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明知西汉有七王之乱 朱元璋为何还要大封藩王

朱元璋明知西汉有七王之乱 朱元璋为何还要大封藩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00 更新时间:2024/1/21 18:22:16

对朱元璋封藩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洪武大帝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清朝文献通考》

提起明朝,不得不说起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这一位帝皇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特别的是,朱元璋本身并非皇族,甚至还沦落到去当和尚,后续还过上了乞讨的生活。他最终能够逆天改命,也确实是一大奇迹。

开头所提到的古言,正是清朝康熙皇帝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时期,亲自带领文武大臣来到南京明孝陵前祭祀,以帝王之尊行三跪九叩之礼。一个前朝皇帝能令康熙如此敬佩,可见其功绩。

当然,这也是历史上一位谨慎得出了名的皇帝,唯恐臣子夺权。但在前有七国之乱的典例之下,他为什么还要大封朱姓藩王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

一、早年颠沛流离

《御制皇陵碑》中记载:“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此记载证实朱元璋入寺为僧。

好端端的,又没有什么虔诚的佛教信仰,朱元璋为何去当了和尚呢?

说到底还是生活所迫。

我们常说人的一生最悲惨的三件事: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朱元璋贵为开国皇帝,其实在做人里是特别悲惨的,因为这三件事在他的一生当中全部遇到。

最为困难的时期,当属他少年时。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世了。一般史书都会记载,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天上都会有怪现象。朱元璋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农民朱五四的第四个儿子诞生时,整个屋子红光满室。

这实际上也算是一种祥瑞之兆,历史上大多数名人出生中,都会有这样的神奇现象。但在朱元璋的前半生中,实在是难以看见生活的希望。

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凄苦,家里住的房子严重违反人类的基本的一个生存规律:冬凉夏暖,四面透风,完全失去了房子原本就应该该有的御寒与遮风挡雨的功能,可以说是跟头顶上只有一片瓦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因为要养活自己,要吃饭,要在乱世暴政之下存活下来,于是他在地主刘德家找了一份放牛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然而这并不是最苦的,此后他还经历了父母双亡,兄弟离散的事件,对于凄苦人生也十分绝望了。

迫于无奈之下,他才去皇觉寺寻求庇护。但覆巢之下无完卵,社会大动乱之下,佛门也无法再给他提供庇护,他再次走上了独自面对残酷生活的道路。

而此后的人生转折,来自于一封信函。

二、参军迎来人生转折

这封信,正是朱元璋昔日好友寄来的,邀请他去投奔郭子仪。彼时的朱元璋正走投无路,就听从他的建议加入了起义军。

不曾想,正是这一个决定,使他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此后朱元璋的人生走向是怎么样的呢?那可谓是步步高升。

他二十五岁加入到郭子仪的农民起义军里,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在这个大熔炉里生存,要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枪林弹雨要上,风雪雷电要走,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有勇有谋。

最终凭着自己出色的胆识和军事才干,朱元璋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挣脱,逐渐成长,强大起来,在群雄争霸中拔得头筹,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成为了继刘邦之后的又一平民皇帝。

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称帝之后,开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新时代。

当然,由于皇位来之不易,朱元璋的疑心也十分重,唯恐有不法臣子觊觎他的皇位。正是因为这样,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丞相一职,也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被撤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疑心有多么之重,他深知臣子职权之大,对于皇权的威胁也是很大。但这样的一位君王,为什么却还坚持封藩呢?

这和他对七国之乱的理解有关。

三、为巩皇权坚持封藩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随后的中国历史,一直在分封制的阴影下前行,大一统王朝多毁于这一制度。

但早在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也就是说,历代的君王早已知道分封的危害,却为何后世又重蹈覆辙呢?七国之乱已然是一个相当惨烈的例子。

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这和刘邦当初制定的宗室王国制有着莫大关系。刘邦当初的目的为了防止当年秦国郡县制迅速亡国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国的实力越来越大,严重地威胁了汉朝中央政府的安全,也使得中央政府的税收大量流失,外面还有匈奴的严重威胁。

但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却是皇权与诸侯王国关于权力的争夺。换言之,是华夏贵族最后一次与皇权的博弈。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显然问题出于分封制上。但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

历史上早已有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糊涂”?实际上,他自己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比较不一般,所以才会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

在他看来,七国之乱最大的错不在于藩王,而在于君王。他认为是天子过于薄情,没有善待藩王,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倘若天子重情重义的话,藩王也会尽职尽责地为天子守卫河山。

这听起来是多么仁慈大度的君王之言,但朱元璋其实也不是什么善茬,他登基之后为巩固皇权,也使了不少手段。只不过在评价他人的故事时,他倒是能够好好说话了。

再加上,他分封的藩王,全是他的朱家子弟。

历代地方割据势力给朝廷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元末河北军阀察罕帖木儿等拥军割据的事实给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

他不止一次的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样,在朝廷,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顾一切执行分封制的原因,弊端再多,早期终归是为他暂时安稳了天下。至于后来再发生的靖难之役,已是他当时无法预料的了。

小结

一朝天子一朝臣,各朝各代的发展,终归是来自于皇帝的操控。朱元璋何其厉害何其聪明,到底还是不能未卜先知。在他掌握朝政的时代里,天下未曾因为分封而动乱,也说明了他把控大局的实力。

总而言之,朱元璋在见识过那么多先例之后,依然选择分封藩王,还是来自于他的个人想法。不可否认,分封制在可以掌控的程度之内,对于君王确实是有利的。

只不过,朱元璋的后世子弟,或许并没有他那么强大的力量,所以也使得这分封渐渐失控。朱元璋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还是有些片面,毕竟,动乱不仅仅来自于天子的薄情,也可能是藩王先起了异心。

参考资料:《明史》

标签: 朱元璋藩王

更多文章

  • 唐高宗真的软弱无能,毫无作为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李治的性格导致后人很容易将他和懦弱无能的皇帝画上等号。很多人就只知道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武则天的丈夫,大唐最后的基业也毁在他的手上,从而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很无能的人。要我说,李治的功绩并不比李世

  • 南宋最有为的皇帝赵昚,为何要把皇帝早早让给自己的儿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赵昚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赵构崩于德寿宫中,宋孝宗赵昚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赵昚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宋孝宗赵昚禅位于赵惇,赵惇即为宋光宗。赵昚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后改名重华宫。群臣为其上尊号为寿皇圣帝,

  • 为人贤德的胡善祥为何会被废黜皇后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恭让章皇后,胡善祥

    说到胡善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古代妃嫔一旦被皇帝打入冷宫,后半辈子基本职能与青灯古佛为伴,比如说汉朝的陈阿娇,不过明朝有一位皇后,虽然被废,但地位比新皇后还高,她就是被称为“明朝第一废后”的胡善祥。胡善祥,山东济宁人,公元1402年出生,是锦衣卫

  • 刘娥为什么不称帝?不称帝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娥,称帝

    在当摄政太后的11年间,刘娥有没有做武则天第二的念头或野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现存的史料记载来看,她肯定有。特别是在她摄政的后期,她享受的礼仪规格已经跟皇帝接近或没有区别。她甚至曾试探性地询问大臣:“武则天这个人究竟怎么样?”著名谏臣鲁宗道回答说:“唐之罪

  • 宋真宗天书运动简介 天书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真宗,天书运动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为洗刷澶渊之盟的城下之耻,而掀起了“天书降神”的泰山封禅运动。另有说法是真宗迷信道教,大搞荒诞无稽的迷信活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事件经过为了前往泰山封禅,需要有祥瑞出世,真宗去向王钦若询问,王钦若向真宗建议:”天瑞安可必得?前

  • 孝惠章皇后为何能当56年的皇太后?康熙是如何孝敬她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孝惠皇后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孝惠皇后的故事。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顺治的第二个皇后孝惠皇后因患病,死于宁寿宫,这年是她当上皇太后的第五十六个年头。对于这个并不是亲生母亲的继后,康熙可谓是孝顺至极,事事都会考虑到孝惠皇后的意愿

  • 项羽生涯最强一战是什么战役?让他一战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生涯最强一战是什么战役,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像彭城之战这种3万人屠杀56万人的例子,那还真不好找。这可和赤壁之战那种大火攻心不同,这是3万人迎着56万大军硬上啊,不仅仅是战士勇猛,更是项羽的临场战术指挥得当。关

  • 和珅作为一个聪明贪官和权臣 和珅为什么不早点归顺嘉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嘉庆,和珅

    对和珅与嘉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清朝乾隆皇帝的身边,有个集权臣和贪官身份于一体的人物存在。此人非常聪明,不仅能揣摩出乾隆的心意,而且还能哄得乾隆越来越离不开他的辅佐。想必介绍到这里,大家一定都已经猜出此人的身份了。没错,他就是我们大家很多熟悉的

  • 孝昭仁皇后是什么身份?与两辅政大臣关系亲密 坤宁宫最后一位主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孝昭仁皇后,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孝昭仁皇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个皇后,与孝诚仁皇后同时间嫁进康熙后宫的,赫舍里氏成为了皇后,钮祜禄氏却只是皇妃,这样的差距应该算是不小的打击,幸运的是,她熬到了那个时候,赫舍里氏去世,钮祜禄氏成为第二任皇后,但是她并未在皇后的位置

  • 富察·丰绅济伦是什么身份?乾隆为他首先开了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富察·丰绅济伦,清朝

    富察·丰绅济伦是什么身份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乾隆是个特别宠爱女儿的皇帝,他本来女儿就不多,因此几乎每个女儿都得到了他的特殊照顾,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嫡公主)与固伦和孝公主(和珅儿媳妇)都被乾隆视为掌上明珠。除了这两位固伦公主之外,乾隆还对另一位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