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为明朝做了哪些事情?

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为明朝做了哪些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82 更新时间:2024/3/12 3:07:51

对朱见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由此,在明朝历史上,朱见深两次被册立为太子,这让年少时期的朱见深饱受磨难。朱见深在位时期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理朝政,这确实让明朝的国力得以恢复。不过,对于明宪宗朱见深,并非一位完美无缺的皇帝。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

首先,明宪宗原名朱见深,后更名朱见濡(《宪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出生于紫禁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被瓦剌俘获。在此背景下,于谦等大臣纷纷与皇太后商议,决定拥立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于是朱祁钰登基,改元景泰,是为明代宗景泰帝。当然,对于孙太后来说,为了确保朱见深可以顺利继承皇位,所以将其册立为皇太子。

不久之后,瓦剌大军攻打明朝都城,因为于谦等人的全力抵挡,瓦剌最终只能退军。不过,对于朱见深来说,这并不是可以长吁一口气的时候。伴随着皇位的激烈争夺,朱见深的处境自然是越来越艰难了。

景泰三年(1452年),皇太子朱见深被废为沂王。景泰帝朱祁钰废掉侄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没想到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当时被追封为怀献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撞开南宫大门,迎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位,废景泰帝为郕王。是年改元天顺,而就朱见深来说,自然恢复了太子之位。但是,朱见深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极大,因而落下个口吃的毛病。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乙卯,明英宗朱祁镇病重。同年二月二十三日,明英宗驾崩。乙亥日,皇太子继位,次年,改年号为成化。三月,尊明英宗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其生母周氏为皇太后。五月,葬明英宗于裕陵。

朱见深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景泰帝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景泰帝的帝号,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重修景帝之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宽厚仁慈的皇帝。

对于明宪宗来说,任用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位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众所周知,在明朝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完全可以和长平之战对于赵国相提并论。因此,明宪宗即位之初,重用贤臣,恢复国力,确实有助于延长明朝的存在时间。并且,朱见深为于谦平反,恢复朱祁钰的帝号,同样有助于缓和明朝内部的矛盾。

同时,针对元朝时期就开始出现的荆襄流民,成化年间对流民的重视和安置,是因刘通、石龙起义而起。明朝朝廷平定起义之后,任命原杰安抚流民,并设置了郧阳府,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又设置了郧阳抚治,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难题。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鉴于建州女真屡屡犯边,明朝朝廷集结五万大军以总兵官赵辅挂靖虏将军印为总指挥。左都御史、辽东总督李秉为副总指挥。兵分三路:左路出浑河、柴河越石门、土木河至分水岭;右路由鸦鹘关、喜昌口过凤凰城黑松林,摩天岭至泼猪江;主力自抚顺经薄刀山、粘鱼岭过五岭渡苏子河至古城。而这,自然是对建州女真的一次重创。对此,在笔者看来,明宪宗在位初期,文治武功,完全能够称之为一代明君了。不过,明宪宗在位后期的表现,无疑拉低了这位皇帝的历史评价。

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明宪宗在位后期,不见大臣,群臣奏事均经由内廷宦官传达。而这,自然会导致宦官和小人干预朝政的情况出现。并且,在锦衣卫、东厂之后,明宪宗还设立了西厂。西厂始立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的地点就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西厂正式成立后,汪直借用锦衣卫中的力量,以此监督朝廷百官。在明宪宗的支持下,西厂气焰非常嚣张,成立的当年就连兴大狱,逮捕了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左通政方贤。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从二品,品秩相当高。然而西厂却可以不经皇帝同意就擅自抄捕。

最后,当然,因为西厂激起了百官的怒火,成化十八年(1482年)正月,朱见深下旨废置西厂。成化十九年(1483年)七月,蒙古小王子进犯重镇大同。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七月,蒙古小王子又进犯甘州,甘州指挥姚英等人战死。十一月,安南侵略占城,占城王子古来逃入明朝。不得不说的是,明宪宗在位后期,再一次出现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彼时,朱见深传旨多倚太监怀恩、覃吉。怀恩犯颜敢谏。覃吉曾在东宫,侍太子读书。两宦在朝中均有美誉。皇后王氏遇事淡然。宫廷诸事多倚万贵妃统领。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万贵妃病死。同年七月,朱见深封皇子朱祐杬为兴王,朱祐棆为岐王,朱祐槟为益王,朱祐楎为衡王,朱祐枟为雍王。这年八月,明宪宗病死。年四十一岁。遗诏太子祐樘即帝位,这就是明孝宗。九月,上尊谥,庙号宪宗,葬茂陵。总的来说,在明朝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有功有过的皇帝。一方面,他对待于谦、朱祁钰等人的态度,着实令人赞赏。不过,在小有成绩之后,朱见深就怠于朝政,宠幸万贵妃和宦官,并一度设立比东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西厂,凡此种种,可以说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了。

标签: 朱见深明朝

更多文章

  • 废柴将军李景隆,建文帝的爱将为何会成为朱棣的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景隆,明朝

    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的祖父李贞的妻子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李家和朱家的关系一直不错,后来朱佛女去世之后,李贞便带着李文忠前来投奔朱元璋,念及旧情的朱元璋便收留了他。后来朱元璋起兵反元李文忠南征北战,多有建树,被封爵曹国公。1384年李

  • 李自成花了十六年攻进北京 李自成为何42天后就退出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北京城

    对李自成退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李自成在崇祯二年起义,崇祯十七年攻克北京,从起义到打入北京城,李自成花了16年的时间,不过仅仅42天后便狼狈地退出了北京城。如果将皇帝算是一个职业,李自成显然就是一个“临时工”,历史上

  • 向宠受到诸葛亮和刘备的推崇,为什么不出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向宠,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向宠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说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的这个时期蜀国也算得上是比较难受了,因为真的是人气少了点,因为他们好像真的是却少了人才了,但是其实有很多我们都是不知道的,就比如诸葛亮和刘备一起推荐的一个叫“向宠”的人,那么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

  • 周勃作为刘邦的托孤大臣 周勃为何将刘邦的嫡孙斩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朝

    你真的了解刘邦托孤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周勃作为刘邦的托孤大臣,竟然将刘邦的嫡孙斩尽杀绝。刘邦在弥留之际还泪眼汪汪的说:“安刘者勃也”,这脸打的啪啪的。要说周勃,也绝对是个奇人。周勃也是沛郡丰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小老弟。周勃早年也是个底层

  • 明朝陶成道的名字为何会被刻在月球上?他有哪些超前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陶成道,明朝

    说到陶成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上世纪二十年的,“现代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四十年后,苏联与美国先后开始载人航天,其中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第一句话是:“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整

  • 三国后期最残暴的皇帝孙皓,他有什么样的癖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皓,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后期最残暴的皇帝孙皓,他有什么样的癖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吴灭亡后,晋侍中庾峻等人对坊间传言很是好奇,于是,问孙皓的侍中李仁:“闻吴主披人面,刖(yuè)人足,有诸乎?”孙皓喜欢喝酒,每天晚上都会“宴请”群臣,而且必须得喝醉。孙皓这是

  • 与刘邦讲和后,项羽缓过来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没有机会翻盘,当时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边界,两方将和。于是项羽撤兵,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撕毁约定再次进攻项羽,虽然在固陵之战中刘邦再次被项羽击败,只能坚守壁垒不敢应战。但是随着韩信、彭越、刘贾等人派兵前来救援,刘邦军势力

  • 军事奇才邓艾是什么下场?为何死得那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艾,三国

    军事奇才邓艾是什么下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邓艾,字士载,曹魏灭蜀的第一功臣,他的偷渡阴平可以和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媲美。公元263年,邓艾请示晋公司马昭后,开辟第二战场,穿过七百里原始深林,进入蜀汉腹地,陷江油、占绵竹,一路高歌猛进到了成都城下,

  • 揭秘:蜀汉人才凋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蜀汉

    蜀汉人才凋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刘备的起点太低,创业之路艰辛,限制了他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东汉时期,很注重一个人的出身,那些世家豪族的子弟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因此人才大多被世家豪族垄断。而他们在效力他人时,也很注意对方的出身。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家境贫寒,因此对于那些豪门士族的人士来说吸引力不大

  • 少年时期的孙权是怎样的?他是如何一步步将东吴做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曹操曾对一个晚辈说过惺惺相惜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对的,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孙权,而且是“少年”孙权。虽说孙权的事业是从他哥哥孙策手里接过来的,可他绝对不是一个“接盘侠”!并且他与他哥哥属于两种不同的性格的人。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