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亲笔遗嘱引出历史真相:千古罪人是冤案?

秦桧亲笔遗嘱引出历史真相:千古罪人是冤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4/1/27 21:58:56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该批文物中包括有秦桧亲笔书写的“政治遗嘱”,对其生前的引人争议的行为作了一定的辩解,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据了解,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和各研究机构的著名宋史专家均已云集现场。

自称秦氏后人的多名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该文物的鉴定,如确定先祖罪名不实,根据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将可能入禀法院要求取消岳飞庙中的秦氏夫妇跪像,如仍要设立跪像,则应“将跪像脑袋换为书本,代表食书不化、空言误国的腐儒们该为中国的落后而忏悔”。

该份被专家初步认定为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物,书写在一块长达2。2米、宽约50公分的绸缎上,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

网络配图

出土该批文物的村庄位于本市郊区,早先名为麓洱,现名为壶侑,因风光优美,出产茶叶,宋代时一度是高官们的庄园。此次所发掘的宋墓,专家估计为秦氏子侄辈的墓穴,时间应在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为岳飞平反昭雪)后,秦氏此时逐渐失势,一些身前文物成为族人累赘和朝野忌讳,干脆采用殉葬方式掩藏。

巧合的是,随本次墓葬发掘一起出土的地契资料表明,此地庄园基本为岳秦两家分领。两家比邻,这也是宋史研究的研究的新发现之一。

据消息人士透露,初步鉴定秦桧该份遗嘱作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5年),时年55岁(秦桧生于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即其死前(1155年)十年,岳飞含冤被杀(绍兴十一年腊月,1142年1月)后三年。

秦桧在该份遗嘱中,首先告诫子孙远离政治,自己深知将“获谴汗青”,“蒙羞万年”,叮嘱子孙在他死后万莫贪恋禄位,急流勇退,也不可在风暴来临后为他争辩,“庶几可得苟全性命”,并对几个已身据高位的族人详细指示了退出政坛的方略。专家正是据此认定此书信为家族内的政治遗嘱。

据已经详细阅读该份文物的一位匿名专家介绍,秦桧在该份遗嘱中表明自己坚信对金议和是当时的“国情”下保全家国的唯一出路,也曾经和岳飞直接探讨过此问题,但岳飞表示“要为不可为之事”。而宋高宗其实并不反对北伐作战,因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令他“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显然皇帝很陶醉这种救世主的感觉。高宗也是有战略眼光的,在位几十年,同金国一直是打打停停,边打边谈判,边备战。高宗还非常善于听取臣子的意见,自己又非常有主见,到他驾崩的时候,南宋绝对是个强国,经济和军事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金国,说他是除宋太祖赵匡胤以外大宋第二明君也不为过。

但高宗为什么却在关键时候阻止岳飞收复失地呢?而且宋太祖曾立下“誓碑”,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因此有宋一朝,所有皇帝对大臣均十分宽待,而杀像岳飞这样一位有赫赫战功的功臣,在宋朝更是绝无仅有。高宗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岳飞在规复旧河山之外,经常公开宣扬要“迎还二帝”,而金国也不断在战争失利时派密使威胁高宗要“送还汝兄”,并不断暗示囚在五国城的宋钦宗与岳飞有秘密来往,令高宗疑窦丛生,甚至到了“寝食不思”地步。高宗12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飞,就是因为金使送来了岳飞与钦宗联络的“确切证据”,钦宗甚至扬言返国复辟后将清洗“老九”(高宗为徽宗第九子)的人马,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飞对证确认。

据了解,秦桧在遗嘱中说,高宗与岳飞的晤谈一概秘密进行,他也不能与闻。但事后高宗告诉他,岳飞一再表态自己只想规复北方迎还二帝,私心最多就是成就功名,待成功后愿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归田。至于帝位归属,岳飞表示那是“皇家手足间事”,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态。

网络配图

秦桧在遗嘱中对岳飞的战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岳飞的善战为其议和提供相当大的便利空间,以打促谈效果很好。但岳飞有功名心,性格也比较耿直,与人不好相处,容易招疑招忌,好多次甚至与皇帝言语不合而撂挑子走人,与皇帝结了深怨。岳飞不大考虑高宗本人的利益,不仅和被囚敌国的钦宗有谣传中的来往,还多次当面劝高宗立嗣,高宗本人因有隐疾(据后世医学推断是阳痿)而无子嗣,因此十分怀疑岳飞拥兵欲立拥立之功,犯了人臣的大忌,违背了祖宗传下的抑武扬文的宗旨,估计也是因此引发高宗杀机,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祖训。

秦桧表示,他已竭尽全力至少保全岳云张宪,但高宗指示全杀,他亦无奈。同僚们在岳飞被杀后不敢质问皇帝,都来质问秦桧,秦桧也不敢和不便说皇帝的意思,只好说“莫须有”含糊应对。

据透露,秦桧在遗嘱中激烈指责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空言误国,“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国而好言国事”,以为慷慨激昂就能救国救民,更以为说过就等于做过了。自己不挑担子,还好以大帽子压人,政府只要提出一韬光养晦,就会被指卖国;只要一与金国议和,就会被指媚外,而战争需要大量积累,需要“暂息兵戈勤稼穑”与民生息。秦桧说自己不得不以强势压下这种言论,断了不少空谈者的仕途和财路,但“开罪言路罪在身后”,国事艰难又难免挂一漏万,身后的名声是不可指望的。有意思的是,秦桧说岳飞对知识分子的空言比他还反感,并认为岳飞本人究竟并非读书人出身,更注重实战成效。

秦桧在遗嘱中辩解说,帝位一旦有纷争,内战必起,国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江山;而即使帝室无恙,但毕竟皇帝已经对拥兵大将起了猜忌,此隙一开绝难弥合,即使岳飞本人无所谓,但手下骄兵悍将也难保万一。至于自己事后为皇帝分谤,从公议而言,高据相位责无旁贷,为江山社稷只好牺牲自己的令名;从私情来说,高宗于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专”,他也只能为知己者死。所以,教诲子孙,高宗在位或可保秦家富贵,而高宗百年后秦家必将被清算,“民忿欲泄终需泄”。他感慨,“生逢乱世家国颠沛”,总想做点经世济国的实事,但“为实事者均不见容于当下”,岳飞难以见容于皇帝,而他必将更难以见容于言官史册,后世只有那些维持乱世危局的当局者才能体会他的苦心了。

据专家介绍,民间形成定见的秦桧是金国“奸细”的看法,都无实证,却有很多反证。南宋的史学家就留下很多资料,如李心传写的《要录》说,秦桧不是金人“*细”,只是主和派而已。徐梦莘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说,前御史中丞秦桧和家属从金军占领的楚州孙村中逃归至涟水军丁祀水寨,只使用“逃归”二字。熊克写的《中兴小记》说,秦桧从敌中归来,也没说他是“奸细”。

只有张邦昌友婿朱胜非写的《闲居录》说,秦桧全家及婢仆从金国归宋,不是“逃归”。朱胜非是拥护张邦昌的,而秦桧是一直反对金人立伪张邦昌,秦桧与朱胜非矛盾尖锐。秦桧执政时,朱胜非被废居八年,有利益冲突,因此专家认为可以断定朱胜非《闲居录》所记是对秦桧的打击报复。另有《金人南迁录》说,天会八年,金国诸臣害怕宋朝君臣报复,主张放纵秦桧归宋朝。然而《金人南迁录》是一本谬误百出的书,此书对秦桧的叙述是“晓然傅会”,是错误的。

网络配图

而从宋高宗的诏令中可以看到赵构是热烈欢迎秦桧逃归宋朝,他将秦桧比作汉代的苏武,常持汉节。秦桧自己写的《北征纪实》中,可以看到他在金军中想尽千方百计,最后才能逃归宋朝,情节十分具体,绝难杜撰。秦桧逃回宋朝,皇帝赵构称赞秦桧“忠朴过人”,比作苏武,朝中宰相重臣如范忠尹,李回等人说秦桧是忠臣,使许多朝臣不再怀疑秦桧是“奸细”,李纲书写赞扬秦桧“精忠许国”,“立大节于宗社倾危之秋”。这充分说明金人并不是纵使秦桧归宋朝。

人物名片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汉族,大汉奸,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因力主对金称臣议和,善于察言观色,颇受宋高宗赵构喜爱。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因宋高宗力主对金投降,君臣合计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宋高宗为了安抚南宋政府中的主和派与金国代理人,加其谥号为忠献。后宋孝宗继位,振作图强,重审岳飞案。宋宁宗时,改其谥号为缪丑。

标签: 秦桧

更多文章

  • 揭秘商朝末年真的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姜子牙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

    姜子牙又叫姜太公,是商朝末年的人物。他的祖先是四岳,曾经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上赐姓为吕。出生地是东海或者是河内,姜子牙曾经辅佐西周周文王,也被称为姜太公。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儒家法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也被称为百家师宗。姜子牙尽心辅佐了周武王讨伐商纣国,在牧野之战中,商纣大败,纣王自杀

  • 秦朝末年揭竿起义的陈胜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末年揭竿起义的陈胜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胜作为秦朝末年时期在秦王残虐的暴政下,首个勇于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足以可见他是个勇敢的人。而在之后的起义战争中,也可以看出陈胜是个不仅有勇还有谋、志向远大、很有抱负的领导人物。陈胜在早期还是被别人雇佣的工人时,就非常不甘心被人奴役,并且还曾跟共事的伙伴们说如果日后有人发达了,不要忘了现在一起吃

  • 诸葛亮八卦阵神秘莫测:死门重重竟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

    “八卦”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于‘八卦’,大家会觉得它具有很浓厚的神秘色彩,但若我们稍有了解就会知道,它就是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而所谓八卦就是八个不同的卦相

  • 半路投靠的马超官职比张飞还高 为何他不闹情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超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备麾下大将有不少,其中就有马超和张飞就是典型代表,区别在于张飞是从刘备起兵起,就一直跟随,而马超确实刘备拿下益州的时候,半路投靠。刘备建国称王称帝的时候,半路投靠的马超官职比张飞还高,那么为什么张飞不闹情绪?刘备能够打下三分之一的天下,很大的功劳来源从小就跟着他的关羽和张飞,因为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被亲生儿子杀死的6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拓跋珪

    都说伴君如伴虎,古代皇帝们可谓是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人群,历朝历代都是用血肉换来的江山,其中不乏君臣兵戈相向,甚至还有不少是儿子弑君的情况。一、南宋文帝刘义隆被长子元帝刘劭杀害宋文帝刘义隆,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424年即位,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南宋文帝刘义隆欲废刘劭的太子之位

  • 宋高宗赵构为何致力于主和甚至为此除去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创立者,是南宋对金战役中坚定的主和派,其一生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事情就是杀害了主战派的代表性人物岳飞父子,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在许多的文艺作品中被描述成了一位十恶不赦的昏君。宋高宗赵构的一生都在积极地主和,在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毫无动摇的。宋高宗赵构生于皇室之中,是宋徽宗的第九个

  • 宋江老谋深算为何一开始自己死都不肯上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江

    《水浒传》真乃千古奇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获益良多。宋江作为梁山好汉之首,身上藏着太多的谜团。在《水浒传》的前半段,宋江虽然结交江湖草莽,跟多方反贼都有着亲密的关系,但却始终忠于朝廷,从未生过反叛之心。即使怒杀阎婆惜险些丢掉性命,流放途中在清风寨秦明花荣上山,他自己都没有动摇,仍坚持前往江州。

  • 和珅受宠后权势熏天 唯独对此人像老鼠见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

    大清朝十二个皇帝中,乾隆皇帝还算是个不错的皇帝,至少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最繁盛的“康乾盛世”也有他一份功劳,乾隆在位期间,曾开疆辟土,在保护国家领土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到晚年他就有点飘,不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还自称“十全老人”,乾隆一生最大的败笔,在于无限度的宠幸和珅。网络配图和珅是贪官,这

  • 他是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名气却比白起低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翦

    战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军事将领,白起、李牧、乐毅、蒙恬、廉颇……,其中以白起最为出名,在他手上被灭的军队就有100多万人,白起在秦昭襄王时代最大的作为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秦始皇统一扫清了障碍,白起虽然战功赫赫,但因各种原因,最终没能消灭掉任何一个诸侯国。后来,在秦始皇统一过程中,灭掉六国首功当

  • 诸葛亮最终败在体力上事必躬亲致积劳成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处处都是谋略,尤其是诸葛亮,料事如神,智谋过人,成了智慧的化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心愿未遂,就早早地病故了。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感慨道: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啊,一个智慧人物,竟抱憾而死,实在令人遗憾。网络配图 自出山归刘备以后,诸葛亮处处展示的,都是谋略,他一生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