕为什

  • 乾隆宠妃金佳氏之子永瑆,与永琪不相上下,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瑆,清朝

    乾隆宠妃金佳氏之子永瑆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的继承人时资质平庸的嘉庆,其实,乾隆也不缺乏优秀的儿子,比如说五阿哥永琪,文武双全,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25岁。除此之外,乾隆还有一位优秀的皇子,书法水平甚至要高于永琪,他便是皇十

  •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是怎么对待武则天的?武则天晚年生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显,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曾经给皇太子李弘修建了具有皇帝陵墓规模和陪葬方式的恭陵,以表达自己痛失爱子的悲切心情。而中宗李显在恢复帝位之后,对自己的儿子李重润和女儿李仙蕙重建了懿德太子陵和永泰公主陵(号墓为陵)。这种行为却明显传达出

  • 赵匡胤登基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柴荣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每当有朝代更替的时候,免不了战争和腥风血雨,在新的朝代建立后,前朝皇帝的后妃以及子孙后代都是一种威胁,而且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基本上是难逃一劫。但是在宋朝建立后,对于前朝后周皇帝柴荣的儿子和后妃,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没

  • 噶尔丹:康熙一生的劲敌,最后却因反叛而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噶尔丹,清朝

    噶尔丹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康熙虽然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帝王,创建了繁荣鼎盛的大清国,但是要想守护住国家的安定,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曾多次御驾亲征,目的就是为了打败外敌,让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他这一生当中遇到过很多的敌人,最厉害的应当就是噶尔丹,康熙曾多

  • 黄忠和关羽之间有什么故事 黄忠为什么会投靠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忠,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黄忠和刘备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东汉时期五虎猛将之一的黄忠,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历史中也并没有记载,等他真正进入人们眼帘的时候,已经是到了暮年。但是他虽然已经年迈,却丝毫不输气势,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是不可磨灭的。他出生于河南南阳,本来是刘表手下的

  • 受尽三朝宠爱的十公主,为什么后半生过得十分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公主,清朝

    十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硕果仅存”的5位公主中,十公主最小也最得乾隆宠爱,就连嘉庆和道光都对其照顾有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尽三朝宠爱的公主,后半生却过得十分凄惨。十公主的出生乾隆四十年,十公主降生。此时的乾隆已经是65岁的老人,老来得女的喜悦让乾隆

  • 陈友谅的60万大军打不过20万大军?背后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友谅,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友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朝末年,由于蒙古执政者长期的暴政导致老百姓的怒火冲天,最终中原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组成起义军发誓要推翻元朝。届时各股势力占地为王,互相争斗力图发展。而陈友谅一方则在群雄中鹤立,论军事实力的话朱元璋一伙远远不及陈友

  • 姬晋是什么人?一个王室后裔,更是王姓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姬晋,周朝

    姬晋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姬晋(公元前567——549),姓姬,名晋。是东周时期周灵王之子,后人称其为太子晋,王子晋,王子乔或王乔,被奉为王氏始祖。记载太子晋事迹的先秦文献主要有《逸周书——太子晋辞》和《国语.周语下》,后世又有记载仙人王乔、王子晋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