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二战日本为何决定要对美国开战?

揭秘二战日本为何决定要对美国开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12 更新时间:2023/12/6 3:58:35

受侵华战争影响,美国在华利益严重受损,开始有限度地制裁日本

近来,有章援引美国历史学家的研究,称“胡适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意谓美日开战,乃是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不断挑拨的结果。①这一荒诞不经的说法,忽略了两国在战前已无法调和的利益纠葛,将复杂的国际问题简单化。

侵华战争初期,日本为防止国际干涉,在力求“不损害第三国在华权益”外,尤其注重维护其与美国的“亲善关系”,其目的在于:一、保障石油、废铁等战略物资的进口;二、破灭中国对美援的“幻想”。但随着日本独占中国野心的膨胀,及其对中国腹地的占领,不可避免地侵犯到美国利益。

从1938年开始,日本为断绝外国援华通道,封锁中国沿海,第三国对华贸易无法进行;西方权益不再被保护,日军攻陷南京时,甚至炸沉了美国军舰“帕奈号”与三艘美国油轮。据美国统计,至1938年12月为止,日本侵害美国在华利益的事件,即发生了296起。②第二次近卫声明中,日本更公开否认《九国公约》及其确立的门户开放政策,宣称要构建“东亚新秩序”。

在“帕奈号”事件后,美国国内开始有人要求制裁日本,如亚洲舰队司令官亚内尔说,“东京打算排除美国在太平洋各地的利益”“如果美国允许日本征服中国,那就等于放弃亚洲大陆及对太平洋的控制权;而若要挫败日本上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援助蒋介石,并同时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③由于孤立主义势力的影响,美国虽没能通过对日本的大规模制裁,但还是批准了限于航空设备的“道义禁运”,及对中国的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

美国政策的转变,让日本大为不安,但他们不愿就此放弃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成果,一再扩大对英美在华利益的侵犯,甚至一度封锁了天津英租界。随着欧战爆发,美国对日政策日趋强硬,1941年1月,《美日通商条约》期满,不再续约;1940年7月,美国开始对日本禁运航空燃料、润滑油和高熔点废金属。

1939年,任驻美大使期间的胡适

日本“南进”,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矛盾日趋激化,只能诉诸战争

1940年7月,日本确立“南进”方针。两个月后,日军为阻断滇越公路,强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威胁东南亚。当时美国需从东南亚进口天然橡胶、锡等战略物资。如在1939年,荷属东印度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其出口美国的数量,相当出口于英、德、意、荷四国总和;1940年,英属马来亚的橡胶和锡,各有57.9%和78%卖给美国。为警告日本,遏制其进一步行动,当年10月,罗斯福禁止废钢铁运往日本;12月,又将铁矿石、生铁、钢等列入禁运范围。④

在此同时,美国加大了对华援助。其中固然有同情中国抗战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量。中国最大限度地牵制了日本“北进”与“南进”战略,保障了英美在远东的利益。如果美国牺牲选择中国,同日本妥协,那么随着中国崩溃,东南亚会丧失,英国会动摇,苏联也会变得沮丧,最后必然损害美国核心利益。⑤因此,在中国问题上,美国与日本针锋相对。

到1941年,美日已处于对立状态,但美国希望能通过谈判和禁运让日本有所收敛,避免过早投入“两洋”作战;日本则想让美国在中国问题上让步,因此双方进行了秘密谈判。作为谈判基础,美国订立了四项原则,要求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支持门户开放,维持太平洋地区现状。日本对此全部无法接受。

1941年7月,日本做好“不惜与英美一战”的准备,并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以此为基地,日本将能轻易占领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出兵美国殖民地菲律宾,彻底颠覆太平洋地区既有格局。美国对此做出了强硬回应,冻结日本在美全部财产,实行石油禁运。此前日本虽然在竭力储备石油,但也只留有两年的用量。每坐等一天,就要白白消耗1.2万吨石油。⑥

谈判的最后阶段,对美有限让步的主张,在日本都得不到支持,以至无法同美国达成任共识。留给日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从中国退出,承认失败;要么“南进”既能切断中国外援,又能从东南亚获得石油等物资。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认定“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如果不再采取行动,“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和中国事变以来的一切成果统统将付诸流水”。⑦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从以上美日两国走战争的历程来看,美国逐步扩大对日本的禁运,而加大对中国援助,出发点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正因为日本无所顾忌地侵犯美国利益,才导致美日矛盾激化,最终爆发战争。这显然不是胡适或任何个人所能“挑拨”的。

珍珠港事件中,身中7枚鱼雷坐底的“西弗吉尼亚”号

注释:

①岳南:《胡适:最后一分钟的争持》,原刊《瞭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16期,近来在网上广为流传;②⑦鹿锡俊:《日本的国际战略与中日战争的扩大化》,《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③(美)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2页;④马龙:《论从“九一八”到珍珠港事件时期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⑤鹿锡俊:《中国问题与日本1941年的开战决策》,《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⑥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43页。

标签: 美国二战日本揭秘

更多文章

  • 解密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密,中国,一战

    中国执政者一致认为,参加一战,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北洋政府先是“中立”,后来几经周折,终于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与德奥两国同时入于战争之状态”,与两国所

  • 揭秘重庆大轰炸有多少民众遇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重庆

    为压迫中国屈服,日军空袭重庆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武汉会战结束后,中日战争转为持久战。为压迫中国屈服,1938年12月,日本大本 营指示,对中国各地开展战略轰炸,“在压制和扰乱敌人战略及政略中枢的同时,尽力消灭敌人的航空战斗力量”。①依照日军部

  • 揭秘《开罗会议》蒋介石最想得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罗,会议,揭秘,蒋介石

    蒋介石同意参加开罗会议,有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1943年盟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罗斯福希望及时召开美、英、苏、中四大国领袖会议,协调战时与战后的有关问题。因苏联尚未对日宣战,罗斯福只好将原计划改为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遂有1943年11月22日26日之开

  • 揭秘二战时国民政府差点与德国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国,二战,政府,揭秘

    1940年7-9月,国际环境突变,中国抗战进入“最大最危之关键”抗战进入1940年,汪精卫投敌所引发的政治动荡尚未平复,更大的危机接踵而来。这年6月份,欧战形势急转直下,英法两国在德军锐利攻势下一败涂地。影响所及,6月份,法国对日绥靖,宣布滇越铁路停止

  • 揭秘“美军观察组”如何评价八路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美军,八路军

    美军观察组去延安,最重要目的,是为B-29轰炸部队收集气象情报1944年7月“美军中缅印战区驻延安观察组”(又称“迪克西(Dixie)使团”)进驻延安,是抗战末期关涉中国内部政局的一件大事。①不过,迄今为止,关于美军观察组为什么

  • 探秘俄罗斯总统的收入、财产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总统,俄罗斯,探秘

    前苏联时代,斯大林与勃列日涅夫各形成一套不同的腐败模式近日,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小女儿和其丈夫控制着约20亿美元资产,这些资产绝大多数来自一家大型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公司的股份,购自普京的老朋友季姆琴科。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俄总统新闻秘书稍后对上述报道予以了否认[详细1

  • 揭秘蒋介石为何要花六年造“美龄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蒋介石,揭秘,宋美龄

    “美龄宫”本名“国民政府主席官邸”,费用超支曾遭媒体曝光近日,南京中山陵旁的“美龄宫”突然爆红。原因是从空中俯瞰紫金山,成排的法国梧桐树如同一串项链,项链中间一颗“蓝宝石”,恰是美

  • 揭秘孙中山请美国监管中国五年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美国,中国,孙中山,历史,揭秘,真相

    这个说法,经斯诺广为传播,源头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詹金斯孙中山“建议列强占领、监管中国五年”之说广为国人所知,与埃德加·斯诺的回忆录《复始之旅》被翻译进中国有关。斯诺在该书中写道:“孙博士甚至在同俄国人达成了协议之后,(1924

  • 揭秘朝鲜的核武技术到底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揭秘,朝鲜

    朝鲜境内核设施不完全示意图2016年1月6日,朝鲜高调对外宣布“进行了‘成功的氢弹实验”,坊间对这次试验成功与否,还存在很多争议。但朝鲜已是核武国家,则毋庸置疑。那么,朝鲜的核武技术,究竟是从哪里得到的呢?就目前已披露的材料来看,主要有三大

  • 揭秘张学良晚年为何没有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陆,晚年,张学良,揭秘

    1930年,张学良与蒋介石等人合影。右起:蒋介石、宋美龄、于凤至、宋霭龄、张学良。众所周知,张学良晚年获得自由后,始终没有回过大陆,最后终老于夏威夷。坊间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张后悔自己年轻时的所作所为,“自感对不起祖国人民,没脸回大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