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一代名将哥舒翰为何“变节”背叛大唐?

揭秘:一代名将哥舒翰为何“变节”背叛大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86 更新时间:2024/1/8 13:13:13

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 ,唐朝名将。

大帐内,志得意满的安禄山轻蔑的对哥舒翰说:“汝常易我(看不起我),今何如?”哥舒翰脑海翻腾:他壮年时被提拔于行伍之间,一生为大唐经营西北,每战必克,未尝一败。而不久前,自己被迫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关与叛军交战,全军覆没,声名扫地。更惨的是,之后又被自己的部将捆绑至叛军大营投降。

而叛军的首领偏偏是自己生平最看不起的安禄山……思考一番后,哥舒翰平静地说道:“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陛下为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填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但留臣,臣以尺书招之,不日平矣。”安禄山听后仰天大笑。

等到哥舒翰收到李光弼等人的回信,他看到信上全都是写着:你为何不去死呢?

久经沙场、威武不屈、名震西陲的大将哥舒翰此时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投降变节?我们不妨假设一下。

其一,因为不能再回到李唐一方而变节?

在哥舒翰统兵御敌之前,高仙芝、封常青已经和叛军交过手。不幸的是高、封二人兵败,被唐玄宗赐死。再者,哥舒翰驻军潼关时,手握大唐二十万主力军,这让杨国忠感到存在着威胁。偏偏此时,哥舒翰部将向他建议回师诛杀杨国忠。哥舒翰不从,可是此事依然为杨国忠所知。如今在他败军之际,杨国忠岂能放过这落井下石的好时机?基于这两个原因,哥舒翰的部将认为,若是再回到李唐一方,必遭处死。

所以说哥舒翰回不去了。可是大将就是大将,他还是忠于李唐——他回去了。“军既败,翰引数百骑绝河还营,羸兵裁八千,至潼津,收散卒复守关。”此时他并没有想过回来后会不会被处死,而是坚定的要平叛到底。被绑在马上时还说“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要不是部将火拔归仁把他绑到安禄山大营去投降,历史估计就要改写了。所以,因为不能再回到李唐一方而变节,这是不能成立的。

其二,看到大势已去而投降变节?

这似乎是一个好的推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决战前,哥舒翰建议自己固守潼关,让郭子仪和李光弼遥击安禄山大本营范阳一带,这样便会稳操胜券。这明说此时唐军是握住主动权的,形势对叛军不利(《新唐书•哥舒翰传》“(哥舒翰)数奏言:‘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请持重以敝之,待其离隙,可不血刃而禽。’……时子仪、光弼遥计曰: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

等到灵宝一战,唐军主力损失殆尽。自己被俘,潼关失守,帝都长安危在旦夕。似乎安禄山大事必成,就要改朝换代了。所以自己被俘之后,立即投降未来的开国皇帝这也是合情合理。可是,哥舒翰毕竟是从军多年的大将一名,天下大势他必定了然于心。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民心还是向唐的。就连安禄山起兵反唐时,也不敢旗帜鲜明地说:打倒大唐帝国主义!而是以“清君侧”、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出师。

再者,此时李光弼、郭子仪、颜杲卿张巡等还握有一定实力的军队,尚能与安禄山一拼。而当时的经济要地“扬一益二”——扬州和益州都没有被叛军占领,甚至扬州一带的军粮还源源不断的送到长安一代给唐军。最后,此时唐朝与突厥关系不错,唐还可能借助这一外援,而之后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事实。

由此可知,唐军和安禄山之间的战争,胜负或未易量。哥舒翰既然知道这一形式,他又怎么会“择主而事”呢?这一说法也不成立。

其三,为苟全性命而投降?

平日里,哥舒翰嗜好喝酒和女色(《新唐书•哥舒翰传》翰耆酒,极声色)。也许被绑到敌营之后,他对生活还有所欲求。于是乎,会像明末洪承畴一样抵不住生活的诱惑而投降。

但是,哥舒大将“能读《左氏春秋》、《汉书》,通大义。”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当年哥舒翰的上司李忠嗣因馋言下狱,适逢此时唐玄宗招哥舒翰入朝。他有意借此机营救上司,有人劝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营救王忠嗣,哥舒翰坦言,“使吾计从,奚取于是?不行,用此足矣”,只带一个包裹入朝。(史书记载:会忠嗣被罪,帝召翰入朝,部将请赍金帛以救忠嗣,翰但赍朴装,曰:“使吾计从,奚取于是?不行,用此足矣。”)如此有气节的人,怎么会因酒色而变节?

况且要投降给他平日里最看不起的安禄山,这万万做不到。另外,他的儿子哥舒曜还在李唐,他投降了儿子岂能不受到连累?这样,这个理由也是说不通的。

那哥舒翰为什么要"变节"呢?

笔者认为:他没有变节!哥舒翰知春秋大义,战败后仍然想着保住潼关,这说明主观上他是不想投降的。再者,被俘后,他除了写信想招降李光弼等人之外,正史也没记载过再为叛军出谋画策,相反他被安禄山囚禁起来了。而且,一年之后,被安庆绪败渡黄河时所杀。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哥舒翰被胁迫到敌营后,他思考一番后要效仿李陵。于是他先生一计——借刀杀人,他假装投降,促使安禄山杀掉叛将火拔归仁。果然,(安禄山令部下)执火拔归仁,曰:“背主忘义,吾不尔容。”接着哥舒翰说要写信招降唐将,以取得安禄山的信任。再暂且存活下来的时候,从中取事,趁机归唐。这也就解释了他敢冒变节的骂名而写信给李光弼等人一事了。

只可惜,安禄山和安庆绪都是狡猾人物。他们始终对哥舒翰戒备有加,既不相信他,也不对他宽松看待。最终,哥舒翰没能躲过那把夺命大刀,自然也就回不了唐营了。

安史之乱,是历史对唐玄宗和杨国忠怠政、乱政的惩罚,也是满是缺漏的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高仙芝、哥舒翰以及广大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人,都不过是那个时代的殉葬品罢了。

标签: 唐朝哥舒翰安禄山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是谁?竟然是"高冷帝"嘉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明朝皇帝,嘉靖,朱厚熜

    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是嘉靖。傻子做不了皇帝,即使做了皇帝,也是傀儡;聪明人也做不了皇帝,历史上聪明人多了去了,可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能够做好皇帝,并且把手下大臣当枪使,还经常不理朝政的皇帝,怕除了嘉靖,历史上没有第二个皇帝。按理说嘉靖是不能做皇帝的,因为他的父亲才是藩王。嘉靖是年号,他的真实名字

  • 北魏名将杨大眼 原来是中国“第一飞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大眼,北魏名将,名将

    北魏名将杨大眼 原来是中国“第一飞人”杨大眼(生卒年不详),原名不详,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杨大眼是武都(今属甘肃省陇南市)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擅长奔跑,勇猛善战,因眼睛大,而被称为“大眼”,敌人都非常怕他,南朝人传说其“眼如车轮”。杨大眼跟从孝文帝征战,军功显赫,被封为直阁将军

  • 宣太后委身的义渠王是何方神圣?义渠王是谁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宣太后,义渠王,芈月传, 春秋战国

    导读:秦昭王即位时,秦国与义渠的关系一度缓和,义渠王还亲自到咸阳朝贺。正是在这次朝贺后,义渠王惑于宣太后的柔情而乐不思蜀,一直住在咸阳的甘泉宫,更“与宣太后通,生二子”。在电视剧《芈月传》里,义渠王翟骊霸气登场,率领部族人马上演了一出劫持婚嫁车队、抢夺美人粮食的戏码。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义渠王在历史上

  • 揭秘岳飞“迎二圣”谣传:其实最希望的是高宗赵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赵构

    问题一:“迎二圣”赵构只是说说而已。答:绝非说说而已,而是一直在行动,跟金国谈判,迎回二圣。宋金两次议和,南宋开出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迎回二圣。第一次和议,这事还谈成了,金国同意归还二圣(此时徽宗已死,归还棺椁)。岳飞在议和成功后,曾写过一道辞职奏折《乞解军务札子》,说:“现在和约已经签定,陛下的两

  • 千古谜题: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为什么24岁就死了?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么是谁杀了他?为什么要杀他?朝廷又为什么要掩饰?两千多年过

  • 明朝抗清大将袁崇焕:遭奸臣陷害最终含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袁崇焕

    广东东莞县人(一说广西藤县人)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35岁中进士,官授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为官清廉闲暇,潜心研读兵事,常与人评论兵法战例,一些辽东校卒退伍日归县,亲自拜访虚心讨教辽东山川地理,风士人情,敌我态势,对辽东战事了如指掌。以守为战巩固辽东万历登基,国势頽败上下糜烂,朝中官员结党营私,党

  • 窦皇后:竟因太监弄巧成拙 最后成为太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窦皇后,汉朝

    大汉开国,刘邦做了皇帝,他的妻子吕雉就自然而然当了皇后。这吕后不仅为人颇有心机,而且政治欲望强烈。为了实现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愿望,她用宫中的美女去收买刘邦的所有被封为王的儿子。当然,吕后担心分配不公,反而会引起这些儿子们的反对,弄巧成拙,因此,她给这些为王的儿子每人均送去五名美女,以显得母后对儿子们

  • 东晋名将陶侃:为官清廉一生 为国鞠躬尽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陶侃,名将,东晋名将,东晋

    “王府索盗”、“搬砖励志”等故事千古流传其母与岳飞之母同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今鄱阳县城东牛岗咀,有一座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墓,墓主人为中国“四大贤母”中唯一有正史立传的一代贤母—陶侃之母湛氏。湛氏深明大义,贤德善良,教子有方,与孟轲之母仉氏、岳飞之母姚氏、欧阳修之母郑氏一起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在她的言

  • 解密:秦昭王害得秦始皇嬴政母亲赵姬家被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赵豹,赵姬,

    长平之战白起谎报战功,说把赵军45万全部歼灭,秦昭王一时上当,下令五大夫王陵攻邯郸,意欲一举灭赵,以洗脱自己在位近50年,竟未灭一诸侯国的耻辱。然而事与愿违,邯郸久攻不下,牵累孙子嬴子楚被赵国人追杀,幸亏吕不韦有钱能使磨推鬼,花了六百镒黄金贿赂赵国官吏,这才逃出邯郸,逃得一命。然而,细究嬴子楚被追杀

  • 戚家军太威武了!就连戚继光夫人都如此了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戚家军,戚继光,夫人,台州大捷,倭寇

    “戚家军在一个月的战斗中,彻底歼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而自己每战只损失数人,几乎是零伤亡。这在冷兵器时代简直是一个奇迹”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被改任为台金严参将,负责台州、金华、严州三府的防务。他加紧训练义乌兵,并加强了海防建设。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一两万人乘坐数百艘船大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