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冉闵的失败: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军队最强大的冉闵是如何衰落的

冉闵的失败: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军队最强大的冉闵是如何衰落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调侃历史 访问量:357 更新时间:2024/2/12 15:59:30

永和六年四月,也就是清梁之战数日之后,石赵帝国皇帝石祗命令相国汝阴王石琨率领十万大军,南下讨伐冉闵。六月,石琨大军进抵邯郸,石赵帝国镇南将军刘国也从繁阳(今河南省内黄县境)率军前来会师。冉闵派遣卫将军王泰率军迎击,大破石赵军队,斩杀一万余人,刘国退回了繁阳。

时隔一个多月,到了这一年的八月,驻守在石渎(在邺城城西二十公里)的石赵卫军将军张贺度,驻守邺城南面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的石赵建义将军、段末杯之子段勤,与退守繁城的镇南将军刘|国以及石赵将军靳豚合兵处。大军驻扎在昌城(今河南省南乐县、河北省大名县一带),将从邺城的东南发起进攻。冉闵命令将军王泰、崔通、周成等人率领步骑十二万驻扎在黄城(今地不详),冉闵另外亲自率领八万精锐大军随后出发,双方在仓亭(今山东省莘县南古黄河上展开决战,张贺度等四将所属部队遭到惨败,被斩杀二万八千人。冉闵率军一直追击至顿丘郡的阴安城,将靳豚击斩。

经过邯郸、仓亭之战,冉闵的冉魏军队越战越强,此时,冉闵的大军共有甲士三十多万,旌旗、钟鼓绵延一百多里,即使是石赵帝国最强盛的时候,也无法与之相比。

冉闵从仓亭回到邺城之后,按照古代战胜之后,行"饮至之礼",同时,继续实行品评九流,以才授予官职,儒学人士多被提拔,当时的人们都很满意,将此时比作回到了魏晋的初期。

此时的冉闵已经在考虑实现民族和解,尽可能地减少对立面,并最终消灭襄国的石祗,此时,他设置了大单于的职位,让其儿子冉胤担任。

在邺城稍作休息,冉闵即率部转入了反攻。他于仓亭之战结束两个月后,即永和六年的十一月,亲自率领步骑十万北上襄国,企图一举将石祗这面石赵帝国的旗帜拔去。

从永和六年十一月起一直到永和七年的二月,冉闵的十万大军一直包围了襄国一百多天。冉闵在襄国城外建筑了土山、地道,不分昼夜地组织军队攻城,并在襄国城外建设房屋,开垦农田,显示出不攻下襄国绝不收兵的决心。

城中的石赵皇帝石祗惶恐之下,去除皇帝称号,改称为赵王,并派遣自己的太尉张举北上,向前燕请求援军,并同意献上传国玉玺。另派中军将军张春去滠头的姚弋仲那里求援。

燕王慕容儒自上年三月清梁之战之后,就退回了蓟城不出,他一方面消化刚刚吃掉的幽州大片领土,另一方面,继续伺机而动。到了同年九月,慕容德经过半年的休整之后,再次率军南下,这次他将兵锋直指冀州东北部地区,夺取了章武和河间。

此时,前燕已经从幽州又往南延展到了冀州的北部,也就是说,燕军已经进抵河北平原的中东部地区,势力已达河北与山东的接合部。

对于刚刚入关的燕国来说,只有防止冉魏和石赵任何一方坐大,吃掉另外一方,才能有效地利用二者内耗,最终获取最大的利益。

而如今冉闵军势甚盛,襄国有累卵之危,假如冉闵顺利地灭掉石祗,那么,燕国将直接面对冉闵的挑战。因此,出兵帮助石赵,让石赵继续与冉魏相斗,互相消耗,而燕国则利用二者造成的混乱,招收流民,慢慢蚕食周边土地,养精蓄锐,伺机夺取中原。这是当时的情势使然,更何况如今的石祗已经宣布退位,张举还说将送来传国玉玺呢。慕容儒决定发兵支援襄国,他派遣御难将军悦绾率领三万甲士南下。

而石祗的使者张春也来到了滠头,见到了右丞相姚弋仲。对于这位耿直的羌族老臣,石虎父子一直以来十分礼遇,去年,石祗在晋封姚弋仲为右丞相的同时,还加封其第五子、当时二十岁的姚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此时,时年七十二岁的姚弋仲满口答应了张春的请求,他将自己的世子、现年二十一岁的姚襄叫到跟前,对他说∶"冉闵背弃恩义,屠灭石氏。我受人厚遇,理当为人报仇,只是我老病不能亲征。你的才能要超过冉闵十倍,如果此行不能将其斩首或者活捉,就不要回来见我!"于是,命令姚襄率领三万八千军队前去解救襄国之围。而此时,与滠头不远的石赵相国石琨也率兵数万南下。

对于这三路援军,冉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对于前燕帝国,冉闵派出了常炜试图说服慕容儒收回成命;而对于姚襄和石琨的这两路援军,冉闵深知非言语可以说动,不得不刀兵相见了。他明白,如果让这两支援军抵达襄国城下,与城内敌军内外夹击,局势将极为不利,于是,他派遣车骑将军胡睦领兵,主动北上长芦(今河北省新河县境)阻击姚襄,又派将军孙威北上,在黄丘(今河北省辛集市内)附近邀击石琨。然而,不幸的是二人均被击败,全军覆没,只身而回。

得知胡睦、孙威二人被击败、敌人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冉闵将要亲自提兵与敌决战。卫将军王泰劝谏说∶"如今襄国还未攻下,城内敌军执迷不悟,死死坚守,等待援军。而目前敌人的援军又很多,如果我们主动出战,一定会腹背受敌,这十分危险,这也正是敌人希望看到的。我们不如坚守堡垒,以挫其锐气,慢慢观察敌人的形势再行动,以粉碎敌人的阴谋。今天陛下亲临战阵,万一有个闪失,则大事去矣。臣请求率领众将为陛下消灭敌人。"

冉闵将要听从,身边的道土法饶对冉闵进言:"陛下围困襄国已经过了新年(其实才四个多月),却未建尺寸之功,今敌人前来,又躲避不进击,陛下以后还怎么指挥将士呢?且太白星进入昂星座,肯定能诛杀胡王,百战百胜,千万不可丧失了时机!"

听了法饶的话,冉闵卷起长袖,厉声高喊∶"我已决定出战,敢扰乱军心者,斩!"

于是,冉闵将包围襄国的部队全部带出营垒,前去迎击石琨和姚襄。

冉闵的魏军还没有与石琨、姚襄的部队交战,悦绾率领的三万前燕甲士也恰巧出现在了战场。悦绾在距离魏军数里的地方,让骑兵摆开散兵阵势,并命阵后的骑兵拖着干柴,扬起漫天的尘土,冉闵的魏军看到以后,以为燕军人数众多,开始军心动摇。姚襄、石琨、悦绾分别从三个方面向魏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与此同时,城内的石祗也率军从城内杀出,在魏军背后猛插了一刀。

在四方的打击下,魏军溃败,全军覆没,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人以及全体十余万将士全部被杀;在大单于冉胤身边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人也趁势将冉胤、左仆射刘琦二人活捉,送到赵王石祗那里,石祗将二人斩杀。经此惨败,冉闵身边的良将谋士已经所剩无几了。

冉闵躲藏在襄国城外的行宫,他趁着混乱,与身边十余个亲信骑兵仓皇逃回了邺城。

冉闵回来的时候,邺城没有人知道。当时,襄国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邺城,邺城城内人心惶惶,甚至有消息说冉闵已经被杀。射声校尉张艾请求冉闵亲自到郊外祭祀,以安定人心,冉闵听从了,谣言这才平息了下来。

襄国之战结束后,悦绾和姚襄分别率领各自的部队回家,悦绾回到蓟城之后,向燕王慕容儒汇报了襄国的确没有传国玉玺的情况,慕容儒这才知道是石赵的使者张举在说谎,于是将张举诛杀,并把冉魏的使者常炜释放了;姚襄回到滠头之后,老父姚弋仲因其没有抓获冉闵,不禁大怒,将其痛打了一百军棍。

石祗并没有给冉闵太多的喘息机会。

襄国大捷后不久,石祗就命令大将刘显率领七万大军尾随而至,开始反攻邺城。刘显的石赵军队就驻扎在距离邺城二十三里的明光宫,冉闵对此十分担心,召卫将军王泰入宫商议对策。而王泰却因为襄国之战冉闵没有听从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导致惨败,一直耿耿于怀,他对冉闵派来的使者说自己伤势严重,不能进宫。无奈,冉闵亲自来到王泰的家中,询问良策,王泰却一再推辞病情严重,这惹得冉闵大怒,他怒气冲冲地回到宫中,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巴地的奴才,你老子我怎能因你而活命!看我先将胡人灭掉,回头再杀你王泰!"于是,冉闵率领邺城城内所有的军队,前去迎击刘显,大败刘显军。一直追击到阳平(今河北省馆陶县),共斩杀三万多级。

刘显害怕被俘,秘密派出求降的使者,请求回襄国之后,诛杀石祗作为报答。冉闵接受了刘显的条件,得胜而回。

回到襄国的刘显没有食言,他果然将赵王石祗、丞相乐安王石炳以及太宰赵鹿等十余人斩杀,石赵骠骑将军石宁逃往柏人。刘显将石祗等人的人头送到邺城,冉闵将人头在邺城的大街上焚烧,并拜刘显为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回到邺城的冉闵也没有食言,很快地,就有人告发王泰召集秦州流民,企图逃往关中。冉闵大怒,当即下令斩杀了王泰,并诛灭其三族。

冉闵没有食言的结果,导致了更多冉魏将领的反叛。就在冉闵残忍地诛杀了自己的大将王泰全家后不久,冉魏政权的地方将领掀起了一股投降的浪潮∶到该年的八月,冉魏的徐州(治所山东省章丘市)刺史周成、兖州(治所山东省郓城县)刺史魏统、荆州(治所不详)刺史乐弘、豫州(治所河南省许昌市)牧张遇分别以各自驻守的廪丘、许昌等地投降了东晋朝廷,平南将军高昌、征虏将 军吕护也绑架洛州刺史郑系,以洛阳之地投降了东晋。

标签: 冉永曾石祗姚襄

更多文章

  • 冉闵杀胡,原因其实很简单:汉人递交投名状,冉闵收获死忠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冉永曾,张豺,石虎,皇帝,石遵,冉魏,冉闵,五胡十六国

    冉闵(本文不纠结他改换姓氏,一律称其为冉闵)在后赵政权的地位,可不是凭空来的,那是冉闵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而冉闵最后取代石氏政权,也是个人钻营加机缘巧合罢了。我们上文说到,石虎将几个最有威胁的儿子杀掉,立年仅十二岁的石世当太子。结果石虎第二年就死了,幼小的石世哪有什么实力来保护自己的政权。石世的母亲刘

  • 冉闵是民族英雄?拜托,请别再往他的脸上贴金了

    历史解密编辑:倾听的历史观标签:冉永曾,石虎,石勒,苻洪

    说到民族英雄,你会想到哪些名字?如果不算近现代,马上就能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岳飞,是文天祥,是戚继光,是郑成功等一长串光芒耀眼的名字。当然悠悠华夏数千载历史,每当一个大时代掀开帷幕,都有无数杰出人物应运而生,继而建功立业,在青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这样的人物当然可以称之为英雄,但想要在英雄之前加上“民族

  • 堪称“屠夫天子”的冉闵, 3天屠20万胡人, 数百万胡人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时光者标签:冉永曾,胡人,屠夫,匈奴,石勒,石虎

    公元349年,后赵大将冉闵连斩两任皇帝,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三天时间血洗邺城,杀害20余万羯人,驱逐数十支北方胡人部族,导致数百万人死在路上。350年正月,他废杀石鉴,又清洗了石虎的38个子孙,接着将国号改为“大魏”,正式登基称帝,后人却评价他是“屠夫天子”。然而没有冉闵屠戮胡族,也许1700年

  • “杀胡令”的发起者冉闵,三天内杀害了二十万胡人

    历史解密编辑:冯闪爱数字标签:大将,胡令,胡人,冉闵,冉永曾,赵帝国,五胡十六国

    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历史上记录了一位汉族人冉闵屠杀20万胡人的故事。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绝对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而且是属于暴政,但是如果当你真正处于那个混乱的时代,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冉闵之所以会大量屠杀胡人,也是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求生存而已。对于历史进化来说,这也不过是必须要经历的必然规

  • 堪称“屠夫天子”的冉闵,3天屠20万胡人,数百万胡人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冉永曾,胡人,屠夫,匈奴,石勒,石虎

    公元349年,后赵大将冉闵连斩两任皇帝,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三天时间血洗邺城,杀害20余万羯人,驱逐数十支北方胡人部族,导致数百万人死在路上。350年正月,他废杀石鉴,又清洗了石虎的38个子孙,接着将国号改为“大魏”,正式登基称帝,后人却评价他是“屠夫天子”。然而没有冉闵屠戮胡族,也许1700年

  • 固执的人有多可悲?冉闵到死也想不到,杀胡令成就鲜卑慕容氏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鲜卑,冉闵,冉永曾,杀胡令,慕容恪,五胡十六国,慕容氏(拓跋什翼犍)

    “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杀胡令》一出,整个后赵王朝炸锅了。石勒制定的胡汉分治,将羯族人标榜为上等统治人群,数十年来,汉人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虐待,妻女被掠,家产被收,生命难保。如今,世道变了,羯族从上等统治人群变成了被追杀的逃难者,一日之内,邺城凤阳门收到的羯

  • 冉闵:一个被地摊文化吹捧的“英雄”,担不起“民族英雄”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冉永曾,民族英雄,岳飞,正史,袁崇焕,石虎

    “地摊英雄是一种人造产品,是对历史的一种背叛!”,近年来,以自媒体为土壤的地摊文化正在悄然兴起。在历史领域,他们举着“重新定义历史人物”的大旗,通过互联网这个特殊战场,为一个个历史人物重新“安排历史故事”。从表象来看,他们逻辑严密,一切分析也是建立在正史之上。就这样,他们人为的“制造”出了一个个全新

  • 三国志11冉闵抗胡:内卷到令人放弃生育,北方新增城市盘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冉闵抗,三国志11,诸葛亮,韩信,长安,晋阳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晋朝因为八王之乱的互殴导致国力空虚,以至于完全丧失了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能力。尽管东晋在面子上保住了半壁江山,可由于整个三国时期的南北发展严重失衡,实际上令北方的综合资源体量数倍于南方。毫不夸张地说,北方游牧政权的国力对于东晋,其优势相比晋吴对峙之时更甚。在三国志

  • 她是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司马炎纳为妃却不宠幸,原因让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司马炎,宠幸,李白,唐玄宗,皇帝

    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但是真正有这么多妃子的皇帝其实并不多。不过,好色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佳丽却有四万多人,因为佳丽太多,都不知道选谁侍寝,他就坐着羊车,羊车去哪里,他就在那里留宿。既然他后宫有这么多佳丽,为什么他还会纳一个丑女当妃子呢,难道是特殊爱好?司马炎羊车大家都知道“洛阳纸贵”这个成语,西

  • 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如何牢牢抓住司马炎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司马炎,杨艳,皇后

    在公元265年,当时已经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病逝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接受了父亲的晋王之位。此时的司马炎已经三十岁了。他开始执掌曹魏政权,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他成为了晋朝,西晋王朝的历史大幕也由此展开,而他的第一任皇后就是杨艳。而此时的曹魏政权在历时四十五年的风雨之后,这艘大船已经沉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