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史上北伐名将桓温:却为何会被人怀疑谋反?

东晋史上北伐名将桓温:却为何会被人怀疑谋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4/1/15 12:23:56

桓温,东晋名将,数次北伐让他名流后世。桓温的身世显赫,不但可以凭着真本事灭成汉,三次北伐中原,他还是皇帝的女婿。这样骄人的地位足以东晋朝的每一个人艳羡不已。如果说桓温像其他驸马和当时的士族一样,弄个官职,铁饭碗,吃穿不愁,落上一肚子好下水,但不会有什么作为。桓温的本事是自己打出来的。桓温最后一手遮天的显赫的地位,是与他的赫赫战功成正比的。桓温能成为晋明帝的女婿,其实也不是偶然的。这一点倒是很好理解,比较不是谁都能当皇帝家的女婿的,尤其是那个出门看家庭的门阀士族时代,没点过人的本事,皇帝能瞧得上?而且当时的桓氏家族,地位并不像后来那么显赫。桓温的父亲桓彝,当时不过是个小小的宣城太守,实在是太普通了。桓温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相貌堂堂是其中一方面。他还自幼习武,少有大志,当时的人们就断言他必成大器。

桓温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这个争议倒不是说他北伐或者是当驸马,而是他被后世指责有篡位野心。但是要是看桓温的表现,就可以断定篡位野心有点不夸大了。简文帝害怕桓温功劳太高,自己驾驭不了,害怕自己被桓温个废了。桓温专权,但是好没到篡位的程度,而且从他的表现看,他还不一定想当皇帝。第一个直接公开说桓温谋反的,是权臣司马道子,而且是在桓温死后说的,这本是就不可信。而且当时就有人反驳司马道子的观点,认为她不知是何居心。而司马道子说桓温要作乱,他也没好到哪去。孝武帝司马曜在位时(桓温在司马曜继位的第二年就死了),司马道子与他“酣歌为务”,并“窃弄其权”。他才是真正的篡权祸国。

说桓温篡位,还有一个事实就是桓温的儿子恒玄谋反,但是儿子谋反也不能算到父亲的额头上。况且,那时桓温已经死了30年了。桓温篡权的唯一有力证据就是他自己说过的那句后世传为经典的话,“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这句话成为桓温想篡位的佐证。可是就是这句话也不能证明桓温蓄意谋反,桓温作为士族子弟,一心想建功立业,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理想,只是他太有名了,太锋芒毕露了。桓温的这句话常与曹操的经典“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相比差远了。而且人家桓温说话的重点在“流芳千古”,而不是“遗臭万年”。本来桓温只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结果就成了后世谋反的罪证。

桓温有自己的缺点,他的功利心很重,几次北伐除了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理想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在里边,但是桓温毕竟没有篡位。他的雄心让我们看到了豪气干云的血性,让我们看到了性情中人。桓温“豪爽有风概”,感性多于理性。桓温自小便血气方刚,是个有仇必报的人。桓温的父亲桓彝被叛军杀害,桓温“枕戈泣血,志在复仇”(《晋书》),最后终于手刃仇人之子。那时他刚刚十八岁。桓温非常懂孝道。母亲病死时,他“上疏解职,欲送葬宛陵(今安徽宣州)”。请求辞职给母亲送葬,是典型的孝子。

桓温第一次北伐时,走到自己做太守的故地,看到以前的柳树“皆已十围”,不禁感慨顿生,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种种事件说明桓温是个孝子和忠臣,在进入北方后,桓温先去“谒先帝诸陵,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其对晋室的衷心可见一斑。

桓温后来把持朝政,废立皇帝,群臣和百姓意见很大,但是东晋群臣的不作为,也是桓温无奈的原因之一。桓温屡次上书北伐,都没有被东晋朝廷批准。其实朝廷是怕桓温功高盖主,不好驾驭,所以先派了个殷浩代替他北伐。可巧,殷浩又是个不中用的人,“经涉数年,屡战屡败”。

仗没打赢,粮饷倒耗了不少,最后东晋朝廷还是要拍桓温挂帅出征。自此,桓温才大权在握,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之旅。桓温收复河南后,数十次上表要求朝廷移都洛阳”。结果人家根本不听。桓温空怀光复中原的雄心大志,无奈报国无门,总是遭到百般阻挠,行兴废之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标签: 晋朝名将桓温

更多文章

  • 隋朝名将史万岁是怎么死的?最后为何暴尸朝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史万岁

    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很短,但却也是名将辈出!诸如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等人,但若论冲锋陷阵、破阵杀敌的第一猛将,非史万岁莫属!史万岁不仅善于骑射,武艺过人,他还喜读兵书,精通占候,为隋朝的统一和政权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最终被隋文帝在朝堂之上当场处死!史万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 雍正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雍正死亡之谜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皇帝,清朝

    雍正,大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也是大清最富争议的皇帝。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康熙晚年留下的烂摊子之下,锐意改革,使大清的经济得以空前前进。然而他执政时候,屡兴文字狱的骂名也不绝于口。而他本人最富争议的是,继位之谜和死亡之谜。今天我们来盘点下,雍正的死亡之谜。在位13年的雍正,年仅58岁就带着他毕生的荣耀和野

  • 项羽的外号是什么?项羽的外号究竟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的外号叫什么?项羽是秦朝末年的一代霸主,堪称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物,少年时代就预言秦始皇是可以被取而代之的,后来项羽率兵造反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预言,因为项羽是楚国的贵族,后来自己的封地在西楚一带,并且霸气外露,所以项羽外号为西楚霸王。下面详细的解释一下项羽外号

  • 项羽是哪朝代的人?西楚霸王项羽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西楚霸王,秦朝

    项羽是出生于秦朝的一位历史人物。史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从小就不同

  • 三国演义:揭开一代雄主“忠义”刘备的奸雄称帝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之中“尊刘贬曹”的思想更是处处可见,有读者还称为“封建正统思想”。而这也并非作者初衷。早在宋代“尊刘贬曹”的思想已是有关三国文艺作品的主基调。罗贯中只是顺应广大民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而罗贯中的“尊刘”也并非刘备姓刘(刘表、刘璋、汉桓帝、汉灵帝都姓刘,却是作者鞭挞的对象),而是刘备所

  • 揭秘:刘贺仅当了27天皇帝却做了上千件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皇帝,刘贺

    刘贺是西汉第八位皇帝,史称汉废帝,是汉武帝刘彻第五个儿子刘髆的儿子。5岁时,刘贺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昌邑王之位。公元前74年,昭帝刘弗陵年仅21岁早亡,没有留下一个子嗣。作为刘弗陵的外甥,刘贺于是就被当时朝廷实际最高统治者的霍光请来,为昭帝主持丧礼。在大臣的一再要求下,刘贺按照礼节为昭帝哭丧,

  • 揭秘:唐朝名将薛仁贵战功赫赫叱姹风云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唐朝,薛仁贵,贞观之治

    薛仁贵简介薛仁贵,又名薛礼,是唐朝的风云人物,生活时间约为公元614年到公元683年,山西人。薛仁贵本是家族不凡,到他这一代已经没落,还由于他花大量的钱财去学习,不仅学习文学知识,还找师傅练习武艺,使得家徒四壁。也正是他的文武双全,让他在后来的历史中大放异彩。他最开始不能展示自己的抱负,在家务农,

  • 汉宣帝刘病已:唯一一位即位前坐过牢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宣帝,刘病已,汉朝,皇帝

    刘病已刚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因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人诬陷太子;刘据起兵失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

  • 秦二世胡亥是怎么死的?是宦官赵高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二世,胡亥,秦朝,宦官,赵高

    赵高为了达到自己彻底专权的目的,对胡亥说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话,大意就是说胡亥年轻,经验不足,而且皇帝也应该少和大臣们见面,以免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如果能居住深宫中听取赵高他们的汇报,有他们这些“栋梁之才”来辅佐,那国家会治理得更好。胡亥一听有道理,而且他也愿意呆在后宫中享乐,从此,朝中大

  • 秦始皇为何要铸造十二铜人?其中有什么目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据《三辅黄图》载:“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可受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