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刘邦为何认定萧何为大汉帝国第一功臣

揭秘:刘邦为何认定萧何为大汉帝国第一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59 更新时间:2024/1/3 18:16:26

高帝六年十二月、正月,刘邦不仅分封了二十九位列侯,而且还为这二十九位列侯排出了座次。毫无疑问,排名第一的就是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那么,谁会成为大汉帝国的第一功臣?这样的排位,又有何根据呢?萧何受封食邑八千户,排名第四,次于曹参张良周勃,但他的受封深得刘邦庇护。著名的“功人”、“功狗”之说,不就是刘邦为萧何辩护时诞生的吗!再者,萧何一直是汉王身边的重臣。楚汉战争期间,他奉命镇守关中、汉中、巴蜀地区,全权代理一切事务,这无疑显示了其在刘邦集团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与身份。这次推选第一功臣,萧何理应入选。

以上是我们对第一功臣人选的预期,最终决定谁拔头筹的因素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刘邦待见谁,二是列侯推举谁。列侯们的意见集中而且明确: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余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众人一致推举曹参为第一功臣。这样的集体意见让刘邦一个头两个大,他心之所向乃是萧何,但在封侯时已经“强行”多封了萧何许多地,现在实在不好再力排众议专断独裁,可要是真顺着众人的意思,实在又有点不甘心。

正在刘邦瞻前顾后不置可否的时候,关内侯(有侯爵而无食邑)鄂千秋跳了出来。他对刘邦说,列侯们说的都不对。曹参虽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短期的成效(一时之事)。皇上您与西楚作战五年,常常“失军亡众”,多次只身逃脱。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萧何总是雪中送炭,不等您发令,就从关中派遣数万军队,提供大量供给到前线,在您最需要援助时拉上您一把。楚汉两军在荥阳作战数年,军无现粮,全靠萧何从关中通过漕运保障充足军粮。陛下虽多次丢失崤山以东的土地,但萧何却为您保全了关中之地,“此万世之功也”。像曹参这样的将军,大汉失去一百个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没有曹参也一样能够胜利。怎么能让“一旦之功”凌加于“万世之功”上呢?萧何当属第一,曹参只能排第二。

不等群臣做出反应,刘邦立即表示迎合,当即下诏特许萧何带剑、穿鞋上殿(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堂不必小步疾行(入朝不趋)。萧何的确功高,但通过鄂千秋的分析才让我了解到萧何的丰功伟绩。说完,刘邦又加封鄂千秋为安平侯。鄂千秋从无食邑的关内侯一跃成为有食邑的列侯,也算是一战(舌战)成名一步登天了。

同日,刘邦相继封萧何父母兄弟十几人,个个都有食邑。大臣们被鄂千秋搞得措手不及,还没缓过劲儿来刘邦已经连连下诏,厚赏萧何全家。就这样,萧何被指定为大汉开国的第一功臣。随后,刘邦又加封给萧何两千户,作为昔日救助的回报。原来刘邦时任亭长的时候,常常受恩于萧何,每次押送服役的人去咸阳,别人都资助三百钱路费,唯独萧何次次都给五百钱。以往封侯的基本标准是斩将杀敌的军功,而功臣们推荐曹参的理由和标准也是军功;备受刘邦认可和欣赏的萧何,其贡献显然不在军功之列,这就是君臣意见严重对立的根本原因。显然,大臣们的集体意见更有真凭实据。既然封侯是按军功大小确定,那这次排序也应该以军功为依据,理应推选曹参为第一功臣。刘邦指定萧何的做法,在众人看来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故意将“事功”与“军功”混为一谈。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的刘邦,这么认死理儿也是有特殊考虑的。照理说,皇上在确定第一功臣的问题上完全可以自行裁定,根本不用顾忌大臣们的意见。刘邦之所以有顾虑,是因为继位之初他手握的皇权还是有限的,能平定天下靠的是功臣派,他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协与退让。但历史告诉我们,皇权的本质是趋向无限的高度集权,刘邦此阶段的有限皇权只是暂时的。因为高帝刘邦的坚持,萧何获得了第一功臣的殊荣,可见他在刘邦心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萧何究竟有什么独一无二的贡献,能换来在封邑、排序时的两次提携呢?首先,的确功不可没。在《汉初三杰》一章中,我们曾讲过萧何对西汉建立的四大功绩:成全沛公,成全高帝,举荐韩信,经营后方。其次,与刘邦私交极深。

张良是秦末起义后在投奔他人的半道上改投刘邦的,中间还曾因为要辅佐韩王成而选择过离开刘邦。在张良的内心里,韩王成永远排在第一,韩国复国永远是首要任务。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后,张良陷入绝望,这才彻底投靠了刘邦。曹参本来是沛县的“狱掾”,刘邦那时候是泗水亭长,理论上来说,俩人是同事关系,只不过当时并没有过多私交,关系逐渐亲密起来还是在反秦大起义开始以后。

萧何就不同了,他早就是刘邦的知己,而且两人私下关系很密切。刘邦未入官道前到相关部门报到过好几次,每次都是萧何为他掩护解围;刘邦当了亭长后,萧何更是多方关照,不仅在他出差时多送钱,甚至在沛县县令宴请吕公时,公开袒护一个子儿都没拿、却口中喊着“贺钱万”的刘邦,间接地成全了刘邦与吕雉的婚姻。

周勃和刘邦也是老乡,但是这个老乡关系就生分得多了,没有什么私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私情啦。再次,汉帝国需要萧丞相。刘邦为萧何争地争位,最终是为了达成一个重要目的:任命萧何为丞相。对功臣们进行大规模分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诉求,说直白点,就是偿还这几年的战争人情债。功臣们在战斗中奋不顾身,出生入死,理应论功行赏。刘邦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等级的食邑。这些事儿做到位了,他刘邦也就不欠谁的了。所有封赏都是对过往历史留下的痕迹进行一次大清理。

标签: 刘邦萧何汉朝

更多文章

  • 解密权阉刘瑾垮台之谜:刘瑾因为何事而倒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瑾,太监,明朝,

    正德五年八月,张永班师回朝,押着寘鐇及其亲属十八人抵达京师,皇帝在东安门举行献俘与受俘仪式。仪式完毕以后,皇帝设宴慰劳张永,刘瑾、马永成陪坐。待到刘瑾告退,张永向皇帝揭发刘瑾谋反,从袖子里拿出奏疏,列举十七件不法事。已经有些醉意的皇帝问道:这个奴才果然负我?张永回应道:此事不可耽误事机,否则的话奴

  • 陈汤与罗马远征军有何渊源 陈汤攻破郅支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汤,名将,西汉名将,西汉

    陈汤与罗马远征军如今甘肃省永昌县的者来寨,也称为古罗马村,现在被认为是西汉时期骊靬古城的遗址,而在当时是国家用来安置罗马帝国的远征军的俘虏,据说这些罗马士兵是在陈汤大胜郅支单于后投降西汉的。西汉时,罗马帝国曾经率大军攻打安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最后被人围歼,主帅被杀。4.5万士兵最后只有6000人突

  • 揭秘让猛将张飞丧命的性格弱点:对部下不够体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飞,三国,名将,

    能用大嗓门吓死人的张飞为何防不住俩小人,揭让张飞丧命的性格弱点,在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中,张飞绝对是个粗人,不光长得难看,而且还能用自己的大嗓门吓死人。而三国志里总结了张飞一生的致命弱点:“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正是这个弱点最终葬送了张飞的性命。三国志里说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飞爱敬君子而不

  • 解密:晋武帝司马衷为何会一直被成为“白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武帝,司马衷,白痴皇帝,

    说到晋惠帝司马衷,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一个弱智的“白痴”皇帝。而人们对他“白痴”的认定,又主要是基于两件事情。一件事是:有一次,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里玩。突然间,园中池塘边的草丛里,响起了一阵蛤蟆的叫声,司马衷环顾左右问:“这些小东西是在为官家鸣,还是在为私人鸣呢?”(《晋书.孝惠帝》:“此鸣者为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自焚而死的两位帝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自焚,帝王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帝王的死法,可谓各式各样均有,不一而足。但是要说到自焚而死的帝王,那就比较少见了,历史上仅有两位:一位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另一位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商纣王商纣王,即帝辛(?—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纣王是

  • 谭人凤两次科举皆得罪主考官 直言要当国家讼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谭人凤,清朝,科举,

    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重要骨干谭人凤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他大器晚成,30岁时还在村内义学任塾师。未能及时入仕途,与其参加科举时两次得罪主考官有关。相传,谭人凤16岁时已考取秀才。他年至21岁,继续参加科举。当时考场“潜规则”是给主考官送礼,别的考生都送了礼,可性格刚毅的

  • 汉惠帝刘盈是怎样的皇帝?汉惠帝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惠帝,刘盈,汉朝

    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 西汉的第二个皇帝就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他生于公元前211年,当时还是秦始皇三十六年。汉惠帝是个年轻的皇帝,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但他也是个短命的皇帝,仅

  • 乾隆皇帝是个贪图享乐的君主吗?主要有何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清朝

    就乾隆皇帝的个性而言,他除了“日励自心强不息”之外,还好大喜功,醉心于盛世太平君主的享乐中,纵恣奢华。其突出表现有两点:一是大量收受贡纳。凡逢年节、寿诞、庆典,地方官员都要向皇帝献纳,称为“土宜物件”。虽然乾隆帝多次发布上谕,要臣下勿进或少进贡品,但却从不停止收受,甚至还有以摊派的形式强征的事情发生

  • 诚孝张皇后的儿子是谁 诚孝张皇后有何历史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诚孝张皇后,明朝,历史

    诚孝张皇后张氏,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张皇后一生陪伴了三位帝王,与清朝孝庄皇太后有的一比,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但是可能因为张皇后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与清圣祖康熙实在没法比,所以张皇后的名声远不及孝庄太后响亮。虽然比不上孝庄太后培养帝王的本事,

  • 诚孝张皇后是怎么样的人?诚孝张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诚孝张皇后,明朝

    诚孝张皇后为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生年及名字不详,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去世于公元1442年。公元1395年,即洪武二十八年,那个时候朱高炽还是燕王世子,张皇后被选为朱高炽的妻子,成为燕王世子妃。公元1404年,那个时候朱棣已经发动“靖难之变”,并且赢得了最终胜利,继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