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温州旅游体验师陈教授: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农林经济管理教授。师从自然,山水为乐。游心畅神,行走人生。
“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是楠溪江最为响亮的文化IP,三百里楠溪江作为瓯江山水诗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被誉为“中国山水诗摇篮”。2020年12月30日,中华诗词学会批文,正式授予永嘉县“中华诗词之乡”称号,授予永嘉县鹤盛镇鹤阳村“诗词之村”称号。
鹤阳,又称鹤垟,位于楠溪江中游,属鹤盛乡,因村后山形似鹤,村前又是一片田垟而得名。系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嫡传后裔聚居地,谢氏家族在楠溪江流域最早的聚居之地之一,前有“腰带水”。是永嘉现存谢氏古村最为久远者,始建于北宋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谢公亭是用来纪念谢灵运的。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后传至22世五五公“诜”,于北宋初年迁居楠溪鹤阳为鹤阳始祖第一世。
古代鹤阳诗风不绝,绵延四百余年,是当之无愧的温州诗人第一村。张如元先生编著的《永嘉鹤阳谢氏家集考实》记录着有关鹤阳村从宋到清的传统诗词四百一十七首,其中内篇二百二十九首,外篇一百八十八首。作者有状元进士、名公显宦等共计一百三十位,其中鹤阳村谢氏三十八位,外地诗人九十二位,最为典型的是明朝宣宗帝朱瞻基所赐的三首御诗:《题谢庭循临流亭图》、《乐静诗赐谢庭循》和《瑞香花诗赐内直锦衣谢庭循》。
隐居未仕的南宋八世祖谢隽伯(1225-1278)是鹤阳已知的第一位诗人,有《梅花百韵诗》、《和樵稿》行世。
在众多诗人中,以诗书画堪称三绝的宫廷画师谢庭循,最为突出。他是洪武景泰年间鹤阳人。
谢道宁是“鹤阳八景”的开创者,其女系嘉靖首辅张璁的生母。鹤阳八景分别为,“锦屏春晖”、“玉泉夜月”、“兰台清风”、“梅坡霁雪”、“环翠书声”、“临清诗思”、“并野农歌“和“回潭渔火”,源自谢道宁的《鹤阳八景诗》。
楠溪鹤阳八景之“环翠书声”现建成环翠书院。
楠溪鹤阳八景之“兰台清风”“玉泉夜月”现建成兰玉亭、清风亭。
兰玉亭在鹤山平坦的山坪,登临此地便能俯瞰村子全貌。
清风亭立于村东山摩崖石刻下方,“诗心”石碑置于亭前。
摩崖石刻是这个村的镇村之宝。因年代久远,“兰玉台”石刻已呈模糊之状,根据斑驳线条,勉强认清“台”字,而“兰玉”却一时难以辨认。
谢氏大宗祠“叙伦堂”大柱上还留有一副楹联:“江左溯家声淝水捷书勋绩于今照史册;瓯东绵世泽池塘春草诗才亘古重儒林。”上联指的是谢安、谢石、谢玄,下联指的是谢灵运。
这里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好客,等我们来到了这个烧酒的地方,素不相识的村民热情地邀请我们喝酒。我们进屋尝了好几种70多度的老酒汗。平时在城里做生意的主人还说要炒几个菜给我们下酒,我们就不好意思地婉拒了。
楠溪两岸多“八景”“十景”的,欢迎游客多来走走。据李盛仙统计,篁南(今黄南)八景、合溪(今溪口)八景、南正八景、云岭八景、鹤阳八景、溪南八景、张大屋八景、抱川(今抱岙)八景、包山(今田东)八景、档溪八景、东川(今花坦)八景等外,还有“十景”,如东皋十景、枫林十景、孤山十景、金山(今岩头)十景、珍川〔今珍溪〕十景、廊下十景、日溪(今箬溪)十景、珠川(今珠岸)十景、埭川(今埭头)十景、信岙十景、南山(今岩坦)十景等。此外,还有壶山(今巽宅)二十景,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点击可导航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