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富庶的北方大地沦为人间地狱,五胡在中原建立了形形色色的政权,不计其数的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惨遭胡人的奸淫掳掠与屠杀。在那个时代,杀戮是屡见不鲜的,五胡的滔天罪行尤以羯族为甚。羯人深目高鼻,族群文化极度落后,可以人为食,其建立的政权——后赵曾占据中原广阔的区域,国君石虎等人的暴虐祸乱天下,给辖地的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就是这样残暴落后的种族,最终被冉闵屠杀十之七八,冉闵也因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被民族主义者捧上神坛。俗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宋朝偏安后,社会思潮逐步以季汉为正统一般,汉族的民族主义者广泛地以冉闵屠胡之事作为民族式微,愤然崛起报复的滥觞。然而,历史上的人物并不会如漫画中的角色那般线条分明,尤其是冉闵的身份和履历极为复杂,其屠杀胡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都伴随着鲜明的政治考量。一句话,冉闵跟着胡人杀汉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冉闵领导汉人杀胡人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至于是不是真心实意代表汉族群体,反而并不那么重要了。冉闵行事均以政治考量的个人利益为先,以致于冉闵是否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都成为近年来历史爱好者争论不休的焦点。
冉闵字永曾,汉族人,小名棘奴,魏郡内黄县人,冉魏开国皇帝。冉闵的父亲是五胡乱华时期著名的“乞活军”将领,后来战败做了“汉奸”,投靠在羯族皇室石氏门下。冉闵初名石闵,连姓都改姓石了,但很幸运的是石闵作为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备受宠爱。石闵为人果断敏锐,以勇猛著称,这个特点在残暴成性的羯人之中很有优势。后赵授之以游击将军,封修成侯,此时的石闵数从后赵征伐,屡立战功。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病死,后赵皇室为了王位互相攻伐,石闵作为后赵羯人帝国的高级将领也卷入政治漩涡中,最终石闵一派获得胜利,掌控了后赵大权。这引得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的不满,他们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想通过政变杀掉石闵等人,却不想最后竟然被石闵反杀。
这时石闵的心态发生了改变。首先他除了血统以外,是个地地道道的羯人,但是他的血统让他在统治羯人国家时难免会不自信。他虽然勇猛无敌,却也很害怕自己的统治基础不被广大的羯族权贵和士兵所信赖。于是他体内的汉族基因觉醒了,他希望利用自己的汉人身份,拉拢后赵国内的汉人势力和广大的汉民基础,来维系自己的统治。于是石闵一不做二不休,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胡人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石闵又在城内发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汉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
这下好了,石闵脑洞大开,反而认为羯人果然对自己不信任,还是同民族的汉人拥立自己。于是冉闵登场,他觉得“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颁布命令告知内外汉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将。一天之内,数万胡人被杀。冉闵亲自下场,率领赵地的汉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全抛弃在城外,被野犬豺狼所吃,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误杀而死。
公元350年,石闵宣布恢复自己的本名冉闵,杀死皇帝石鉴,建立魏国,史称冉魏。北方都是胡人的天下,只有南方正统的晋朝还在士族的控制下苟延残喘,这时冉闵如果举起民族主义大旗,照常理应该和东晋交好,但冉闵竟然只派人在江北喊话,言说愿意和东晋一起来北方杀胡,其余则什么都没有讲。这种谜之操作也让东晋摸不着头脑。在与后赵的残余势力较量中,冉闵也展现了他反复无常,为人凶狠的特质。最终冉闵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攻灭后赵,尽灭石氏皇族,羯人被屠杀十之七八。但冉闵对于胡人的灭绝政策引发了北方胡人势力的集体围剿。冉闵的大魏在北方有如孤舟一叶。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一万人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龙兴于幽州的鲜卑族慕容氏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
如今与冉闵对阵的不再是好勇斗狠的五胡军事长官,而是汉化程度极深的慕容家族,他的对手是在人才辈出的慕容家也能称为大贤的太原王慕容恪。在这场北方大战中,冉闵近乎于项羽的武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步兵对骑兵和兵员人数的绝对劣势下,仍能十战十胜。但慕容恪的恐怖才能竟然让十战全败的前燕大军仍能保持阵型,不乱不溃,最终慕容恪用计成功,只用一战便大破敌方,生擒冉闵。
英雄末路的冉闵在面对前燕皇帝慕容俊的质问时,豪气冲天地说: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耶?