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冉闵杀胡,原因其实很简单:汉人递交投名状,冉闵收获死忠势力

冉闵杀胡,原因其实很简单:汉人递交投名状,冉闵收获死忠势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盗夢影剧馆 访问量:1651 更新时间:2024/3/9 5:09:04

冉闵(本文不纠结他改换姓氏,一律称其为冉闵)在后赵政权的地位,可不是凭空来的,那是冉闵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而冉闵最后取代石氏政权,也是个人钻营加机缘巧合罢了。

我们上文说到,石虎将几个最有威胁的儿子杀掉,立年仅十二岁的石世当太子。结果石虎第二年就死了,幼小的石世哪有什么实力来保护自己的政权。

石世的母亲刘氏想要利用张豺来充当保护伞,但她不想想:张豺一个汉人指挥胡族为主的军队去攻打石虎的其他儿子,军队会听谁的?

当石虎的儿子石遵起兵讨伐张豺、石世,张豺手下的羯族士兵便纷纷逃向石遵。张豺能怎么办?只能投降,妄图能活一命。石遵想要当皇帝,自然需要扫清身前的障碍,石世、刘氏、张豺都是阻碍,自然不能活命。

冉闵也就是经过讨伐张豺一战中,在石遵的朝堂上获得了权力。若冉闵真的是后赵的忠臣,他应该尊崇石世,毕竟石世才是石虎指定的继承人。但冉闵没有。

石遵任命“闵为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这个身份可以说是石遵之下第一人了。

冉闵能获得这么大的权力,除了自身的武功外,便得益于一个人——李农。冉闵的父亲是乞活军出身,而李农同样是乞活军出身。两个汉人在胡人朝廷为官,冉闵与李农的关系天生就亲近。

当初张豺想要除掉李农,李农直接跑到了自己的老巢广宗,并以此据守,让张豺无可奈何。《晋书》记载的是“(李农)率乞活数万家保于上白”。

在后赵的腹地,随便就扯出了一支数万的人马,李农的力量小不了。

若说还能体现李农对河北的影响力,那就是张豺派兵征伐李农的时候,“邺中群盗大起,迭相劫掠”。若一国的首都都是“群盗”,这个政权也活不长了?这些群盗还不是乞活军假扮的。

李农的力量石遵清楚,于是他仍重用李农。

冉闵知道李农的力量,于是他接近拉拢李农。

到了石遵与冉闵这种地步,无所谓的信任与不信任了。

石遵是皇帝,却不能限制冉闵,自然不高兴。这是皇权掌控者集权的本能。

冉闵手掌大权,但身家性命却握在石遵手里,心里自然不痛快。这是权臣普遍的境况:我比你强,却得听你的话?

他们俩之间的矛盾迟早爆发,只看谁先出手了:石遵因忌惮而诛冉闵,还是冉闵为自保更进一步。

石遵与冉闵之间的冲突被石鉴利用,或者说石鉴给冉闵一个造反的理由:石遵要杀冉闵。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冉闵是不敢去赌一把的。拿命去赌的除了赌徒,便是傻子。

冉闵自然不傻,于是他决定自己先动手。

冉闵发动政变,仍需要借用李农的势力,于是强行拉他上车。史书称“闵遂劫李农及右卫王基, 密谋废遵”。

一个劫字充分体现了李农的无奈以及冉闵“谋反”的主动性。但实际上李农用劫吗?石遵除掉了冉闵,还会留着李农?若李农威胁小,当初张豺也就不会急于除掉他了。

李农为了自保也得加入冉闵的行列。冉闵与李农的关系绝对是合作而非强迫。

冉闵、李农、石鉴除掉了石遵。石遵临死前说:“我尚如是,汝等立鉴,复能几时!”石鉴不清楚自己上台后,将要面临的境况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他拒绝不了权力的诱惑啊。当然石鉴的心里更多的是盲目自信:我比石遵强,我不会重蹈覆辙。

历史上的蠢人大多数都有着这样的“蜜汁自信”。

石鉴的结局当然与石遵一样,被冉闵干掉。毕竟扯皇帝下台是会上瘾的。冉闵本来是向下扯,结果扯着扯着就把自己给扯到皇位上了。

也正是这段时期,冉闵颁布了著名的“杀胡令”,当然史书上是没这个名字的,都是后来人“总结”出来的(尤其是近代人)。

当时的情况是羯胡中有人阴谋反叛冉闵,但冉闵没法分辨这些人中谁是亲冉闵的,谁是亲石氏的。

于是冉闵假意试探,发布命令:愿意跟我干的,留在城中;不愿意的,愿意去哪就去哪。这一试探不要紧,胡、羯等族都往城外跑,把城门都堵住了。

冉闵这一看实在是“伤心”了:我冉闵有那么差劲吗,你们都不愿意跟我干?

冉闵能放他们走掉吗?这时候的冉闵才仅仅控制了邺城,临近的襄城、稍远的冀州城都盘踞着石氏的势力。让这些人跑去充实敌人实力?

于是后世著名的“杀胡令”出现了:“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你也不要小看这个诛胡令,冉闵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在里面:你杀了胡人,还能投降对方吗?对方来打我冉闵,你还不拼命作战?毕竟若我冉闵败亡了,你们这些杀胡的人还活的了?

这就是所谓的投名状。冉闵简单一句话,既消灭了潜在的威胁,又收拢了一部分死忠。

你们还推崇所谓的“杀胡令”吗?

冉闵真的是为了汉人吗?

当冉闵建立冉魏,当上皇帝后,首先就是诛灭威胁最大的李农父子,为自己的冉魏政权扫除隐患。

然后便开始团结胡人。他让太子冉胤担任大单于,就是为了处理胡人的事情,毕竟冉闵也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保卫他的政权啊。

说他是为了权力也好,为了自保也罢,冉闵的英雄称号却是算不上的。

真英雄是明知不可为,我偏上。岳飞伐金、文天祥拒绝投降而死,这才是英雄具有的样子。

至于冉魏政权的命运。地处四战之地,南方有晋,西方羌、氐等的前秦即将崛起,北方的慕容燕正处于巅峰。反观冉魏,冉闵内部都完全消化,败亡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冉闵不过又是一个权力游戏的败亡者罢了。

更多文章

  • 冉闵是民族英雄?拜托,请别再往他的脸上贴金了

    历史解密编辑:倾听的历史观标签:冉永曾,石虎,石勒,苻洪

    说到民族英雄,你会想到哪些名字?如果不算近现代,马上就能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岳飞,是文天祥,是戚继光,是郑成功等一长串光芒耀眼的名字。当然悠悠华夏数千载历史,每当一个大时代掀开帷幕,都有无数杰出人物应运而生,继而建功立业,在青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这样的人物当然可以称之为英雄,但想要在英雄之前加上“民族

  • 堪称“屠夫天子”的冉闵, 3天屠20万胡人, 数百万胡人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时光者标签:冉永曾,胡人,屠夫,匈奴,石勒,石虎

    公元349年,后赵大将冉闵连斩两任皇帝,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三天时间血洗邺城,杀害20余万羯人,驱逐数十支北方胡人部族,导致数百万人死在路上。350年正月,他废杀石鉴,又清洗了石虎的38个子孙,接着将国号改为“大魏”,正式登基称帝,后人却评价他是“屠夫天子”。然而没有冉闵屠戮胡族,也许1700年

  • “杀胡令”的发起者冉闵,三天内杀害了二十万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冯闪爱数字标签:大将,胡令,胡人,冉闵,冉永曾,赵帝国,五胡十六国

    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历史上记录了一位汉族人冉闵屠杀20万胡人的故事。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绝对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而且是属于暴政,但是如果当你真正处于那个混乱的时代,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冉闵之所以会大量屠杀胡人,也是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求生存而已。对于历史进化来说,这也不过是必须要经历的必然规

  • 堪称“屠夫天子”的冉闵,3天屠20万胡人,数百万胡人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冉永曾,胡人,屠夫,匈奴,石勒,石虎

    公元349年,后赵大将冉闵连斩两任皇帝,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三天时间血洗邺城,杀害20余万羯人,驱逐数十支北方胡人部族,导致数百万人死在路上。350年正月,他废杀石鉴,又清洗了石虎的38个子孙,接着将国号改为“大魏”,正式登基称帝,后人却评价他是“屠夫天子”。然而没有冉闵屠戮胡族,也许1700年

  • 固执的人有多可悲?冉闵到死也想不到,杀胡令成就鲜卑慕容氏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鲜卑,冉闵,冉永曾,杀胡令,慕容恪,五胡十六国,慕容氏(拓跋什翼犍)

    “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杀胡令》一出,整个后赵王朝炸锅了。石勒制定的胡汉分治,将羯族人标榜为上等统治人群,数十年来,汉人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虐待,妻女被掠,家产被收,生命难保。如今,世道变了,羯族从上等统治人群变成了被追杀的逃难者,一日之内,邺城凤阳门收到的羯

  • 冉闵:一个被地摊文化吹捧的“英雄”,担不起“民族英雄”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冉永曾,民族英雄,岳飞,正史,袁崇焕,石虎

    “地摊英雄是一种人造产品,是对历史的一种背叛!”,近年来,以自媒体为土壤的地摊文化正在悄然兴起。在历史领域,他们举着“重新定义历史人物”的大旗,通过互联网这个特殊战场,为一个个历史人物重新“安排历史故事”。从表象来看,他们逻辑严密,一切分析也是建立在正史之上。就这样,他们人为的“制造”出了一个个全新

  • 三国志11冉闵抗胡:内卷到令人放弃生育,北方新增城市盘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冉闵抗,三国志11,诸葛亮,韩信,长安,晋阳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晋朝因为八王之乱的互殴导致国力空虚,以至于完全丧失了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能力。尽管东晋在面子上保住了半壁江山,可由于整个三国时期的南北发展严重失衡,实际上令北方的综合资源体量数倍于南方。毫不夸张地说,北方游牧政权的国力对于东晋,其优势相比晋吴对峙之时更甚。在三国志

  • 她是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司马炎纳为妃却不宠幸,原因让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司马炎,宠幸,李白,唐玄宗,皇帝

    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但是真正有这么多妃子的皇帝其实并不多。不过,好色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佳丽却有四万多人,因为佳丽太多,都不知道选谁侍寝,他就坐着羊车,羊车去哪里,他就在那里留宿。既然他后宫有这么多佳丽,为什么他还会纳一个丑女当妃子呢,难道是特殊爱好?司马炎羊车大家都知道“洛阳纸贵”这个成语,西

  • 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如何牢牢抓住司马炎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司马炎,杨艳,皇后

    在公元265年,当时已经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病逝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接受了父亲的晋王之位。此时的司马炎已经三十岁了。他开始执掌曹魏政权,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他成为了晋朝,西晋王朝的历史大幕也由此展开,而他的第一任皇后就是杨艳。而此时的曹魏政权在历时四十五年的风雨之后,这艘大船已经沉没了

  • 此人是曹魏最后的屏障,他若不死,司马炎不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司马炎,曹魏,曹操,司马昭,汉献帝,司马师

    一、曹操的三大污点皆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占尽了先机,但前提是,必须要能“震住天子”才行。为此曹操可谓费尽了心机,并不惜为此留下了三大污点。一、杀董贵人。由于汉献帝不甘被曹操玩弄股掌之间,便通过董贵人的老爸,车骑将军董承,秘密联络反曹势力,可惜事情败露。当时正是曹操跟袁绍大战官渡之前,曹操为了震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