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咧两晋(三章)司马攸被司马炎猜忌逼死,其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胡咧两晋(三章)司马攸被司马炎猜忌逼死,其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4052 更新时间:2024/1/21 6:18:14

很多历史爱好者把西晋的灭亡归咎于司马衷继承了司马炎的皇位,而这个智商不高的皇帝又无法控制皇权,最终导致十六年"八王之乱"的混战。他们认为如果继承王位的是齐王司马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西晋也会成为长治久安的王朝。这只是历史爱好者们的假设,结局未必就能如人所愿。但是司马攸之死的确是西晋最大的损失,他的死因也成为历代历史学者争论的焦点。从史料上来看,司马攸是死于司马炎的猜忌和逼迫,但仔细分析这些史料却发现背后并不简单,其中藏着各种阴谋和争权夺利。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弟弟。由于司马师无子,所以司马昭将其过继给了司马师。在立晋王世子的时候,司马昭在司马炎和司马攸之间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选定了司马炎作为继承人。由于司马炎性格刚愎多疑,司马昭担心自己去世后,两人之间会重复曹丕曹植的故事,所以临死前多次叮嘱司马炎照顾好弟弟。他俩的母亲王元姬在临死前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希望他们兄弟二人和睦相处。因此在司马炎称帝的初期,司马攸在朝中权力很大,封齐王,都督中外诸军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从史料来看,司马昭这两个儿子都非常了不起,在治国方面才能卓越。司马炎即位后很快篡夺曹魏,然后建立西晋,吞并东吴,完成了一统三国的大业。司马攸在辅佐西晋朝政期间也是兢兢业业,让西晋的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走出了乱世的阴霾,是"太康之治"的主导官员之一。而他最让人称道的是作风温和,性情敦厚过人,擅长于政治,受到百官和百姓的爱戴,在朝野的声望极高。可以说司马炎执政前期的社会繁荣离不开司马攸,而后期的官场弊病和腐败堕落也与司马攸之死密切相关。

但是在司马炎执政的中后期,兄弟两人在政治上的矛盾逐渐显现。比如司马炎强力推动的郡国分封制度,司马攸就是强力反对者,而且他三次上书反对。虽然司马攸是这项制度中权势最大的王爷,在封地面积,可供养军队,授权官员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但他仍旧反对这样制度。为此他拒绝接纳皇室的供养,只靠封地的收益来养活自己。所以在司马攸的干涉下,郡国分封制并没有完全实行,各郡国的国王也没有后来那样的自主权。实际上这些郡国国王都不能离开洛阳,只能委托子嗣管理郡国,而郡国的军队和官员仍旧控制在朝廷手中。

除此之外,在对待异族、门阀等方面司马攸与司马炎的观点也不同,两人发生过多次争论。实际上司马攸是典型的民本主义者,走的是儒家路线,更接近于诸葛亮的治国方略。他更重视民生和百姓,把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促进人口增长作为重要的政治指标,所以在他辅政期间西晋上下都崇尚节俭,反对奢靡腐败,于是才有了"太康之治"的社会繁荣。但这种做法却与门阀集团的利益相冲突,也与司马家其他王爷的利益不同,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而他的这种做法也为后来的结局埋下隐患,成为致死他的原因之一。

站在王爷和私人的角度,司马炎的政治理念不但对司马攸无害,而且会让他成为朝廷之外最大的势力。如果司马攸只是为了自己,那他显然不用反对这种做法,反而应该和其他司马家王爷一样积极推动,因为他将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可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司马炎的这些做法显然给西晋制度带来了巨大缺陷,也为后来亡国埋下祸根,司马攸作为宰执官员必然持有反对意见的。这种意见虽然与国有利,但是却动了门阀贵族和司马诸王的奶酪,必然被他们记恨。由于司马攸超然地位,他们不敢公开叫板,只能在背后搞小动作。

从历史材料来看,司马炎对司马攸态度的转折点有两个。一个是咸宁二年立杨芷为皇后,一个是太康元年东吴灭亡。在咸宁二年,原来的皇后杨艳去世,司马炎立她的堂妹杨芷为皇后,然后以弘农杨氏杨骏为首的门阀集团逐渐掌握朝政大权。他们除了积极推动门阀制度外,还促使了司马炎大规模封王,让使得朝政从节俭走向了奢靡的方向。虽然司马攸是其中的反对者,但并不能阻挡这些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瓜分国家大权。而司马炎急于灭吴大业,也放任了这些门阀世家和司马诸王的勾结,这便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太康元年灭吴之后,司马炎完成了一统三国的大业,可谓是得意志满。于是他在政事方面再度放手,更大大规模的册封宗室里面的司马诸王,于是郡国制度得到完全实行。从史料来看这就是周朝分封制的翻版,司马炎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而司马攸作为这些制度的反对者,虽然在朝中仍旧掌权,但是权力也逐渐被削弱。他被拿掉了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大权,改任镇军大将军,加任侍中,代理太子太傅。后来他又被改任司空,仍旧兼侍中和太子太傅。实际上司马攸在朝中权力被步步削弱,无法阻挡门阀和司马诸王乱国的趋势。

虽然史书上说司马攸是因为司马炎的猜忌而逼迫致死,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司马炎对司马攸肯定是猜忌的,这个事情他的父母司马昭和王元姬都有所预测,也是符合司马炎性格的。从司马懿那个地方论起,司马攸比司马炎更有资格继承王位。司马攸虽然是司马昭的次子,但却是司马师的嗣子。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长子,又在曹魏建立晋国的主要人物,所以他的嗣子更有资格继承晋王之位。当初司马昭就是起了私心,才把位置交给司马炎。而这也让司马门下的官员、将领和门阀世家之间产生不少争论和冲突。

由于司马攸辅政的政绩卓著,所以他在朝中声望很高,受到百姓的拥戴。司马炎对此也非常的猜忌,其原因并不在于自己的皇位,而是因为他的儿子司马衷的问题。司马衷智商不高,能力上欠缺,无法承担皇帝的职责。司马炎担心自己去世后,司马攸会利用司马师嗣子的身份和在朝中的声望与司马衷争权。虽说司马攸并没有露出这样的迹象,但司马炎不得不防。因此司马炎利用政治和军事改革的机会,一步步的削弱司马攸在朝中的权力。而司马攸的反对也被认为是揽权的行为,双方出现了明显的冲突。

如果只是这些问题,司马攸还不至于被逼迫而死。最为重要的是门阀和司马诸王在后面推波助澜,才成为导致司马攸死亡的重要原因。在门阀制度和分封制上,司马攸与门阀、诸王结怨,因此这些人绝不会让司马攸有掌权的机会。他们提出将司马攸外放到封地,远离朝廷中枢。这表面上是顺着司马炎猜忌司马攸的思路,实际是致司马攸于死地。因为司马衷的问题,以杨氏和贾氏为首的门阀便结党揽权。他们的目的是等司马炎去世后,控制这个能力低下的皇帝,独揽朝中大权。但他们又怕司马炎将司马攸作为辅政大臣,所以必须抢占先机。

因为只有司马攸离开洛阳,门阀家族才能一步步的侵吞国家大权,最终把司马衷搞成傀儡皇帝。事实证明,后来杨芷的父亲杨骏独揽朝政,朝廷上下的关键职位被杨氏所占据,就是最后的结果。所以在逼迫司马攸的过程中,很多门阀家族进入了幕后黑手的行列,除了杨氏和贾氏外,还有他们的盟友如荀勖、沈紞、等重要官员。于是朝中为了司马攸是否返回封国的问题引发政治斗争,大量支持司马攸的官员被贬斥,朝廷大权逐渐落入各大门阀家族的手中。当司马攸被逼迫致死后,朝廷中出现了大权旁落的现象,司马炎自己也掉入坑中。

可以说司马攸之死是门阀家族联合对西晋朝廷的夺权行为,而司马炎却被眼前的权势所迷惑,猜忌自己的弟弟,使得朝政被门阀家族所左右。当司马攸死后,朝中大权旁落,在司马炎病重和去世后便逐渐控制了朝政,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此后不论是杨氏与贾氏争权,还是司马诸王混战,都是因为朝廷大权失控造成的。而这个结果都是因为司马炎猜忌司马攸,反而给门阀家族和司马诸王带来了机会。如果司马攸活着,门阀家族和司马诸王无法挑起混战,即便司马衷不能当皇帝,那西晋仍旧是司马家的天下。

更多文章

  • 晋武帝司马炎是千古一帝?没有制度性建设,合格开国皇帝都谈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正史漫谈标签:司马炎,皇帝,千古一帝,刘彻,嬴政

    记得以前的一篇有关五胡乱华的文章里,笔者认为晋武帝司马炎应对此负头号责任;但下面的留言里,有网友对这一观点予以痛斥,他甚至用到了一个词来形容司马炎,那就是“千古一帝”。别说如今的网友,历史上对司马炎的褒奖更是不绝于书。比如,西晋名士何曾对他猛拍马屁:“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唐代名相房玄龄认为他“宇

  • 刘禅的墓中,被司马炎放三样东西,各个让刘备“死不瞑目”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禅,司马炎,刘备,司马昭,诸葛亮

    说起刘禅,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吧,那个著名的成语“乐不思蜀”,就是出自他的身上,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刘禅并不像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公元263年,刘禅经过光禄大夫谯周的提议,开城投降,后来被移居到魏国的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公,一直到公元271年,在洛阳去世,享

  • 西晋八王之乱有2个原因,一个是司马懿造成的,一个与司马炎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刘雨爱打篮球标签:司马懿,司马炎,八王之乱,王司马

    西晋的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大一统朝代时期最为严重的内乱,八王之乱有两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相当长,内乱长达16年,在16年间,西晋王朝的诸侯王为了争权夺利,司马家族的祖孙三代皇族杀来杀去。汝南王司马亮被孙辈的楚王司马玮陷害致死,楚王司马玮起兵失败被贾后控制的朝廷杀死,赵王司马伦擅自称帝,失败后被

  • 晋武帝司马炎:拥有10000个老婆的皇帝,古今中外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司马炎,皇帝,司马昭,司马师,曹魏

    司马炎羊车望幸01 羊车望幸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也是终结了魏蜀吴三国争斗60年之久的牛人。司马炎文治武功也不错,但是在封建社会400多个皇帝中夺得头筹的却是他的好色,堪称史上之最。西晋统一后,司马炎日渐奢靡腐化,好色的特点逐渐显露无遗。灭吴后,吴王孙皓的后宫5000名妃子照单全收,还满足不了他的

  • 司马炎有多无耻?夜夜笙歌,羊车望幸,后宫人数堪称历代皇帝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司马炎,皇帝,后宫,平定,贾充,司马昭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耻的王朝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便是晋朝,当年司马家靠着“高平陵政变”窃取了曹魏的江山,从此改朝换代自己当了皇帝,要知道曹家对司马家真的不薄,可是司马懿最后却是反客为主,趁着曹家孤儿寡母夺取了他们的江山。而之后的司马师和司马昭二人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消灭反对司

  • 世说新语,让晋武帝司马炎最郁闷的事,一位直臣说太子一直很愚蠢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司马炎,和峤,晋惠帝,武帝

    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还算英武,但他立的皇太子司马衷却是个不通世事的笨蛋。当时朝廷上下,人人都对此心知肚明,大臣们无不忧虑晋朝的未来,晋武帝有时也对这个宝贝儿子的能力也并不看好。有一次,他想考校太子,就拿出一些国家大事让太子裁决,这位未来的皇帝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是太子的老婆贾南风让太子左右

  • 冷血皇帝司马炎:他为何不顾父母临终遗言,将亲弟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齐王,司马炎,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冷血皇帝,史说三国

    上回咱们说过曹魏权臣司马师的故事,他是司马懿的儿子,妻子却是曹爽的表姐妹,出于政治目的,最终毒死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夏侯徽。今天咱们说说司马家族另外一位冷血的人物,他就是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也是司马师的侄子,他堪称是一位冷血的皇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司马昭的妻子是司

  • 在三国电视剧中,为何不拍司马炎统一后的事情?背后有何猫腻?

    历史解密编辑:丙润老师标签:司马炎,司马懿,曹魏,三国,八王之乱,晋朝

    因为三国之后的事情没法拍,拍了你也看不懂,看懂了你也得骂街,既然如此干嘛费力不讨好呢?诡异的是三国之后的历史其实是混乱不堪的,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的人性。我们不能说那一段时间是华夏文明最阴暗的时间段,但是那一段时间里面的确充斥着大量阴暗的灰色的色素。以至于晋朝同样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知道的人却少之又

  • 司马炎干了些什么事情,让东晋门阀登上了政治舞台?|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司马炎,王敦,王导,匈奴,八王之乱,司马懿

    文/晴明东晋门阀,是一个很多人听说过但不知其详情的概念。我们打算详述门阀中最典型的琅琊王氏的家史,来呈现门阀政治的运作形式,希望大家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优势互补的王敦与王导公元307年,西晋永嘉元年,徐州下邳。王导、王敦等兄弟关上家门,秘密召开了一个家族会议,主题是讨论在眼下乱世中,他们琅琊王氏应该

  • 北方政权灭东吴究竟有多难?从曹操到司马炎,几十年才找到一条路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曹操,司马炎,魏国,曹魏,吴国,东吴

    谈起三国时期的战争,更多人关注的是魏国与蜀国之间的战争,而忽视了魏国与吴国的多场战争。这些战争基本都是由魏国发动的,但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魏国对待灭吴的困局,是怎样调整的,最终又是怎么灭吴的?一、曹操南进的失败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率众南征荆州。曹操率先发动了荆襄之役。当时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