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55岁司马炎病重昏迷后随即身亡,司马衷:父皇沉迷酒色,害死孙儿

55岁司马炎病重昏迷后随即身亡,司马衷:父皇沉迷酒色,害死孙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3804 更新时间:2023/12/9 15:52:14

290年5月16日,55岁的司马炎病重将亡。得知消息后,杨骏匆忙更换内宫侍卫,严禁亲王大臣入宫探视。在司马炎遗留的诏书中,杨骏随意填写自己亲信的名字,并加盖玺印。

不久后,司马炎突然醒来,环顾左右,竟无一人相识。他强忍病体,怒斥杨骏道:

“怎么现在就搞成这个样子!让汝南王司马亮前来见我,你与他一同辅政。”

然而,杨骏并未传达司马炎的旨意。他命皇后杨氏宣召何劭、华翼入宫,传达司马炎“遗旨”:

“以杨骏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

随后,杨皇后又以司马炎口谕为由,逼迫司马亮前往许昌就任。在司马炎临终前,他多次询问:“司马亮来了没有?”然而,左右侍卫缄默其口,司马炎又惊又怒,急火攻心,随即暴亡。

自266年篡魏称帝后,司马炎一改曹魏时期的动乱,励精图治,打造“太康盛世”。攻略东吴时,司马炎统筹兼顾,在“晋灭吴之战”中取得大胜,降伏吴主孙皓,实现国家统一。假以时日,功勋卓著的司马炎必当与嬴政、刘邦刘秀这些开国皇帝并列,被世人尊崇。然而,司马炎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以致晚年落得个凄惨死亡的下场。那么司马炎为何会被杨骏夺去朝政大权?他与杨骏的关系如何?他又是如何让大一统的西晋王朝土崩瓦解的呢?

心胸似海的司马炎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255年,司马昭继承司马师遗志,接管曹魏大权。司马师生前并无亲生子嗣,他唯一的儿子司马攸还是司马昭过继给他的继子。因此,在司马昭掌权后,有意立司马攸为世子,而非长子司马炎。

司马炎为人机警聪慧,又善于勾连权贵。裴秀、羊琇等功勋臣子对他青睐有加,而他的亲信何曾、贾充又利用职务之便,在司马昭面前大肆吹捧司马炎。然而,真正让司马昭下定决心立司马炎为世子的原因,还是在于司马炎有夺取曹魏自立的野心,而司马攸性情温和,品格端正,并不适合“晋王”这个职位。

264年,司马炎登上世子大位。十个月后,司马昭突然中风身亡,司马炎顺利接过相国、晋王之位。在司马炎成为世子的时候,曹奂就已经加封司马炎为“太子”,夺权之心,昭然若揭。而曹魏宗室子弟死伤殆尽,朝中大臣多倾向司马炎。因此,司马炎不费吹灰之力,就废掉了曹奂,改弦更张,建立西晋。

司马炎称帝后,有鉴于曹魏宗室衰落,被司马氏篡夺,故而大肆分封诸王。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的子嗣全部晋封为王,甚至连司马懿兄弟的子孙后代,也并列王侯,雄霸一方。

在晋初,诸王对拱卫西晋皇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在秦州、凉州计杀胡烈、牵弘后,坐镇关中的司马骏就曾兵临鲜卑境内,俘杀数千人,迫使秃发树机能遣子为质。

然而,司马炎在分封诸王的同时,又罢去了地方上的军事自主权。刺史失去将军称号,管民不管兵,州郡不置兵,各地军事行动皆由诸侯王处置。因此,地方无力制止诸侯王的不法行径,诸王权力越来越大。

279年,司马炎兴兵伐吴。当时,吴主孙皓不得人心,吴将祖始、刘翻陆续叛逃,司马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东吴,实现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司马炎为人心胸宽广,对待孙皓、刘禅等降主,极为厚道,甚至连废帝曹奂,他也锦衣玉食的供养着,不曾有过一丝加害。对于那些忤逆他的臣子,司马炎所表现的包容性,不亚于任何一位明君。

灭吴后,司马炎曾向刘毅炫耀,说道:“我的功绩,可与汉朝哪位皇帝齐名?”

然而,司马炎没有等到刘毅的赞美,反被泼了一头冷水:

“汉桓帝、汉灵帝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却入自己的腰包,恐怕您连汉桓帝、汉灵帝都不如。”

众所周知,汉桓帝、汉灵帝是东汉有名的昏君,正是在他们二人的治下,大汉朝义军突起,分崩离析。刘毅将司马炎比作汉桓帝、汉灵帝,无疑是当众打了他一个响亮的巴掌。可司马炎听完却哈哈大笑,直言:

“汉桓帝、汉灵帝的时候,没有人敢说此种言论,今日有你直言,可见我朝远胜他们。”

易储之争

司马炎虽胸怀宽广,会给自己找台阶下,可他却是一个知错不改的皇帝。在司马炎统治后期,西晋奢侈之风蔓延。何曾、何劭父子吃顿饭就要花万钱,石崇杀美女劝酒,王济家中养的小猪竟用人奶喂养,而王恺用麦芽糖水涮锅,蜡烛做饭的举动,更是将穷奢极欲推向了顶峰。

文武大臣、官宦子弟沉醉于狂迷放纵的气氛中,刚建立二十年的西晋王朝,死气沉沉,看不到一丝希望。

然而,司马炎最头疼的问题还是立储。在他篡魏自立后不久,就将世子司马衷扶上了太子之位,可司马衷是个低智商,根本不适合当皇帝。

司马炎曾动过废掉司马衷的念头,他试探性地询问皇后杨艳,却遭到了杨艳的拒绝:

“自古以来,立嫡以长不以贤,太子之位又岂是能轻易动的嘛。”

司马衷是杨艳的亲生儿子,尽管他痴傻,杨艳还是任由司马衷坐在储君的位置上。而司马炎耳根子软,经不起杨艳的软磨硬泡,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提及此事。

其实,司马炎之所以改变初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司马遹。司马遹是司马衷的儿子,与他憨憨的父亲不同,司马遹头脑清澈,聪慧机敏,深受司马炎喜爱。司马炎将皇位留给司马衷,也是希望他能将皇位传到司马遹身上。

然而,大大咧咧的司马炎还是缺乏算计。他绞尽脑汁,竟忽略了太子妃贾南风。贾南风善妒,多权诈,连司马衷都对她惧怕三分。杨艳病逝前,将自己的堂妹杨芷推入后宫,接管皇后宝座。由于贾南风和杨芷关系密切,司马炎、司马衷父子的晚年生活一直被女人压制。

283年,沉迷酒色的司马炎身体逐渐下降,朝中众臣对此极为担忧。而杨艳、贾南风不断收买藩王、朝臣,也引起了卫瓘、和峤等人的极力反抗。故而,和峤再次提及废掉太子之事,他在奏疏上言明:

“皇太子像古人那样淳朴,只是这个世界太虚伪了,恐怕他承担不了陛下的家事。”

与和峤相比,卫瓘就显得直白多了,他抚摸着皇帝御座,叹道:“这个座位可惜了。”二人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司马炎,司马衷不能接管皇位。

司马炎的耳根子一向很软,卫灌、和峤如此说,又激发了他对司马衷的怀疑。在这之后,他派遣使臣守在太子宫中,将密封文件交付司马衷,借此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可是,司马炎身边的小太监张泓早被贾南风收买,他跟随司马炎多年,对司马炎了如指掌。凭借一手好文采,他为司马衷打下草稿,让他依样画葫芦。

司马炎不曾想到,他的傻儿子竟然还有如此本领,不禁大喜。在宴请朝臣的大会上,司马炎将司马衷的手稿递给卫瓘,哈哈大笑道:

“您常说太子不具备接班的能力,现在看来,还不错嘛。”

司马炎的无心之举,将卫瓘完全推到了司马衷、贾南风的对立面,以致司马炎死后不久,卫瓘就遭到了处理。

软禁身亡

作为一代帝王,司马炎并非是昏庸无能之辈,他将司马衷放在太子之位上,除了贾南风的暗中努力外,还与他的弟弟司马攸有关。司马攸是人中之杰,声望、名气一直都在司马炎之上。司马炎称帝后,司马攸受封齐王,他统御诸军,安内抚外,“太康盛世”的出现,大多都是他的功绩。

司马攸极为反感司马炎的奢侈无度,他数次劝谏,都被司马炎无视。然而,他又是十分较真的人,与司马炎政见不和时,往往会闹得不欢而散。可司马炎却对他信赖有加,西晋朝臣甚至想将他推上皇帝宝座。

正是有司马攸的存在,晚年荒唐的司马炎才得以安享太平岁月。在司马炎心中,司马攸是他留给司马衷最好的保障,只要有司马攸在,司马衷的帝位就无可撼动。

然而,朝中大臣荀勖却对司马攸极为厌恶。他本是一个贪婪之人,担心司马炎死后,皇位会落在司马攸的头上,从而影响到他的身家性命。因此,荀勖借暂居中书监的机会,不断暗示司马炎,诋毁司马攸,甚至高呼:

“陛下万年之后,朝廷内外都属意齐王司马攸,太子根本接不了班了。”

司马炎耳根子软,晚年愈发荒诞,听闻此言,大吃一惊,竟将司马攸赶出洛阳,撵到山东去了。当时,羊琇、王浑、王骏等大臣纷纷劝谏,司马炎不听劝阻,执意驱逐司马攸,甚至将为他说情的王浑等人,一并贬黜外放。

司马攸性情刚烈,见司马炎如此冷漠,又气又急,竟突发疾病。可在司马炎眼中,司马攸不过是借着装病,欲赖在京城不走而已。他在一日之内,多次催促司马攸赶路,结果司马攸刚离开洛阳不久,就病逝于途中,年仅36岁。

司马昭临终前曾特意召集司马炎、司马攸兄弟,为他们讲解曹植、曹丕兄弟相残的故事。他们的母亲王氏在病危时,也曾再三叮嘱司马炎,友爱自己的亲弟弟。然而,在权力面前,司马炎还是逼死了他这个才华出众的弟弟。

司马攸死后不久,西晋开国功臣也相继凋零,朝中大权落入国丈杨骏手中。在司马炎病重之时,他的身边竟只有杨骏一人,朝中重臣无一人前来探望。杨骏就利用职务之便,将司马炎身边的亲信侍卫全部更换,并在草拟的诏书中,将自己的亲属、朋友加进顾命大臣之中。

杨骏的举动也曾招致司马炎的抵触,他在昏昏沉沉之间,曾数次下诏,令汝南王司马亮进宫面圣。可是,杨骏手握太子司马遹,将所有的消息都已封锁。而司马亮胆小如鼠,在司马炎病重期间,根本不敢踏进宫门半步,竟仓皇逃奔许昌。

司马亮一走,司马炎在朝中彻底孤立无援,他只能在悲泣中眼睁睁地看着杨骏夺取了司马家的大权。

290年,55岁的司马炎含恨离世。他掌权26年,却在临终的时候,被杨骏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于太子司马衷来说,这位被沉迷酒色的父皇,留给他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而被司马炎宠爱的皇孙司马遹,也惨遭贾南风杀害。

更多文章

  • 司马炎共有26子,司马衷智商有缺,为何司马炎还传位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司马炎,司马衷,贾南风,丞相

    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司马炎称帝之后,迅速统一全国,革新政治,振兴经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267年,司马炎册立9岁的司马衷为皇太子。290年,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继位称帝,史称“晋惠帝”。司马炎雄才大略,但司马衷却被认为智商有缺,比如群臣上书司马炎说

  • 傻皇帝司马衷继位之谜(上):司马炎、司马攸兄弟阋墙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皇帝,晋朝,司马衷,司马炎,司马攸,司马昭,晋惠帝,军事政策,史说三国

    衣赐履按:司马炎之前,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开国之君有四位: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大新朝王莽、光武帝刘秀。继承人的问题,无一例外,都碰上了。嬴政,扶苏和胡亥;刘邦,刘盈和刘如意;王莽,立太子都多余,他自己个儿就把大新朝折腾亡了;刘秀,刘彊和刘庄。王朝第二代掌门人的选择很关键,对了,王朝寿命就长,如东汉;

  • 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个傻子吗?真实的他并不是白痴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司马衷,晋惠帝,傻子,八王之乱,司马炎,司马懿

    那个曾经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著名的傻子皇帝,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八王之乱甚至五胡乱华的悲剧源头,可是事实真相是这样的吗今天趣历史小编跟大家一起拨云见雾,探讨一番。首先,晋惠帝司马衷确实是不太聪明,但是说他是傻子也不见得,最多就是智力水平稍低。他知道对错,也分的清好人坏人,可见是有

  • 司马衷朝见父亲司马炎,见一小孩与弟弟们玩乐,父亲:那是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司马衷,司马炎,贾南风,贾后,贾充,杨芷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晋朝皇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晋惠帝司马衷在这一天的夜里暴毙而亡,时年四十八岁。按理来说,一个国家皇帝的死亡,怎么也应该算得上是天大的事情,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司马衷之死不仅没在宫中引发什么轩然大波,就连谈论这件事的人都少之又少。甚至有不少晋朝的忠臣都在庆幸司马衷的死。其实,这倒不

  • 揭秘晋惠帝司马衷:其实不是痴呆,比某些专家还要强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司马衷,晋惠帝,司马炎,晋书

    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知名度颇高,这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殊功绩,而是因痴傻出名的。当太子的时候,司马衷留下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做了皇帝后,由于他无法执政,导致天下大乱。但是,我觉得司马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痴呆,他甚至比现在的某些专家还要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似愚非愚有一次

  • 胡咧两晋(次章)晋惠帝司马衷智商不高,为何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皇帝,皇位,胡咧,三国,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

    如果要给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进行一个智商排名,晋惠帝司马衷可以说是排名倒数前三的存在。他的"何不食肉糜"成为了千古笑柄,至今仍旧是讽刺那些不通世务的人的经典语言。从史料来看,司马衷从小就表现出了发育迟缓和智商低下的生理特征,很多大臣都不看好他。按理说为了国家的传承,司马炎需要一个英明的太子来继承皇帝的

  • 何不食肉糜后还有续集,又逢灾年,司马衷这次说的话更荒诞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皇上,臣子,灾年,司马衷,晋惠帝

    欢迎阅读《何不食肉糜后还有续集,又逢灾年,司马衷这次说的话更荒诞》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所谓民以食为天,天下苍生第一重要事便是吃饭。做皇上,第一要务就是应该让自己国家的百姓吃上一口饱饭。在我国历史上励精图治的皇上不少,数次见到盛世。可是也有一些皇上,不

  • 西晋皇帝司马衷面对百姓受饿,质问:吃不上饭,为何不吃肉粥?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司马衷,皇帝,司马炎,贾南风,司马昭,曹操

    疫情之下,百态尽生。有人因为疫情错过了婚礼,只能吃着泡面隔着屏幕看着妹妹替自己接亲;有人因为疫情错过了陪伴即将临盆的妻子,只能隔着屏幕看着孩子出生;也有人因为疫情缺席了长辈的葬礼,只能独自垂泪默默忍受痛苦。可是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和责任所在,谁又会去孤身犯险?人生哪能没有遗憾,可有些事错过了就是一生,虽

  • 白痴皇帝司马衷:在位16年,大晋朝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司马衷,皇帝,贾南风,贾后,司马炎,贾充

    司马衷,三国时魏国重臣司马懿的重孙子、司马昭的孙子,西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他智商低下,是个白痴,然而就是这个白痴,竟然当了16年的西晋皇帝。这他当皇帝期间,西晋发生了哪些大事?司马衷公元265年,魏末帝曹奂被迫让位于司马炎。司马炎贵为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那就是长子是个傻子,不能立为太子。于是他便暗中

  • 晋惠帝司马衷:愚钝之人被污名化,太子之位不可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贾南风,皇位

    西晋有这样一位皇帝,被人们称为“白痴皇帝”,他就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世人常说司马炎一生聪慧最后却将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交到了最为痴傻的儿子司马衷的手上。司马衷不善处理政事,在位期间更是爆发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一片、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