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孝公为什么要跟商鞅讨论三次话才肯重用他?

秦孝公为什么要跟商鞅讨论三次话才肯重用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41 更新时间:2023/12/27 0:08:20

很多人都不了解商鞅说了什么,使秦孝公非得与他谈三次才肯重用,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公元前362年,位于中国西部的秦国举国大哀。原来在这一年,秦献公去世了。这位君主在位期间,虽然并无很大的功绩,但是因为秦国自秦厉共公之后,国内出现了君位动荡的情况,从而使得秦国的国力大大下降。而在那个时代,本来就是弱肉强食,一见秦国衰弱,离得最近的魏国就首先发难,夺取了秦国的河西地区。

而秦献公在成为秦王之后,为了可以快速的稳定国内局势,不得已通过割地的方法与魏国进行和谈。并且他还将都城迁到了栎阳,开始埋头苦干。经过数年艰辛的累积之后,他满以为秦国已有与魏国一战的实力,能将失去的河西之地收复回来。但是经过几次的东征,都没有将魏国打败。直到他死去,收复失地的愿望仍然没有完成。

在那年,秦献公的儿子继位,就是秦孝公,那时他不过21岁。但是秦孝公比他的父亲更加有能力,面对已经出现很大败势的秦国,他仍然有极大的信心。为了能让秦国富强起来,他明白光靠本土的人才是不足够的。因此,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希望天下所有的有才之士都可以来秦国发展。他提出了一项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是“与之分土”。就是说,任何可以使秦国富强的人,秦孝公都可以让他获得属于自己的领地。

这样的诱惑肯定是极大的,一时间许多在自己国内得不到重用的人,都希望来秦国碰一碰运气。在这些人当中,就有在魏国的商鞅。之前,商鞅一直都在魏国的丞相公叔痤的家中。在与公孙痤的一番谈话之后,前者对商鞅大加赞赏,希望推荐给魏王。但是还没来得及,公孙痤就病倒了。

在公孙痤临死之前,将当时的魏惠王请到自己的病榻旁,希望魏惠王可以将魏国的国相授予商鞅。但是魏惠王并没有接受这个意见,之后公孙痤提出,若是你不用就将他杀了,魏惠王同样也没有接受。于是商鞅安然的留在了魏国,直到秦孝公下达求贤令。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商鞅觉得这是自己发迹的时机,就立马收拾行囊,来到了秦国。但是到了秦国,他才发现在这里举目无亲,并没有机会接触到秦孝公。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秦孝公的宠臣,一个名叫景监的太监来见到秦孝公。而景监在收到商鞅的贿赂之后,在孝公面前大加赞赏。于是,孝公欣然答应接见商鞅。

但是两人第一天谈话,就让秦孝公十分不耐烦。原来商鞅谈的是帝道治国,也就是用三皇五帝时期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帝道一向是历代君王十分崇尚的方式,并且也是中国所有治国方式的根本。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通过君王个人的仁义道德来感化民众,时间过于漫长。秦孝公很显然是不想等那么长时间的。

所以秦孝公不仅拒绝了帝道治国,甚至在商鞅讲解的时候,自己昏昏欲睡。在谈话结束之后,秦孝公十分生气,还大骂了景监。不过,景监毕竟拿了好处,希望秦孝公能再次召见商鞅。

于是第二次,商鞅又来找秦孝公谈话。这一天谈的,是王道治国,就是用周王室治国的方法。周王曾经用这个方法治理国家,尤其是在西周时期,延续了很长时间的统治。并且秦孝公的老祖宗秦穆公,一直采取的也是王道治国。这时,秦孝公才觉得有点意思,但这仍不是他想要的。

一直到了第三次,商鞅拿出了霸道治国的方法,终于引起了秦孝公极大的兴趣。所谓霸道治国,都是采用严刑峻法,讲究军国统一,强行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比如在政治上,可以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有军功的人加入仕宦阶级;而在经济上面,要重农抑商,多加奖励那些生产出很多农作物的人。

一谈到这些实际的治理国家方法,秦孝公瞬间激起了很大的兴趣。二人在房间内谈论不休,持续了好几天才结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秦孝公不断称赞商鞅的方法,所坐的垫子也一直向商鞅那里移动。

于是,在这好几次的谈话之后,君臣一拍即合,秦孝公立马下令,要商鞅主持变法。商鞅也毫不客气,凭着秦孝公对他的大力支持,在秦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果然,如此施行之后,秦朝的军队真正成为了虎狼之师,百姓十分富裕,一下子变成了最强的国家。而在收复了河西之地后,秦孝公也应诺,将商地封给了商鞅。

标签: 秦孝公战国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是如何横扫大漠的 他是怎么成为一个神话般的存在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去病,汉朝

    还不知道:霍去病是如何横扫大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卫青是武帝朝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那么霍去病就是武帝朝军事史上的一个神话。他17岁第一次出征就一战封侯,19岁被任命为骠骑将军。数度出塞,痛击匈奴,一生无败绩。有诗为证: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少年斗

  • 乾隆风流成性为什么还长寿呢 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清朝

    还不知道:乾隆风流成性为什么还长寿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享年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做太上皇四年,共执政六十四年。无论寿命和执政时间都位居两千多年皇帝之首。乾隆一生风流成性,为何还能很长寿?一、益于他是一国之君,他有强大的财力保障,让他的生活有优质

  • 乾隆口渴吃西瓜 为什么没有给钱反而还要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吃瓜农的瓜为什么还要杀他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小编作为北方人,对南方优美的风景和别样的风土人情有着很大的向往,自己想起曾经在南方看到的景色,至今仍然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历史上,很多古代的帝王将相,可能有的因为交通问题,没有机会领略祖国的大

  • 曹操一生的两大遗憾!曹操为何没有顺势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曹操

    曹操一生的两大遗憾!曹操为何没有顺势登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之中,孙权所采用的外交策略一直是左右逢源,曹操决定南下他就和刘备联盟,等孙权夺回荆州后他又向曹操示好,并且还支持曹操登基称帝。实际上曹操一生最大的遗憾有两个,一是没能完成一统;二就是没取代汉献帝称

  • 揭秘:唐代的公主为什么都“愁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公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唐代,确实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就是皇帝的女儿,即公主们,竟然愁嫁。当然,这不是说公主们不是没人要,平民子弟要能迎娶大唐第一白富美,岂有不屁颠屁颠的道理~而是说,在当时,皇室想求门当户对,想跟大姓贵族通婚时,那时的“望族

  • 朱标死后为什么朱元璋没有里朱棣为皇帝呢 只因一点朱元璋要顾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朱棣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元璋传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标是太子,而朱允炆是正宗的皇长孙,理应继承皇位。朱允炆本身并没有什么失德的地方,即使朱标去世,朝中的大臣,也依然是支持,皇长孙继承皇位。如果朱元璋,立朱棣为太子,会造成朝廷的动荡。朱元璋皇子太多。各自有各自的

  • 姜子牙帮周武王夺得天下后拿到齐国封地 为什么后代的齐国君主不姓姜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子牙,齐国

    还不知道:齐国不姓姜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子牙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谋士,当时的姜子牙已经年过七旬,此时的姜子牙仍然没有出山。到了72岁的时候,姜子牙在渭水河畔钓鱼,遇到了当时的西伯侯姬昌,从此之后,姜子牙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此时的姜子牙认为自己遇到“明君”

  • “来嚼铁”是谁的外号?为什么叛军跟皇帝都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来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来嚼铁”来瑱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安史之乱时,他率领平叛大军打了很多胜仗,杀敌无数。第一次与叛军交战,就亲手射杀了不少敌人,叛军很怕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来嚼铁”。意思是,这家伙太厉害了,没有他啃不动的硬骨头,铁都能嚼烂!他叫来瑱。叛军怕他,皇帝貌似更怕他。

  • 魏忠贤自缢前对崇祯说了一句别有深意的话!崇祯明白时为时已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崇祯,魏忠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忠贤和崇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魏忠贤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掌权最大的宦官,人称“九千九百岁”,就差把真正的皇帝朱由校处理,自己做皇帝了,因此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首先就将魏忠贤处死了,而魏忠贤临死前对自缢前对崇祯说了一句话,崇祯死前才恍然大

  • 李治:唐朝被低估的皇帝,功绩都被父亲妻子得掩盖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要来给大家说一位,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后世的人们都觉得他看起来非常不起眼,对他也都是一些“昏庸”、“弱懦”的评价。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他在位期间将王朝的版图扩大到了最大。而且还做成了一件,连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都没有完成的事。他就是唐高宗李治。相信很多人对于李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