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何不食肉糜后还有续集,又逢灾年,司马衷这次说的话更荒诞》
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所谓民以食为天,天下苍生第一重要事便是吃饭。做皇上,第一要务就是应该让自己国家的百姓吃上一口饱饭。在我国历史上励精图治的皇上不少,数次见到盛世。可是也有一些皇上,不知人间疾苦,闹出一次又一次笑话出来。
西晋时期,有一位晋惠帝司马衷,时逢灾年,老百姓们都没有饭吃,饿殍遍地。臣子们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说百姓没有粮食吃,都快要饿死了。不成想,司马衷问他:“何不食肉糜?”这种荒唐的问题。
可要说司马衷对百姓一点也不在乎也不公平,因为他也会想办法,只是这办法比何不食肉糜还要荒诞可笑。清代陈芳的《先忧集》中便记录了何不食肉糜的续集故事。相传公元302年,再逢灾年,京城的粮商看准百姓的痛处,竟然哄抬粮食价格,导致人们更是无粮可食,纷纷叫苦不迭。
有了之前何不食肉糜的教训之后,司马衷知道这不是好事,眉头紧锁,叫来众位臣子商量对策。几位臣子的方法都不和他的意,于是刘景上奏司马衷:“臣曾在太白山遇到一个隐士,他传给我济饥辟谷的方法,如今臣全家上下70多口人都不需要吃饭了,仍旧生活自如,身体康健,和从前吃饭时并无二样。还请陛下圣裁,将辟谷之法推行出去,让天下百姓都能得此益法,如果无用,臣甘愿一家子都接受刑罚。”
司马衷听闻此言,思量了一下,觉得比上次自己说的话靠谱,竟然说:“好啊,那就让百姓们都学习辟谷吧,就不用吃饭了。”随后就将此法推行了出去。只是可怜了那些百姓们,闹饥荒的时候,为君者不想着如何排忧解难、开仓放粮,而是将所有希望放在仙方上,教百姓们如何忍饥挨饿,这实在是比之前让穷苦百姓吃肉糜还要荒谬。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讲,辟谷只是采用节制进食的方法,将身体机能降低在低营养的状态,从而减少新陈代谢。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万物万象,根源都在气上。所以有人可以不进食,通过服药、吐纳天地之气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精力充沛。抛开这些理论不说,辟谷的可行性有多少?假设这个理论可行,那么道法修炼因人而异,并不适合所有人都修炼。而那些普罗大众的百姓,有很多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育,对这种高深的思想理解程度必然不高。他们被官方推广硬性学习,实在相当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