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冉闵:一个被地摊文化吹捧的“英雄”,担不起“民族英雄”的称号

冉闵:一个被地摊文化吹捧的“英雄”,担不起“民族英雄”的称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避光草莓 访问量:1043 更新时间:2024/1/30 16:51:21

“地摊英雄是一种人造产品,是对历史的一种背叛!”,近年来,以自媒体为土壤的地摊文化正在悄然兴起。

在历史领域,他们举着“重新定义历史人物”的大旗,通过互联网这个特殊战场,为一个个历史人物重新“安排历史故事”。

从表象来看,他们逻辑严密,一切分析也是建立在正史之上。就这样,他们人为的“制造”出了一个个全新的英雄。

比如说李鸿章,在“地摊历史文学系”野生学者们的大力“推广”和“洗白”下,他居然也一下子成为了为民族忍辱负重的民族英雄,就是不知道当他们知道李鸿章死后留下千万两白银之时,他们会不会脸红呢?

而作为“地摊历史文学”的代表人物冉闵就不得不提了,这些所谓的地摊野生学者们,以他的“杀胡令”为切入口。

进而从一些有利于佐证他们论点的历史故事,进行反复的渲染和加工。就这样, “民族英雄”冉闵被地摊文学强行包装成功了。

事实上结合正史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挖掘就可以知道,冉闵在一定程度上对汉民族是有功的,但绝对担不起民族英雄这个厚重的称号。

地摊文学的丑陋

随着地摊文学的兴起,为了流量,为了“市场猎奇需要”,为了“眼球经济”,一大批历史人物被重新“翻案”。

比如说在袁崇焕被崇祯赐死一案中,一些人竟然罔顾历史事实,从袁崇焕霸道制裁毛文龙这个角度,将袁崇焕定义为一个独断专权的军阀人物。

这些“地摊文学”非常擅长从一个小众的切面,去阐述历史问题,进而人为地将一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彻底扭转过来。

可怕的是,因为地摊文学可读性比正史强,再加上他们对读者心理抓得准,因此他们的内容往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

对于那些对正史认识不足的人,更是让他们对历史产生莫大的误解,甚至长期下来,让很多读者将他们输出的东西,当成正史来认识。

哪怕是对于一些成年人来说,这样的内容看得多了,他也会潜意识对正史进行怀疑,再加上网上一些诸如“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的诸多真相往往被统治者给修饰加工了!”等金句的不断泛滥。

这就导致了很多历史被误解,甚至连岳飞这样的绝对民族英雄,也因为地摊文学,从而被“一定程度的被污名化”,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历史的严重背叛吗?

杀胡令

接下来我们就以冉闵这个案例深度阐述一下,为什么说他当不起民族英雄的称号,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直观看到地摊文学的危害。

地摊文学能够将冉闵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他们主要依据有两方面。一是冉闵的《杀胡令》让北方汉人避免了一场灭族的浩劫。二是在冉闵建立政权和军队,有大量汉人。

这两点的确是历史事实,但是我们看待历史问题,必须要深入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去进行分析。

首先,在《杀胡令》的指导思想下,冉闵的军队的确杀了很多胡人,他的军队也的确和十六国的胡人政权进行了作战,他和胡人之间的战争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汉人进一步被胡人屠杀。

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冉闵颁布《杀胡令》,并不是因为他看到了汉人即将要灭族的危险处境,这个命令也完全是因为,他当时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在当时,冉闵因为杀了石虎整个家族三十多人,他已经和整个后赵国站在了对立面,在当时,整个北方的胡人集团已经容不下冉闵。

因此冉闵的魏国政权要想在北方能够生存下去,他就必须取得汉人的支持。他需要汉人的人才为他所用,他需要汉人的财富帮他武装更多的军队,他需要汉人加入他的军队。

因此他颁布《杀胡令》更多的是一种政治需要,是他拉拢汉人为他服务的一种政治手段。

其二,他的政权和军队里有大量汉人,这也完全不能说明他就是心向汉人,他此举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在当时他和后赵闹翻以后,整个胡人集团都想杀了冉闵,他要活下去,就必须反抗,而整个魏国要想在那个超级乱世绵延国运,汉人就是他最好的手下。

冉闵不是民族英雄

在冉闵征战生涯中,在他效力于后赵国这个胡人政权时期,他的一系列军功很多就是通过屠杀汉人得来的。

比如说他在和东晋的一系列战斗中,他的手上就染了无数汉人士兵的血。而在冉闵成立冉魏政权以后,他也杀了不少汉人。

相对而言,冉闵之所以能够取得汉人的支持,最大的原因是在群胡环绕的北方,能够有这样一个对汉人还算不错的政权,已经能够让汉人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就像是溺水时候抓住的稻草一样,在五胡乱华那个黑暗时代,希望对于汉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而且冉闵身为石虎的养孙,虽然石虎这个人很是残暴,但是对他却是好得不行,然而对于这个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恩人,冉闵却是毫不留情的将后赵石家杀的干干净净,这等忘恩负义的行径的确不符合民族英雄的“价值观”。

什么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如霍去病、岳飞那样有着剿灭异族滔天之战功的大人物,另外,在人品上,他们更多的是要符合华夏民族主流的正向的价值观。

而冉闵呢?他军事才能的确是不可否认的出色,但是他和胡人政权的战争更多的是一种“争权夺利”,是一种为了保命生存的行为。

而且真正的民族英雄是将百姓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冉闵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冉闵建立国家以后,他对百姓并不怀柔,相反对国内朝政他并不关注,只是一味的带兵打仗。

历史从来都是严谨的一门科学,地摊历史文学从来都不是历史的“一个分支”,甚至这种为了博眼球的所谓的文学,已经违反了历史的“核心精神”。

对于历史来说,民族英雄这个词,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颁发给某个历史人物的,他需要的是百分百的历史证据链支撑,而不是靠一个莫名其妙的表层上的分析。

后人们必须谨记一点,民族英雄这个词从来都不是用来“炒作”的工具和素材。很显然,严谨的正史告诉后人,冉闵还不足以担起民族英雄这个荣誉称号。

更多文章

  • 三国志11冉闵抗胡:内卷到令人放弃生育,北方新增城市盘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冉闵抗,三国志11,诸葛亮,韩信,长安,晋阳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晋朝因为八王之乱的互殴导致国力空虚,以至于完全丧失了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能力。尽管东晋在面子上保住了半壁江山,可由于整个三国时期的南北发展严重失衡,实际上令北方的综合资源体量数倍于南方。毫不夸张地说,北方游牧政权的国力对于东晋,其优势相比晋吴对峙之时更甚。在三国志

  • 她是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司马炎纳为妃却不宠幸,原因让人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司马炎,宠幸,李白,唐玄宗,皇帝

    我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但是真正有这么多妃子的皇帝其实并不多。不过,好色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佳丽却有四万多人,因为佳丽太多,都不知道选谁侍寝,他就坐着羊车,羊车去哪里,他就在那里留宿。既然他后宫有这么多佳丽,为什么他还会纳一个丑女当妃子呢,难道是特殊爱好?司马炎羊车大家都知道“洛阳纸贵”这个成语,西

  • 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如何牢牢抓住司马炎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司马炎,杨艳,皇后

    在公元265年,当时已经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病逝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接受了父亲的晋王之位。此时的司马炎已经三十岁了。他开始执掌曹魏政权,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他成为了晋朝,西晋王朝的历史大幕也由此展开,而他的第一任皇后就是杨艳。而此时的曹魏政权在历时四十五年的风雨之后,这艘大船已经沉没了

  • 此人是曹魏最后的屏障,他若不死,司马炎不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司马炎,曹魏,曹操,司马昭,汉献帝,司马师

    一、曹操的三大污点皆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占尽了先机,但前提是,必须要能“震住天子”才行。为此曹操可谓费尽了心机,并不惜为此留下了三大污点。一、杀董贵人。由于汉献帝不甘被曹操玩弄股掌之间,便通过董贵人的老爸,车骑将军董承,秘密联络反曹势力,可惜事情败露。当时正是曹操跟袁绍大战官渡之前,曹操为了震慑汉

  • 司马炎儿子不少,为何偏把皇位传给一傻子?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司马炎,司马衷,皇位,杨艳,贾南风

    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傻子皇帝”,在他执政期间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社会十分黑暗。但他的父亲司马炎作为一位有德能的帝王,并且明明有二十六个儿子,为什么却一眼相中一个“”傻子”皇子继承皇位呢,这其中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吗?今日我们便来细说“”傻子”皇帝司马衷的皇位之路。一.子凭母贵,

  • 同为亡国之君,刘禅懦弱无能,而他敢顶撞司马炎,还发明一条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刘禅,司马炎,司马昭,孙权,贾充,东吴

    三国近百年的历史,涌现出无数谋臣武将,然而亡国之君一共有三个,一个是汉献帝,被曹丕给废了,然而最邻人印象深刻的王国军,应该是刘禅,也就是扶不上墙的阿斗。公元263年,钟会偷袭成都,直接吓得刘禅投降,令在外作战的姜维里外不是人,刘禅投降之后,并没有被司马昭杀掉,反而是被送入洛阳居住,并受封为安乐公,关

  • 《资治通鉴》285:卷第七十九晋纪一,曹奂禅位于司马炎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曹魏,曹奂,皇帝,齐王,梁王,三国,司马炎,汉献帝,资治通鉴

    (曹魏皇帝世系表)学习内容:卷第七十九,晋纪一(公元265年—272年,共8年)世祖武皇帝上之上【原文】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壬戌,魏帝禅位于晋;甲子,出舍于金墉城。太傅司马孚拜辞,执帝手,流涕歔欷不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丙寅,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

  • 蜀汉被邓艾所灭,司马炎废掉曹奂建立晋朝,吴国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司马炎,曹奂,吴国,孙休,魏国,邓艾

    魏蜀吴三国纵横捭阖近百年时间,最后司马家族笑到最后,三家归晋,吴国存在了五十多年,是三国之中存在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吴国亡国之君孙皓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是骨气比较硬的亡国之君。吴主孙权执政了五十多年,晚年患了多疑症,儿子被杀的不多了,幼子孙亮接班。然后是景帝孙休即位。公元工‘4年,景帝孙休病死,这个

  • 刘禅死后,司马炎给他挑选了3件陪葬品,件件打脸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刘禅,司马炎,刘备,诸葛亮,司马懿

    失败是成功之母,胜利者的脚下总是有很多的失败者,他们的躯体成了胜利者的垫脚石,帮助胜利者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巅峰。但由于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人们给失败者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别。刘禅和汉献帝是三国时期两位失败者,但人们给这两位君主的评价却截然相反,人们给汉献帝的大多是同情,因为他没有能力和机会改变命运,

  • 胡咧两晋(初章)司马炎统一三国,却开历史倒车,西晋因此而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分封,曹魏,封国,胡咧,三国,西晋,司马炎,司马氏,八王之乱

    三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乱世,它因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流行,被现代人所熟知。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乱世局面,被认为是符合"天下大势"的结果。而西晋在他的治理下很快从乱世中恢复,人口和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社会逐渐繁荣,也创造了"太康之治"的局面。然而西晋却没有出现一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