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王熙凤背后隐秘的历史人物是谁?

揭秘王熙凤背后隐秘的历史人物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4/1/30 10:56:04

王熙凤是《红楼梦》小说人物,但是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王熙凤寝居饮食背后隐秘一段历史故事。红楼梦从第六回正式开始,刘姥姥一出场就将其重要人物王熙凤引了出来。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作为一个家族的代表,王熙凤是贾府的标志,是贾府的象征,凤姐的兴衰起落也就是贾府的兴衰起落。贾府在由盛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在每一个阶段,首先必然要在凤姐身上做出反映,凤姐简直可以说是贾府盛衰的一只温度计、晴雨表。也是贯穿红楼故事始终的人物。红楼梦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可见作者的立意深远。

刘姥姥一进荣府等见凤姐时,凤姐的自鸣钟敲响了八、九下,就是巳时(见脂批),意思是说贾家正处在鼎盛的时期。这时的凤姐集权势、富贵、荣耀于一身,正象她的自鸣钟那样,轰轰烈烈,不可一世。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就是王狗儿的爷爷,在北京做小京官时,与金陵王家王熙凤小姐的做大京官的爷爷,曾在同一个衙门里供职,王狗儿的爷爷因为贪王熙凤的爷爷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于是王狗儿的爷爷成了王熙凤的爷爷的“本家”。刘姥姥没忘记这层关系,生活揭不开锅时,刘姥姥于是就利用这种关系到贾府去求得钱财。

刘姥姥随身带着板儿进贾府,“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

历史曾这样记载,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是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皇位,年仅六岁。1644年改元顺治,同年九月由孝庄皇后带领从沈阳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位于北京紫金城的武英殿,十四岁(1651年)亲政。

顺治皇帝当年由孝庄皇后带领从沈阳迁都北京时,仅仅是个孩子,对于迁都的意义可以说一无所知。孩子贪玩是天性,换个环境如同出游,当然“便喜的无不应承”。

历史与红楼梦就是这样巧合,这实际上,反映的就是清朝建立的历史。

刘姥姥进荣国府首先找周瑞家的,寓意清朝入关是顺应天意。而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由于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还是满载而归,王熙凤对刘姥姥的小施慷慨,最终目的是希望刘姥姥拿着钱回去做一些小生意,不要再来了。写的就是雍正原谅曾静的一段历史吧。

历史记载,雍正皇帝在临终前曾经下了一个命令:善待曾静。曾静看到自己相安无事,因此十分感激雍正的不杀之恩,回到到了老家做起了教书先生。

晚年的曹雪芹,穷愁潦倒“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红楼梦便真实再现了掌管贾府大锅饭的管家王熙凤的饮食:“只吃燕窝粥,两碟子精致小菜”,每日分例菜已暂减去。凤姐是贾府的标志,说明贾府的日子大不从前了。

历史上雍正皇帝素喜清淡,“御膳”常常是以烧豆筋、炒豆芽等几个素菜,加一碗糙米饭,哪怕是掉一个饭粒都要捡起来吃掉。当看到御膳房将剩下的“御膳”统统倒掉时,十分的愤怒,立下了严格的规定:用过且没有用完的,分与下人享用;没有动过的则回锅热热下顿再吃;那些发了霉的剩饭也不允许扔掉,通过晾晒,作为禽畜的饲料。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由于康熙朝的国库有限,加上连续的西北用兵,雍正皇帝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困难,为了节约开销,雍正皇帝曾谕旨后宫一两年内不得增加衣物,导致了皇子都穿补丁的衣服。

浙江巡抚李卫进京见到此景都感叹皇帝太过寒碜,雍正皇帝则笑答:“朕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何物不可求?何膳不可进?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啊!”雍正皇帝还告戒大臣:“世人无不以奢为耻,以勤俭为美德,若诸臣以奢为尚,又何以训民俭乎?”

雍正皇帝自己勤俭,带动了官场勤俭的良好风气,在赈灾的问题上,雍正皇帝谕旨:“浮筷落人头。”正因为雍正皇帝的勤俭、整治吏治,雍正朝的国库比刚接手时增加了十倍,历史学家评价雍正朝“无官不清。”

在故宫博物院的养心殿右侧有间暖阁,是按照雍正皇帝的南书房原样复制,仅有一榻两凳,非常俭朴。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以天下奉一人。”为雍正皇帝亲书。

丽华心语: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还保留着雍正皇帝时的原样。如此布置充分展示了雍正皇帝的勤政、简朴,历史对雍正皇帝的认可。

王熙凤背后隐秘的历史人物主要是雍正皇帝,“只吃燕窝粥、两碟子精致小菜”,恐怕就是雍正皇帝的平时“御膳”:那碗糙米饭、烧豆筋、炒豆芽。

标签: 揭秘人物历史

更多文章

  • 揭秘建国后有多少日本战犯被判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犯,日本,揭秘

    1949年后,中国总共关押有日本战犯一千余名近日,中央档案馆决定将45名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词,以一日一份的形式,逐日在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以揭露日本侵华期间的暴行。这45名战犯,乃是在1956年,由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审理、判刑。其亲笔供词,亦源自此次审判。1949

  • 揭秘戊戌变法潜藏着一个什么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

    康有为赖以指导维新的思想,本就粗制滥造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后,似张之洞这般较透彻时局者,多因“中国民智未开,既不足与陈高深之义,君权太重,更不能容无忌讳之言”,而退居一隅坐观形势;结果使仅“窃东西洋皮毛”的“康有为辈&

  • 揭秘民国时期一道答案令人动容的历史考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民国,揭秘

    民国时期某中学的一次考试,历史考卷中有这么一道题目:说出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武训。如果在今天,恐怕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吧。在中华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呕心沥血清朝末年,在山东堂邑县西北乡柳林镇武家庄,有一个叫武宗禹的贫农。家里人口多,土地少,生活很困苦。1838年12月

  • 揭秘苏联百年红场阅兵背后的秘密政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苏联,秘密

    斯大林时代1927年,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在红场角力,托洛茨基座车被砸,斯大林大胜苏俄首次阅兵,是在1918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一周年),仪式简单,规模也很小(只有3架飞机参加),检阅者是列宁和被视为列宁接班人的托洛茨基。1923年5月1日,是苏联首次在莫斯科红场阅兵。这一年,

  • 解密抗战八年中国损失了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解密,中国,抗战

    据国民政府战后统计估算,抗战期间在国统区有1278万军民伤亡在第332期短史记《八年抗战消灭了多少日军》的评论中,很多读者都对中国人在抗战中的伤亡问题表示关心。对于中国在抗战中的人口伤亡情况,说法不一。早先的著作多持2000万的说法,何应钦称,中国直接间接死伤者在2000 万

  • 解密没有任何人能够指挥北洋舰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解密,北洋,舰队

    战前,琅威理受二元体制祸害而辞职,北洋海军军纪自此败坏如此前数期所言,甲午之役,清国在军备层面,无论陆、海军,其软件(人才)与硬件(器械),均存在诸多问题,且均足以影响战争之成败。更要命的是,这些问题之上,还横亘着一重无解的清国陆、海军二元领导体制。所谓“清国陆、

  • 探秘伪“满洲国防军”到底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满洲,探秘

    伪“满洲国防军”的主要兵源,是“九一八”事变后降日的东北军在抗日战争史中,伪满军队向来被关注较少,以至网上流传有“伪满洲国军”是“中国近代史上战斗力最强悍军队”的荒谬说法。那么真实

  • 揭秘百万侵华日军的武器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器,揭秘,日军

    国民政府收缴114万日军武器,使国军“一半以上是日械装备”至1946年4月,国民政府收缴日军步骑枪68.6万支、手枪60.3万支、机枪30万挺、各种火炮1.2万门;步机枪子弹1亿颗,手榴弹和各种炮弹各2000万颗(以上皆为约数)。此外还有战车383辆、

  • 探秘抗战之前日军凭什么长驻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抗战,日军,探秘

    关东军常驻东北,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1、九一八之前,东北之所以会驻扎有“关东军”,可追溯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通过此战,日本自俄国手中夺得了“关东州”租借地(约3264平方公里)与“满铁”附属地(

  • 历史档案揭秘汪精卫叛国蒋介石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档案,历史,叛国蒋,汪精卫,揭秘

    第一反应,是对外隐瞒汪出走的消息,动用各种途径劝其悬崖勒马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是严重打击中国抗战的一件大事。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如何应对,将事情的影响降到了最小?1938年12月21日,蒋介石获得汪精卫私自飞往昆明的消息,大为意外,“当此困难空前未有之危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