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太监专权的现象?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过太监专权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44 更新时间:2023/12/6 3:41:15

从造成的危害性来说,宋朝和清朝是宦官势力比较小的时期。宋朝最拿得出手的太监是童贯,而清朝仅仅是一个李莲英。相比东汉、唐朝和明朝,宋朝和清朝的宦官干政的问题的确小得多。清朝末期的李莲英最多就是弄点额外收入,至于朝政他根本不敢碰。其实宦官势力最严重的是唐朝,其次才是东汉和明朝,明朝也就排第三。但是明朝的阉宦时间太长,从中期开始,几乎一个接着一个,这就是制度上的问题了。

一、鉴于明朝的教训,清朝始终对太监实施高压

其实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明白太监乱政的危害,因为他之所以能够先统一南方,和元朝内部的宦官争夺也有一些关系。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立下了高大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务,犯者斩。”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以后,基本上延续了朱元璋的这一政策,对宦官们的态度很差。朱棣造反成功以后,他必须对宦官们有所表示,因为在造反过程中,宦官们立功不小。明朝的宦官势力从朱棣时期开始逐步抬头,开始一步步壮大。到了正统时期,王振成为了明朝第一个大宦官。在此之后,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人更是一个比一个狠。清朝入关以后,对宦官们的管理非常严格。康熙皇帝对宦官们的评价十分刻薄:“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

雍正皇帝是一个标准的宅男,对宦官们的管理更为严厉。大小宦官谁有违犯,都会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乾隆最大的偶像就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他把所有的宦官都改了姓氏,宦官们的姓氏只有秦、赵、高,什么意思一目了然。当然清朝也有例外,那就是慈禧太后时期。慈禧发动政变时,安德海立功不小,因此成为清朝第一号宦官。但是没过多久,这个自己找死的奴才就被慈安太后、恭亲王奕?和同治皇帝联手杀了。接下来是李莲英和小德张,但是这两个人深知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他们都只是利用手段搞一点额外的收入,至于朝政是他们绝对不敢触及的。慈禧在临终以前,考虑到即将继位的溥仪年龄太小,还特意说了一句:“不得令太监干预政务。”

二、在制度问题上来杜绝太监触及朝政

明朝的宦官专权与明朝皇帝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制度的问题。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后,又搞出了内阁大学士。朱元璋是一个工作狂人,自然没有什么。但是他的儿子朱棣就顶不住了,在朱棣时期,内阁的权力开始扩大,逐步凌驾在了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被民间称为相爷,依然成了宰相。但是明朝皇帝有时候喜欢怠工,为了全力能够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皇帝开始任用宦官辅助自己。司礼监这个本来只是一个皇家书籍管理的部门,进一步成为帝国最大的权力部门。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权力甚至力压内阁首辅。由于很多事情必须通过司礼监,后来干脆形成了定制,那就是司礼监批红。认真的说,这本来就是一个畸形的模式,这个内阁不同于西方的虚君制内阁。无论是司礼监还是内阁,他们都在说为皇帝一个人服务。

清朝建议以后,管理皇宫内务的是专门的办事机构内务府。请注意,内务府总管一般都不是宦官,而是满清八旗自己的贵族。既然属于贵族集团,那自然不会与太监有什么勾结。清朝建立的初期,那个种彩票才当上皇帝的顺治,在多尔衮去世以后,建立了十三衙门。这类似于明朝的二十四衙门,这些机构在康熙继位的初期就全部被废纸。清朝皇帝的权力是历朝历代最大的,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雍正皇帝设立了专门为皇帝自己服务的军机处。其实清朝的前期还延续了明朝的内阁,不过完全是空架子,到了乾隆时期撤销。皇帝把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是文官还是太监,谁想分权都等同于自杀。

三、清朝宦官的总数量小,这是一个优势

黄巢宦官的数量是历朝历代中最多的,在明朝的前期为3万左右,到了天、崇祯时期超过了8万人。这么大的一支力量堪比九边重镇中强镇的兵力,明朝皇帝还突发奇想的建立了御马监,这是一支由强壮太监组成的私人武装,专门为皇帝效力。清朝入关以后,多尔衮大力裁撤太监数量,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宫中宦官的数量一直在1000多人的样子。到了乾隆时期,这个好大喜功的败家皇帝把皇宫太监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而且圆明园和热河行宫的太监数量也有所增加,经过统计,乾隆时期的太监数量在5000人上下。从乾隆之后到清朝灭亡,清朝的太监一直在3000左右徘徊。既然太监数量少,帮手自然就少,干政的概率也小得多。

标签: 宦官以后明朝太监时期清朝一个皇帝

更多文章

  • 海昏侯刘贺真的是一个荒淫无度之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荒淫,一个,淫乱,数量,出土,说明,这位,皇帝

    “海昏侯”刘贺,一个命运多舛的帝王,曾经当过不到一个月的皇帝。但是这位登基仅27天的皇帝便因荒淫无道、不听劝谏遭废黜,史称汉废帝。《汉书》记载:“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继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刘贺登基不久,众臣就以刘贺昏庸无道为名,将刘贺请到承明殿,他们历数刘贺受玺二十七日,竟然犯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

  • 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太监,清正廉洁和包拯有一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称帝,后来,李克,服务,辅佐,一个,没有,宦官

    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宦官没有一个好人。尤其是电视剧、小说作品中,宦官们结党营私,铲除异己,贪污受贿,甚至威胁王朝社稷。那么历史上真的就没有一个好太监吗?答案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不多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好太监。唐末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宦官张承业可以算得上是个好人了。在唐昭宗时期他是河东监军,因为执法严

  • 为什么明朝的皇陵没有一座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地宫,保护,还是,入口,十三陵,皇陵,还要,明皇

    明朝的皇陵其实也不是一座都没被盗过,像最后一位皇帝的思陵就被当地土匪盗掘过,但总体来说,明朝的大部分皇陵都好好的,除了定陵出于“考古”的需要被特批发掘。但比起清朝的皇陵,明皇陵简直就是“幸运儿”,咱们都熟知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可谓把清皇陵盗了个遍,而相比之下,明陵为何能这么“安全”呢?小编猜测原因有如下

  •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浚真有此人吗?他最后和北凉公主在一起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武帝,一个,时候,公主,但是,皇帝,自己

    以南北朝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锦绣未央》中的男一号拓跋浚风流倜傥,俘获了万千名门贵族少女的芳心,和他的皇叔拓跋余争夺皇位和女主李未央也就是北凉公主。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确有拓跋浚此人,当然拓跋余也是存在的,北凉公主也是存在的,那他们的故事是不是跟电视剧中的一样呢?如果不一样,那他们最后都有怎样的结局呢?

  • 《锦绣未央》女主角的真实历史生活,心计极高,为爱痴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后,北魏,电视剧,未央,一个,这一,历史,自己

    近段时间,电视剧【锦绣未央】热播,带领着我们一起走进了北魏时代,那么,今天我们来就看一看【锦绣未央】电视剧中的真实历史原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李未央也是一位极出色的人物,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冯氏,不但有心计,而且很有政治手腕,著名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和改革都与“李未央”有着千丝万缕的

  • 古代人的口袋为什么会在衣袖里?不会掉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衣服,袖子,古代,东西,里面,一般,口袋,什么

    喜欢看古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一般付钱或者取东西的时候,人们都会突然从袖子里面拿出来,仿佛变戏法一般,而袖子就好像一个百宝箱,里面什么都可以放。那么,古代人的袖子,真的能放东西吗?古代人的口袋为什么会在衣袖里?不会掉吗?中国古代有身份的人穿宽服大袖。袖子里缝有口袋,那个口袋开口的方向与袖子是相反的,而

  • 史上最不威风的皇帝,一生只娶到一个女人,却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个,贵妃,方面,其他,皇帝,仁宗,中国,宽厚

    在中国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三千佳丽,这才是正常节奏,正常套路。但有一位皇帝不按套路走,主动灭了皇帝威风,一生只娶一个女人,就是皇后,没有其他任何妃嫔。这让其他皇帝情何以堪呢?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朝代虽然出了他这么一个用情专一的新时代模范好男人,在后世却被批为荒淫的王朝,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这就是明孝宗

  • 乾隆帝为何要一直留着大贪官和珅,并委以重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个,那么,但是,皇帝,乾隆,可以,贪官,自己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清朝的大贪官和珅,当然,不是讲这个人,而是解析一下为什么和珅这么一个大贪官,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还不把他杀死呢?首先我们先对和珅这个人作个了解,和珅生于1750年5月28日,他的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一辈子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何不回到刘备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回去,认为,一个,气节,诸葛亮,刘备,天下,为什么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人物,被曹操从刘备手下骗至许都,徐庶竟十年不谏。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吗?在徐母过世之后,为什么不学关羽回到刘备的身边?小编不成熟的分析如下:1.徐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以孔明韬略足以辅佐蜀汉江山,他没必要再回去。即使回去,诸葛亮的光环肯定要大过他,既生亮,何生庶。2.古人讲气

  • 曹操儿子死因成谜,曹丕残害手足嫌疑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以后,这个,当时,曹植,自己,最大,一个,就是

    在曹操的儿子中,曹丕、曹植和曹彰是最有作为的三个。在曹操去世后,继承曹操事业并取代了曹操的是曹丕。曹丕的文学成就很高,但是他的心胸却非常的狭隘,对自己兄弟们的防范十分严重。他的竞争对手曹植被曹丕囚禁,基本上成了一个废人。至于曹彰对曹丕的威胁更大,因为这个人可以统帅军队。当时魏国的名将正在陆续凋零,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