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曾经骁勇善战的契丹人都去哪了?

探秘曾经骁勇善战的契丹人都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40 更新时间:2024/1/30 7:50:49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因自己契丹人的身世被人揭破,而遭到江湖人的追杀。后因襄助义兄辽道宗耶律洪基平息叛乱,拜辽国南院大王,加封楚王。而不愿生灵涂炭的乔峰,拒任平南元帅,阻止并胁迫辽道宗耶律洪基下令“终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缔造两国数十年和平。而自己也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

当然,这只是文学虚构。但契丹这个游牧民族,在历史上的确曾一度让中原王朝俯首称臣,势力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了整个中国北部和中亚地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部族,却在元朝末期不知所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契丹早期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以游牧为主,最早见于《魏书》。据《魏书·契丹传》记载,契丹早期分为八部,分别是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洁部、黎部、吐六于部等。

大约在唐代初年,契丹形成了由八个部落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大贺氏联盟。公元628年,大贺氏联盟长摩会向唐朝贡,随后唐在契丹设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联盟长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

武则天时期,大贺氏联盟长李尽忠起兵反周,武则天把他的名字改为李尽灭,派兵讨伐,契丹兵败,李尽忠病死。

此后,契丹依附于突厥,于公元715年再次依附唐朝。

二、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末年,诸侯割据,中原陷入动乱之中,契丹趁机拓展疆域,增强实力。曾两次与中原政权约为“父子之国”。

后唐皇帝李嗣源去世后,其义子李从珂夺得皇位,作为驸马的石敬瑭不甘心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为了夺回皇位,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与之约为父子之国,并承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

就这样,石敬瑭管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叫干爹,丢尽了中原王朝的脸。

后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由于建国仓促,北汉政权的疆域有限,只有今天山西省的中北部,要钱没钱,要实力没实力。为了对抗郭威,刘崇选择了和石敬瑭一样的路,依附于契丹。

公元951年,55岁的刘崇与比他小23岁的契丹皇帝耶律阮再次约为父子之国。

三、建立辽国

耶律阿保机成为可汗后,羡慕中原王朝文化,希望可以和中原皇帝那样采取终身制。后经“盐池之变”,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政权。建国号“大契丹国”,年号神册,阿保机即辽太祖,从此契丹的可汗成为历史。

公元925年,耶律阿保机率大军亲征渤海,次年春攻陷上京龙泉府及渤海全境,大諲撰投降,渤海国灭亡。

阿保机在位期间,积极接受中原文化,任用汉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创制了契丹文字。

公元947年,辽太宗灭后晋,占领中原大部分地区,改国号为大辽。大辽在势力强盛时称控制着整个中国北部和中亚地区。

四、辽国衰落

辽兴宗即位后,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使契丹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后辽道宗即位,不仅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辽道宗本人也腐朽奢侈,加上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

公元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于第二年自称皇帝,建立金朝。同年,辽国发生内乱,契丹人也由此分布多处。

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在应州被为金人完颜娄室等所俘,辽国为金所灭。

五、契丹后世

辽国被金消灭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随后建立西辽。

后成吉思汗拓土开疆,西辽被蒙古军队所灭。西辽被灭后,又有少部分契丹人在西辽贵族八剌黑的带领下,在今伊朗南部临近波斯湾的克尔曼地区建立了受制于蒙古大汗和伊儿汗国的起儿漫王朝,俗称“后西辽”。后西辽在夹缝中求生80年,最终被蒙古大军所灭。

至此,契丹这个部族退出历史舞台,契丹人散落于回鹘、蒙古和中亚等地。后忽必烈破西夏、灭金、降高丽、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战争,据说都有部分契丹人被征调出征。而到明朝时,已经找不到契丹人的踪迹,他们就像集体消失了一样。

然而就在1993年,云南施甸县发掘出一块刻有契丹文的墓碑,专家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就在此时,当地一些蒋姓村民都自称是契丹人的后裔。

村民姜文治还说,这块墓碑是他们的契丹祖先阿苏鲁的,他还拿出了一本家谱,而家谱上他们最早的祖先不是别人,正是耶律阿保机。

专家们通过对照《元史》,发现阿苏鲁正是600年前在此任职的父母官,而当地地名也正好叫长官司,就是地方官衙所在地。

村民们还说道,他们的祖先原来姓阿,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契丹后裔改姓为莽。明朝时莽姓民众又被赐姓蒋、杨、李等。施甸县中不少杨姓和李姓村民也是契丹人的后裔。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5年向国家科委联合申报了分子考古学课题,并获得批准。

研究小组从考古出土的契丹女尸腕骨中提取DNA,再到云南地区采取李、杨、蒋姓等村民的DNA,经过测序,终于得出结论,云南地区的村民与契丹有着相似的父系起源。所以他们确是契丹后裔无疑。

契丹,这个存在了八百多年的游牧部族,这个曾经骁勇善战,让中原王朝也忌惮三分的大辽王朝,最终在蒙古大军的征讨下退出历史的舞台。

标签: 契丹探秘

更多文章

  • 谁是康熙传位雍正的唯一见证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康熙

    康熙晚年,储位之争愈演愈烈,各皇子早已忘记手足之情,狠辣手段层出不穷。康熙帝到底是否留下了遗诏?他真的传位给四皇子了么?遗诏是否被改过?英明如康熙帝也未曾想到,紫禁城内见证这一切的,只有一位大臣,他的身上更是充满了疑点和谜题......前引传教士严嘉乐的信中写道:胤禛登基后,

  • 揭秘孝庄靠哪些大臣助子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突然病逝。皇太极死后,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争位激烈,相持不下,一时出现继统危机。以孝庄为核心的崇德后宫作为皇权的代表者,与两黄旗重臣图赖、索尼、鳌拜等人联合,迫使多尔衮、豪格做出让步。八月十四日,诸王大臣于崇政殿定议,由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皇帝

  • 揭秘孝庄为何停灵37年才入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揭秘

    她13岁便嫁给了皇太极,册封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大清国入主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大帝的祖母,被誉为清初女政治家。贵为皇后的她却又为何没有与自己的夫君皇太极合葬?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她在皇太极死后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而无颜在九泉之下面对皇太极?若传说有虚,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死后一

  • 揭秘清代宫廷节令宴菜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清代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其食风又与民俗和地区

  • 偏安一隅杀忠臣宋高宗赵构真的是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高宗

    在人们的心目中,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样,不是什么好东西。君是昏君,臣是佞臣。之所以造成这种印象,是因为他们君臣联手,杀了爱国英雄大忠臣岳飞。岳飞之死,天下垂泪,直到现在,人们也不能解除恨意,在西子湖畔,秦桧等奸臣还跪在岳飞的塑像面前。宋高宗因为是皇帝,为尊者讳,才没有象秦桧一样跪在西湖边。然而,人们有

  • 探秘神秘的湘西招魂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湘西,探秘,神秘

    湘西,这块古老又神秘的土地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仍奇迹般保留着的民族“原始”风情。古老的招魂礼,竟然也还在高山密林中继续举行着......楚地土家俗传,人有三魂,各有分工,魂丢人亡。喊魂即找回丢失的魂,人还未死,通过梯玛、巫觋找回游魂附体即可免死;人死了,通过礼生、梯玛、道士

  • 揭秘中国“非典”事件 美国是最大的嫌疑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非典,美国,事件,揭秘,中国

    在出现首例SARS病例的同一月中,BBC报道称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流感病毒正在蔓延,数以千记的人将因此而丧生。2002年11月,病毒学家云集于马耳他讨论即将发生的超流感传染病时,一位Erosmus大学的病毒性教授说,“不管我们开发出什么样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最终决定事情走向的还是那些立法者和

  • 揭秘太监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这么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中国,历史,太监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执掌大权的太监?他们为何总能取得皇帝的绝对信任?何谓太监?太监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的由来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

  • 揭秘杜月笙是以赌场起家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月笙,揭秘

    杜月笙重要的一个生财之道,便是开设赌场。黄金荣见杜月笙一天比一天老练,加之林桂生经常在身边吹风,便将当时法租界的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交给杜月笙经营。一天,林桂生对杜月笙说:“月笙,公兴记那个台子,就在巡捕房隔壁,你去寻他们老板,就说我喊你来的,要帮帮他们的忙,照例吃一份俸禄。&rdqu

  • 揭秘刘禹锡两首桃花诗隐藏的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刘禹锡

    中唐时期的这一代人都是多才多艺的。韩愈、柳宗元都既是散文大家、杰出的诗人,又是思想家、教育家。刘禹锡也是如此,不过,他与韩愈、柳宗元又有不同。刘禹锡虽然对思想的争论也很感兴趣,但就气质、能力说,他主要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思想家,其一生的兴趣也主要在政治方面。那么,刘禹锡为何两吟桃花诗?透过&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