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另类解读“何不食肉糜”,被嘲笑1700多年的司马衷,或许可以翻身

另类解读“何不食肉糜”,被嘲笑1700多年的司马衷,或许可以翻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3/12/9 15:09:57

大多数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不同的答案,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叫独立思考,一味的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这样的孩子最后都没有什么创造力。我小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文中讲述了作者打猎归来,猎狗看到一只从鸟巢掉在地上的幼鸟,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与猎狗斗争的故事。

教材中之所以选了这篇课文,按照教纲的说法是为了让学生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感人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并未发现文中有介绍这只老麻雀是雌麻雀的文字,而且我认为,敢于跟猎狗斗争的事情本来就是雄麻雀的事情,这篇文章讲述的就应该是父爱。当我跟老师提出这个观点时,全班哄堂大笑,都认为我是个“问题青年”,因为“标准答案”里面,这里讲述的就是母爱。这件事对我年幼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大概在很久一段时间里我再也不会举手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一直到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喜欢提问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紧张,不善于发言的人,才经常叫我起来回答问题,重塑了我的自信。回想起来,在我们那个村里,我们那一个班有很多当时看起来很优秀的学生,而我是最不出奇的那一个,到高考结束后,我大概是少数几个考上省重点高中,最后考上本科大学。

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能够靠写文章生活的人。我不是那种智商特别高的人,但是我考虑问题的时候,从来都会多找几个角度,反复来思考。比如“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大概研究历史的人里面,只有我一个人会认为司马衷的想法是有一定操作性的。司马衷一向被人称为傻儿子,关于他傻的故事一向有很多,比如在司马炎决定让司马衷继承皇位时,大臣卫瓘曾委婉的指着龙椅向司马炎表示“此座可惜!”因为智商低下,司马炎就选择出题测试司马衷的智商,有一次司马炎出了几道题要求司马衷三天之内给出答案,这给把司马衷给难为坏了,幸好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找了几位有文化的人,才帮助司马衷蒙混过关。当然,最后实锤司马衷是傻子的,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司马衷即位后,有一年爆发灾荒,老百姓饿死的人很多,有的地方官员将此事报告给司马衷,希望司马衷能够拨发粮食赈灾。

司马衷于是回复了一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没有饭吃的话,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按照《晋书》的记载,听到司马衷的回答后,上报的官员哭笑不得,灾民连米饭都吃不上了,又哪里来的肉粥呢?这个笑话传到现在已经一千七百多年,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段子,被广泛应用于一些高高在上的对事物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做出的一些不接地气的决策。但凡学过点经济学常识,都应该知道一个叫作“替代关系”的经济术语,替代关系就是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对于受灾的饥饿人群来说,不管是大米也好,还是肉粥也好,都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避免饿死,因此,二者在这方面应该是替代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粮食歉收的时候,通过肉类消耗品来替代谷类食品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赈灾政策。

没有粮食吃,转而吃肉的事情在古代并不少见,比如讲述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正常来说,军队是很少杀马的,但是在当时的关头,人如果不吃马肉,就会饿死,人都饿死了,还要马有什么用?这就是马肉替代粮食的经典案例。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是一个笑话,是因为我们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肉一定是比粮食更贵的东西,如果老百姓连粮食都吃不起了,怎么可能吃得起肉。站在猪肉价格已经达到30块钱的今天,如果我说大概在前四五年左右,猪肉价格其实也只有五六块钱一斤,大家可能感觉已经恍如隔世。但是事实就是,肉的价格不一定永远都高过粮食,而且肉类之间也有替代品,在猪肉价格过高的时候,难道大家不会去吃鸡肉吗?

毕竟一般的鸡肉也只是五六块钱,而有机大米的价格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正常来说,畜牧和种植本身就是两种农业概念,种植业的本质是在土地上播撒种植,然后长出粮食,这是将人力和土地资源转化为粮食的过程。但是畜牧业不一样,畜牧业本质上是通过将一些植物资源(譬如说草和秸秆),转换为肉类和乳类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发展畜牧业和种植农业本身就不是矛盾的事情,不可能因为说大家都去种地了,就没法养猪牛羊了。事实上,中国古代一味的鼓励农耕而忽视畜牧,才使得长时间以来粮食产量够用,而肉类食品不够的情况。如果真的如司马衷所说,大力发展畜牧业,至少可以把肉类的价格打下来,让老百姓也能够把肉当作日常消耗品。

很多同学总是认为现在养殖业都不是那么发达,古代能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吗?其实现在畜牧养殖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疾病,好多疾病都是近些年来才爆发的,具体原因我就不说了,在古代的时候,动物的发病率并不高。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养殖业的东西,早些年咱也是在饲料公司干过,我印象当中有一家猪场的养殖模式最值得借鉴,他把猪赶到山上进行饲养,还起了个名字叫“溜达猪”,由于猪在山上跑,不仅猪的体质好,而且猪肉口感也很好,这种原始的方式,恰恰是跟古代养猪一个方法。如果大臣能够悟透司马衷的这番话,大力发展畜牧业,到那个时候,“何不食肉糜”不但不是一个笑话,反而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就好比我们现在去粥店点一个瘦肉粥和蔬菜粥,价格也都差不多。拥有独立思考的人会把一些看起来荒唐的笑话试图实现,而缺乏独立思考的人会把一些可能实现的事情看作荒唐的笑话。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

标签: 司马衷司马炎贾南风曹操晋书皇位

更多文章

  • 55岁司马炎病重昏迷后随即身亡,司马衷:父皇沉迷酒色,害死孙儿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司马炎,司马衷,贾南风,汉灵帝,汉桓帝,司马昭

    290年5月16日,55岁的司马炎病重将亡。得知消息后,杨骏匆忙更换内宫侍卫,严禁亲王大臣入宫探视。在司马炎遗留的诏书中,杨骏随意填写自己亲信的名字,并加盖玺印。不久后,司马炎突然醒来,环顾左右,竟无一人相识。他强忍病体,怒斥杨骏道:“怎么现在就搞成这个样子!让汝南王司马亮前来见我,你与他一同辅政。

  • 司马炎共有26子,司马衷智商有缺,为何司马炎还传位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司马炎,司马衷,贾南风,丞相

    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司马炎称帝之后,迅速统一全国,革新政治,振兴经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267年,司马炎册立9岁的司马衷为皇太子。290年,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继位称帝,史称“晋惠帝”。司马炎雄才大略,但司马衷却被认为智商有缺,比如群臣上书司马炎说

  • 傻皇帝司马衷继位之谜(上):司马炎、司马攸兄弟阋墙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皇帝,晋朝,司马衷,司马炎,司马攸,司马昭,晋惠帝,军事政策,史说三国

    衣赐履按:司马炎之前,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开国之君有四位: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大新朝王莽、光武帝刘秀。继承人的问题,无一例外,都碰上了。嬴政,扶苏和胡亥;刘邦,刘盈和刘如意;王莽,立太子都多余,他自己个儿就把大新朝折腾亡了;刘秀,刘彊和刘庄。王朝第二代掌门人的选择很关键,对了,王朝寿命就长,如东汉;

  •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个傻子吗?真实的他并不是白痴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司马衷,晋惠帝,傻子,八王之乱,司马炎,司马懿

    那个曾经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著名的傻子皇帝,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八王之乱甚至五胡乱华的悲剧源头,可是事实真相是这样的吗今天趣历史小编跟大家一起拨云见雾,探讨一番。首先,晋惠帝司马衷确实是不太聪明,但是说他是傻子也不见得,最多就是智力水平稍低。他知道对错,也分的清好人坏人,可见是有

  • 司马衷朝见父亲司马炎,见一小孩与弟弟们玩乐,父亲:那是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司马衷,司马炎,贾南风,贾后,贾充,杨芷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晋朝皇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晋惠帝司马衷在这一天的夜里暴毙而亡,时年四十八岁。按理来说,一个国家皇帝的死亡,怎么也应该算得上是天大的事情,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司马衷之死不仅没在宫中引发什么轩然大波,就连谈论这件事的人都少之又少。甚至有不少晋朝的忠臣都在庆幸司马衷的死。其实,这倒不

  • 揭秘晋惠帝司马衷:其实不是痴呆,比某些专家还要强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司马衷,晋惠帝,司马炎,晋书

    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知名度颇高,这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殊功绩,而是因痴傻出名的。当太子的时候,司马衷留下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做了皇帝后,由于他无法执政,导致天下大乱。但是,我觉得司马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痴呆,他甚至比现在的某些专家还要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似愚非愚有一次

  • 胡咧两晋(次章)晋惠帝司马衷智商不高,为何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皇帝,皇位,胡咧,三国,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

    如果要给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进行一个智商排名,晋惠帝司马衷可以说是排名倒数前三的存在。他的"何不食肉糜"成为了千古笑柄,至今仍旧是讽刺那些不通世务的人的经典语言。从史料来看,司马衷从小就表现出了发育迟缓和智商低下的生理特征,很多大臣都不看好他。按理说为了国家的传承,司马炎需要一个英明的太子来继承皇帝的

  • 何不食肉糜后还有续集,又逢灾年,司马衷这次说的话更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皇上,臣子,灾年,司马衷,晋惠帝

    欢迎阅读《何不食肉糜后还有续集,又逢灾年,司马衷这次说的话更荒诞》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所谓民以食为天,天下苍生第一重要事便是吃饭。做皇上,第一要务就是应该让自己国家的百姓吃上一口饱饭。在我国历史上励精图治的皇上不少,数次见到盛世。可是也有一些皇上,不

  • 西晋皇帝司马衷面对百姓受饿,质问:吃不上饭,为何不吃肉粥?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司马衷,皇帝,司马炎,贾南风,司马昭,曹操

    疫情之下,百态尽生。有人因为疫情错过了婚礼,只能吃着泡面隔着屏幕看着妹妹替自己接亲;有人因为疫情错过了陪伴即将临盆的妻子,只能隔着屏幕看着孩子出生;也有人因为疫情缺席了长辈的葬礼,只能独自垂泪默默忍受痛苦。可是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和责任所在,谁又会去孤身犯险?人生哪能没有遗憾,可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生,虽

  • 白痴皇帝司马衷:在位16年,大晋朝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司马衷,皇帝,贾南风,贾后,司马炎,贾充

    司马衷,三国时魏国重臣司马懿的重孙子、司马昭的孙子,西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他智商低下,是个白痴,然而就是这个白痴,竟然当了16年的西晋皇帝。这他当皇帝期间,西晋发生了哪些大事?司马衷公元265年,魏末帝曹奂被迫让位于司马炎。司马炎贵为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那就是长子是个傻子,不能立为太子。于是他便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