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朱元璋一家为啥与文官合不来?

揭秘朱元璋一家为啥与文官合不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4/1/28 22:44:37

历数明代几位帝王,虽在政治谋略、才干上良莠不齐,但有一点,却一脉相承

他们大都与文官集团搞不到一起

他们或以屠刀相向,或闭门相拒有的皇帝干脆独往独来,仿佛高居九重天上的孤独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那位厮杀拼斗了一生的朱元璋,走完了七十一年的人生。

在临终遗嘱中,有这样几句话: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

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什么意思?正是他一生劳神费力、除了自己谁都不敢相信的自白。

明代宫城图(局部)

这话一点没错~朱元璋尽管文化水平不高,却是位相当能干的帝王:

在位期间,他大大缩减了地方政府权力,还让御史和巡按长年累月地在全国巡察。

军队是朱元璋起家的本钱,为牢牢掌握军队,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卫所制度军户制度

使国家既能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又不必为之付出高额军费开支,更重要的是防止高级将领有什么打算,可谓一举三得。

朱元璋如此劳心费力,大臣们为何不替他分分忧?

还记得惨绝人寰的“胡蓝大狱”吗?

当年,朱元璋以重刑绳臣下,动辄剥人皮抽人筋。

更有钱唐、韩宜可、茹太素、李仕鲁、叶伯臣、郑士利、王朴等一批直言敢谏之士前仆后继,以身殉职。

在朱元璋的强权之下,延续了一千五百余年的丞相制度划上了句号。

尽管自古相权与皇权时有冲突,但直到朱元璋之前,历代帝王对丞相还算客气~

可朱元璋做皇帝后,不知为何,会对丞相那么反感......

再看他的儿子朱棣,大权独揽,小权不放,把父亲的事业推到新的高度。

众所周知,朱棣以弑杀侄儿建文帝得国,这一点和唐、宋时代的两太宗类似,而他本人也常以唐太宗自诩。

​永乐时期,经过朱棣更为野蛮的杀戮,梗直不屈的大臣如凤毛麟角,极其罕见。相反,朝中阿谀奉迎的风气滋长起来。

这种情况,正是永乐年间封建皇权登峰造极、君臣主奴关系牢固确立的反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特别是对皇帝而言

朱家子孙与文臣的恩怨仍在上演,甚至延续到大臣死后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六月丙午,大学士张居正去世,明神宗可谓给足了面子。

停止视朝、在京师设祭不说,

还命四品以上的京官都去为张居正守灵,

赠其谥号为“文忠”。

张居正像

​大臣们提到张居正时,也总是开口闭口“先太师”如何如何,极其尊祟。然而,这些表面上的热闹,很快被长期憋闷在神宗胸中的不平之气冲破。

原来,张居正在世时,上有太后支持,旁有太监冯保做内应,趁神宗年幼,在皇帝面前摆老资格,早就使当朝天子不自在。

有一次,神宗读《论语》,

不慎将“色勃如也”的“勃”读成“悖”。

张居正在旁厉声喝道“当读作‘勃”,

把神宗吓了一跳,侍讲的大臣也面面相觑。​

总之过往种种,待张居正一死,神宗的满腔愤懑全面迸发~

他看时机差不多了,便立即“斩草除根”:

如此手段,可见神宗对其痛恨之深......

明正德十六年(1521),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死后无子,也没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言,给大家出了个难题。

不过,他临终却说了句靠谱的话

“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

正是这话,让大学士们有事情做了。经过商议,他们奏请皇太后迎立明武宗堂弟朱厚熜为新皇帝。​

标签: 揭秘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康熙帝亲手埋下九子夺嫡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头脑正常的皇帝,出于万世一系的考虑,无不特别重视皇子教育。皇子教育的效果如何,尤其是那位未来可能继承皇位的太子的德性与才能如何,常常关乎本朝江山的稳定。清代的皇子教育,为历朝历代所不及。若就形成制度而言,是从康熙时期才正式开始的。在这之前,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主要精力都放在

  • 揭秘熹贵妃为什么不愿意与雍正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贵妃,揭秘

    孝圣宪皇后(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是满洲镶黄旗人,开国大臣弘毅额亦都的堂曾孙女、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更重要的,她是乾隆大帝的母亲,她因此而成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想当年,她的地位并不高,。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三岁时进入雍亲王府邸,作为雍亲王胤禛的服务型格

  • 揭秘蒋介石为何不让庆祝台儿庄大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蒋介石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两次致电蒋介石,请求限制对台儿庄胜利的宣传台儿庄大捷,因曾进入教科书,故国人大多耳熟能详。但因此役系桂系领袖李宗仁所指挥,故学界、坊间一直有一种意见,认为蒋介石为抑制桂系之声望,曾试图限制对台儿庄大捷的宣传。其依据是蒋当日曾就此役作出过如下指示:“

  • 探秘强大的齐国为何当时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齐国,探秘

    历史学者周振鹤曾在《假如齐国统一了天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反历史假设:如果战国末年不是秦国而是齐国统一中国,那可能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中国文化。与当时的中原各国相比,齐国无疑是个异类,但就国力而言却是个强大的异类:在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是最先称霸的,战国时齐威王任用孙膑,在公元前352年的桂陵之战

  • 刘备真的是一心想匡扶汉室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和曹操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流传千古。其中桃园三结义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并且历史上真实的刘关张三人是“恩若兄弟”的亲密关系,而非结拜兄弟。而小说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这一故事情节,在众多正史资料中都能找到众多端倪,所以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 揭秘抗战八年有多少壮丁死在半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抗战

    何成濬、白崇禧、丁治磐等一致估计,抗战壮丁逃亡率高达半数抗战爆发后,国军损失严重,常年需补充大量兵员。国民政府自1936年起,实行征兵制与募兵制结合的兵役制度,以“平均、平等、平允”为原则。但由于户籍管理混乱、保甲长徇私舞弊,征兵被办成了一件大恶政。军

  • 揭秘王熙凤背后隐秘的历史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人物,历史

    王熙凤是《红楼梦》小说人物,但是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王熙凤寝居饮食背后隐秘一段历史故事。红楼梦从第六回正式开始,刘姥姥一出场就将其重要人物王熙凤引了出来。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作为一个家族的代表,王熙凤是贾府的标志,是贾府的象征,凤姐的兴衰起落也就是贾府的兴衰起落。贾府在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在每一个阶

  • 揭秘建国后有多少日本战犯被判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犯,日本,揭秘

    1949年后,中国总共关押有日本战犯一千余名近日,中央档案馆决定将45名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词,以一日一份的形式,逐日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以揭露日本侵华期间的暴行。这45名战犯,乃是在1956年,由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审理、判刑。其亲笔供词,亦源自此次审判。1949

  • 揭秘戊戌变法潜藏着一个什么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

    康有为赖以指导维新的思想,本就粗制滥造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后,似张之洞这般较透彻时局者,多因“中国民智未开,既不足与陈高深之义,君权太重,更不能容无忌讳之言”,而退居一隅坐观形势;结果使仅“窃东西洋皮毛”的“康有为辈&

  • 揭秘民国时期一道答案令人动容的历史考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民国,揭秘

    民国时期某中学的一次考试,历史考卷中有这么一道题目:说出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武训。如果在今天,恐怕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吧。在中华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呕心沥血清朝末年,在山东堂邑县西北乡柳林镇武家庄,有一个叫武宗禹的贫农。家里人口多,土地少,生活很困苦。183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