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只为寻一风水好的吉宅

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只为寻一风水好的吉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59 更新时间:2024/1/8 8:35:14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

京官租房四大特点 注重体面讲究风水

京官租房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住宅表面的体面。身为朝廷命官,住宅须配得上官制威仪,因此自然不能蜗居斗室。所以京官们虽然穷困潦倒,却多租住大宅,至少要一套像样的四合院,讲求宽敞气派。如果条件许可,带有花园的宅子最受欢迎。稍晚于曾国藩的李慈铭在京官期间,租居位于保安寺街故闽浙总督旧邸,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花木葱郁。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京官租房的第二个特点是周转率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三年一度的会试,使外城的房屋租主保持着周期性的流动。与此同时,随着仕途迁转,官员经常更换办公地点,收入水平也会随官位升迁而升高,因此对住房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这在清代京官的诗句中屡有反映。康熙年间的大学士陈廷敬曾说自己“五春三度移居日”。乾隆年间的钱大昕则说:“客居燕台两寒暑,有似泽雉游樊笼。虎坊菜市三易寓,去住踪迹风转蓬。”嘉庆进士、后来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的祁寯藻亦说:“自我官京师,十年四徙宅。”这些诗句皆是写实,比如钱大昕于乾隆十七年(1752)六月入都,开始寓神仙胡同。同年秋移居潘家河沿。十九年(1754),又移寓横街。此后还在珠巢街、宣外大街等处住过。这种情形正如他在诗中所形容的那样:“劳如车轴无停转,拙比林鸠未定巢。”

京官租房的第三个特点是集中于宣南即宣武门外地区,特别是宣武门外大街两侧以及菜市口的南部。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清代中央六部均设在正阳门内。宣武门外离正阳门不远,在此居住上朝方便。二是中原及南方士子进京,通常的路线是由卢沟桥入广安门,故落脚宣南最为便利。三是明代宣南地广人稀,又有树有水,风景不恶,许多明代显宦在此遗有别业,可供京官租用。同时又有陶然亭、窑台以及历代遗留的古刹名寺等吟咏集会胜地,很对文人习气严重的京官们的胃口。故夏仁虎《旧京琐记》说:“旧日汉官,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门外。土著富室则多在崇文门外,故有东富西贵之说。”

四是传统时代官员多迷信,选择住房时多讲究风水。考察京官居住史,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位于菜市口大街的绳匠胡同(解放后名菜市口胡同),居然住过清代史上三十余位重要人物。清中前期的徐乾学、洪亮吉、毕沅、陈元龙等都曾寓居于此,晚清这里更是名人荟萃:同治的帝师、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李鸿藻住过菜市口胡同7—11号;左宗棠住过16号;龚自珍1819年在菜市口胡同“休宁会馆”住过;“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住在29号;蔡元培于光绪年间任翰林院编修时也住过菜市口胡同……

这么多人选择这里,是因为人们传说这里是北京最有“旺气”、最能出主考的胡同。刘光第在家书中解释说:“第于五月廿八日移寓绳匠胡同南头路西。此胡同系京师最有旺气之街道(即如今年主考,亦惟此街放得最多,此系地脉所管,街背南半截胡同次之)。第与同司主稿正郎汤伯温(名似瑄,江南人)同斋另院而共一大门。宅正对门则挥颜彬(广东正主考),宅斜对门则孔样霖(云南主考);宅左(隔两三斋门)则戴北春(陕西正主考);宅后(隔一斋门)则(李)文田(江南正主考)。盖气旺则无事不旺也。”不过刘光第搬到这里却并未能帮助他成为主考。

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租房花一半薪水 求吉宅连日奔走行坐不定

如同大多数湖南来京赴官者一样,最初几天曾国藩暂住在宣武区椿树胡同的长沙会馆(长郡会馆),三天后在宣外的菜市口附近的南横街千佛庵,赁了四间屋子,每月租金四千文,折成全年需白银33.47两。他此时没带家眷,孤身一人,不需要居住大宅,但又不可能和平民混居,所以住在庵寺是较为经济的选择。

道光二十年七月初一日,曾国藩生了一场重病,因在千佛庵乏人照料,搬到骡马市大街南果子巷外万顺客寓,两个多月后才病愈,于十月初六日由客寓搬到果子巷南头贾家胡同内鞑子营关帝庙内。他独自住一小跨院,三开间,院中花木扶疏,颇宁静,适合病后休养。

不久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由湖南护送曾国藩的妻小来京,曾国藩接到家书后开始寻找一座较大的宅院,日记中这一段时间曾国藩记载看房次数颇多。十二月十二日,他到琉璃厂看房子。看好了一处院子后,却听人说这个屋子里死过人:“此屋曾经住狄老辈之夫人王恭人,在此屋殉节。”虽然殉节乃是理学伦理中最光荣的事,曾国藩却因此打消了租这套房子的念头。他在日记中说:“京城住房者多求吉利,恭人殉节……当时究非门庭之幸。”

后来他在骡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条胡同看定一处住宅,十二月十七日搬入,每月房租八千文,全年需银66.95两,已占薪俸之半。

曾国藩的众多搬迁过程中,有一次明显是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曾国藩在家书中汇报说:“王翰城言冬间极不吉,且言重庆下者不宜住三面悬空之屋。”曾国藩因为他“言之成理,不免为所动摇”,问他怎么办。王氏说八九两月不利搬家,因此必须于当月搬家。

曾国藩因此坐卧不安,放下手中所有事务,数日东奔西走找房子:“找房屋甚急,而讫无当意者,心则行坐不定。”最后,经“邀同翰城走绳匠胡同看风水”,终于在这条前述最有“旺气”,最能出主考的胡同北头选定了一处风水上佳的新住所,才安下心来。巧合的是,两年后的道光二十三年,住在这里的曾国藩果获主考之命。

搬家很无奈?搬家很精彩:住房排场随官制升迁而涨

更多时候,搬家的原因是官越做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对排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光二十四年曾国藩升翰林院侍讲后,不得不再次搬家。盖因入京以来,添了三个女儿,儿子纪泽也到了读书年纪,要立家塾,仆妇也随之增多,“寓中用度浩繁,共二十口吃饭”,于是又搬到上朝更为方便的前门内碾儿胡同西头路北。有房屋二十八间,月租三十千文,“极为宽敞”。

这是曾国藩首度搬到内城居住,如果按他家书中汇报的这个数字,年租金需251.04两。道光二十七年三月,曾国藩又一次搬家,移寓南横街路北,这次租住的宅院共有四十几间房,更为宏敞气派,价格应该也更高。

十三年间,曾国藩总计搬家八次,其中仅道光二十年就换了五次住处。总的趋势是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租金也从月租四千文到八千文、十千文直至三十千文,不断上涨。

具体在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一至七月,住在棉花六条胡同,月租八

标签: 曾国藩

更多文章

  • 揭秘:汉高祖刘邦成功“逆袭”的用人智慧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中,刘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他出身微贱,不喜欢读书,开始“创业”时年岁也偏大,与他的劲敌、对手和其他天下豪杰相比,实在没有太多的优势,甚至还有很多缺点,如好酒及色、慢而侮人、不修文学等,但他最终却战胜群雄。刘邦的成功“逆袭”,可从他过人的用人智慧上窥见端倪。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最

  • 揭秘杨贵妃死因之谜:其是否死里逃生到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贵妃,日本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一段诗句。《长恨歌》一诗在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着实令许多人如醉如痴,更令许多人想入非非!然而,竟有人就此诗句而断言杨贵妃没有死

  • 揭秘历史:为什么说多尔衮是一个不能惹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多尔衮

    谈到多尔衮,人们无疑是从“蓝脸的多尔衮盗御马”这句歌词,或是《孝庄秘史》这两个艺术作品中知道这个人的,那么历史上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

  • 解密:汉武帝为何将初恋情人陈阿娇囚禁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彻,汉武帝,陈皇后,

    “金屋藏娇”,原本是一个美丽的成语故事。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汉景帝的儿子胶东王刘彻4岁时,非常喜欢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当众立下志愿:“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意思是说:如果能得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后来,汉景帝去世后,16岁的刘彻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登基后,马

  • 管仲:“经济国有化”和军事改革奠定了齐国的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齐国,管仲

    齐桓公之所以选择管仲,历史上的记载,是因为他的重臣鲍叔牙的劝谏,而鲍叔牙劝说中,最打动齐桓公的,却只有一句话:“大王要只想治理好齐国,用我就足够了,要想称霸天下,非管仲不可。”对于志在天下的齐桓公来说,原本不想用的管仲,就成了不得不用。齐桓公不得不用管仲,原因很简单,齐国要想称霸,国家的地理条件和经

  • 李自成:他灭亡了一个朝代 却只做了42天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李自成,闯王,杨嗣昌,皇太极

    杨嗣昌是崇祯三年招抚陕西失败的杨鹤的儿子,他的缺点很多,比如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功勋卓著的明朝大帅卢象升就是被他害死,擒杀高迎祥的孙传庭,因忍受不了他的诬陷,竟气到耳朵失聪。但这人却有一个优点---战略眼光卓越。他看出了先前明朝绞杀农民军的最大漏洞:各省政令不通,不能协调一致,作战各自为战,且私心甚

  • 晚清最后的汉臣左宗棠 连俄国人都害怕的雄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俄国,左宗棠

    “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七十四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尤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这个汉人确实太强硬,太血性,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甚至在中法战争之时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胜固当战,败亦当战!”但

  • 40字看懂天下人: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的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曾国藩,清朝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算一个。能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曾国藩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就是说,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具备察人本质的眼力。曾国藩辨识人才的法门,被许多人视为“相面术”。流传甚广的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

  • 洪秀全如何选嫔妃?手段粗暴还以虐待嫔妃为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太平天国,洪秀全

    洪秀全被一些历史学家吹捧为“农民起义领袖”,炳哥真心认为这个褒扬性的称号送给他不甚合适。今天,从一个侧面——洪秀全的私生活方面,来说说为什么他当不起这个褒奖。清朝平定太平天国后,“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他在供词中透露,洪秀全去世时,有88个嫔妃。这个数量要比清朝任何一个皇帝都多。与洪秀全同时的咸丰皇

  • 揭秘:一代名将哥舒翰为何“变节”背叛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哥舒翰,安禄山,安史之乱

    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 ,唐朝名将。大帐内,志得意满的安禄山轻蔑的对哥舒翰说:“汝常易我(看不起我),今何如?”哥舒翰脑海翻腾:他壮年时被提拔于行伍之间,一生为大唐经营西北,每战必克,未尝一败。而不久前,自己被迫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关与叛军交战,全军覆没,声名扫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