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雍正杀子疑案: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

揭秘雍正杀子疑案: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40 更新时间:2024/1/20 18:05:11

在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皇帝》中,雍正皇三子弘时谋害雍正及弘历等等原因被精明冷峻的雍正察觉,赐其自尽而死。

近年的文学影视作品中,雍正帝杀子的情节往往被加以渲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雍正真的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吗?

曾任清史馆协修的唐邦治先生,首先提出雍正杀子说。他于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谱》一书中指出,“皇三子弘时,其初行次为第四。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藩邸侧妃李氏即齐妃出。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复宗籍。”(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3,《皇子》。)

孟森先生在《海宁陈家》一文中,根据《清皇室四谱》的记载指出:“弘时长大,且已有子,忽于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时弘时年二十四,高宗亦十七龄矣。夫‘年少放纵,行事不谨,语颇浑沦,何至处死,并削宗籍?以前不闻训戒,是日上午,犹御经筵如常,突有此非常之举,世遂颇疑中有他故。”孟森先生推论弘时的死因,与“世宗大戮其弟”有关:“盖世宗处兄弟之酷,诸子皆不谓然。弘时不谨而有所流露,高宗谨而待时始发也。以此推论,不中不远。”(孟森:《海宁陈家》,载《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4326页。)

金承艺先生也根据《清皇室四谱》的记载认为,弘时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日获罪除宗,并于当天死去。“他的死不是被诛戮,就是被世宗赐令自尽了。”金承艺先生还联系到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六日,即“皇三子弘时被杀的一个月后”,雍正帝在一位总兵因弟涉嫌某案而自请处分折上,批有“朕尚有阿其那、塞思黑等叛贼之弟……不但弟兄,便亲子亦难知其心术行事也”等语,指出雍正帝将亲子骨肉与他的冤家对头胤禩、胤禟相联结,这也就把弘时被赐死、除宗的原因,“等于做了一次约略的说明。”(金承艺:《关于清世宗皇三子弘时看一代帝王的家庭悲剧》,载台湾《故宫季刊》第15卷,第2期。)

事实上,弘时并没有被雍正帝处死,但确实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颁谕:

“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清高宗实录》卷5,雍正十三年十月己丑。)

乾隆帝的上述话语,使人认为弘时被削除宗籍,是因行为放纵所致,但其具体缘故,却又语焉不详。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实录》有意不载其后庄亲王允禄等人关于恢复弘时宗籍的奏折,而它则是澄清弘时之死疑点的有力史证。

允禄等人的奏折如下:

“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谨奏,为钦奉上谕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奉上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钦此。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臣等查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笃念兄弟之谊,欲仍收入谱牒,于情理允宜。应钦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载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与宗人府办理可也。谨奏请旨。依议。”(故宫博物院(台北):《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26辑,第291292页。)

允禄等人的奏折表明:

第一,弘时是因允禩之事牵连获罪。

第二,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将弘时逐出紫禁城皇宫,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绝。

第三,弘时受到上述严惩后,并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变立场,因而与皇父的关系愈加恶化。于是雍正帝对弘时的惩治进一步升级,四年(1726年)正月将允禩撤去黄带,从玉牒除名,二月,对弘时做了同样处理。

第四,弘时被撤去黄带后,由其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这比允禩亲子弘旺在其父获罪后“发往热河充军”,继而又被长期拘禁的境况,(弘旺:《皇清通志纲要》卷4上。)尚强出许多。弘时为雍正帝所杀之说,不能成立。

雍正帝并未杀子,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记载弘时情况相对详尽的史籍,目前所见只有清朝玉牒。其中有关弘时的记载如下:

“(世宗皇帝)第三子弘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知府李文熚之女。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嫡妻栋鄂氏,尚书席尔达之女。滕妾钟氏,钟达之女。滕妾田氏”。(玉牒第111号。按,《爱新觉罗宗谱》甲册第200页载,弘时的生母齐妃李氏,知府李文辉之女。“辉”字有误。)

玉牒提供了弘时去世的准确日期,《清皇室四谱》即是以此为依据。所不同者,玉牒只是说弘时在该日去世,而《清皇室四谱》则说在该日,即雍正五年(1717年)八月初六日“削宗籍死”。根据上引允禄等人奏折,弘时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已被削除宗籍,由允祹约束养瞻,至五年(1727年)八月初六日去世,前后相隔一年零六个月。足见《清皇室四谱》有误。何况雍正四年(1726年)八九两月,允禟、允禩先后故去,雍正帝清除反对派之举已基本完结。这种情况下,似不会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仍对弘时不依不饶,下令将他处死。《清皇室四谱》所言弘时“削宗籍死”,是只根据前引《清高宗实录》所载乾隆帝谕旨中“皇考特加严惩”一语,做出的错误判断。

不妨回顾一下努尔哈赤处死长子褚英的原委。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褚英能征善战,“屡有功,上委以政。”《清史稿》卷216,《列传》3,《诸王》2,《广略贝勒褚英》。其后,他与汗父产生分歧,甚至以对天焚书相诅咒,故被长期监禁。努尔哈赤经反复权衡,恐其日后直接危害他的统治,终于“置阿尔哈图土门贝勒褚燕(英)于法。”《清圣祖实录》卷234,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庚寅。而弘时只是一位普通皇子,尚未封爵,既无军功,亦未参政。当他被除宗籍,由叔父“约束养瞻”后,惟有苟全性命而已,不存在所谓后患问题,雍正帝并无必要将他处死。

标签: 雍正揭秘

更多文章

  • 揭秘鸿门宴上真有项庄舞剑这档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鸿门宴,揭秘

    ​问“项庄舞剑”,答必曰“意在沛公”。再问:“项庄为何舞剑?”答亦必曰:“为了造成无意失手,误杀刘邦的假象。”两千年来,人们说上句接下句已经油了嘴了,根本不过脑子。可是两千年来,没人再接着问第三句:&ld

  • 探秘曾经骁勇善战的契丹人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契丹,探秘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因自己契丹人的身世被人揭破,而遭到江湖人的追杀。后因襄助义兄辽道宗耶律洪基平息叛乱,拜辽国南院大王,加封楚王。而不愿生灵涂炭的乔峰,拒任平南元帅,阻止并胁迫辽道宗耶律洪基下令“终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rdquo

  • 谁是康熙传位雍正的唯一见证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康熙

    康熙晚年,储位之争愈演愈烈,各皇子早已忘记手足之情,狠辣手段层出不穷。康熙帝到底是否留下了遗诏?他真的传位给四皇子了么?遗诏是否被改过?英明如康熙帝也未曾想到,紫禁城内见证这一切的,只有一位大臣,他的身上更是充满了疑点和谜题......前引传教士严嘉乐的信中写道:胤禛登基后,

  • 揭秘孝庄靠哪些大臣助子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突然病逝。皇太极死后,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争位激烈,相持不下,一时出现继统危机。以孝庄为核心的崇德后宫作为皇权的代表者,与两黄旗重臣图赖、索尼、鳌拜等人联合,迫使多尔衮、豪格做出让步。八月十四日,诸王大臣于崇政殿定议,由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皇帝

  • 揭秘孝庄为何停灵37年才入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揭秘

    她13岁便嫁给了皇太极,册封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大清国入主中原后第一帝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大帝的祖母,被誉为清初女政治家。贵为皇后的她却又为何没有与自己的夫君皇太极合葬?难道真如传说中所说,她在皇太极死后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而无颜在九泉之下面对皇太极?若传说有虚,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死后一

  • 揭秘清代宫廷节令宴菜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清代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其食风又与民俗和地区

  • 偏安一隅杀忠臣宋高宗赵构真的是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高宗

    在人们的心目中,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样,不是什么好东西。君是昏君,臣是佞臣。之所以造成这种印象,是因为他们君臣联手,杀了爱国英雄大忠臣岳飞。岳飞之死,天下垂泪,直到现在,人们也不能解除恨意,在西子湖畔,秦桧等奸臣还跪在岳飞的塑像面前。宋高宗因为是皇帝,为尊者讳,才没有象秦桧一样跪在西湖边。然而,人们有

  • 探秘神秘的湘西招魂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湘西,探秘,神秘

    湘西,这块古老又神秘的土地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仍奇迹般保留着的民族“原始”风情。古老的招魂礼,竟然也还在高山密林中继续举行着......楚地土家俗传,人有三魂,各有分工,魂丢人亡。喊魂即找回丢失的魂,人还未死,通过梯玛、巫觋找回游魂附体即可免死;人死了,通过礼生、梯玛、道士

  • 揭秘中国“非典”事件 美国是最大的嫌疑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非典,美国,事件,揭秘,中国

    在出现首例SARS病例的同一月中,BBC报道称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流感病毒正在蔓延,数以千记的人将因此而丧生。2002年11月,病毒学家云集于马耳他讨论即将发生的超流感传染病时,一位Erosmus大学的病毒性教授说,“不管我们开发出什么样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最终决定事情走向的还是那些立法者和

  • 揭秘太监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这么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中国,历史,太监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执掌大权的太监?他们为何总能取得皇帝的绝对信任?何谓太监?太监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的由来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