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方政权灭东吴究竟有多难?从曹操到司马炎,几十年才找到一条路

北方政权灭东吴究竟有多难?从曹操到司马炎,几十年才找到一条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3/12/9 5:02:49

谈起三国时期的战争,更多人关注的是魏国与蜀国之间的战争,而忽视了魏国与吴国的多场战争。这些战争基本都是由魏国发动的,但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魏国对待灭吴的困局,是怎样调整的,最终又是怎么灭吴的?

一、曹操南进的失败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率众南征荆州。曹操率先发动了荆襄之役。当时曹操谋士荀彧给曹操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即 “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显出宛、叶”是指由方城(今河南方城县)进入南阳盆地,然后向南进入襄阳,这条路是东汉以来通往南方的官道。荀彧要求“间行轻进”,就是丢掉辎重而轻装前进,暗自加快行军速度,攻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而实际情况就是,曹操大军的行动的确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刘备根本没有意识到曹军的到来,只能狼狈逃窜,丢弃了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顺利进占江陵。

三国演义 刘备

曹操攻克荆州后,便准备继续南下进攻江东的孙吴政权。赤壁之战的进军路线,史籍记载曹军从江陵出发,沿着长江水陆并进,水军由江陵顺流经公安东南部(今湖北公安)到巴丘(今湖南岳阳),然后向东北前进,抵达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但在赤壁之战中,曹军惨遭大败。一般认为是曹操中了周瑜和黄盖的计谋,但《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此外,《江表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曹操退兵的主要原因是军士水土不服。但这反向说明曹操的战前准备和作战谋划是不全面的。

曹操撤退时,没有继续选择沿着长江撤退返回江陵,而是将剩余船只全部烧掉,然后从华容道穿过云梦泽地区撤退回南郡,这条路是十分泥泞难行的。曹操宁愿走难走的路,主要原因还是怕擅长水战的东吴追击。回到江陵后,曹操没有打算重整旗鼓,而留下曹仁驻守后,自己直接返回邺城。曹操的败退,说明其南进策略的彻底失败,这也说明南下攻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验着魏国君臣。

军师联盟 曹操

曹操南进失败后的第二年,又尝试对孙权进行南征,共发动四次大规模的战役,前后历经10年,史称“四越巢湖”。作战的方向主要是安徽,魏军的防线设在合肥,向巢湖地区推进,但是受制于汉中地区刘备的牵制,巢湖地区也很难推进。学者通过分析指出,曹操难以取得进展的原因主要受制于地形,曹军前进的濡须口虽可以水陆并进,但是地形狭窄,曹军的优势兵力根本无法施展。

二、魏、吴的荆州对峙

曹操去世次年,其子曹丕代汉帝而立。曹丕即位后,对孙吴展开三次大规模进攻。曹操四渡巢湖,却无功而返,随着东吴和蜀汉因为荆州的争夺,曹魏和东吴的关系一度密切起来,共同对付蜀汉,但是孙权在黄初三年拒绝了曹魏要求派太子孙登作人质的要求,双方的关系随即破裂,曹丕大怒,下令讨伐孙权。这次向东吴的进军方向分为三路,由曹休、张辽出洞口,曹仁出濡须口,曹真、徐晃张郃包围南郡。但由于孙吴依托有力地形还击,同时水乡的瘟疫依旧困扰着曹军,曹魏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路并征失利之后,曹丕经过一年有余的休整,在黄初五年连续向孙吴发起进攻,自己亲率大军抵达广陵(今江苏扬州)。他认为之前三路出兵孙吴,每一路对孙吴的打击力度都不够,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收拢兵力作战。出征前,辛毗曾劝诫曹丕:“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六军不增于故,而复循之,此未易也。”意思是说曹丕能召集的兵马远远不及曹操所带的人马,南征东吴是很难成功的。曹丕进军的中渎水道,从淮河末口到广陵的入江口,可以通行大型战船入江,但曹丕始终没有和东吴决战。次年,曹丕再次南下,但是后方发生了徐州兵变,曹丕只好无功而返。曹丕在两次南征过程中,都没有过江与东吴进行决战,所以被史家讥讽为“临戎不武”。但探究原因,曹丕应该担心过江后粮草的供应问题。

曹丕

曹丕去世后,太子曹睿即位,是为魏明帝。他登基两年之内,也对东吴发动了两次征伐。曹睿接纳谋臣贾逵的建议,改变传统用兵路线,由贾逵从西阳发兵向南威胁吴都进行前置,由司马懿从荆州出兵,由曹休进攻皖城,依旧构成三路进军。但因为曹休溃败,贾逵只能与曹休会合。此次战役虽然失败,但是贾逵在策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建议朝廷开辟由豫州到临江的直道,这条道路开辟之后,便可以直接威胁吴都武昌,为后来的伐吴战争提供了新思路。

军师联盟 贾逵

三、西晋灭吴之战

因为伐吴战争的失败,曹睿将司马懿调到关中,将作战的主要矛头指向巴蜀,采取先蜀后吴的策略。这时魏国在东吴这边主要持防守的态势,孙权便开始出击,侵占了淮南、汉南的许多土地。但孙权晚年,诸皇子争夺太子,引发吴国内乱,曹魏又趁机攻打吴国,派征南将军王昶从荆州进攻吴国,给吴国造成沉重打击。这次胜利加强了曹魏灭吴的信心。尤其在孙权死后,曹魏朝野认为灭吴时机已到,于是策划大规模的进攻。当时掌权的司马师全力征吴,结果因为魏国将帅轻敌以及吴国司马恪及时发兵救援,吴国在东关获得大胜。之后司马氏因为篡权内部反叛四起,一直没有再对吴发起进攻。

司马师

263年,司马昭灭蜀,他雄心壮志地说:“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司马昭计划在灭蜀2年之后灭吴,但司马昭于2年之后就去世了。鉴于之前灭吴战争的多次失败,继司马昭之位并篡晋的司马炎还没有急于将灭吴战争放到议事日程上。西晋王朝意识到,东吴统治江东半个多世纪,长江天险更是难以跨越,之前中原发动的屡次灭吴大战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灭吴战争需要周密的规划。更何况司马氏刚行禅代之举,内部局势还不稳定,所以对于司马氏来说稳定内部局势比讨伐孙吴更为关键。

但西晋王朝还是开始了灭吴的规划,其整体思路还是三路并进,即水、陆、中军三军并进。其中灭吴最重要的,当属荆州的主力部队。为了顺利灭吴,司马炎将老成持重的羊祜调到荆州,任其为荆州大都督、征南将军。羊祜在荆州时,做了几项重要的工作。第一是安抚边民,让兵士进行屯田,准备大量的粮食储备。第二,通过怀柔的手段建设新的城池,招纳吴国的流民,并许以重利,接纳吴国人前来投降,同时也以信义折服了很多吴国的武将,如吴将邓香、孙秀。第三,大造船舰,训练水军,采取顺流而下的灭吴政策。

经过羊祜10余年的经营,西晋在荆州的势力已经很强,便开始着手准备灭吴大战。于是羊祜向晋武帝上《请伐吴表》,陈述灭吴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具备,请求出兵灭吴。其中具体的方案为:“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今南京、吴都建业)”。羊祜建议晋军采取的进军路线仍是三支,其进军路线综合数次的经验,集结举国兵力调到三个战略要点。

羊祜 雕像

但羊祜上表之后,就因为重病返朝,晋武帝派人询问羊祜,羊祜推荐继任者杜预,同时推荐张华参与谋划。羊祜上表之后,晋武帝以宠臣贾充为名义上的统帅,享灭吴之功。同时晋武帝为确保成功,以六路大军南下伐吴,五路陆上进攻,水陆相互牵制。以王濬的水军强攻,来掩护陆军登陆。而陆上六路进攻,东吴也无法增援。王濬从益州出发,先以水军攻破敌人的水军,然后攻占沿岸要塞,随后由陆军渡江攻城略地。在西晋举国出动,各路进军的压力之下,东吴的千里江防很快被击破,首尾难顾。不到两个月,吴都建业就被攻克,东吴末代国君孙皓出降。

文史君说

在中国古代,选择正确的交通路线是十分关键的,只有正确选择交通道路,才能保障军事行动的胜利,而且选择通畅的交通路线,也可以及时把补充的兵力和后期资源及时运送到前线去。对于江东政权来说,因为有长江天险之地利,要攻破其防线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北方政权也是从曹操赤壁之战开始,不断摸索新的进军路线和战略方针,最终才总结出有效灭吴的方针。

参考文献

张金龙:《晋灭吴战争的决策探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宋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中华书局,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曹操司马炎魏国曹魏吴国东吴

更多文章

  • 耳根子软的人有多可恨?司马炎到死都没有想明白,天下怎么姓杨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司马炎,贾南风,司马衷,司马氏,司马玮,皇帝,杨芷,耳根子,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三国

    司马氏父子在篡夺曹魏江山的过程中几乎与曹家父子篡夺大汉江山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曹家父子在乱世当中统一北方,扫荡敌情,为大汉重新续上了几十年的命,而司马氏父子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什么事都没有做,果实就到了自己的手上了,得到的过程相当容易,因此就不愿意多去珍惜。依靠着曹魏时期积攒下来的强大的军事

  • 司马炎:荒淫皇帝荒唐事——《洛阳能人谱》(五九)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司马炎,皇帝,皇位,洛阳能人谱,司马昭,曹丕

    投胎是个技术活,操作好了,你就是精美的奢侈品,如果操作不当,你就是残次的地摊货。今天说的这个奢侈品,叫司马炎,是三国归晋的那个开国皇帝。司马炎是个奇人,既然是奇人,肯定是能别人所不能。说奇,不一定是出生就有异相,电闪雷鸣,虹贯白日,也不一定是天生聪慧,奥数神童,十分钟能开一百个平方。说他奇,很简单,

  • 刘禅去世后,司马炎送了3件陪葬品,每一件都让刘备难堪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就是我呦呦标签:刘禅,司马炎,刘备,诸葛亮,司马懿

    导语:相信大家都对刘禅刘阿斗不陌生吧?他还在襁褓之中时就被赵云抱在怀中,七进七出曹军大营,连杀了曹操几十名武将名震天下。回来以后却被父亲刘备假摔,导致日后智力发育有障碍。刘备死后他接手蜀汉,在诸葛亮这么逆天的人物的辅佐下却没有大成就,甚至可以说没有丝毫作为,诸葛亮死后蜀国就灭亡了。后来贪恋洛阳的繁华

  • 我国历史上有5大千古罪人,石敬瑭还不够资格,司马炎仅列第3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石敬瑭,司马炎,唐玄宗,隋炀帝,徽宗,梁元帝,千古罪人,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第五。隋炀帝。刚上任时,全国人口5000万。到了唐初普查,不到1500万而已。有6成老百姓死于隋末。尽管这事不全是他干的,但论害死人总数,杨广卓实算历代第一。大运河够伟大吗?全长3500公里,链接5大江河,不到4年就竣工了。只是流了很多血。参与该项目的隋工约500余万人。截止完工,亡者“十之四五。”

  • 为何电视剧很少拍,司马炎统一三国以后的事?专家:这是一场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墨弦育儿标签:曹操,刘备,司马炎,司马懿,诸葛亮,八王之乱,三国演义,史说三国,中国古文献

    电视剧怎么这么少,司马炎统一三国之后发生了什么?专家:这是一场噩梦对很多人来说是最熟悉的。自古乱世英雄出,登上三国历史舞台的人物不计其数。战场上有关羽、吕布、赵云、张飞等,有诸葛亮、庞统、鲁肃等,一个挡不住的英雄。遗憾的是,这些英雄分为三个阵营。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对抗和战斗,但他们并没有决定最后的

  • 电视剧只拍三国,却不拍司马炎统一三国后的事,有何不能看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樊知识库标签:司马炎,司马懿,三国,诸葛亮,曹操,曹魏

    受到《三国志》的影响,在东汉末年,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知道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谓是数不胜数。在战场上的猛将就有关羽、张飞、吕布和赵云等人,而治世之能臣有诸葛亮、司马懿和陈宫等等。但是让人可惜的是这三个人分成了三个阵营,并且还相互争斗了数十年,但是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决出胜负,在曹操

  • 刘裕篡位后,为何不学司马炎善待曹奂,反而对司马氏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刘裕,司马炎,曹奂,司马氏,魏国,三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继承了晋王的爵位。不久之后,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了皇帝的宝座,从而正式建立了西晋王朝。当然,司马炎没有亏待曹奂。魏国灭亡后,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并且,司马炎给予曹奂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

  • 刘禅过世后,司马炎赐其三件陪葬东西,每一件都是对刘家的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刘禅,刘备,皇位,刘家,蜀汉,司马炎,司马昭,史说三国

    征服国家后的时间。短短两年时间,皇位就传给了一直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儿子刘禅。别看大家对他评价不高,他可是一坐皇位40年,直到蜀国从他手中彻底消失。蜀国的灭亡,当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承受的。他只是没能在职业生涯中打出特别出色的表现,但说他一无是处也不对。三国相互制衡,这种制衡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而

  • 有关晋朝的电视剧,为什么只拍到司马炎统一三国,就不往后拍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司马炎,晋朝,司马睿,刘裕,魏国,贾南风

    有关晋朝的文艺作品,数量确实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那段历史实在是太过黑暗了。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褒贬参半,唯有晋朝,基本上就没几段正能量的历史。三国时代后期,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足鼎立。在这期间,魏国的老臣司马懿,通过一场高平陵政变,夺取了魏国的大权。此后,司马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逐渐清理掉了所有反对

  • 晋武帝司马炎:曾经雄才大志,登基后荒淫无道,把皇位给了傻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司马炎,石崇,皇位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把珍藏的珊瑚树赏给舅舅王恺,支持他与石崇斗富,没想到还是输了。都说司马炎昏庸,其实他有自己的盘算,只是没想到最后竟把自己给算计了!为了炫富,王恺用麦芽糖水刷碗,石崇一看立马命家仆把蜡烛当柴火烧,王恺一看傻眼了。王恺又用紫色的丝绸做了四十里的“步障”,石崇转手就用绸缎做了个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