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惠帝司马衷: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幸运儿

晋惠帝司马衷:历史上最傻的皇帝,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幸运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1173 更新时间:2024/1/16 13:21:57

司马衷同志脑子不太好使。那不太好使到什么程度呢?加减法会算,乘除法就有点难了。基本礼仪能懂,但人情世故就全然都不了解。封建帝制时代是无情的,对未成年人很残酷,对傻子就更不友好。但司马衷有他独特的生存技巧。他的技巧就是命好。是的,脑子好不如生的好。司马衷有一个好爸爸。他的爸爸四海皆知,天下闻名,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司马炎有很多儿子。毕竟他妃子很多,整个后宫登记在册的嫔妃,有将近一万名。老婆多,自然生的也多。这些儿子有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的。有悍勇无双,天生将才的。还有心思缜密,素有韬略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随便挑一个出来,就是人中龙凤,翘楚之辈。但司马炎唯独选择了脑瓜子不太聪明的司马衷。原因还是那句话,司马衷同志生得好。他不仅是皇帝的儿子,还是皇帝的嫡次子。是的,武帝司马炎是个很传统的人,他遵从嫡长子继承制度。

皇权沉重而自私,作为帝王,他很难做到公允,所以他干脆走了另外一条路:选亲不选德。那有读者可能要问了,司马衷不是嫡次子吗?不还有嫡长子呢吗?的确有,名字叫做司马轨。但司马轨两岁早夭,那么这个嫡长子就相当于没有了。没有嫡长子,司马衷这个嫡次子就成了集皇帝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疙瘩。皇帝对司马衷的爱那是一点也不含糊。泰始三年,立司马衷为太子。泰始八年,把心腹大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安排给司马衷做老婆。工作安排得妥妥的,婚姻生活也全都包办了。皇帝对司马衷重点培养,那么问题来了,晋武帝堂堂开国皇帝,文治武功,文韬武略,难道看不出来自己的儿子智力低?皇帝当然有所察觉,甚至还亲自给司马衷出了几道治国实践题,限期三天作答。司马衷从父亲手里接过考题,两眼发懵,以他的智商,让他谈谈对治理国家的看法,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答不出来,就只能交白卷。要是交了白卷,难免暴露出自己的智商根本不够用。自己智商不够用,那父亲必然会把自己从太子的位子上撸下去。司马衷越想越担心,越想越害怕,蹲在家里嚎啕大哭,无奈之下,只能求助自己的妻子,贾南风。贾南风是一介女流,学些《四书》《五经》《女德》之类的也就到头了,当然不可能替司马衷作答。她虽然不能,但是她可以叫人。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文人儒士还是一大堆的。魏晋时期,文化风行,满大街随便拉两个人一问,基本上都是搞文学的。贾南风很快找来了几位老学究,咔咔一顿写,很快就把皇帝的考题给答完了。司马衷拿着别人的答案交给皇帝,皇帝一看,非常满意,认为儿子司马衷的智商就算不高,但也至少大于80。大于80,那就够了。对皇帝本人来说,西晋四海升平,环宇廓清,一直被盛世所笼罩,自己的儿子只要不是低能儿,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那西晋是盛世吗?很显然不是。这个靠篡权起家的王朝从建立之初就危机四伏,皇帝一直活在一种粉饰的太平里。不过就算是粉饰的太平,皇帝也活到头了。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马炎因病驾崩,时年五十五岁。老皇帝一死,新皇帝司马衷就马不停蹄地登基了。(晋惠帝)司马衷当了皇帝,最先要感谢的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当年帮他找枪手作弊的贾南风。

皇帝要感谢自己的女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她无限的尊崇。普天之下,帝王为尊,其次就是皇后。所以贾南风摇身一变,成了西晋王朝的贾皇后。我们知道,司马衷智力很低,朝政事务很难独自处理。奏折一封又一封,国事一件又一件,皇帝的龙案上大臣们的奏疏都堆成山了,皇帝却一件也办不妥。没办法,自己办不妥,只能找别人帮忙。找谁呢?皇后贾南风。贾南风当然很乐意帮忙,替皇帝办事儿,谁能不乐意?但我们要注意这段历史记载:皇后贾南风帮皇帝处理朝政。说的好听是乐于助人,说的不好听,那就是皇后擅权。封建专治时代,想要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运转,主要靠两点。第一,就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只有高度集中在皇帝的身上,才能保证底下的人乖乖听话,没有造反起义的心思。第二,皇帝本人也必须很有才干,得有两把刷子,才能把这帮大臣们给镇住。但很显然,西晋王朝并不具备这至关重要的两点。老皇帝司马炎在位时,把自己的子子孙孙在全国各地分封了个遍,导致皇权一落千丈,各地拥兵自重的藩王反而越来越多。新皇帝司马衷别说精明强干,他连个正常人的水平也达不到,就更别说协调好文武百官和朝野群臣的关系了。那皇后贾南风呢?能不能在这关键的时刻,扮演好贤内助的角色?答案是当然不能。贾南风在中国历史上是位响当当的人物,人送绰号:“妖后”。妖后的意思就是,贾南风女士,很能作妖,有了实权之后,好事一件不干,坏事做了一箩筐。诸如在后宫残害妃嫔,在朝堂打压大臣,甚至对西晋王朝的皇亲贵族们动手。不过这在当时,并不算什么大事儿。权后嘛,干点坏事就干点,只要不影响整个国家的根基,人们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太宰司马亮就被害死了。再然后皇太后也被害死了。最后连太子司马遹也被害死了。

这回大家伙忍不了了。尤其是西晋的各位宗室藩王们,更是愤怒异常。因为司马遹的人气和名望在西晋朝野一直很不错。当年司马炎顶着儿子司马衷是傻子的风险也要立他当太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司马衷虽然人傻,但却生了一个聪慧无比的好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司马遹。而想要让司马遹当皇帝,就必须先让他的父亲司马衷当皇帝。老皇帝苦心孤诣,结果被贾南风给搞了破坏。司马遹是整个司马家族的寄托,更是整个西晋王朝的希望。现在这么好的苗子被贾南风害死了。忍不了,实在是忍不了。轰轰烈烈的八王之乱开始了。提前预警,这段历史人物众多,故事复杂,情节曲折,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建议跳过,直接看文末。好,故事开始。

赵王司马伦率先起义,斩杀了架空皇权的贾南风。淮南王司马允非常不服,咋的,风头都让你一个人出了?我必须得收拾收拾你。于是司马允决定,举兵讨伐司马伦。想法很冲动,后果很严重。司马允前脚举兵,后脚就全军覆没了。司马伦一看自己挺狠,允哥都被自己按在地上捶了,自己还怕啥啊,干脆篡位自立,把司马衷变成了太上皇,自己当起了皇帝。司马衷倒是无所谓,不当皇帝正好,反正自己也不愿意上班。但别的藩王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家同为藩王,你能当皇帝,为啥我不能当皇帝?齐王司马冏一看,你都称帝了,我也不能闲着啊,我绝对不能让你舒坦了,于是举兵讨伐司马伦。明着是讨伐谋逆的乱臣贼子,暗着是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这混乱的局面里捞点好处。这回司马冏不是一个人,他准备的十分充分,联合了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艾、淮陵王司马漼,五位藩王组队举兵,讨伐司马伦。双拳难敌十双手,这回司马伦凉了。他被赶下皇位,流放外地,皇位又重新回到了司马衷的身上。司马衷虽然重回皇位,但权力又落到了齐王司马冏的手上。

是的,虽然我帮你赶走了司马伦,但我不能替你白干啊,我不当皇帝,不要你的帝位,我当个权臣,不过分吧?不过分,当然不过分。司马衷还是一脸无所谓,当皇帝也是玩,不当皇帝也是闲着,区别不大。司马冏的权臣工作没干两天,东莱王司马蕤又不服司马冏的统治,想要举兵起义,没想到事情败露,被司马冏先发制人,直接给弄死了。司马蕤同志准备不充分,但死得很充分。司马冏专权,势力越来越大,之前跟他一起搭伙的队友们不干了。都是一起扛过枪上过战场的兄弟,怎么就你自己混的这么好?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连夜开会,表示要把司马冏给拉下马来。有了之前对付司马伦的成功经验,他们很快又找来了两位仁兄:新野王司马歆和范阳王司马虓。四位藩王再度起义,讨伐司马冏。司马冏表示我很囧。这两天忙着擅权,根本没想到这帮藩王居然又联合起来对付自己,结果很快就被常山王司马乂给杀了。司马乂又登上权臣宝座,当上了西晋王朝权倾朝野的人物。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没有汲取司马冏的失败经验,那就是:组队成功,取得胜利之后,是不能独吞经验蛋糕的。你不分享给跟你一起卖命的兄弟,他们保不齐哪天就要反抗你。

果不其然,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俩人临时又组了个小队,打算教育一下这位不懂分享的队友司马乂。结果司马乂又马不停蹄的领了便当,河间王司马颙接了他的班,成了新一任的权臣。但西晋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只要人没死光,争斗就不会结束。他们或是兄弟,或是亲族,或是长幼之辈,原本是一脉的血亲。但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是狰狞的修罗。在权力面前,似乎任何情感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司马家的藩王还有不少,都在各地虎视眈眈,司马颙必然坐不稳他的位置。但情况到这里又有了些细微的变化。之前都是组队作战,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组队就会导致权力分配不均匀。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白打工。于是大家决定,放弃组队,单排上王者。西晋王朝陷入了一场混战。老牌选手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打的不可开交,后起之秀东海孝献王司马越和范阳王司马虓也打的有来有回。是的,这段历史就是如此的生猛,复杂,血腥。但幸好,一切很快就要结束了。四方势力打来打去,相继覆灭,司马颙、司马颖、司马虓纷纷领了便当。

最后的胜利者,是东海孝献王司马越。对司马越本人来说,这真是一段值得骄傲的过往。过去的十六年里,中原大地战火连天,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是你死,就是我死。野心和理想并行,杀戮和荣耀同伴。诡谲的朝堂,凶残的战场,一不留神,就会丢掉性命。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八王之乱”,但真正参与到这场战斗的人,又何止八王?司马越活了下来,他是胜利者,也是幸存者。这十六年,西晋政权荡然无存,统治分崩离析,山河血泪,焦土连天。可以负责任地说,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是幸福的。但凡事总有例外。我们的主人公晋惠帝司马衷就很幸福。他出生于公元259年,病逝于公元307年,在人间48载,每一天过的似乎都还不错。他总被人利用,被人裹挟,被人囚禁,被人制约。他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心智,也失去了作为一个帝王的尊严。但他吃的好,住的好,睡的好。不会因为权力被人夺走而感到悲伤。不会因为兄弟手足自相残杀而感到恐惧。也不会因为山河破碎,帝国旦夕将死而感到痛苦。

他一直很平静。被父亲司马炎选中时,他很平静,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成为帝王意味着什么。八王之乱时,他很平静,因为自己这帮兄弟姐妹叔叔大爷打来打去,一点也不影响自己每天吃饭饮食,休闲娱乐。而现在战乱结束,东海孝献王司马越脱颖而出,成为了胜利者,架空皇权,架空自己,当了起权臣,他还是很平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自己不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要寻求别人帮助的傻子皇帝吗?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原点。平静的司马衷结束了自己平静的一生。一个新的时代,要开始了。

更多文章

  • 武帝司马炎有子26人,为何固执地维护“不惠”的太子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武帝,太子,司马炎,司马衷,贾南风,司马昭,晋惠帝,史说三国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全文共4228字 | 阅读需9分钟武帝有众多子嗣,为何却固执的维护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太熙元年(290),晋武帝司马炎病重去世,司马衷继位,也就是传闻中在天下饥荒时问出百姓“何不食肉糜”的傻太子。此时,距离司马衷被封为太子已有23年的时光。

  • 人物小传之晋惠帝司马衷:愚钝之人被污名化,太子之位不可撼动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司马衷,晋惠帝,司马炎,贾南风,皇位

    西晋有这样一位皇帝,被人们称为“白痴皇帝”,他就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世人常说司马炎一生聪慧最后却将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交到了最为痴傻的儿子司马衷的手上。司马衷不善处理政事,在位期间更是爆发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一片、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最

  • 277年,司马衷宠幸宫女怀孕。贾南风抄起刀戟,直捅宫女隆起肚子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宫女,杨芷,司马衷,贾南风,司马炎,晋惠帝,女皇武则天

    公元277年,司马衷宠幸宫女怀孕。贾南风冷笑:将人抓来!随后,她抄起刀戟,捅向宫女隆起的肚子。宫女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之中。此时,司马衷吓得蜷缩到桌㡳,颤着声问:“你为何要杀她?”贾南风“哐当”一声,将刀戟掷在地上:“贱人怀的孩子,不能留!”后来,公公司马炎得知,暴怒:“这个毒妇,竟敢残杀我孙儿,废掉

  • 晋惠帝:被后世耻笑一千七百多年的司马衷真的是个白痴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晋惠帝,司马衷,皇帝,司马炎

    司马衷(259年-307年1月8日),字正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嫡次子,母为武元皇后杨艳。泰始三年(267年),八岁的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一说到司马衷,很多读历史的朋友都会立刻反应:“我知道,他是个白痴皇帝、是个智障皇帝。”

  • 晋元帝两问皇子,长安远还是太阳远?皇子回答不一样,令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资深人士说文史标签:晋元帝,司马睿,太阳,太子

    西晋末年,宗室大臣谋权乱政,刚刚统一的晋朝很快陷入了混乱的境地。乘虚而入的胡族军队肆虐中原,安东将军司马睿和一众士族以及百姓们南下避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事件。抵达江南后,为了重整沦陷的河山在南下的门阀士族支持下,司马睿登基为帝。司马睿就是后来的晋元帝。有一天早上,洛阳地区来了一个人求见皇帝

  • 宋高宗:时刻不忘把自己塑造成光武帝,最终却活成了晋元帝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赵构,晋元帝,光武帝,刘秀

    从宋高宗赵构继位开始,这位因为父兄被俘而意外得到皇位的皇帝便一心打造自己“中兴”君主的形象.而纵观之前的历史,最显著的“中兴”莫过于“光武中兴”,所以宋高宗无时无刻不以光武帝为偶像,做事施政引用光武故事,对自己进行政治宣传和形象塑造,把自己打扮成如汉光武帝刘秀那般中兴的人物。宋高宗赵构然而他穷尽一生

  • 深蓝智库年度峰会 | 德勤中国谢安:ESG更多的是人力和管理方面的投入

    历史解密编辑:北京商报标签:谢安,人力,晋朝,esg,深蓝智库,年度峰会,德勤中国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正值第七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北京商报社主办的"2023深蓝媒体智库年度峰会暨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创新大会"5月11日在京召开。本次峰会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指导,《中外企业文化》杂志联合主办,深蓝智库与北商研究院共同承办。在当日的《构建和共创 中国式ESG道路展

  • 赞千古风流名相一一谢安公

    历史解密编辑:南国圈标签:华夏,危亡,隐世,贤人,谢安公,千古风流

    赞千古风流名相一一谢安公重庆开州谢震环自强不息,满腹经纶。家国情怀,世之绝尘。隐世游山水,广交天下贤人。讴心沥血育后代,为国培养了栋梁名将和贤臣。国家危亡时,舍去安逸出东山,踏上新征程。入仕展大智,扶政爱百姓大显能和仁。举贤不避亲,运筹帷幄以一当十大战淝水胜。力挽狂澜,华夏文明续传承。激流勇退地下

  • 蒋凡随笔——谢安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黑桃A标签:谢安,蒋凡,宣昭皇帝,晋书,随笔,谢玄

    2000年11月13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凡在《文史知识》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随笔文章《淝水之战说谢安》,谢安是东晋名相,曾经以八万精兵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国八十万大军,名声大振,为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又延续了三四十年的寿命。蒋凡教授在文章开篇介绍到,谢安在担任宰相期间,因为知道自己侄子谢玄擅长练兵,于

  • 深蓝智库年度峰会 | 德勤中国谢安:ESG的投入和产出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

    历史解密编辑:北京商报标签:谢安,晋朝,esg,深蓝智库,德勤中国,中外企业文化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正值第七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北京商报社主办的"2023深蓝媒体智库年度峰会暨高质量发展与品牌创新大会"5月11日在京召开。本次峰会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指导,《中外企业文化》杂志联合主办,深蓝智库与北商研究院共同承办。在当日的《构建和共创 中国式ESG道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