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两年了,每每听到或看到“焦作”这俩字,我顿时泪眼模糊,因为,那座城市,再也没有我亲亲的大姨。
大姨年轻时,作为家中长女,选择外出到鹤壁务工,后来经人介绍,与同乡的姨父相识,最终把家安在焦作。
小时候,去趟大姨家绝非易事。焦枝线上有绿皮火车,大半夜,我妈就把我们姊妹仨拽起来,穿戴整齐,搭乘村里拉煤的马车,一路颠簸,往火车站赶,天不亮就到车站了,两个多小时才能到焦作火车站。
出火车站,步行大约一公里,就到大姨家。当时大姨在厂里上班,家里住着一排青砖平房,屋内格局就是几室几厅,这也是我最初对城市的认识。大姨素来干净,家里一尘不染。我在大姨家总是很拘谨,很害怕姨父,因为姨父太节俭了,每次吃饭,不许浪费一点粮食,吃馍都得用手托着,怕馍渣掉在地上。
在焦作呆上几天,大姨忙里偷闲,带着我们去商场,逛公园。当时,能去公园里荡荡秋千,看看那些圈养着的孔雀、猴子、梅花鹿等动物,值得我回来在日记和作文里写上好久。
后来,即使我妈忙于农活,我跟着外婆、大舅、小舅,也会在寒暑假去大姨家小住。大姨总是会给我买几身衣服,有时扯上布,再给我做几身,所以,在农村长大的我,总会有一些城里孩子的衣服鞋帽加身。
大姨与姨父,工作之余,招待着老家去的各种亲戚朋友,在物资紧缺、什么都要购买凭证的年代,为家乡乡邻们帮忙购买拖拉机、缝纫机等农用机械和生活用品。逢年过节回来,大包小包给我们捎东西,有些是两位表姐的衣服,还有些是新买的衣服鞋袜。
九十年代后,一切欣欣向荣,人们在吃住行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姨也退休了,搬到焦作市人民医院附近的小院,儿女们成家后相继搬了出去,只有大姨与姨父住在那里。92年我去新乡上学,经常在周末搭乘火车去大姨家,第二天,姨父必定早早去菜市场买肉和韭菜,给我包顿饺子,临走还得捎上吃的喝的。大姨陪着我走到公交站牌,塞给我几十元钱,目送我上车后才离开。
94年冬天,我因受风寒,久治不愈,在大姨和姨父的坚持下,最终在焦作人民医院治疗20多天,真是忙坏了大姨与姨父。大姨与姨父一天三顿往医院送饭,直到我的病情得以控制。95年春天,大姨与表哥又去学校看望了我。
以前去焦作,不是乘火车就是坐公共汽车,来回倒车,又慢又劳神,折腾几个小时,晕车难受一整天。后来有了私家车,通了菏宝高速,寒暑假老公拉着我去看望大姨和姨父。我好想让他们回来住几天,可他们总说下一次下一次。大姨太爱干净了,多年前在我家住过一天,当我下班后,发现大姨把柜子、沙发都挪挪,全屋的旮旮旯旯里都打扫了一遍。
时光到了2019年,有一天,表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大姨病了,很严重,肝上、肾上长满了囊肿,无法手术,只能透析。我妈与舅舅们赶紧去了焦作,老姊妹见面,大舅在医院的楼道里失声恸哭,那是他们挚爱的大姐,一生都在为娘家操心的大姐,刚刚80岁,就遭此厄运。从此,大姨三天两头在医院透析,中间腹水严重,还得时不时抽取积液,受尽折磨。几个月后,姨父压力过大,突然猝死,儿女们担心大姨知道后过于悲痛,便左右隐瞒,安葬姨父后,看到蒙在鼓里的大姨,不禁悲从中来。后来再去看望大姨,她絮絮叨叨地重复着儿女们给她编织的谎言,姨父是在另一个医院治病,有护工照料着呢。两位老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60年,却不知早已天人永隔,这是何等残忍的事情。真相面前,大家无能为力,继续编造着一个又一个善意的谎言。我可怜的大姨啊,亲人们唯恐大姨知晓后加重病情,却不知大姨终将带着遗憾而去。
我为自己不敢在高速开车而羞愧,只能在节假日,让老公开车,带着我去看望大姨。有时候,得知我要去的消息,她会坐在表姐家门口的换鞋凳上等我,我会带着大姨喜欢的老家特色的各种馍馍,悄悄地塞给她钱,可她已无力购买任何东西了。生病一年多,辗转于各个医院和儿女们的家,大姨再也没能回去自己的小院。
我常常想,这也算远嫁吧,若在济源本地,随时随地,我都能去病床前陪陪她,替换一下身心俱疲的表姐。
2020年冬至过后,数九寒天,表姐告知大姨浑身浮肿,我妈与舅舅们火速赶往焦作,当时大姨已陷入昏迷,医生也无力回天,于当晚追随姨父而去。
得知消息后,办公室里我泪如雨下,想起大姨的一生,大姨对我的点点滴滴。第三天,我们五点就赶往焦作殡仪馆送别大姨。凌晨的高速路上雾霾大,紧赶慢赶,在说好的7点到达,可大姨已被推进火化。后来才知道,沟通有误,不是7点到,而是7点要推进火化。压抑的情绪终在那一刻崩溃,我连大姨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姨父与大姨都是济源人,离开家乡60余年,为了儿女们祭奠方便,生前在焦作选好了墓地。从此,在不远的城市——焦作,永远安息着我亲亲的大姨。
作者简介
杨艳玲,河南济源人,就职于济源市实验中学,喜文学,爱旅游,偶有心得,随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